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三節
公孫丑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
曰:“固哉,高叟之爲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
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
小弁之怨,親親也。
親親,仁也。
固矣夫,高叟之爲詩也!”曰:“凱風何以不怨?”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
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
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
’”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
曰:“固哉,高叟之爲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
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
小弁之怨,親親也。
親親,仁也。
固矣夫,高叟之爲詩也!”曰:“凱風何以不怨?”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
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
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
暂无
高子:齊國人。
《小弁》:《詩經·小雅》中的詩篇。
舊說是諷刺周幽王的詩,或說是周宣王名臣尹吉甫之子因遭後母讒言而作。
關:通“彎”,拉滿弓,開弓。
戚:親。
《凱風》:《詩經·邶風》中的詩篇。
通篇是自責以安慰母親的言詞。
磯(jī):激怒,觸犯。
慕:依戀。
《小弁》:《詩經·小雅》中的詩篇。
舊說是諷刺周幽王的詩,或說是周宣王名臣尹吉甫之子因遭後母讒言而作。
關:通“彎”,拉滿弓,開弓。
戚:親。
《凱風》:《詩經·邶風》中的詩篇。
通篇是自責以安慰母親的言詞。
磯(jī):激怒,觸犯。
慕:依戀。
公孫丑問道:“高子說《小弁》這首詩是小人寫的。
”
孟子說:“憑什麼這麼說呢?”
公孫丑回答說:“因爲詩裏含有怨恨之意。
”
孟子說:“高老先生講詩實在是太機械了。
假如說有這麼個人,越國人開弓去射他,那麼他會笑着講述此事;沒有別的原因,因爲越國人和他關係很遠。
如果是他的哥哥開弓去射他,他會流着眼淚講述此事,沒有別的原因,因爲哥哥是他的親人。
《小弁》的怨恨,正是出於對親人的愛。
熱愛親人是仁的體現。
高老先生講詩實在是太機械了!”
公孫丑說:“《凱風》這首詩爲什麼沒有怨恨之意呢?”
孟子答道:“《凱風》這首詩,母親的過錯不大;《小弁》這首詩,父親的過錯很大。
父母的過錯很大,卻不怨恨,這是越發疏遠他們了。
父母的過錯不大,卻去怨恨他們,是受不得刺激。
越發疏遠是不孝;受不得刺激,也是不孝。
孔子說:‘舜大概是最孝順的了,五十歲還依戀父母。
’”
”
孟子說:“憑什麼這麼說呢?”
公孫丑回答說:“因爲詩裏含有怨恨之意。
”
孟子說:“高老先生講詩實在是太機械了。
假如說有這麼個人,越國人開弓去射他,那麼他會笑着講述此事;沒有別的原因,因爲越國人和他關係很遠。
如果是他的哥哥開弓去射他,他會流着眼淚講述此事,沒有別的原因,因爲哥哥是他的親人。
《小弁》的怨恨,正是出於對親人的愛。
熱愛親人是仁的體現。
高老先生講詩實在是太機械了!”
公孫丑說:“《凱風》這首詩爲什麼沒有怨恨之意呢?”
孟子答道:“《凱風》這首詩,母親的過錯不大;《小弁》這首詩,父親的過錯很大。
父母的過錯很大,卻不怨恨,這是越發疏遠他們了。
父母的過錯不大,卻去怨恨他們,是受不得刺激。
越發疏遠是不孝;受不得刺激,也是不孝。
孔子說:‘舜大概是最孝順的了,五十歲還依戀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