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水部·銀硃
釋名
亦名猩紅、紫粉霜。
用石亭脂和水銀同罐煉成。
貼在罐口的是丹砂,貼在罐內的是銀珠。
氣味
辛、溫、有毒。
主治
小兒內釣(驚風,多啼)。
用銀硃半錢,乳香、煨蒜各一錢,共研細,捏成丸子,如粟米大。
半歲兒五丸,薄荷湯送下。
痰氣結胸。
用銀硃半兩、明礬一兩,同研細。
置瓦盞中,下加微火熔化。
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錢,茶和薑汁送下。
此方名“鶴頂丹”。
水腫,但大便尚通暢。
用銀硃半兩、煅硫磺四兩,共研細,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次服三十丸。
咽喉疼痛。
用銀硃、海螵蛸,等分爲末,吹入喉中,涎流,痛止。
火焰丹毒。
用銀硃調雞蛋清塗搽。
湯火傷。
用銀硃調菜油敷上。
背疽。
用銀硃、白礬等分。
煎湯溫洗患處,再用桑柴火遠遠烘熱。
一天三次。
魚臍疔(按:疔初起,即呈長形,邊緣帶紅色,中央帶黑色。
痛極者有救,不大痛者反而難救)。
用水調銀硃成丸,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此方名“走馬丹”。
楊梅毒。
用銀硃、粉錫,等分爲末。
把紙捲成捻子,蘸油點燃,放在木桶中。
令病人到桶邊用鼻子吸取燒捻子放出的煙子。
一天一次,七天可愈。
又方:銀硃二錢,孩兒茶一錢,龍桂香一錢,皁角子一錢,共研細,照上方作薰藥用。
又方:銀硃、水銀粉各一錢,黃蠟、菜油各一兩,加熱化開調藥,攤在油紙上貼患處,瘡痂自脫。
筋骨疼痛。
用銀硃三錢、枯礬四錢,研細。
裹入紙中做成三個捻子。
每天早晨拿一個捻子蘸油薰肚臍,薰後蒙被而臥,汗出爲好。
頑瘡久不收口。
用銀硃一錢、陳年石灰五分、松香五錢、香油一兩,調勻,攤在紙上貼患處。
血風臁瘡。
取黃蠟一兩,熔化後,加銀硃一兩,攪勻,攤在紙上。
先把臁瘡刺孔,再把藥紙貼牢。
黃水溼瘡。
用銀硃、鹽梅,合搗敷上。
癬瘡。
用銀硃、牛骨髓、桐油,調搽。
頭上生蝨。
用銀硃浸醋,每天梳頭時帶藥入發。
又一治法:紙包銀硃,燒着,用碗蓋住。
煙結碗內成垢,以茶水洗下,倒入頭髮中,再把頭髮包起來。
第二天,頭蝨盡死。
附方
銀硃的功效,和水銀粉大致相同:祛痰,破結,殺蟲,治瘡。
暂无
暂无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