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 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呉中
三年枕上呉中路,遣黃耳,隨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都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髙人右丞句。
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此詞爲送友抒懷之作,是蘇東坡對賀方回《靑玉案·横塘路》的一篇和韻之作,抒寫作者對蘇伯固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繫念之情。
「三年」二句筆意雙行,一寫伯固三年隨東坡爲官未返故里,枕上魂牽夢繞故園路,表達了對朋友懷歸的關切和理解。
「若到」數句,對伯固歸家途經松江小渡,特囑其「莫驚鴛鷺」一事,大有深意,旣説明松江曾是自己常與鷗鷺相遊之處,與自由嬉戲鷗鷺親密而無機心,物我相忘於江湖,流露了願與鷗鷺忘機爲體,厭倦仕途巧詐的情緒,又委婉地警勸伯固立身爲人莫染世俗機巧之心。
一箇「老子」,語氣詼諧、放曠,頓顯朋友之間的親昵、眞率。
下闋寫自己思歸之意。
「輞川圖」二句寫仰慕唐代詩人王摩詰隱居輞川別墅,觀摩輞川圖令他心嚮神往,常記王摩詰送友思歸之詩句。
「歸期天定許」寫蘇東坡迫切思歸與親人愛侶團聚,特借自居易所寵愛的善舞妓人小蠻,喩指其愛妾朝雲,朝雲親手縫製的春衫「曾濕西湖雨」,爲「天定許」做一注腳:天公有情,爲朝雲之相思而灑淚雨,淋濕我春衫,豈非「天定許」嗎?假天公同情朝雲曲寫詞人思念朝雲,寫得婉曲,曠放而又詼諧。
全詞明寫送友歸鄉,暗寫自己思鄉懷歸,善用典故與繪畫曲致巧發,筆致極委婉清麗,令人愛不忍釋。
靑玉案(àn):詞牌名。
名本漢代張平子《四愁詩》「何以報之靑玉案。」此調一般以宋代賀方回所作「凌波不過橫塘路」一闋爲正格,故又名《橫塘路》。
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六句,五仄韻。
明·楊升菴:「古詩靑玉案,卽盤也。
今以案爲卓,非。
孟光舉案卽盤也。
若今之卓子,豈可舉手?」明·王世貞:「孟光舉案齊眉,按《説文》『几屬也』。
楊升菴引張平子『何以報之靑玉案』,謂以爲靑玉碗,且云一婦人安能舉案,則用脩以案爲今之案卓耳。
以案作碗,尤無據。」
調注:《全宋詞》修訂本編者案:「此首別作蔣景坡詞,見曾端伯《樂府雅詞拾遺·巻上》。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巻五十九》引《桐江詩話》謂姚進道作。
《陽春白雪》作姚志道詞。」曹樹銘《東坡詞·巻二·校注》,據詞意「斷定此非蔣氏所作」,並「疑志道卽進道之誤傳」。
又云:「宋人筆記、詩話及詞總集所傳,必須個別玩味衡量,不可盡信。
故斷定此係東坡詞,不作互見詞論。」姑録以備考。
「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呉中」: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呉中故居」。
龍本「歸」作「還」,未明所據。
賀方回:龍楡生箋:「葉石林《賀鑄傳》:『方回名鑄,衞州人。
自言唐諫議大夫知章後,故號鑑湖遺老。
長七尺,眉目聳拔,面鐵色。
喜劇談天下事,可否不略少假借,人以爲近俠。
然博學強記,工語言,深婉麗密,如此組繡。
尤長於度曲,掇拾人所遺棄,少加櫽括,皆爲新奇。
嘗言:「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當奔命不暇。」初仕監太原工作。
建中靖國中,黃庭堅魯直自黔中還,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爲似謝玄暉。
然以尚氣使酒,終不得美官。
後爲泗州通判,悒悒不得志,食宮祠祿,退居呉下。
自裒其生平所爲歌詞,名《東山樂府》。
』方回《靑玉案》詞:『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戸,惟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
黃耳:元延祐本、龍本作「黃犬」。
按《晉書》亦作「黃耳」。
傅子立注:「《晉書》:『陸機有犬曰黃耳,甚愛之。
旣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絶無書信,汝能賫書取消息否?」犬搖尾作聲。
機乃爲書,以竹筒盛之而繫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
得報還洛。
其後因以爲常。
』」劉尚榮按:「事詳《晉書·巻五十四·陸機傳》。」龍楡生箋引《晉書·巻五十四·陸機傳》:「初機有駿犬,名曰黃耳,甚愛之。
旣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絶無書信,汝能賫書取消息不?」犬搖尾作聲。
機乃爲書,以竹筒盛之而繫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
得報還洛。
其後因以爲常。」
若到:《樂府雅詞拾遺》作「欲過」,《桐江詩話》作「君到」。
松江:傅子立注:「『松江』,卽呉江也。」劉尚榮按引宋·樂子正《太平寰宇記·巻九十一·〈江南東道·蘇州府〉》:「呉江,本名松江,又名松陵,又名笠澤,其江出太湖,二源。」龍楡生箋引《欽定大淸一統志·巻五十四·〈蘇州府·松江〉》:「松江源出蘇州府之太湖,自崑山縣東南流入,經靑浦縣北二十里,北接太倉州嘉定縣界。
又東經上海縣北,南與黃浦江合,又東入海,曰呉松海口。」
鷗鷺:元延祐本作「鷗鴛」。
四橋:傅子立注:「姑蘇有『四橋』,長爲絶景。」《蘇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橋一名第四橋,以泉品居第四也。」
都是:元延祐本、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盡是」。
《輞(Wǎng)川圖》:傅子立注:「王維字摩詰,肅宗朝爲尚書右丞。
有別墅在輞川,地奇勝。
嘗於藍田淸涼寺壁上畫《輞川圖》,筆力雄壯。
其自序云:『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遊止在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沂(Yí)、宮槐陌、臨湖亭、南垞(Chá)、歌湖、柳眼、欒家瀨、金犀泉,白石瀨、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
與裴迪閑暇各賦絶句云。
』」劉尚榮按:「王摩詰事跡參見《新唐書·巻二百〇二·〈文苑列傳·王維傳〉》。
又『其自序』至『各賦絶句云』,見《王右丞集·巻十四·〈輞川集〉詩序》,《全唐詩·巻一百二十八》亦收録。
本集『茱萸沂』作『茱萸沜(Pàn)』、『歌湖』作『欹湖』、『柳眼』作『柳浪』、『金犀泉』作『金屑泉』、『白石瀨』作『白石灘』、『椒園』下有『等』字。
傅注當有筆誤。」
常記:《樂府雅詞拾遺》作「長憶」,《桐江詩話》作「長記」。
髙人右丞句:傅子立注:「杜詩云:『不見髙人王右丞。
』」劉尚榮按:「杜句出《解悶十二首·其八》,見《九家集注杜詩·巻三十》。」龍楡生箋引《新唐書·巻二百〇二·〈文苑列傳·王維傳〉》:「維工草隸,善畫,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甯、薛諸王待若師友。
……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綵。
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裏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遊其中,賦詩相酬爲樂。
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
母亡,表輞川第爲寺,終葬其西。」
天已許:《樂府雅詞拾遺》作「天未許」。
小蠻:傅子立注:「『小蠻』,白樂天妾名。」龍楡生箋引唐·孟初中《本事詩·事感·白尚書〈楊柳枝〉》:「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
嘗爲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
三年夢魂總飛向吳中故里路,送只傳信黃耳隨你回到故土。
若到松江呼喚小舟前來擺渡,切莫驚嚇了水近的鷗鳥白鷺,吳中地區四橋的河灣渡口處,當年都是我常出遊的去處。
看《輞川圖》如同吳中暮春景物,常常記起高士王右丞的詩句。
定個還鄉歸期天公必然應許,身上春衫還是小蠻細針米線,曾經浸濕了西湖依依的淚雨。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1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