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宣上人頻見過
三百六旬長擾擾,不衝風雨即塵埃。
久慚朝士無裨補,空愧高僧數往來。
學道窮年何所得,吟詩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遊人少,紅葉窗前有幾堆。
久慚朝士無裨補,空愧高僧數往來。
學道窮年何所得,吟詩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遊人少,紅葉窗前有幾堆。
這首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九年(814),此時詩人在京城任職。
廣宣上人是一位很活躍的詩僧,以詩文和京城中的士大夫結交。
詩人對廣宣上人的頻頻造訪甚感厭煩,因此寫下了這首詩。
《廣宣上人頻見過》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詩的首聯說明了屢遭廣宣上人打擾的情況;頷聯和頸聯自謙言愧,讀書沒有所得,辜負了這位上人;尾聯說寺廟紅葉堆積無人打掃,委婉地表達了對廣宣上人的不滿。
整首詩平易坦蕩,不用事,不屈己徇人,言語之間頗能體現溫柔敦厚的詩教精神。
廣宣上人是一位很活躍的詩僧,以詩文和京城中的士大夫結交。
詩人對廣宣上人的頻頻造訪甚感厭煩,因此寫下了這首詩。
《廣宣上人頻見過》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詩的首聯說明了屢遭廣宣上人打擾的情況;頷聯和頸聯自謙言愧,讀書沒有所得,辜負了這位上人;尾聯說寺廟紅葉堆積無人打掃,委婉地表達了對廣宣上人的不滿。
整首詩平易坦蕩,不用事,不屈己徇人,言語之間頗能體現溫柔敦厚的詩教精神。
廣宣上人:生平不詳。
上人,對僧侶的尊稱。
三百六旬:一年到頭,這裏是經常之意。
擾擾:忙亂的樣子。
衝:冒過,撞過。
慚:一作“爲”。
朝士:朝官。
裨(bì)補:有所補益。
道:這裏指儒家之道。
回:回來,或者理解爲回覆。
上人,對僧侶的尊稱。
三百六旬:一年到頭,這裏是經常之意。
擾擾:忙亂的樣子。
衝:冒過,撞過。
慚:一作“爲”。
朝士:朝官。
裨(bì)補:有所補益。
道:這裏指儒家之道。
回:回來,或者理解爲回覆。
廣宣上人一年到頭不停地來拜訪我,風雨無阻灰塵也難擋。
一直都很慚愧對朝中大臣沒有什麼助益,也辜負了高僧屢屢造訪的心意。
經年累月學習儒家聖人之道卻沒有太多的收穫,整日吟詩也顧不上回到住所。
天氣寒冷寺廟中的遊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積了多少紅葉。
一直都很慚愧對朝中大臣沒有什麼助益,也辜負了高僧屢屢造訪的心意。
經年累月學習儒家聖人之道卻沒有太多的收穫,整日吟詩也顧不上回到住所。
天氣寒冷寺廟中的遊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積了多少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