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 京口得鄕書
雨後春容清更麗。
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鄕書來萬里。
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
回首送春拚一醉。
東風吹破千行涙。
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鄕書來萬里。
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
回首送春拚一醉。
東風吹破千行涙。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東坡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鄕親友的聯繫全靠江船通郵,熙寧六年(1073年)臘月,東坡受轉運司之命赴常、潤、蘇、秀等州賑災救濟。
次年,即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春,東坡在潤州京口收到家鄕來的一封書信,信中殷勤致意,詢問歸期,東坡的思鄕之情便難以抑制了,在身爲宦遊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這首詞。
這首詞通過對比、反襯等藝術手法,層層遞進的寫出了作者強烈的思鄕之情。
該詞上闋描寫北固山雨後清麗的景色,表現出作者客遊在外難以排遣的幽怨。
下闋描寫作者有家難回,藉酒澆愁卻又難以解憂的愁懷,表現了作者身在異鄕的孤寂和對故鄕的深切懷念。
全詞語意沉痛,風格深沉凝重,情意纏綿,極富藝術感染力。
次年,即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春,東坡在潤州京口收到家鄕來的一封書信,信中殷勤致意,詢問歸期,東坡的思鄕之情便難以抑制了,在身爲宦遊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這首詞。
這首詞通過對比、反襯等藝術手法,層層遞進的寫出了作者強烈的思鄕之情。
該詞上闋描寫北固山雨後清麗的景色,表現出作者客遊在外難以排遣的幽怨。
下闋描寫作者有家難回,藉酒澆愁卻又難以解憂的愁懷,表現了作者身在異鄕的孤寂和對故鄕的深切懷念。
全詞語意沉痛,風格深沉凝重,情意纏綿,極富藝術感染力。
蝶戀花:詞牌名。
原爲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宋晏同叔詞採梁簡文帝樂府《東飛伯勞歌》中「翻階蛺蝶戀花情」句改今名。
《樂章集》、《張子野詞》幷入「小石調」,《淸眞集》入「商調」,《太平樂府》注「雙調」,趙德鱗詞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眞記》事。
馮正中詞有「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句,名《黃金縷》。
趙德鱗詞有「不捲珠簾,人在深深院」句,名《捲珠簾》。
司馬才仲詞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
韓澗泉詞有「細雨吹池沼」句,名《細雨吹池沼》。
賀方回詞名《鳳棲梧》,李方舟詞名《一籮金》,衷元吉詞名《魚水同歡》,沈會宗詞名《轉調蝶戀花》。
以南唐馮正中《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一作晏同叔詞)爲正體,此體爲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五句四仄韻,另有變體二種。
「京口得鄕書」:呉訥鈔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題作「送春」。
京口:宋神宗熙寧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東坡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蘇鎭江)。
雨後:《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題作「雨過」。
北固山:龍榆生箋引《淸一統志》:「北固山在丹徒縣北一里。
梁大同十年,帝登望久之,曰:『此嶺不足資固守,然於京口實乃壯觀。
』乃改曰北顧。」又引《元和志》:「下臨長江,其勢險固,因以爲名。」再引《寰宇志》:「山斗入江,三面臨水。」
碧瓊:喻江水。
青螺髻:狀似青螺之髮髻,喻北固山。
回首:吳訥鈔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皆作「白首」。
拚一醉:茅維《蘇集》本作「〔扌棄〕」,龍本作「拚」。
劉尚榮按:「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巻五》云:『判,割捨之辭,亦甘願之辭,自宋以後多用「□」字或「拚」字,而唐人則多用「判」字,亦有寫作「〔扌棄〕」者。
此殆從「□」字之形演變而成者也。
』」張説甚當,録以備考。
原爲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宋晏同叔詞採梁簡文帝樂府《東飛伯勞歌》中「翻階蛺蝶戀花情」句改今名。
《樂章集》、《張子野詞》幷入「小石調」,《淸眞集》入「商調」,《太平樂府》注「雙調」,趙德鱗詞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眞記》事。
馮正中詞有「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句,名《黃金縷》。
趙德鱗詞有「不捲珠簾,人在深深院」句,名《捲珠簾》。
司馬才仲詞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
韓澗泉詞有「細雨吹池沼」句,名《細雨吹池沼》。
賀方回詞名《鳳棲梧》,李方舟詞名《一籮金》,衷元吉詞名《魚水同歡》,沈會宗詞名《轉調蝶戀花》。
以南唐馮正中《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一作晏同叔詞)爲正體,此體爲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五句四仄韻,另有變體二種。
「京口得鄕書」:呉訥鈔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題作「送春」。
京口:宋神宗熙寧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東坡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蘇鎭江)。
雨後:《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題作「雨過」。
北固山:龍榆生箋引《淸一統志》:「北固山在丹徒縣北一里。
梁大同十年,帝登望久之,曰:『此嶺不足資固守,然於京口實乃壯觀。
』乃改曰北顧。」又引《元和志》:「下臨長江,其勢險固,因以爲名。」再引《寰宇志》:「山斗入江,三面臨水。」
碧瓊:喻江水。
青螺髻:狀似青螺之髮髻,喻北固山。
回首:吳訥鈔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皆作「白首」。
拚一醉:茅維《蘇集》本作「〔扌棄〕」,龍本作「拚」。
劉尚榮按:「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巻五》云:『判,割捨之辭,亦甘願之辭,自宋以後多用「□」字或「拚」字,而唐人則多用「判」字,亦有寫作「〔扌棄〕」者。
此殆從「□」字之形演變而成者也。
』」張説甚當,録以備考。
雨後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
衹有那遠離故鄕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
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
弧形的江面,彷彿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峯,好象是美人的髮髻。
萬里外的家鄕來了一封信,問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衹有回頭拼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
衹有那遠離故鄕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
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
弧形的江面,彷彿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峯,好象是美人的髮髻。
萬里外的家鄕來了一封信,問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衹有回頭拼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