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閒上人序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於心,不挫於氣,則神完而守固,雖外物至,不膠於心。
堯、舜、禹、湯治天下,養叔治射,庖丁治牛,師曠治音聲,扁鵲治病,僚之於丸,秋之於奕,伯倫之於酒,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夫外慕徙業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
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
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
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
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今閒之於草書,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旭也。
為旭有道,利害必明,無遺錙銖,情炎於中,利慾鬥進,有得有喪,勃然不釋,然後一決於書,而後旭可幾也。
今閒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
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於世,必淡然無所嗜。
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閒如通其術,則吾不能知矣。
堯、舜、禹、湯治天下,養叔治射,庖丁治牛,師曠治音聲,扁鵲治病,僚之於丸,秋之於奕,伯倫之於酒,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夫外慕徙業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
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
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
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
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今閒之於草書,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旭也。
為旭有道,利害必明,無遺錙銖,情炎於中,利慾鬥進,有得有喪,勃然不釋,然後一決於書,而後旭可幾也。
今閒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
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於世,必淡然無所嗜。
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閒如通其術,則吾不能知矣。
《送高閒上人序》是唐代詩人韓愈與高閒上人離別時創作的一篇序。
這篇序第一段,連用一系列例證,說明作事必須專心致志,不見異思遷,不分散精力,才能成功。
第二段正面論述張旭草書之所以能達到驚人的高度是由於「不治他伎」。
第三段寫高閒學草書,仍以張旭為標尺。
這篇序觀點鮮明,詞鋒犀利,氣勢宏偉,說理透辟,邏輯性很強。
這篇序第一段,連用一系列例證,說明作事必須專心致志,不見異思遷,不分散精力,才能成功。
第二段正面論述張旭草書之所以能達到驚人的高度是由於「不治他伎」。
第三段寫高閒學草書,仍以張旭為標尺。
這篇序觀點鮮明,詞鋒犀利,氣勢宏偉,說理透辟,邏輯性很強。
高閒上人:烏程(今浙江吳興)人。
原在湖州開元寺,後入長安諸寺,肄習經律,克精講貫。
唐宣宗重佛法,召見,封御前草聖。
見贊寧《高僧傳》。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寓其巧智:把巧智寄託於某種事業。
機應於心:專注於心,隨機應變。
不挫(cuò)於氣:不使志氣受到挫折。
神完而守固:精神完足,操守堅固。
外物:外界的影響。
不膠於心:心不受外物的粘附。
膠,粘著。
養叔:養由基,春秋時楚國人。
善射,能百步穿楊。
庖(páo)丁:著名廚師,名丁,戰國時人。
為梁惠王解牛,自牛身筋骨空隙處下刀;所用刀十九年,解牛數千頭,鋒利如新。
師曠(kuàng):春秋晉國樂師,專精音樂。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著名醫生。
僚:姓熊,名宜僚,春秋時楚國人。
善弄彈丸。
弈(yì):棋。
伯倫:劉伶,字伯倫,晉沛國人。
喜飲酒,著《酒德頌》。
以上列舉精於伎能的著名人士,與堯、舜、禹、湯治天下並列,藝人和聖王置於同等地位,在當時是驚世駭俗之論。
奚暇(xīxiá):何有空閒時間。
造其堂:升其堂。
《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嚌其胾(zì):吃大塊肉。
張旭:字伯高,唐蘇州吳郡人。
曾任常熟尉,工草書,稱為「草聖」。
他看公主與擔夫爭道,公孫大娘舞劍,聽到鼓吹,都有助對筆法筆意的領悟。
伎(jì):同「技」,技藝。
佚(yì):快樂。
一說「佚」同「逸」,放逸的意思。
草木之花實:按之上下句式,之字疑衍。
愕:驚訝。
一寓於書:一概寄託在書法之中。
端倪(ní):邊際,引中為範圍、測量的意思。
逐其跡:追蹤外表的形跡。
能旭:像張旭那樣成功。
能,作動詞用。
錙銖(zī zhū):指數量極少。
四分之一兩為錙,二十四分之一為銖。
情炎於中:內心有熱烈的火焰。
中:內心。
利慾鬥進:利和欲鬥爭前進。
利,有利的事。
欲,慾望的事。
勃然不釋:旺盛而不釋手。
一決於書:全部投注書法中去。
幾:通「冀」,求取。
師:師從、皈依。
一死生: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解外膠:解脫外部事物對心的纏縛。
膠,一本作「繆」,綢繆纏縛的意思。
泊然:恬淡無欲貌。
淡然:形容淡泊名利。
頹(tuí)墮(duò)委靡(mí):頹廢消沈。
得無象之然乎:能像張旭一樣嗎?象,同「像」。
然,一個樣子。
這句是疑問句,其實是否定的意思。
善幻:會做幻術,指西域傳來的吞刀、吐火等魔術,帶有諷刺的意味。
原在湖州開元寺,後入長安諸寺,肄習經律,克精講貫。
唐宣宗重佛法,召見,封御前草聖。
見贊寧《高僧傳》。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寓其巧智:把巧智寄託於某種事業。
機應於心:專注於心,隨機應變。
不挫(cuò)於氣:不使志氣受到挫折。
神完而守固:精神完足,操守堅固。
外物:外界的影響。
不膠於心:心不受外物的粘附。
膠,粘著。
養叔:養由基,春秋時楚國人。
善射,能百步穿楊。
庖(páo)丁:著名廚師,名丁,戰國時人。
為梁惠王解牛,自牛身筋骨空隙處下刀;所用刀十九年,解牛數千頭,鋒利如新。
師曠(kuàng):春秋晉國樂師,專精音樂。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著名醫生。
僚:姓熊,名宜僚,春秋時楚國人。
善弄彈丸。
弈(yì):棋。
伯倫:劉伶,字伯倫,晉沛國人。
喜飲酒,著《酒德頌》。
以上列舉精於伎能的著名人士,與堯、舜、禹、湯治天下並列,藝人和聖王置於同等地位,在當時是驚世駭俗之論。
奚暇(xīxiá):何有空閒時間。
造其堂:升其堂。
《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嚌其胾(zì):吃大塊肉。
張旭:字伯高,唐蘇州吳郡人。
曾任常熟尉,工草書,稱為「草聖」。
他看公主與擔夫爭道,公孫大娘舞劍,聽到鼓吹,都有助對筆法筆意的領悟。
伎(jì):同「技」,技藝。
佚(yì):快樂。
一說「佚」同「逸」,放逸的意思。
草木之花實:按之上下句式,之字疑衍。
愕:驚訝。
一寓於書:一概寄託在書法之中。
端倪(ní):邊際,引中為範圍、測量的意思。
逐其跡:追蹤外表的形跡。
能旭:像張旭那樣成功。
能,作動詞用。
錙銖(zī zhū):指數量極少。
四分之一兩為錙,二十四分之一為銖。
情炎於中:內心有熱烈的火焰。
中:內心。
利慾鬥進:利和欲鬥爭前進。
利,有利的事。
欲,慾望的事。
勃然不釋:旺盛而不釋手。
一決於書:全部投注書法中去。
幾:通「冀」,求取。
師:師從、皈依。
一死生: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解外膠:解脫外部事物對心的纏縛。
膠,一本作「繆」,綢繆纏縛的意思。
泊然:恬淡無欲貌。
淡然:形容淡泊名利。
頹(tuí)墮(duò)委靡(mí):頹廢消沈。
得無象之然乎:能像張旭一樣嗎?象,同「像」。
然,一個樣子。
這句是疑問句,其實是否定的意思。
善幻:會做幻術,指西域傳來的吞刀、吐火等魔術,帶有諷刺的意味。
如果能將技巧與智慧運用到某事中去,做到心手相應,精力集中,那麼就會意志堅定,始終如一。
即使有外物干擾,也會毫不動心。
堯、舜、禹、湯始理天下,養由基苦練射術,庖丁精研宰牛,師曠研究聲律,扁鵲專注於醫術,熊宜僚一心於戲彈丸,弈秋潛心於研究棋藝,劉伶痴迷於酒,以此為樂而終身不覺厭倦,哪裡還有空閒去喜歡別的東西呢?那些不能專注於本業而見異思遷的人,是不可能登堂入室,嘗到美味佳餚的。
過去張旭擅長寫草書,不涉其他技藝。
喜怒、窘困、憂悲、愉悅、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每有心動,就一定會借助草書表露出來。
觀察事物,看到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等,天地間事物的錯綜變化,或喜或驚,都寄寓在草書中。
所以張旭的書法,靈動如鬼神,難以捉摸,他的書法終身如此,他也因此揚名於後世。
如今高閒在草書方面,有張旭的精神嗎?僅學其外在,未得到其精神,不算學到了張旭草書的真東西。
學習張旭要有法,利害要分明,不要遺漏任何細枝末節,情感要發於內心,有取有合,大膽釋放,然後揮毫而書,之後才可以接近於張旭。
現在高閒進入佛門,明生死之理,超然物外,他的內心必定淡然無波瀾;他處世,必定泰然無所求。
恬靜與閒適相結合,則頹廢、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其表現於書法,能不毫無生氣嗎?但我曾聽說佛家善於應變,多有技能,高閒若能精通於此,那麼他的成就我就無法推知了。
即使有外物干擾,也會毫不動心。
堯、舜、禹、湯始理天下,養由基苦練射術,庖丁精研宰牛,師曠研究聲律,扁鵲專注於醫術,熊宜僚一心於戲彈丸,弈秋潛心於研究棋藝,劉伶痴迷於酒,以此為樂而終身不覺厭倦,哪裡還有空閒去喜歡別的東西呢?那些不能專注於本業而見異思遷的人,是不可能登堂入室,嘗到美味佳餚的。
過去張旭擅長寫草書,不涉其他技藝。
喜怒、窘困、憂悲、愉悅、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每有心動,就一定會借助草書表露出來。
觀察事物,看到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等,天地間事物的錯綜變化,或喜或驚,都寄寓在草書中。
所以張旭的書法,靈動如鬼神,難以捉摸,他的書法終身如此,他也因此揚名於後世。
如今高閒在草書方面,有張旭的精神嗎?僅學其外在,未得到其精神,不算學到了張旭草書的真東西。
學習張旭要有法,利害要分明,不要遺漏任何細枝末節,情感要發於內心,有取有合,大膽釋放,然後揮毫而書,之後才可以接近於張旭。
現在高閒進入佛門,明生死之理,超然物外,他的內心必定淡然無波瀾;他處世,必定泰然無所求。
恬靜與閒適相結合,則頹廢、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其表現於書法,能不毫無生氣嗎?但我曾聽說佛家善於應變,多有技能,高閒若能精通於此,那麼他的成就我就無法推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