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 落葉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淒涼早。
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
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
想重涯半沒,千峯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
溯宮溝、暗流空繞。
啼螿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
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暮秋天氣,嚴霜始降,草木黃落。
在諸多文人筆下,落葉與時移物換、榮枯搖落同存長在,故而睹落葉而悲秋,因悲秋而傷情。
通過描寫這種境界,表現了詞人在南宋末期對現實難排的抑鬱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闋寫深秋「望中故國」落葉飄零的凄凉景象。
「曉霜初著靑林」以景帶情,用筆簡練,而輪廓頓明。
作者在不經意如實地描摹出來自然景色:晨曉寒霜,把昔日靑葱繁茂的林木籠罩。
詞人因景生情,心中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望中故國凄凉早」,無限心事,隱藏其中,點明作者主旨。
「故國凄凉早」五字,藉秋初大自然的蕭索景象,寫朝代之替換,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會景象在內,這是第一層。
而凄凉的景象正應照詞人的萬端愁緒,這是第二層。
此詞似詠落葉,實則藉以抒發心中對故國的思念,同時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爲將「凄凉」落到實處,上闋連用幾箇與落葉有關的典故,使言辭雖簡,但寓意深刻而豐富。
「蕭蕭漸積」這裏借指落葉,實暗用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登高》)詩意。
「紛紛猶墜」與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中「紛紛墜葉飄香砌」句意相似。
「渭水風生」用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憶江上吳處士》)詩意。
「洞庭波起」則借用屈原「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湘夫人》)詩意。
這幾箇典故是獨立的,因緊扣落葉,便有了內在聯繫,毫無遊離之感,而且補足了上句「故國凄凉早」。
接下來,筆鋒一轉,用「想」作領字,領「重崖」以下四句。
「半沒」是因落葉堆積。
「無人到」則是落葉阻攩了行程。
這四句從詞意上又進一層,起著承上啓下的作用。
陳廷焯分析此詞,推斷「重厓」或即指宋亡時陸秀夫負帝昺赴海自殺的厓山(在今廣東新會),以此詞寫時南宋則亡,則或有此意。
上闋著力於寫景,下闋轉而抒情。
「前度題紅杳杳」,借用紅葉題詩的故事,暗示故宮的冷落。
《雲溪友議》載:唐宣宗時,中書舍人盧渥於應試之歲,偶而在御溝中拾到一片紅葉,上題一絶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後盧渥得一遣放的宮女,正是題詩之人。
這一典故運用得十分巧妙。
「前度」説明象從前那樣宮女題紅之事已不再見,借故宮的冷落暗寓朝代更迭。
前兩句爲虛寫,「啼螿未歇」以下六句則是實寫。
螿即寒蟬。
近處,寒蟬凄吟;遠處,飛鴻哀鳴。
蟬吟鴻鳴正襯出詞人難耐之痛楚。
詞人此時心緒煩亂哀感涌流,但詞人卻以「此時懷抱」四字一筆帶過,言有盡而意無窮。
「亂影」返回寫眼前之秋景秋情。
回步屋內,獨坐客舍,秋夜寂靜,又見無數黃葉亂落窗前,聽見落葉之聲敲打臺階。
無盡無休,詞人已無計可以避開秋聲。
和上闋「紛紛」二字相呼應,以「碎」字形容落葉之聲,意新句秀。
「愁人」不單指詞人自己,也包括了與他一樣經歷苦難的人們。
《四溟詩話》説:「結句如撞鐘,清音有餘。」結句到位,确能産生餘音裊裊的藝術效果。
此詞結尾「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提出問題,而不作回答,畱下「空白」,詞人是讓讀者自己通過想象加以補充。
「滿庭誰掃」字淺意深,悲愁中摻雜著惆悵,哀怨中挾帶著孤獨,複雜的情感,也難以卒言。
王孫是宋末元初人。
宋亡後雖再仕元朝,但他在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仍是深沉的故國之思。
陳廷焯在《詞則》中云:「其有慨於崖山乎?」據史料記載,宋端宗於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不愼落入海中而受驚嚇,又目睹一直保護自己的親密大臣江萬載爲救自己被狂風海浪吞沒,驚病交加而死。
趙昺被陸秀夫,張世傑、江萬載之子江鉦於同月在岡州擁立爲帝,史稱宋少帝。
五月,宋少帝改年號爲「祥興」,六月,遷居到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南)。
九月,將宋端宗葬於崖山。
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陸秀夫與宋少帝一同投海殉國。
又據詹安泰考證,「啼螿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三句指明了宋少帝未投海,而「望吾廬何處」句則説明此詞爲杭州陷落後,宋軍於崖山死守時作,也就是説此詞應作於祥興元年至二年之間。
此篇詠落葉之詞,以落葉爲契機,「以故國凄凉早」爲意脈,馳騁神思,虛境實寫,融景入情,故而句句寫落葉,卻句句是故國之情,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
詞人運用嫻熟的筆法,使主觀和客觀融洽,構成一箇完整的整體,其故國之思表達得自然而深刻。
水龍吟:詞牌名,姜夔詞注「無射商」,俗名越調。
雙調一百二字,上闋十一句四仄韻,下闋十一句五仄韻。
曉霜:早上的霜露。
著:附著。
望中:視野之中。
故國:指南宋故地。
蕭蕭漸積:化用唐·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之句。
蕭蕭,草木搖落之聲。
紛紛猶墜:意謂落葉片片飄墜。
化用宋·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紛紛墜葉飄香砌」之句。
門荒徑悄:意謂落葉掩埋了門庭路徑,一片荒凉寂靜。
渭水風生:化用賈島、周邦彥詩詞寫落葉。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宋·周邦彥《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婉轉。」
洞庭波起:化用戰國楚·屈原《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句描寫落葉。
秋杪(miǎo):暮秋,秋末。
杪,樹梢。
引申為時月的末尾。
重(chóng)崖半沒(mò):寫山中落葉堆積,萬木凋零的情狀。
盡出:全是。
題紅:指紅葉題詩事。
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下·題紅怨》:「明皇代以楊妃、虢國寵盛,宮娥皆願衰悴,不備掖庭。
常書落葉,隨御水而流,云:『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題一片葉,將寄接流人。
』顧況著作聞而和之。
既達宸聰,遣出禁內者不少,或有五使之號焉。
和曰:『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
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盧渥舍人應舉之歲,偶臨御溝,見一紅葉,命僕搴來,葉上乃有一絕句。
置於巾箱,或呈於同志。
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詔,許從百官司吏,獨不許貢舉人。
後亦一任范陽,獲其退宮,睹紅葉而籲怨久之,曰:『當時偶題隨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篋。
』驗其書,無不訝焉。
詩曰:『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
杳杳(yǎo):幽遠貌。
宮溝:皇宮之逆溝。
螿(jiāng):蟬的一種。
飛鴻:指鴻雁。
亂影翻窗:樹葉亂落於窗前。
碎聲:此指落葉之聲。
砌:臺階。
吾廬:我的家。
甚:何。
只應:只是。
滿庭誰掃:意謂無人掃落葉。
唐·白居易《長恨歌》有「落葉滿階紅不掃」之句。
早上的霜露剛剛附著在靑綠的樹林上,視野中故國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
地上的落葉漸漸積累,樹上的葉子也紛紛欲墜落,門前荒蕪,路徑悄悄。
渭水秋風起,洞庭湖波涌,幾次暮秋了。
想來重重疊疊的山上已經落滿樹葉,千峰盡是萬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沒有人可以到。
從前題紅之事已不再見,順著官溝而上,暗流空繞。
蟬啼叫還沒有停歇,鴻雁欲過,此時的懷抱是悲傷的。
樹葉雜亂地落於窗前,落葉掉落在臺階上發出聲音,多少愁苦之人。
望我家在何處。
衹是今夜,滿庭的落葉誰來掃。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