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二節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爲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爲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與民同之,民以爲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
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則是方四十里,爲阱於國中。
民以爲大,不亦宜乎?”
暂无
傳:古詩記。
芻蕘(chú ráo):割草打柴。
雉:野雞。
雉兔者:獵取雉、兔的人。
關:境界上的門。
郊關:齊國四境之郊皆有關。
齊宣王問道:“聽說周文王的園林佔地七十里見方,有這回事嗎?”
孟子回答說:“古書上是有這樣的記載。

齊宣王說:“竟然有這麼大?”
孟子說:“老百姓還認爲它小呢。

齊宣王說:“我的園林僅四十里見方,老百姓還認爲太大了,這是爲什麼呢?”
孟子說:“周文王的園林七十里見方,砍柴割草的,捉野雞逮野兔的,都可自由出入。
與老百姓共同使用,老百姓以爲太小,不是很自然的嗎?我剛到齊國的邊境,先問清楚有什麼禁令,纔敢進入齊國。
我聽說齊國國都近郊有園林四十里見方,誰要是殺了那裏的麋鹿就等於犯了殺人之罪。
這就等於在國土上設置了一個四十里見方的大陷阱。
老百姓認爲它太大,不也是應該的嗎?”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