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 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鷓鴣天·送人》是一首送人離別之作,運用景物烘托、比擬和對照等手法,生動地寫出了依依惜別的深情,並抒發了對社會人生的深沉感慨。
這首詞見於四卷本《稼軒詞》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時的作品。
那時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經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爲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
這首詞見於四卷本《稼軒詞》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時的作品。
那時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經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爲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
送人:廣信書院本無題,玆從四卷本甲集。
《陽關》:琴歌《陽關三疊》。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入樂府,名《渭城曲》,別名《陽關曲》、《陽關》,爲送別之曲。
唐·白居易《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先以六韻寄之》:“最憶《陽關》唱,真珠一串歌。
”自注:“沈有謳者,善唱『西出陽關無故人』詞。
”唐·李商隱《贈歌妓》詩:「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裏唱《陽關》。」
唱徹《陽關》:唱完送別的歌曲。
徹,完;
餘:多餘;
加餐:多喫飯。
《後漢書·卷三十七·桓榮傳》:「願君愼疾加餐,重愛玉體。」唐·杜甫《垂老別》詩:「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句:唐·許渾《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澇見寄兼呈裴明府》詩:「江村夜漲浮天水,澤國秋生動地風。」宋·楊徽之《嘉陽川》詩:「浮花水入瞿塘峽,带雨雲歸越嶲州。」無窮,無盡、無邊。
今古:古往今來。
般:種。
只應:衹以爲,此處意爲「豈衹」。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句:唐·劉禹錫《竹枝詞》:「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唐·白居易《太行路》:「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衹在人情反覆間。」未是,還不是;別有,更有。
《陽關》:琴歌《陽關三疊》。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入樂府,名《渭城曲》,別名《陽關曲》、《陽關》,爲送別之曲。
唐·白居易《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先以六韻寄之》:“最憶《陽關》唱,真珠一串歌。
”自注:“沈有謳者,善唱『西出陽關無故人』詞。
”唐·李商隱《贈歌妓》詩:「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裏唱《陽關》。」
唱徹《陽關》:唱完送別的歌曲。
徹,完;
餘:多餘;
加餐:多喫飯。
《後漢書·卷三十七·桓榮傳》:「願君愼疾加餐,重愛玉體。」唐·杜甫《垂老別》詩:「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句:唐·許渾《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澇見寄兼呈裴明府》詩:「江村夜漲浮天水,澤國秋生動地風。」宋·楊徽之《嘉陽川》詩:「浮花水入瞿塘峽,带雨雲歸越嶲州。」無窮,無盡、無邊。
今古:古往今來。
般:種。
只應:衹以爲,此處意爲「豈衹」。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句:唐·劉禹錫《竹枝詞》:「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唐·白居易《太行路》:「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衹在人情反覆間。」未是,還不是;別有,更有。
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乾,視功名爲餘事(志不在功名)而勸加餐。
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雲挾帶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衹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而人間行路卻是更艱難。
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雲挾帶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衹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而人間行路卻是更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