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魯門泛舟二首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其二】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這兩首詩描寫月夜泛舟的情趣,不但概括了許多自然物獨特的形態,也勾勒出波搖石動、舟尋溪轉和桃花夾岸的生動畫面。
兩首詩都是前面寫景,後面抒情,且都提到王徽之雪夜訪戴的典故,反映了詩人豪邁灑脫的風貌。
全詩寫景入妙,用典無痕,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水平。
東魯門:據《一統志》記載:東魯門在兗州(今山東曲阜、兗州一帶)城東。
沙:水旁之地。
天倒開: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縈迴:縈繞回旋。
唐杜甫《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詩:“系舟接絕壁,杖策窮縈迴。

泛月:月下泛舟。
尋:這裏是沿、隨的意思。
山陰:今浙江紹興。
山陰雪:據《世說新語·任誕》記載:東晉人王徽之家住山陰,一夜大雪,四望一片潔白,忽憶好友戴逵家在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就乘船去訪問。
經過一夜的時間,纔到達戴的門前,卻不入門而回。
人家問他爲什麼這樣做,他說:“我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陰:一作“隱”。
盤:環繞。
兩句意爲:河水像青龍一樣環繞着石堤,流向桃花夾岸的東魯門西邊。
何啻(chì):何異。
風流:這裏指高雅的行爲。
剡溪(shàn):又名戴溪,在今浙江嵊州曹娥江口。
【其一】
夕陽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搖,石影動,流水迴旋縈繞。
駕起小舟,乘着月光,沿着溪水轉,恍如王子猷山陰雪後尋訪戴安道。
【其二】
水似青龍盤繞着石堤,魯門西桃花夾岸。
假如在這晶瑩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訪友的瀟灑又豈能比擬!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