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海· 其一
揭竿俄報郅支圍①,呼市同仇數萬師。
幾獲雄狐來慶鄭②,誰開兕柙禍周遺③!
七擒七縱談何易④,三複三翻局愈奇⑤。
愁絕釣鼇滄海客⑥,墨池凍臥黑蛟螭⑦。
幾獲雄狐來慶鄭②,誰開兕柙禍周遺③!
七擒七縱談何易④,三複三翻局愈奇⑤。
愁絕釣鼇滄海客⑥,墨池凍臥黑蛟螭⑦。
暂无
①揭竿句:揭竿,古時候人民起義的手段:“斬木爲兵(武器),揭(豎立)竿爲旗”。
(《漢書·陳勝項籍傳賛》)。
郅支,漢朝匈奴的一個單于,漢元帝時被都護甘延壽所殺,這裏也是借稱。
②幾獲句:春秋時,秦晉交戰,秦穆公使卜官占卜,卦辭有“獲其雄狐”之語,被認爲是“必獲晉君”之兆;這裏雄狐是指義律,因爲他是當時發動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
同一故事,後來兩國戰於韓原,晉惠公戎馬陷於泥濘之中,求救於大夫慶鄭,這裏以慶鄭比奕山,因爲他給義律解了圍。
③兕柙句:兕(念si),一種象牛的野獸。
柙(念xia),獸籠。
周遺,《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周遺即周之遺民,這裏指中國人民。
④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徵西南部落首領孟獲,七擒七縱,終於收服了他。
⑤三複三翻:指當時滿清政府對英忽戰忽和,舉棋不定。
⑥釣鼇句:《列子·湯問》:“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鼇”,又《樜遺》:李白自稱海上釣鼇客,謁宰相,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爲釣線?”後來詩家就常用釣鼇客來比喻豪邁有爲的人。
⑦墨池句:墨池,晉朝王羲之做永嘉太守時,常臨池學書,池水皆黑,稱爲墨池。
蛟螭(念chi),都是龍一類的神物;龍處池中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意思,《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裏蛟螭是作者自比。
(《漢書·陳勝項籍傳賛》)。
郅支,漢朝匈奴的一個單于,漢元帝時被都護甘延壽所殺,這裏也是借稱。
②幾獲句:春秋時,秦晉交戰,秦穆公使卜官占卜,卦辭有“獲其雄狐”之語,被認爲是“必獲晉君”之兆;這裏雄狐是指義律,因爲他是當時發動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
同一故事,後來兩國戰於韓原,晉惠公戎馬陷於泥濘之中,求救於大夫慶鄭,這裏以慶鄭比奕山,因爲他給義律解了圍。
③兕柙句:兕(念si),一種象牛的野獸。
柙(念xia),獸籠。
周遺,《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周遺即周之遺民,這裏指中國人民。
④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徵西南部落首領孟獲,七擒七縱,終於收服了他。
⑤三複三翻:指當時滿清政府對英忽戰忽和,舉棋不定。
⑥釣鼇句:《列子·湯問》:“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鼇”,又《樜遺》:李白自稱海上釣鼇客,謁宰相,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爲釣線?”後來詩家就常用釣鼇客來比喻豪邁有爲的人。
⑦墨池句:墨池,晉朝王羲之做永嘉太守時,常臨池學書,池水皆黑,稱爲墨池。
蛟螭(念chi),都是龍一類的神物;龍處池中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意思,《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裏蛟螭是作者自比。
忽報鬼子被奮起義民層層圍困,
人人同仇敵愾,頃刻間號召數萬人大軍。
敵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裏來了救兵,
是誰開籠放虎,讓它們禍害人民!
難道鬼子也懂仁義,可以七擒七縱?
怪的是忽戰忽和,反覆舉棋不定。
這樣荒唐事,真使有心人愁悶欲死;
我象黑蛟龍凍臥在墨池中,有志難伸。
人人同仇敵愾,頃刻間號召數萬人大軍。
敵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裏來了救兵,
是誰開籠放虎,讓它們禍害人民!
難道鬼子也懂仁義,可以七擒七縱?
怪的是忽戰忽和,反覆舉棋不定。
這樣荒唐事,真使有心人愁悶欲死;
我象黑蛟龍凍臥在墨池中,有志難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