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慾
人慾天從竟不疑,莫言圓蓋便無私。
秦中已久烏頭白,卻是君王未備知。
秦中已久烏頭白,卻是君王未備知。
此詩一二句寫自古以來都說天隨人願,世人竟然深信不疑,這其實錯誤的觀念;三四句說秦地之烏早已白頭人盡知之,而君王昏昏然竟不知,用燕太子丹的事蹟來反襯自己的境遇。
全詩言詞激烈哀怨極深,其筆觸氣憤填膺、怒不可遏,也蘊含着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全詩言詞激烈哀怨極深,其筆觸氣憤填膺、怒不可遏,也蘊含着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太誓》雲: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
圓蓋:嘖缺指天。
出宋忖玉《大言賦》。
烏頭白: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
戰國末鑾年,燕國太子丹在秦國當人質,與秦王政發生衝突被囚禁起來,太子丹請求放他回國。
秦王說:“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
”太子丹只好仰天長嘆,可能是上天有眼,牢房外飛來一隻白頭烏鴉,秦王只好遣送太子丹回國。
”
圓蓋:嘖缺指天。
出宋忖玉《大言賦》。
烏頭白: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
戰國末鑾年,燕國太子丹在秦國當人質,與秦王政發生衝突被囚禁起來,太子丹請求放他回國。
秦王說:“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
”太子丹只好仰天長嘆,可能是上天有眼,牢房外飛來一隻白頭烏鴉,秦王只好遣送太子丹回國。
人慾天從這樣的觀念,竟然從來無人懷疑。
相信誰也不能保證,天地永遠公正無私。
燕太子丹爲質於秦國,秦王清楚說明,只要烏頭轉白就可以回去。
可是啊!烏頭早已轉白了,難道是君王尚未盡知?
相信誰也不能保證,天地永遠公正無私。
燕太子丹爲質於秦國,秦王清楚說明,只要烏頭轉白就可以回去。
可是啊!烏頭早已轉白了,難道是君王尚未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