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燄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警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燄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警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這首七言古詩共二十二句,大致可分三個層次。
前八句寫金山寺山水形勝,中間十句寫登眺所見黃昏夕陽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抒發此遊的感喟。
貫穿全詩的是濃摯的思鄉之情,它反映了作者對現實政治和官場生涯的厭倦,希望買田歸隱的心情。
									
									前八句寫金山寺山水形勝,中間十句寫登眺所見黃昏夕陽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抒發此遊的感喟。
貫穿全詩的是濃摯的思鄉之情,它反映了作者對現實政治和官場生涯的厭倦,希望買田歸隱的心情。
金山寺:在今江蘇鎮江西北的長江邊的金山上,宋時山在江心。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句:古人認爲長江的源頭是岷山,蘇軾的家鄉眉山正在岷江邊。
鎮江一帶的江面較寬,古稱海門,所以說“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句:蘇軾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寫曾聽人說長江漲潮時潮頭有一丈多高,而岸邊沙灘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見那種情形。
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盤陀:形容石塊巨大。
歸楫:從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槳,這裏以部分代整體。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句:微風吹皺水面,泛起的波紋像靴子上的細紋,落霞映在水裏,如金魚重疊的紅鱗。
初生魄:新月初生。
蘇軾遊金山在農曆十一月初三,所以這麼說。
“江心似有炬火明”句:作者在此句下自注“是夜所見如此”。
或指江中能發光的某些水生動物(古人亦曾有記載,如木華《海賦》:“陰火潛然。
”曹唐《南遊》:“漲海潮生陰火滅。
”)或只是月光下詩人看到的幻象。
另有一說“江中炬火”是一不明飛行物,後一句“飛燄照山”才能夠解釋。
謝:道歉。
如江水:古人發誓的一種方式。
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公子重耳對子犯說:“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晉書·祖逖傳》載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句:古人認爲長江的源頭是岷山,蘇軾的家鄉眉山正在岷江邊。
鎮江一帶的江面較寬,古稱海門,所以說“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句:蘇軾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寫曾聽人說長江漲潮時潮頭有一丈多高,而岸邊沙灘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見那種情形。
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盤陀:形容石塊巨大。
歸楫:從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槳,這裏以部分代整體。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句:微風吹皺水面,泛起的波紋像靴子上的細紋,落霞映在水裏,如金魚重疊的紅鱗。
初生魄:新月初生。
蘇軾遊金山在農曆十一月初三,所以這麼說。
“江心似有炬火明”句:作者在此句下自注“是夜所見如此”。
或指江中能發光的某些水生動物(古人亦曾有記載,如木華《海賦》:“陰火潛然。
”曹唐《南遊》:“漲海潮生陰火滅。
”)或只是月光下詩人看到的幻象。
另有一說“江中炬火”是一不明飛行物,後一句“飛燄照山”才能夠解釋。
謝:道歉。
如江水:古人發誓的一種方式。
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公子重耳對子犯說:“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晉書·祖逖傳》載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我的家鄉地處長江初始發生之源頭,爲官出遊卻隨江水滾滾飄然東入海。
聽說此地大潮打起浪頭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凍還有沙痕印跡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號稱盤陀,自古以來出沒水中追隨浪濤和江波。
嘗試登上絕高山頂遙望萬里外家園,無論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羈旅在外鄉愁只恐難尋回家之歸舟,山上聖僧苦苦挽留欣賞山中之落日。
微微風裏波濤萬頃陣陣盪漾起細鱗,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魚尾血樣紅。
正當此時江中月亮剛剛還在初升起,二更時辰月兒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靜靜長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飛騰火焰照得山中棲息鳥兒紛紛驚。
惆悵失然歸臥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識,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處之事物。
江山彌幻而今如此爲何還不回家園,江神莫非責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頑固。
感謝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實在不得已,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寧如奔逝之江水。
								聽說此地大潮打起浪頭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凍還有沙痕印跡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號稱盤陀,自古以來出沒水中追隨浪濤和江波。
嘗試登上絕高山頂遙望萬里外家園,無論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羈旅在外鄉愁只恐難尋回家之歸舟,山上聖僧苦苦挽留欣賞山中之落日。
微微風裏波濤萬頃陣陣盪漾起細鱗,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魚尾血樣紅。
正當此時江中月亮剛剛還在初升起,二更時辰月兒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靜靜長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飛騰火焰照得山中棲息鳥兒紛紛驚。
惆悵失然歸臥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識,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處之事物。
江山彌幻而今如此爲何還不回家園,江神莫非責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頑固。
感謝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實在不得已,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寧如奔逝之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