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充帖
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啓。
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之,難卻爾。
區區思仰不盡言。
同官行,奉數字,草草。
芾頓首。
伯充臺坐。
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之,難卻爾。
區區思仰不盡言。
同官行,奉數字,草草。
芾頓首。
伯充臺坐。
米芾 《伯充帖》(又稱《致伯充尺牘》、《伯老臺坐帖》、《眼目帖》)行草書紙本。
縱27.8釐米,橫39.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爲致伯充書札。
約書於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
紙上名家藏印累累。
趙叔盎,字伯充,延美四世孫。
善畫馬,嘗投詩蘇軾,軾次其韻。
《伯充帖》,《宋四家墨寶冊》之一幅,籤標《宋米海嶽雹老帖》;《墨緣匯觀著錄》作《伯充臺坐帖》;《式古堂書畫匯考》作《眼目帖》。
“伯充”曾出現在多處,即秦王(趙德芳)一系宗室趙叔盎。
米芾尺牘中,屢及此人,而以此帖爲最先。
充字前人誤譯爲老字耳。
縱27.8釐米,橫39.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爲致伯充書札。
約書於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
紙上名家藏印累累。
趙叔盎,字伯充,延美四世孫。
善畫馬,嘗投詩蘇軾,軾次其韻。
《伯充帖》,《宋四家墨寶冊》之一幅,籤標《宋米海嶽雹老帖》;《墨緣匯觀著錄》作《伯充臺坐帖》;《式古堂書畫匯考》作《眼目帖》。
“伯充”曾出現在多處,即秦王(趙德芳)一系宗室趙叔盎。
米芾尺牘中,屢及此人,而以此帖爲最先。
充字前人誤譯爲老字耳。
廿五日:一說連筆的“五日”實爲一“吾”字。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