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八 · 阮圓海戲
阮圓海家優,講關目,講情理,講筋節,與他班孟浪不同。
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筆筆勾勒,苦心盡出,與他班鹵莽者又不同。
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腳腳出色,齣齣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余在其家看《十錯認》、《摩尼珠》、《燕子箋》三劇,其串架鬥筍、插科打諢、意色眼目,主人細細與之講明。
知其義味,知其指歸,故咬嚼吞吐,尋味不盡。
至於《十錯認》之龍燈、之紫姑,《摩尼珠》之走解、之猴戲,《燕子箋》之飛燕、之舞象、之波斯進寶,紙札裝束,無不盡情刻畫,故其出色也愈甚。
阮圓海大有才華,恨居心勿靜,其所編諸劇,罵世十七,解嘲十三,多詆譭東林,辯宥魏黨,爲士君子所唾棄,故其傳奇不之著焉。
如就戲論,則亦鏃鏃能新,不落窠臼者也。
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筆筆勾勒,苦心盡出,與他班鹵莽者又不同。
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腳腳出色,齣齣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余在其家看《十錯認》、《摩尼珠》、《燕子箋》三劇,其串架鬥筍、插科打諢、意色眼目,主人細細與之講明。
知其義味,知其指歸,故咬嚼吞吐,尋味不盡。
至於《十錯認》之龍燈、之紫姑,《摩尼珠》之走解、之猴戲,《燕子箋》之飛燕、之舞象、之波斯進寶,紙札裝束,無不盡情刻畫,故其出色也愈甚。
阮圓海大有才華,恨居心勿靜,其所編諸劇,罵世十七,解嘲十三,多詆譭東林,辯宥魏黨,爲士君子所唾棄,故其傳奇不之著焉。
如就戲論,則亦鏃鏃能新,不落窠臼者也。
暂无
阮圓海:即阮大鋮(1587~1646),字集之,號圓海、石巢、百子山樵。
南直隸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樅陽縣)人。
是明末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東閣大學士、戲曲名作家。
阮大鋮以進士居官後,先依東林黨,後依魏忠賢,崇禎朝以附逆罪去職。
明亡後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東閣大學士,對東林、復社人員大加報復,南京城陷後降於清,後病死於隨清軍攻打仙霞關的石道上。
所作傳奇今存《春燈謎》、《燕子箋》、《雙金榜》和《牟尼合》,合稱“石巢四種”。
南直隸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樅陽縣)人。
是明末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東閣大學士、戲曲名作家。
阮大鋮以進士居官後,先依東林黨,後依魏忠賢,崇禎朝以附逆罪去職。
明亡後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東閣大學士,對東林、復社人員大加報復,南京城陷後降於清,後病死於隨清軍攻打仙霞關的石道上。
所作傳奇今存《春燈謎》、《燕子箋》、《雙金榜》和《牟尼合》,合稱“石巢四種”。
阮圓海家的戲班一定會講解重要劇情,講通裏面的情理,講清裏面的轉折連接,這與其他戲班的粗疏很不同。
然而,阮圓海的戲班所演的劇本,又都是由主人自己創作的,字斟句酌,用心良苦,這又和其他戲班的粗糙很不一樣。
所以他的戲班表演的戲劇,每個劇本、每個章節、每一齣戲、每一向殘詞、每一個字,都很出色。
我在他家看過《十錯認》《摩尼珠》《燕子箋》三部劇,其中的情節結構的串聯架構、滑稽玩笑以及人物神情,都給演講述清楚。
演員們領會了他的意思和指教,因此演戲時的每個動作、表情和每向臺詞,表現得意味悠長。
甚至《十錯認》的龍燈、紫姑,《摩尼珠》的走解、猴戲,《燕子箋》的飛燕、舞象、波斯進寶,即使是紙紮的道具,都盡善盡美,所以他家的戲班的表演也越來越出色。
阮圓海才華橫溢,遺憾的是心噪不淨,他所編寫的劇本中,十分之七是憤世嫉俗,十分之三是解朝,大多詆譭東林黨人,爲魏忠賢奸黨的罪行辯護,遭士人君子唾棄,所以他的傳奇都不出名。
如果僅論戲劇,他能推陳出新,不落俗套。
然而,阮圓海的戲班所演的劇本,又都是由主人自己創作的,字斟句酌,用心良苦,這又和其他戲班的粗糙很不一樣。
所以他的戲班表演的戲劇,每個劇本、每個章節、每一齣戲、每一向殘詞、每一個字,都很出色。
我在他家看過《十錯認》《摩尼珠》《燕子箋》三部劇,其中的情節結構的串聯架構、滑稽玩笑以及人物神情,都給演講述清楚。
演員們領會了他的意思和指教,因此演戲時的每個動作、表情和每向臺詞,表現得意味悠長。
甚至《十錯認》的龍燈、紫姑,《摩尼珠》的走解、猴戲,《燕子箋》的飛燕、舞象、波斯進寶,即使是紙紮的道具,都盡善盡美,所以他家的戲班的表演也越來越出色。
阮圓海才華橫溢,遺憾的是心噪不淨,他所編寫的劇本中,十分之七是憤世嫉俗,十分之三是解朝,大多詆譭東林黨人,爲魏忠賢奸黨的罪行辯護,遭士人君子唾棄,所以他的傳奇都不出名。
如果僅論戲劇,他能推陳出新,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