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牢饋食之禮。
日用丁己。
筮旬有一日。
筮於廟門之外。
主人朝服,西面於門東。
史朝服,左執筮,右取上韇,兼與筮執之,東面受命於主人。
主人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
尚饗!”史曰:“諾!”西面於門西,抽下韇,左執筮,右兼執韇以擊筮,遂述命曰:“假爾大筮有常。
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
尚饗!”乃釋韇立筮。
卦者在左坐,卦以木。
卒筮,乃書卦於木,示主人,乃退佔。
吉,則史韇筮,史兼執筮與封以告於主人:“佔曰従。
”乃官戒,宗人命滌,宰命爲酒,乃退。
若不吉,則及遠日,又筮日如初。
宿。
前宿一日,宿戒屍。
明日,朝服筮屍,如筮日之禮。
命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
以某之某爲屍。
尚饗!”筮、卦佔如初。
吉,則乃遂宿屍。
祝擯,主人再拜稽首。
祝告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
敢宿!”屍拜,許諾,主人又再拜稽首。
主人退,屍送,揖,不拜。
若不吉,則遂改筮屍。
既宿屍,反,爲期於廟門之外。
主人門東,南面。
宗人朝服北面,曰:“請祭期。
”主人曰:“比於子。
”宗人曰:“旦明行事。
”主人曰:“諾!”乃退。
明日,主人朝服,即位於廟門之外,東方南面。
宰、宗人西面,北上。
牲北首東上。
司馬圭刂羊,司士擊豕。
宗人告備,乃退。
雍人摡鼎、匕、俎於雍爨,雍爨在門東南,北上。
廩人摡甑甗、匕與敦於廩爨,廩爨在雍爨之北。
司宮摡豆、籩、勺、爵、觚、觶、幾、洗、篚於東堂下,勺、爵、觚、觶實於篚;卒摡,饌豆、籩與篚於房中,放於西方;設洗於阼階東南,當東榮。
羹定,雍人陳鼎五,三鼎在羊鑊之西,二鼎在豕鑊之西。
司馬升羊右胖。
髀不升,肩、臂、臑、、骼,正脊一、橫脊短脅一、正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腸三、胃三、舉肺一、祭肺三,實於一鼎。
司士升豕右胖。
髀不升,肩、臂、臑、骼,正脊一、橫脊一、短脅一、正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舉肺一、祭肺三,實於一鼎。
雍人倫膚九,實於一鼎。
司士又升魚、臘,魚十有五而鼎,臘一純而鼎,臘用麋。
卒脀,皆設扃冪,乃舉,陳鼎於廟門之外,東方,北面,北上。
司宮尊兩甒於房戶之間,同棜,皆有冪,甒有玄酒。
司宮設罍水於洗東,有枓,設篚於洗西,南肆。
改饌豆、籩於房中,南面,如饋之設,實豆、籩之實。
小祝設槃、匜與簞、巾於西階東。
主人朝服,即位於阼階東,西面。
司宮筵於奧,祝設幾於筵上,右之。
主人出迎鼎,除鼏。
士盥,舉鼎,
日用丁己。
筮旬有一日。
筮於廟門之外。
主人朝服,西面於門東。
史朝服,左執筮,右取上韇,兼與筮執之,東面受命於主人。
主人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
尚饗!”史曰:“諾!”西面於門西,抽下韇,左執筮,右兼執韇以擊筮,遂述命曰:“假爾大筮有常。
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
尚饗!”乃釋韇立筮。
卦者在左坐,卦以木。
卒筮,乃書卦於木,示主人,乃退佔。
吉,則史韇筮,史兼執筮與封以告於主人:“佔曰従。
”乃官戒,宗人命滌,宰命爲酒,乃退。
若不吉,則及遠日,又筮日如初。
宿。
前宿一日,宿戒屍。
明日,朝服筮屍,如筮日之禮。
命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
以某之某爲屍。
尚饗!”筮、卦佔如初。
吉,則乃遂宿屍。
祝擯,主人再拜稽首。
祝告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
敢宿!”屍拜,許諾,主人又再拜稽首。
主人退,屍送,揖,不拜。
若不吉,則遂改筮屍。
既宿屍,反,爲期於廟門之外。
主人門東,南面。
宗人朝服北面,曰:“請祭期。
”主人曰:“比於子。
”宗人曰:“旦明行事。
”主人曰:“諾!”乃退。
明日,主人朝服,即位於廟門之外,東方南面。
宰、宗人西面,北上。
牲北首東上。
司馬圭刂羊,司士擊豕。
宗人告備,乃退。
雍人摡鼎、匕、俎於雍爨,雍爨在門東南,北上。
廩人摡甑甗、匕與敦於廩爨,廩爨在雍爨之北。
司宮摡豆、籩、勺、爵、觚、觶、幾、洗、篚於東堂下,勺、爵、觚、觶實於篚;卒摡,饌豆、籩與篚於房中,放於西方;設洗於阼階東南,當東榮。
羹定,雍人陳鼎五,三鼎在羊鑊之西,二鼎在豕鑊之西。
司馬升羊右胖。
髀不升,肩、臂、臑、、骼,正脊一、橫脊短脅一、正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腸三、胃三、舉肺一、祭肺三,實於一鼎。
司士升豕右胖。
髀不升,肩、臂、臑、骼,正脊一、橫脊一、短脅一、正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舉肺一、祭肺三,實於一鼎。
雍人倫膚九,實於一鼎。
司士又升魚、臘,魚十有五而鼎,臘一純而鼎,臘用麋。
卒脀,皆設扃冪,乃舉,陳鼎於廟門之外,東方,北面,北上。
司宮尊兩甒於房戶之間,同棜,皆有冪,甒有玄酒。
司宮設罍水於洗東,有枓,設篚於洗西,南肆。
改饌豆、籩於房中,南面,如饋之設,實豆、籩之實。
小祝設槃、匜與簞、巾於西階東。
主人朝服,即位於阼階東,西面。
司宮筵於奧,祝設幾於筵上,右之。
主人出迎鼎,除鼏。
士盥,舉鼎,
惟三月,周公初於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王若曰:“爾殷遺多士,弗吊旻天,大降喪於殷,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致王罰,敕殷命終於帝。
肆爾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惟天不畀允罔固亂,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爲,惟天明畏。
“我聞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適逸;則惟帝降格,向於時夏。
’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辭。
惟時天罔念聞,厥惟廢元命,降致罰;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
“自成湯至於帝乙,罔不明德恤祀。
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澤。
“在今後嗣王,誕罔顯於天,矧曰其有聽念於先王勤家?誕淫厥泆,罔顧於天顯民祗,惟時上帝不保,降若茲大喪。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喪,罔非有辭於罰。
”
王若曰:“爾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靈承帝事,有命曰:‘割殷,’告敕於帝。
惟我事不貳適,惟爾王家我適。
予其曰惟爾洪無度,我不爾動,自乃邑。
予亦念天,即於殷大戾,肆不正。
”
王曰:“猷!告爾多士,予惟時其遷居西爾,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時惟天命。
無違,朕不敢有後,無我怨。
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
今爾又曰:‘夏迪簡在王庭,有服在百僚。
’予一人惟聽用德,肆予敢求於天邑商,予惟率肆矜爾。
非予罪,時惟天命。
”
王曰:“多士,昔朕來自奄,予大降爾四國民命。
我乃明致天罰,移爾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遜。
”
王曰:“告爾殷多士,今予惟不爾殺,予惟時命有申。
今朕作大邑於茲洛,予惟四方罔攸賓,亦惟爾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遜。
爾乃尚有爾土,爾用尚寧幹止,爾克敬,天惟畀矜爾;爾不克敬,爾不啻不有爾土,予亦致天之罰於爾躬!今爾惟時宅爾邑,繼爾居;爾厥有幹有年於茲洛。
爾小子乃興,従爾遷。
”
王曰:“又曰時予,乃或言爾攸居。
”
王若曰:“爾殷遺多士,弗吊旻天,大降喪於殷,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致王罰,敕殷命終於帝。
肆爾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惟天不畀允罔固亂,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爲,惟天明畏。
“我聞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適逸;則惟帝降格,向於時夏。
’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辭。
惟時天罔念聞,厥惟廢元命,降致罰;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
“自成湯至於帝乙,罔不明德恤祀。
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澤。
“在今後嗣王,誕罔顯於天,矧曰其有聽念於先王勤家?誕淫厥泆,罔顧於天顯民祗,惟時上帝不保,降若茲大喪。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喪,罔非有辭於罰。
”
王若曰:“爾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靈承帝事,有命曰:‘割殷,’告敕於帝。
惟我事不貳適,惟爾王家我適。
予其曰惟爾洪無度,我不爾動,自乃邑。
予亦念天,即於殷大戾,肆不正。
”
王曰:“猷!告爾多士,予惟時其遷居西爾,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時惟天命。
無違,朕不敢有後,無我怨。
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
今爾又曰:‘夏迪簡在王庭,有服在百僚。
’予一人惟聽用德,肆予敢求於天邑商,予惟率肆矜爾。
非予罪,時惟天命。
”
王曰:“多士,昔朕來自奄,予大降爾四國民命。
我乃明致天罰,移爾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遜。
”
王曰:“告爾殷多士,今予惟不爾殺,予惟時命有申。
今朕作大邑於茲洛,予惟四方罔攸賓,亦惟爾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遜。
爾乃尚有爾土,爾用尚寧幹止,爾克敬,天惟畀矜爾;爾不克敬,爾不啻不有爾土,予亦致天之罰於爾躬!今爾惟時宅爾邑,繼爾居;爾厥有幹有年於茲洛。
爾小子乃興,従爾遷。
”
王曰:“又曰時予,乃或言爾攸居。
”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
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
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
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
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
莊子曰:“諾。
周善爲劍。
”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
莊子曰:“請治劍服。
”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
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爲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願得試之。
”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
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
”
莊子曰:“望之久矣。
”
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
王曰:“願聞三劍。
”
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
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爲鋒,齊岱爲鍔,晉衞爲脊,周宋爲鐔,韓魏爲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此天子之劍也。
”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
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爲鋒,以清廉士爲鍔,以賢良士爲脊,以忠聖士爲鐔,以豪桀士爲夾。
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此諸侯之劍也。
”
王曰:
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
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
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
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
莊子曰:“諾。
周善爲劍。
”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
莊子曰:“請治劍服。
”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
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爲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願得試之。
”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
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
”
莊子曰:“望之久矣。
”
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
王曰:“願聞三劍。
”
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
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爲鋒,齊岱爲鍔,晉衞爲脊,周宋爲鐔,韓魏爲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此天子之劍也。
”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
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爲鋒,以清廉士爲鍔,以賢良士爲脊,以忠聖士爲鐔,以豪桀士爲夾。
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此諸侯之劍也。
”
王曰:
盤庚遷於殷,民不適有居,率吁眾戚出,矢言曰:「我王來,即爰宅於茲,重我民,無盡劉。
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寧;不常厥邑,於今五邦。
今不承於古,罔知天之斷命,矧曰其克從先王之烈?若顛木之有由薛,天其永我命於茲新邑,紹復先王之大業,厎綏四方。」
盤庚學於民,由乃在位以常舊服,正法度。
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眾,悉至於庭。
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
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
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
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
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至於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
乃不畏戎毒於遠邇,惰農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於百姓,惟汝自生毒,乃敗禍奸宄,以自災於厥身。
乃既先惡於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時憸民,猶胥顧於箴言,其發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長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動以浮言,恐沈於衆?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則惟汝衆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遲任有言曰:『有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動用非罰?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
茲予大享於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
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動用非德。
予告汝於難,若射之有志。
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
各長於厥居。
勉出乃力,聽予一人之作猷。
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邦之臧,惟汝衆;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
凡爾衆,其惟致告:自今至於後日,各恭爾事,齊乃位,度乃口。
罰及爾身,弗可悔。
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寧;不常厥邑,於今五邦。
今不承於古,罔知天之斷命,矧曰其克從先王之烈?若顛木之有由薛,天其永我命於茲新邑,紹復先王之大業,厎綏四方。」
盤庚學於民,由乃在位以常舊服,正法度。
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眾,悉至於庭。
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
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
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
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
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至於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
乃不畏戎毒於遠邇,惰農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於百姓,惟汝自生毒,乃敗禍奸宄,以自災於厥身。
乃既先惡於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時憸民,猶胥顧於箴言,其發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長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動以浮言,恐沈於衆?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則惟汝衆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遲任有言曰:『有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動用非罰?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
茲予大享於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
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動用非德。
予告汝於難,若射之有志。
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
各長於厥居。
勉出乃力,聽予一人之作猷。
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邦之臧,惟汝衆;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
凡爾衆,其惟致告:自今至於後日,各恭爾事,齊乃位,度乃口。
罰及爾身,弗可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