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周〕 前372 - 前289 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
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
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
’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
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
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
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惟目亦然。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
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
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
一者何也?曰:仁也。
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
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有诸内必形诸外。
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
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
不知者以为为肉也。
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
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
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
兼所爱,则兼所养也。
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
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
体有贵贱,有小大。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
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