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明〕 1518 - 1593 年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
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悦泽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
主下痢肠癖补肾冷。
附方
痰饮头痛,往来寒热;云母粉二两炼过,恒山一两,为末。
每服方寸匕,汤服敢吐,忌生葱,生菜。
小儿下痢,赤白及水痢。
云母半两,煮白粥调服之。
一切恶疮;云母粉傅之。
风热汗出;水和云母粉服三钱,不过再服立愈。
释名
亦名猩红、紫粉霜。
用石亭脂和水银同罐炼成。
贴在罐口的是丹砂,贴在罐内的是银珠。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内钓(惊风,多啼)。
用银朱半钱,乳香、煨蒜各一钱,共研细,捏成丸子,如粟米大。
半岁儿五丸,薄荷汤送下。
痰气结胸。
用银朱半两、明矾一两,同研细。
置瓦盏中,下加微火熔化。
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钱,茶和姜汁送下。
此方名“鹤顶丹”。
水肿,但大便尚通畅。
用银朱半两、煅硫磺四两,共研细,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次服三十丸。
咽喉疼痛。
用银朱、海螵蛸,等分为末,吹入喉中,涎流,痛止。
火焰丹毒。
用银朱调鸡蛋清涂搽。
汤火伤。
用银朱调菜油敷上。
背疽。
用银朱、白矾等分。
煎汤温洗患处,再用桑柴火远远烘热。
一天三次。
鱼脐疔(按:疔初起,即呈长形,边缘带红色,中央带黑色。
痛极者有救,不大痛者反而难救)。
用水调银朱成丸,每服一丸,温酒送下。
此方名“走马丹”。
杨梅毒。
用银朱、粉锡,等分为末。
把纸卷成捻子,蘸油点燃,放在木桶中。
令病人到桶边用鼻子吸取烧捻子放出的烟子。
一天一次,七天可愈。
又方:银朱二钱,孩儿茶一钱,龙桂香一钱,皂角子一钱,共研细,照上方作熏药用。
又方:银朱、水银粉各一钱,黄蜡、菜油各一两,加热化开调药,摊在油纸上贴患处,疮痂自脱。
筋骨疼痛。
用银朱三钱、枯矾四钱,研细。
裹入纸中做成三个捻子。
每天早晨拿一个捻子蘸油熏肚脐,熏后蒙被而卧,汗出为好。
顽疮久不收口。
用银朱一钱、陈年石灰五分、松香五钱、香油一两,调匀,摊在纸上贴患处。
血风臁疮。
取黄蜡一两,熔化后,加银朱一两,搅匀,摊在纸上。
先把臁疮刺孔,再把药纸贴牢。
黄水湿疮。
用银朱、盐梅,合捣敷上。
癣疮。
用银朱、牛骨髓、桐油,调搽。
头上生虱。
用银朱浸醋,每天梳头时带药入发。
又一治法:纸包银朱,烧着,用碗盖住。
烟结碗内成垢,以茶水洗下,倒入头发中,再把头发包起来。
第二天,头虱尽死。
附方
银朱的功效,和水银粉大致相同:祛痰,破结,杀虫,治疮。
释名
亦名二气砂。
乃水银、硫磺合炼而成。
水银量多,硫磺量少。
气味
甘、湿、无毒。
主治
伏热吐泻。
用硫磺半两、水银一钱,研细,加姜汁和面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三岁用,服三丸,冷水送下。
大人可服三、四十丸。
此方名“阴阳丸”。
脾疼反胃。
用灵砂一两、蚌壳粉一两,同炒红。
加丁香、胡椒各四十九粒,共研为末。
再加姜汁煮过的半夏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
冷气心痛。
用灵砂三分、五灵脂一分,共研细。
加稀糊做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二十丸。
饭前服。
饭前服,石菖蒲、生姜汤送下。
九窍出血(因突然受惊而得,其脉必虚,不可借认是热极血溢而妄用凉药以致误事)。
用灵砂三十粒,人参煎汤送下。
三服可愈。
有些病。
可用“养正丹”(又名“交泰丹”)来治疗。
养正丹的制法和功效如下:用一个盏子,先放入铅的熔汁,次下水银,次下丹砂末,合炒,炒到不见星时,再下硫磺末。
急搅拌,看有焰起,可用酒醋解除。
药冷取出研细,加糯米糊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二十丸,盐汤送下。
以上四味药,分量都相等。
此药可治:头晕气短,胆怯心悸,虚烦狂言,盗汗,腹痛,腰痛,反胃,上吐下泻,中风流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等症。
释名
亦称留公乳、虚中、芦石、鹅管石、夏石、黄砂石。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一切劳嗽(胸膈痞满,咳嗽不已)。
用石钟乳、雄黄、佛耳草、款冬花,等分为末。
每用一钱,细烧成烟,以筒吸烟入喉。
一天两次。
急喘不停。
用钟乳粉五钱、蜡三两,和匀,蒸在饭甑里。
蒸熟取出,合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
吐血损肺。
用钟乳粉,每服二钱,糯米汤送下。
冷泻水止。
用钟乳粉一两、肉豆蔻(煨过)半两,共研为末,加枣肉(煮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乳汁不通(气少血虚,脉涩不行,故乳少)。
用钟乳粉二钱,服时以漏芦煎成的浓汤送下。
又方:钟乳粉、通草,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附方
石钟乳就是现在所称的“钟乳石”。
本草书上因其外形的差异分为“石乳”、“竹乳”、“鹅管石”、“孔公孽”、“殷孽”、“土殷孽”、“石床”、“石脑”、“石髓”等不同品类。
这是一种温肺、助阳的药物。
阳虚的人服用,有急效,但不宜久服。
释名
亦名鹾。
气味
甘、咸、寒、无毒。
主治
下部蚀疮。
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胸中痰饮,欲吐不出。
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病后两胁胀痛。
炒盐熨之。
下痢肛痛。
炒盐布包熨患处。
风热牙痛。
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
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虫牙。
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
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齿痛出血。
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
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
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
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
忌食劳腥。
小舌下垂。
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
耳鸣。
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
袋冷则换。
眼常流泪。
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
翳子蔽眼。
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
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
身上如有虫行。
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
蜈蚣咬人,蜂虿叮螫。
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
溃痈作痒。
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