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明〕 1518 - 1593 年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释名
亦名无灰木。
其色白,如腐烂的木材,烧之不燃。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肺热咳嗽。
用不灰木一两半、玄精石二两、灸甘草半两、贝母一两半、天南星(白矾水煮过)半两,共研细。
每服半钱,姜汤送下。
咽喉肿痛,五心烦热。
用不灰木(先以牛粪烧红)四两、玄精石(煅红)四两、真珠一钱,共研细,加糯米少许,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一丸。
服时,用生地黄汁、粟米淘水研化后吞下。
每天服两次。
吐泻烦满,气逆腹胀。
以不灰木、阳起石(煅起)、阿魏各半两,巴豆(去心)、杏仁(去皮)各二十五个,共研细。
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樱桃大。
每服一丸。
服时,把丸子穿一孔,在灯上烧到烟尽,再研为末,姜汤送下。
附方
有人根据《纲目》对不灰木的描述,如“其色白如烂木,烧之不燃,以此得名。
”“要烧成灰,但斫破,以牛乳煮了,黄牛粪烧之,即成灰。
”“形如针文,烧之无烟。
”认为“这些性质和现在的石棉很相似,可能就是石棉。
释名
亦名玄石、处石、铁石、吸针石。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耳聋。
用慈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内。
另了耳不病,只放铁沙。
病耳渐愈。
又方:豆大慈石一粒,加少许穿山甲烧成的灰,用新丰包好塞耳内。
口含生铁一小块,觉耳中有风雨声即不聋。
老人虚损(风温,腰肢痹痛)。
用兹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浸入两斗水中,放在露地上。
每天取此水煮粥吃。
过一年,体质转强。
阳萎。
用兹石五斤,研细,淡酒浸半月。
每服三合,白天服三次,临睡前服一次。
两眼昏障(眼前现空花,视物成两体)。
用兹石(火煅、醋淬七次)二两、丹砂一两、生神曲三两,共研为末。
另用神曲末一两煮成糊,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此方名“慈朱丸”。
子宫不收。
用兹石经酒浸、火煅、研细后,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晚临睡前,服四十丸,滑石汤送下。
次早,服兹石散二钱,米汤送下。
慈石散配方是:慈石(酒浸过)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共研为末即成。
脱肛。
用慈石(火煅、醋淬七次)半两,研细。
每服一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刀伤后出血不止。
用慈石粉敷上,能止痛止血。
各种肿毒。
用兹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铅丹八两、香油一斤,熬成药膏,摊厚纸上贴患处。
释名
曾,音层。
曾青,即层青。
就是成为层状的空青。
李时珍说:“曾青治目,义同空青”。
气味
酸、小寒、无毒。
主治
风热目疾(眼红或烂,怕太阳光,眼屎多,常流泪,或痒或痛)。
用曾青四两,蔓荆子二两,炮姜、防风各一两,共研细,经常以少许吸入鼻中,有效。
耳内恶疮。
用曾青五钱、雄黄七钱半、黄芩二钱五分,共研为末,搽疮上。
释名
亦名胆矾、黑石、君石、毕石、铜勒、立制石。
气味
酸、辛、寒、有毒。
主治
风痰。
用石胆粉一钱,温醋汤调服。
痰涎吐出即愈。
小儿用量酌减。
喉痹喉风。
用石胆二钱半、白僵蚕(炒过)五钱,共研为末。
每次取少许吹喉,痰涎吐尽,风痹自愈。
此方名“二圣散”。
口舌生疮。
用石胆半两,放在锅内煅红,露一夜,研细。
每次取少许搽疮上,吐出酸涎水。
如此数次,病愈。
走马牙疳。
用红枣一个,去核,填入石胆,包在纸内,煅红。
等全冷后,研细敷牙,使涎外出。
赤白癜风。
用石胆、牡蛎各半两,共研为末,调醋涂搽。
甲疽肿痛(按:甲疽是趾甲与肉间的肿痛,常溃烂流脓)。
用石胆一两烧至烟尽,研末敷患处。
几次即愈。
痔疮热肿。
用石胆煅后研细,蜜水调匀搽疮上。
凤眼赤烂。
用胆矾三钱,烧过,研细,泡热水中每天洗眼。
释名
石燕状如蚬蛤,色如土,坚重如石。
李明珍指出:石燕有二:一种是这里所录的石燕,乃是石类;另一种是乳铜中的石燕,乃是禽类。
禽类石燕,常为助阳药。
许多人因此误以为石类石燕也是助阳药。
这是错远了。
气味
甘、凉、无毒。
主治
伤寒尿涩,小腹胀满。
用石燕研细,葱白汤调服半钱。
以消胀为度。
久年肠风(按:指常年泻血)。
用石燕磨水常服,不要间断,有效。
多年赤白带下。
每日磨石燕取汁取。
一枚石燕可用三天。
也可以把石燕研末,水飞过,每天取半钱至一钱,米汤送服。
牢牙止痛。
用石燕六个,火煅醋淬七次,青盐、乳香各一两,细辛半两,共研细,擦牙。
荆芥汤漱口。
又方:依上方,但须去掉乳香、细辛,改用麝香。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