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
〔周〕 ? - ? 年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第一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齐人好毂击晏子绐以不祥而禁之第二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
禁之不止。
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而弃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
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
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景公瞢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第三
景公畋于梧丘,夜犹早,公姑坐睡,而瞢有五丈夫北面韦庐,称无罪焉。
公觉,召晏子而告其所瞢。
公曰:“我其尝杀不辜,诛无罪邪?”
晏子对曰:“昔者先君灵公畋,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头而葬之。
命曰‘五丈夫之丘’,此其地邪?”公令人掘而求之,则五头同穴而存焉。
公曰:“嘻!”令吏葬之。
国人不知其瞢也,曰:“君悯白骨,而况于生者乎,不遗余力矣,不释余知矣。
”故曰:君子之为善易矣。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第四
景公为路寝之台,成,而不踊焉。
柏常骞曰:“君为台甚急,台成,君何为而不踊焉?”公曰:“然!有枭昔者鸣,声无不为也,吾恶之甚,是以不踊焉。

柏常骞曰:“臣请禳而去。
”公曰:“何具?”对曰:“筑新室,为置白茅。
”公使为室,成,置白茅焉。
柏常骞夜用事。
明日,问公曰:“今昔闻鸮声乎?”公曰:“一鸣而不复闻。
”使人往视之,鸮当陛,布翌,伏地而死。
公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亦能益寡人之寿乎?”对曰:“能。
”公曰:“能益几何?”对曰:“天子九,诸侯七,大夫五。
”公曰:“子亦有征兆之见乎?”对曰:“得寿,地且动。
”公喜,令百官趣具骞之所求。
柏常骞出,遭晏子于涂,拜马前,骞辞曰:“为禳君鸮而杀之,君谓骞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也,亦能益寡人寿乎?’骞曰:‘能。
’今且大祭,为君请寿,故将往,以闻。
”晏子曰:“嘻!亦善能为君请寿也。
虽然,吾闻之,维以政与德而顺乎神,为可以益寿,今徒祭,可以益寿乎?然则福兆有见乎?”对曰:“得寿,地将动。

晏子曰:“骞!昔吾见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汝以是乎?”柏常骞俯有闲,仰而对曰:“然。
”晏子曰:“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
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 乐是夫? ”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
公曰:“趣驾迎晏子。
”晏子朝服以至,受觞再拜。
公曰:“寡人甚乐此乐,欲与夫子共之,请去礼。

晏子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皆欲去礼以事君,婴恐君子之不欲也。
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 乱者,畏礼也。
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 以事其上。
夫麋鹿维无礼,故父子同麀,人之所以贵于禽兽 者,以有礼也。
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邦;大夫无礼 ,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兄弟无礼,不能久同。
诗 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故礼不可去也。

公曰:“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

晏子曰:“左 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君若好礼,则有礼 者至,无礼者去。

公曰:“善。
请易衣革冠,更受命。
”晏子避走,立乎门外。
公令人粪洒改席,召衣冠以迎晏子。
晏子入门,三让,升阶,用三献焉;嗛酒尝膳,再拜,告餍 而出。
公下拜,送之门,反,命撤酒去乐,曰:“吾以彰晏 子之教也。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
公置酒于泰山之阳,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
晏子独搏其髀,仰天而大笑曰:“乐哉!今日之饮也。
”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晏子对曰:“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人,是以大笑。
”公曰:“何谓谀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
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
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
曷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谀也。
怯谀聚居,是故笑之。
”公惭而更辞曰:“我非为去国而死哀也。
寡人闻之,彗星出,其所向之国君当之,今彗星出而向吾国,我是以悲也。
”晏子曰:“君之行义回邪,无德于国,穿池沼,则欲其深以广也;为台榭,则欲其高且大也;赋敛如撝夺,诛僇如仇雠。
自是观之,茀又将出。
天之变,彗星之出,庸可悲乎!”于是公惧,乃归,窴池沼,废台榭,薄赋敛,缓刑罚,三十七日而彗星亡。
景公瞢见彗星使人占之晏子谏第三
公瞢见彗星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以告晏子。
晏子对曰:“不可。
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而建事,不可守职;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故异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
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多,而民行滋薄;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
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
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
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
”公曰:“善。
”于是厚其礼而留其封,敬见不问其道,仲尼乃行。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
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者也。
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
”公曰:“岂不可哉!”而色说之。
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礼,制规矩之节,行表缀之数以教民,以为烦人留日,故制礼不羡于便事;非不知能扬干戚钟鼓竽瑟以劝众也,以为费财留工,故制乐不羡于和民;非不知能累世殚国以奉死,哭泣处哀以持久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导民。
今品人饰礼烦事,羡乐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圣王之所禁也。
贤人不用,德毁俗流,故三邪得行于世。
是非贤不肖杂,上妄说邪,故好恶不足以导众。
此三者,路世之政,道事之教也。
公曷为不察,声受而色说之?”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仲尼游齐,见景公。
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
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

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君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国之安,是以婴得顺也。
婴闻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
孔丘必据处此一心矣。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
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谤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
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
今未见婴
庄公不说晏子晏子坐地讼公而归第一
晏子臣于庄公,公不说,饮酒,令召晏子。
晏子至,入门,公令乐人奏歌曰:“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何来为?”
晏子入坐,乐人三奏,然后知其谓己也。
遂起,北面坐地。
公曰:“夫子从席,曷为坐地?”
晏子对曰:“婴闻讼夫坐地,今婴将与君讼,敢毋坐地乎?婴闻之,众而无义,彊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其身,若公者之谓矣。
且婴言不用,愿请身去。
”遂趋而归,管籥其家者纳之公,财在外者斥之市。
曰:“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遂徒行而东,耕于海滨。
居数年,果有崔杼之难。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
爵邑尽,退朝而乘,嘳然而叹,终而笑。
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
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
”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
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
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
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第三
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
为坛三仞,陷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
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
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
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
”所杀七人。
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
”俯而饮血。
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
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云:‘莫莫葛藟,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衔命者,君之尊也。
受辞者,名之铉也。
上无事,则民自试。
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槛鹄锵锵,唯民歌之。
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
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
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
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讆之人,勿与任大。
譕臣者可以远举。
顾忧者可与致道。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于天地也。
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
曙戒勿怠,后稚逢殃。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君不君,则臣不臣。
父不父,则子不子。
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莫乐之,则莫哀之。
莫生之,则莫死之。
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
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
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
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失天之度,虽满必涸。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
得天之道。
其事若自然。
失天之道,虽立不安。
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
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
藏之无刑,天之道也。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生栋覆屋。
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
天道之极,远者自亲。
人事之起,近亲造怨。
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3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