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
〔周〕 前556 - 前451 年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
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
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
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
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经】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传】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
三月,郑伯如楚。
夏,宋公伐郑。
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将逃归,谓嬴氏曰:「与子归乎?」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从子而归,弃君命也。
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富辰言于王曰:「请召大叔。
《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
』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王说。
王子带自齐复归于京师,王召之也。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
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
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
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犹无不难也,无不惧也,况我小国乎!君其无谓邾小。
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弗听。
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
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老司》,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丙子晨,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
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
君子曰:「非礼也。
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戎事不迩女器。」
丁丑,楚子入飨于郑,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
飨毕,夜出,文芈送于军,取郑二姬以归。
叔詹曰:「楚王其不没乎!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将何以没?」诸侯是以知其
【经】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楚人救卫。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
畀宋人。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楚杀其大夫得臣。
卫侯出奔楚。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陈侯如会。
公朝于王所。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
卫元咺出奔晋。
陈侯款卒。
秋,杞伯姬来。
公子遂如齐。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人、秦人于温。
天王狩于河阳。
壬申,公朝于王所。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
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诸侯遂围许。
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传】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晋郤縠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
卫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
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三月丙午,入曹。
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且曰:「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
魏准、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蓺僖负羁氏。
魏准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
病,将杀之。
魏准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
乃舍之。
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
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
』又曰:『知难而退。
』又曰:『有德不可敌。
』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
【经】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夏,楚人灭黄。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
【传】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惧狄难也。
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
  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
秋,王子带奔齐。
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
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
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
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
《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
【经】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传】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
夏,同伐王城。
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
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
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
原伯曰:「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五月,郑厉公卒。
王巡虢守。
虢公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
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
虢公请器,王予之爵。
郑伯由是始恶于王。
冬,王归自虢。
【经】三十有一年春,筑台于郎。
夏四月,薛伯卒。
筑台于薛。
六月,齐侯来献戎捷。
秋,筑台于秦。
冬,不雨。
【传】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
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中国则否。
诸侯不相遗俘。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