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
〔周〕 前556 - 前451 年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
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
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
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
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仲孙蔑会晋栾□、宋华元、卫宁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秋,楚公子壬夫帅师侵宋。
九月辛酉,天王崩。
邾子来朝。
冬,卫侯使公孙剽来聘。
晋侯使荀罃来聘。
【传】元年春己亥,围宋彭城。
非宋地,追书也。
于是为宋讨鱼石,故称宋,且不登叛人也,谓之宋志。
彭城降晋,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置诸瓠丘。
齐人不会彭城,晋人以为讨。
二月,齐大子光为质于晋。
夏五月,晋韩厥、荀偃帅诸侯之师伐郑,入其郛,败其徒兵于洧上。
于是东诸侯之师次于鄫,以待晋师。
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焦夷及陈,晋侯、卫侯次于戚,以为之援。
秋,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
郑子然侵宋,取犬丘。
九月,邾子来朝,礼也。
冬,卫子叔、晋知武子来聘,礼也。
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
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
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
公至自伐郑。
楚子、郑伯伐宋。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会于萧鱼。
公至自会。
楚执郑行人良霄。
冬,秦人伐晋。
【传】十一年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乃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
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
三子各毁其乘。
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
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
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
郑人患晋、楚之故,诸大夫曰:「不从晋,国几亡。
楚弱于晋,晋不吾疾也。
晋疾,楚将辟之。
何为而使晋师致死于我,楚弗敢敌,而后可固与也。」子展曰:「与宋为恶,诸侯必至,吾从之盟。
楚师至,吾又从之,则晋怒甚矣。
晋能骤来,楚将不能,吾乃固与晋。」大夫说之,使疆埸之司恶于宋。
宋向戌侵郑,大获。
子展曰:「师而伐宋可矣。
若我伐宋,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听命焉,且告于楚。
楚师至,吾又与之盟,而重赂晋师,乃免矣。」夏,郑子展侵宋。
四月,诸侯伐郑。
己亥,齐大子光、宋向戌先至于郑,门于东门。
其莫,晋荀罃至于西郊,东侵旧许。
卫孙林父侵其北鄙。
六月,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右还,次于琐,围郑。
观兵于南门,西济于济隧。
郑人惧,乃行成。
秋七月,同盟于亳。
范宣子曰:「不慎,必失诸侯。
诸侯道敝而无成,能无贰乎?」乃盟,载书曰:「凡我同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奖王室。
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
郑伯逆之。
丙子,伐宋。
九月,诸侯悉师以复伐郑。
郑人使良霄、大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曰:「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怀君。
君若能以玉帛绥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孤之愿也。」楚人执之,书曰「行人」,言使人也。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
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
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
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
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
纳斥候,禁侵掠。
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
公使臧孙纥对
【经】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
夏,宋华弱来奔。
秋,杞葬桓公。
滕子来朝。
莒人灭鄫。
冬,叔孙豹如邾,季孙宿如晋。
十有二月,齐侯灭莱。
【传】六年春,杞桓公卒,始赴以名,同盟故也。
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
子荡怒,以弓梏华弱于朝。
平公见之,曰:「司武而梏于朝,难以胜矣!」遂逐之。
夏,宋华弱来奔。
司城子罕曰:「同罪异罚,非刑也。
专戮于朝,罪孰大焉!」亦逐子荡。
子荡射子罕之门,曰:「几日而不我从!」子罕善之如初。
秋,滕成公来朝,始朝公也。
莒人灭鄫,鄫恃赂也。
冬,穆叔如邾,聘,且修平。
晋人以鄫故来讨,曰:「何故亡鄫?」季武子如晋见,且听命。
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
于郑子国之来聘也,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
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
及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师,齐师大败之。
丁未,入莱。
莱共公浮柔奔棠。
正舆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
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
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
迁莱于郳。
高厚、崔杼定其田。
【经】九年春,宋灾。
夏,季孙宿如晋。
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
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
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楚子伐郑。
【传】九年春,宋灾。
乐喜为司城以为政。
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具绠缶,备水器;量轻重,蓄水潦,积土涂;巡丈城,缮守备,表火道。
使华臣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
使华阅讨右官,官庀其司。
向戌讨左,亦如之。
使乐遄庀刑器,亦如之。
使皇郧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备甲兵,庀武守使西锄吾庀府守,令司宫、巷伯儆宫。
二师令四乡正敬享,祝宗用马于四墉,祀盘庚于西门之外。
晋侯问于士弱曰:「吾闻之,宋灾,于是乎知有天道。
何故?」对曰:「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内火。
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
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
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
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夏,季武子如晋,报宣子之聘也。
穆姜薨于东宫。
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三。
史曰:「是谓《艮》之《随》三。
《随》其出也。
君必速也。」姜曰:「亡。
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
』元,体之长也;享,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
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今我妇人而与于乱。
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
不靖国家,不可谓亨。
作而害身,不可谓利。
弃位而姣,不可谓贞。
有四德者,《随》而无咎。
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秦景公使士雅乞师于楚,将以伐晋,楚子许之。
子囊曰:「不可。
当今吾不能与晋争。
晋君类能而使之,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其卿让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
商工皂隶,不知迁业。
韩厥老矣,知罃禀焉以为政。
范□少于中行偃而上之,使佐中军。
韩起少于栾□,而栾□、士鲂上之,使佐上军。
魏绛多功,以赵武为贤而为之佐。
君明臣忠,上让下竞。
当是时也,晋不可敌,事之而后可。
君其图之!」王曰:「吾既许之矣。
虽不及晋,必将出师。」秋,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
秦人侵晋,晋饥,弗能报也。
冬十月,诸侯伐郑。
庚午,季武子、齐崔杼、宋皇郧从荀罃、士□门于鄟门。
卫北宫括、曹人、邾人从荀偃、韩起门
【经】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晋。
夏,取邿。
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
冬,城防。
【传】十三年春,公至自晋,孟献子书劳于庙,礼也。
夏,邿乱,分为三。
师救邿,遂取之。
凡书「取」,言易也。
用大师焉曰「灭」。
弗地曰「入」。
荀罃、士鲂卒。
晋侯搜于上以治兵,使士□将中军,辞曰:「伯游长。
昔臣习于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贤也。
请从伯游。」荀偃将中军,士□佐之。
使韩起将上军,辞以赵武。
又使栾□,辞曰:「臣不如韩起。
韩起愿上赵武,君其听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
栾□将下军,魏绛佐之。
新军无帅,晋侯难其人,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属,以从于下军,礼也。
晋国之民,是以大和,诸侯遂睦。
君子曰:「让,礼之主也。
范宣子让,其下皆让。
栾□为汰,弗敢违也。
晋国以平,数世赖之。
刑善也夫!一人刑善,百姓休和,可不务乎?《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其是之谓乎?周之兴也,其《诗》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言刑善也。
及其衰也,其《诗》曰:『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言不让也。
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
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
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楚子疾,告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
是以不德,而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弘多矣。
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于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
大夫择焉!」莫对。
及五命乃许。
秋,楚共王卒。
子囊谋谥。
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请谥之『共』。」大夫从之。
吴侵楚,养由基奔命,子庚以师继之。
养叔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
子为三覆以待我,我请诱之。」子庚从之。
战于庸浦,大败吴师,获公子党。
君子以吴为不吊。
《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冬,城防,书事,时也。
于是将早城,臧武仲请俟毕农事,礼也。
郑良霄、大宰石□犹在楚。
石□言于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
今楚实不竞,行人何罪?止郑一卿,以除其逼,使睦而疾楚,以固于晋,焉用之?使归而废其使,怨其君以疾其大夫,而相牵引也,不犹愈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