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清〕 1613 - 1682 年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
明诸生。
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
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
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
所至每垦田度地,结交豪杰之士,为光复计。
最后定居华阴。
其时西南永历政权已覆灭,仍不忘恢复。
曾出雁门,至大同,有所营谋。
卒于曲沃。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于经史兵农音韵训诂以及典章制度,无所不通。
旅行中载书自随,考察山川险要,土物民风,随时发书查核。
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
著作繁多,而毕生心力所注,在《日知录》一书,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摩天黄鹄自常饥,但惜流光不可追。
他日乐羊来旧里,何人更与断机丝。
神庙之中年,天下方全盛。
其时多贤侯,精心在农政。
耿侯天才高,尤辨水土性。
县北枕大江,东下沧溟劲。
水利久不修,累岁烦雩禜。
疏凿赖侯勤,指顾川原定。
百谷满仓箱,子女时昏聘。
洋洋河渠议,欲垂来者听。
三季饶凶荒,庶徵频隔并。
谁能念遗黎,百里嗟悬磬。
况此胡寇深,早夜常奔迸。
上帝哀茕嫠,天行当反正。
必有康食年,河雒待明圣。
自非经界明,民业安得静。
愿作劝农官,巡行比陈靖。
畎浍遍中原,粒食诒百姓。
昔有周大夫,愀然过墟里。
时序已三迁,沈忧念方始。
乃知臣子心,无可别离此。
自经板荡馀,一再见桃李。
春秋相代嬗,激疾不可止。
慨焉岁月去,人事亦转徙。
古制存练祥,变哀固其理。
送终有时既,长恨无穷已。
岂有西向身,未昧王裒旨。
眷言托风人,言尽愁不弭。
吴下多经儒,杨君实宗匠。
方其对策时,已负人伦望。
未得侍承明,西京俄沦丧。
五马遂南来,汪黄位丞相。
几同陈东狱,幸遇明主放。
牧马饮江南,真龙起芒砀。
首献大横占,并奏东胡状。
是日天颜㢠,喜气浮彩仗。
御笔授二官,天墨春俱盎。
鱼丽笠泽兵,乌合松陵将。
灭迹遂躬耕,犹为义声唱。
松江再蹉跌,搜伏穷千嶂。
竟入南冠囚,一死神慨忼。
往秋夜中论,指事并吁怅。
我慕凌御史,仓卒当绝吭。
齐蠋与楚龚,相期各风尚。
君今果不食,天日情已谅。
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
唯有大节存,亦足酬帝贶。
洒涕见羊昙,停毫默悽怆。
他日大鸟来,同会华阴葬。
戴雪来青鸟,开云见素书。
故人心不忘,旅叟计何如。
上国尝环辙,浮家未卜居。
康成嗟耄矣,尼父念归与。
忽枉佳篇赠,能令积思摅。
柴门晴旭下,松径谷风舒。
记昔方倾盖,相逢便执袪。
自言安款段,何意辱干旟。
适楚怀陈轸,游燕吊望诸。
讵惊新宠大,肯与旧交疏。
不磷诚师孔,知非已类蘧。
老当为圃日,业是下帷初。
达夜抽经笥,行春奉板舆。
诛茅成土室,辟地得新畬。
水跃穿冰鲤,山荣向日蔬。
已衰睌学问,将隐悔名誉。
客舍轻弹铗,王门薄曳裾。
一身长瓠落,四海竟沦胥。
契阔头双白,磋跎岁又除。
空山清浍曲,乔木绛郊馀。
不出风威灭,无营日景徐。
但看尧典续,莫畏禹阴虚。
地阔分津版,天长接草庐。
一从听七发,欲起命巾车。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