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
〔清〕 1625 - 1682 年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
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明亡后,科举不第。
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
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千片芰荷,零乱帘卷,西风人倚楼小。
横竹泠泠,峭风历历,一碧远天缥缈。
非淡非浓,飐水国、村村斜照。
中酒心情,欲寒天气,暗催人老。
三十六鳞江上少。
奈无限、旧愁缭绕。
沙鸟将雏,江凫傍母,秋水柴门抱。
正搓橙、时候也,题糕近、龙山欢笑。
写尽吴笺,盼晴空、翠屏都晓。
春江上。
见鸂鷘、蒙蒙飞碧浪。
草间珠露犹垂,岸左红兰才长。
东风斜日,小玉门前缆乌傍。
正离人、好梦初醒,双拥红篝凝想。
因念十载漂零,长则在、水驿烟程来往。
手把金尊和泪说,枉说是、画眉张敞。
如今便、花开花谢,只凭得、红襟梁上讲。
送郎行、独凭小楼,橹声水面摇响。
来时寒食近,且近耳,讵料竟残春。
正仆本多愁,何妨作达,官如不醉,遮莫伤神。
见此际、酒旗斜唤客,榆叶弱萦人。
燕子风前,是何言语,柳条烟里,别样腰身。
名园行乐处,追欢笑何限,宝马香轮。
况遇风流刺史,潇洒遗民。
奈东望蒋州,春潮拍拍,北来瓜渚,暮雨纷纷。
还怕当歌对酒,忽又沾巾。
我爱先生,其冷者官,其热者肠。
羡康乐宣城,君之家世,蠙珠浮磬,此是家乡。
人道马曹,我知鱼乐,苜蓿堆盘也不妨。
吴绫上、问传神阿堵,何物长康。
才成半阕凄凉。
忽念尔将离黯自伤。
记淡月微风,曾经批抹,好花新茗,相与平章。
此去淮阴,古多恶少,我欲来游醉几场。
君求我,在韩侯台下,漂母祠旁。
江东愁客,隋苑暗经行。
莺语滑,游丝细,夹衣轻。
正清明。
追忆当年此际,楼台外,秋千畔,棠梨树,垂杨渚,玉箫声。
一自风烟,满目伤心煞,水绿山青。
看江都虽好,旧迹巳飘零。
憔悴兰成。
意难平。
念寄奴去,黄奴老,今古事,可怜生。
回头望,隔江是、石头城。
草纵横。
楼船南下日,君王醉,未曾醒。
宫车出,晚鸦鸣,使人惊。
惟有一江春水,依稀似、旧日盈盈。
想参军鲍照,欲赋不胜情。
此恨曾经。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