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
〔清〕 1625 - 1682 年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
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明亡后,科举不第。
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
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听今宵疏雨,也算做、一年元夕。
旧事流波,一往如何觅。
香街马迹。
记常年灯市,鞭丝帽影,有许多相识。
阑珊灯火梅精立。
雅淡衣裳,轻盈姿格,人月同时一色。
便旁人也道,此是秦虢。
萍踪顿隔。
怕旧时李益。
昔日君平,无人怜惜。
檐前点点滴滴,似替人流泪,学人凄恻。
拚此去、花朝寒食。
都只向、雨雨风风,趖尽春光九十。
红篝拥、夜寒侧侧。
拟此情、并春柑传与,何由寄得。
密洒修梧,轻敲疏竹,一雨碧天如此。
正日长亭院无聊,羁人徙倚。
满目烟潭草阁,多少红兰白芷。
更明珠、泻向荷钱容裔。
极浦沉沉,前汀弥祢。
又小楼、玉箫和雨。
吹入愁人心里。
无限事,思量起。
此际凭阑,几回推枕,总是故园千里。
忘不了、冰簟生寒,玉钗著水。
风景而今依旧,无奈鬓丝不似。
拚流落、楚尾吴头而已。
今夜楼中,明朝篷底。
便潇湘、宋玉悲秋,未必此情堪比。
天欲暮,雨不止。
楚簟生波,湘帘着水,夏浅胜春时候。
豆棚底、心情小恶,栋花外、年光空逗。
记三春、帽影衣香,漫细数、疏狂未居人后。
奈六幅蒲帆,归吴虽健,却又愁如中酒。
况是梅天丝雨僽。
尽挼蓝野水,点来都皱。
一生事、秧车催去,四月景、蚕房撋就。
倚小楼、看尽吴田,只漠漠阴阴。
不堪回首。
且白练裙,绿苔钱,闲写小词怀友。
绵蒙二月如酥雨,做出销魂天气。
更独客、冷清清地。
拚只向、红篝倚。
灯灺香焦,天寒酒醒,往事难提起。
想那日、元夜迷藏,褉日秋千,人在绿杨丝里。
更当初、戟门嬉戏。
一部烟花轶记。
帘畔分钗,屏间惜曲,无限恹恹意。
便海棠月上,夜深谁放花睡。
奈几年、飘零羁旅,已隔千山万水。
昨岁铜街,记曾一见,隐隐卓金车子。
恰柳花如梦,又早香轮过矣。
何处放娇,砑罗裙上,一寸销魂地。
倚桃笙、恰恰罢梳头,正是恹恹天气。
上青楼轻拢,鬓枣乍挨,纤笋万种情如水。
正搭定鲛绡,妆完义甲,十二钿蝉栉比。
对玉荷清影颤琼枝。
又小语流莺上柳丝。
慢捻斜搊,鬟亸衫偏,那人情味。
似秋夜楚天。
急雨弹入空舲里。
鼓神弦、含商嚼征尽伶俐。
拍碎棠梨,唱残红豆,一双玉剪低还起。
印粉痕图,凝愁声重,碧到眉峰无际。
怪窗前、蔌蔌落红轻坠。
见十五、檀奴绿窗西。
要窃听、曲中私意。
不觉阁住银筝,婉转筹身世。
种玉前缘,簸钱旧事,脉脉萦牵不巳。
家乡秦陇几时归。
此曲可怜犹在耳。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8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