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
〔清〕 1715 - 1763 年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却说黛玉自立意自戕之后,渐渐不支,一日竟至绝粒。
从前十几天内,贾母等轮流看望,他有时还说几句话;这两日索性不大言语。
心里虽有时昏晕,却也有时清楚。
贾母等见他这病不似无因而起,也将紫鹃雪雁盘问过两次,两个那里敢说。
便是紫鹃欲向侍书打听消息,又怕越闹越真,黛玉更死得快了,所以见了侍书,毫不提起。
那雪雁是他传话弄出这样缘故来,此时恨不得长出百十个嘴来说“我没说”,自然更不敢提起。
到了这一天黛玉绝粒之日,紫鹃料无指望了,守着哭了会子,因出来偷向雪雁道:“你进屋里来好好儿的守着他。
我去回老太太、太太和二奶奶去,今日这个光景大非往常可比了。
”雪雁答应,紫鹃自去。
这里雪雁正在屋里伴着黛玉,见他昏昏沉沉,小孩子家那里见过这个样儿,只打谅如此便是死的光景了,心中又痛又怕,恨不得紫鹃一时回来才好。
正怕着,只听窗外脚步走响,雪雁知是紫鹃回来,才放下心了,连忙站起来掀着里间帘子等他。
只见外面帘子响处,进来了一个人,却是侍书。
那侍书是探春打发来看黛玉的,见雪雁在那里掀着帘子,便问道:“姑娘怎么样?”雪雁点点头儿叫他进来。
侍书跟进来,见紫鹃不在屋里,瞧了瞧黛玉,只剩得残喘微延,唬的惊疑不止,因问:“紫鹃姐姐呢?”雪雁道:“告诉上屋里去了。
”那雪雁此时只打谅黛玉心中一无所知了,又见紫鹃不在面前,因悄悄的拉了侍书的手问道:“你前日告诉我说的什么王大爷给这里宝二爷说了亲,是真话么?”侍书道:怎么不真。
”雪雁道:“多早晚放定的?”侍书道:“那里就放定了呢。
那一天我告诉你时,是我听见小红说的。
后来我到二奶奶那边去,二奶奶正和平姐姐说呢,说那都是门客们借着这个事讨老爷的喜欢,往后好拉拢的意思。
别说大太太说不好,就是大太太愿意,说那姑娘好,那大太太眼里看的出什么人来!再者老太太心里早有了人了,就在咱们园子里的。
大太太那里摸的着底呢。
老太太不过因老爷的话,不得不问问罢咧。
又听见二奶奶说,宝玉的事,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凭谁来说亲,横竖不中用。
”雪雁听到这里,也忘了神了,因说道:“这是怎么说,白白的送了我们这一位的命了!”侍书道:“这是从那里说起?”雪雁道:“你还不知道呢。
前日都是我和紫鹃姐姐说来着,这一位听见了,就弄到这步田地了。
”侍书道:“你悄悄儿的说罢,看仔细他听见了。
”雪雁道:“人事都不省了,瞧瞧罢,左不过在这一两天了。
”正说着,只见紫鹃掀帘进来说:“这还了得!你们有什么话,还不出去说,还在这里说
话说赖大带了贾芹出来,一宿无话,静候贾政回来。
单是那些女尼女道重进园来,都喜欢的了不得,欲要到各处逛逛,明日预备进宫。
不料赖大便吩咐了看院的婆子并小厮看守,惟给了些饮食,却是一步不准走开。
那些女孩子摸不着头脑,只得坐着等到天亮。
园里各处的丫头虽都知道拉进女尼们来预备宫里使唤,却也不能深知原委。
到了明日早起,贾政正要下班,因堂上发下两省城工估销册子立刻要查核,一时不能回家,便叫人告诉贾琏说:“赖大回来,你务必查问明白。
该如何办就如何办了,不必等我。
”贾琏奉命,先替芹儿喜欢,又想道:若是办得一点影儿都没有,又恐贾政生疑,“不如回明二太太讨个主意办去,便是不合老爷的心,我也不至甚担干系。
”主意定了,进内去见王夫人,陈说:“昨日老爷见了揭帖生气,把芹儿和女尼女道等都叫进府来查办。
今日老爷没空问这种不成体统的事,叫我来回太太,该怎么便怎么样。
我所以来请示太太,这件事如何办理?”王夫人听了,诧异道:“这是怎么说!若是芹儿这么样起来,这还成咱们家的人了么!但只这个贴帖儿的也可恶,这些话可是混嚼说得的么。
你到底问了芹儿有这件事没有呢?”贾琏道:“刚才也问过了。
太太想,别说他干了没有,就是干了,一个人干了混帐事也肯应承么?但只我想芹儿也不敢行此事,知道那些女孩子都是娘娘一时要叫的,倘或闹出事来,怎么样呢?依侄儿的主见,要问也不难,若问出来,太太怎么个办法呢?”王夫人道:“如今那些女孩子在那里?”贾琏道:“都在园里锁着呢。
”王夫人道:“姑娘们知道不知道?”贾琏道:“大约姑娘们也都知道是预备宫里头的话,外头并没提起别的来。
”王夫人道:“很是。
这些东西一刻也是留不得的。
头里我原要打发他们去来着,都是你们说留着好,如今不是弄出事来了么。
你竟叫赖大那些人带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有人没有,将文书查出,花上几十两银子,雇只船,派个妥当人送到本地,一概连文书发还了,也落得无事。
若是为着一两个不好,个个都押着他们还俗,那又太造孽了。
若在这里发给官媒,虽然我们不要身价,他们弄去卖钱,那里顾人的死活呢。
芹儿呢,你便狠狠的说他一顿。
除了祭祀喜庆,无事叫他不用到这里来,看仔细碰在老爷气头儿上,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并说与帐房儿里,把这一项钱粮档子销了。
还打发个人到水月庵,说老爷的谕:除了上坟烧纸,若有本家爷们到他那里去,不许接待。
若再有一点不好风声,连老姑子一并撵出去。

贾琏一一答应了,出去将王夫人的话
却说惜春正在那里揣摩棋谱,忽听院内有人叫彩屏,不是别人却是鸳鸯的声儿。
彩屏出去,同着鸳鸯进来。
那鸳鸯却带着一个小丫头,提了一个小黄绢包儿。
惜春笑问道:“什么事?”鸳鸯道:“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这已发出外面人写了。
但是俗说《金刚经》就像那道家的符壳,《心经》才算是符胆。
故此《金刚经》内必要插着《心经》,更有功德。
老太太因《心经》是更要紧的,观自在又是女菩萨,所以要几个亲丁奶奶姑娘们写上三百六十五部,如此又虔诚,又洁净。
咱们家中除了二奶奶,头一宗他当家没有空儿,二宗他也写不上来,其余会写字的,不论写得多少,连东府珍大奶奶姨娘们都分了去,本家里头自不用说。
”惜春听了,点头道:“别的我做不来,若要写经,我最信心的。
你搁下喝茶罢。
”鸳鸯才将那小包儿搁在桌上,同惜春坐下。
彩屏倒了一钟茶来。
惜春笑问道:“你写不写?”鸳鸯道:“姑娘又说笑话了。
那几年还好,这三四年来姑娘见我还拿了拿笔儿么。
”惜春道:“这却是有功德的。
”鸳鸯道:“我也有一件事:向来服侍老太太安歇后,自己念上米佛,已经念了三年多了。
我把这个米收好,等老太太做功德的时候,我将他衬在里头供佛施食,也是我一点诚心。
”惜春道:“这样说来,老太太做了观音,你就是龙女了。
”鸳鸯道:“那里跟得上这个分儿。
却是除了老太太,别的也服侍不来,不晓得前世什么缘分儿。
”说着要走,叫小丫头把小绢包打开,拿出来道:“这素纸一扎是写《心经》的。
”又拿起一子儿藏香道:“这是叫写经时点着写的。
”惜春都应了。
  鸳鸯遂辞了出来,同小丫头来至贾母房中,回了一遍。
看见贾母与李纨打双陆,鸳鸯旁边瞧着。
李纨的骰子好,掷下去把老太太的锤打下了好几个去。
鸳鸯抿着嘴儿笑。
忽见宝玉进来,手中提了两个细蔑丝的小笼子,笼内有几个蝈蝈儿,说道:“我听说老太太夜里睡不着,我给老太太留下解解闷。
”贾母笑道:“你别瞅着你老子不在家,你只管淘气。
”宝玉笑道:“我没有淘气。
”贾母道:“你没淘气,不在学房里念书,为什么又弄这个东西呢。
”宝玉道:“不是我自己弄的。
今儿因师父叫环儿和兰儿对对子,环儿对不来,我悄悄的告诉了他。
他说了,师父喜欢,夸了他两句。
他感激我的情,买了来孝敬我的。
我才拿了来孝敬老太太的。
”贾母道:“他没有天天念书么,为什么对不上来?对不上来就叫你儒大爷爷打他的嘴巴子,看他臊不臊。
你也够受了,不
却说凤姐正自起来纳闷,忽听见小丫头这话,又唬了一跳,连忙问道:“什么官事?”小丫头道:“也不知道。
刚才二门上小厮回进来,回老爷有要紧的官事,所以太太叫我请二爷来了。
”凤姐听是工部里的事,才把心略略的放下,因说道:“你回去回太太,就说二爷昨日晚上出城有事,没有回来。
打发人先回珍大爷去罢。
”那丫头答应着去了。
一时贾珍过来见了部里的人,问明了,进来见了王夫人,回道:“部中来报,昨日总河奏到河南一带决了河口,湮没了几府州县。
又要开销国帑,修理城工。
工部司官又有一番照料,所以部里特来报知老爷的。
”说完退出,及贾政回家来回明。
从此直到冬间,贾政天天有事,常在衙门里。
宝玉的工课也渐渐松了,只是怕贾政觉察出来,不敢不常在学房里去念书,连黛玉处也不敢常去。
那时已到十月中旬,宝玉起来要往学房中去。
这日天气陡寒,只见袭人早已打点出一包衣服,向宝玉道:“今日天气很冷,早晚宁使暖些。
”说着,把衣服拿出来给宝玉挑了一件穿。
又包了一件,叫小丫头拿出交给焙茗,嘱咐道:“天气凉,二爷要换时,好生预备着。
”焙茗答应了,抱着毡包,跟着宝玉自去。
宝玉到了学房中,做了自己的工课,忽听得纸窗呼喇喇一派风声。
代儒道:“天气又发冷。
”把风门推开一看,只见西北上一层层的黑云渐渐往东南扑上来。
焙茗走进来回宝玉道:“二爷,天气冷了,再添些衣服罢。
”宝玉点点头儿。
只见焙茗拿进一件衣服来,宝玉不看则已,看了时神已痴了。
那些小学生都巴着眼瞧,却原是晴雯所补的那件雀金裘。
宝玉道:“怎么拿这一件来!是谁给你的?”焙茗道:“是里头姑娘们包出来的。
”宝玉道:“我身上不大冷,且不穿呢,包上罢。
”代儒只当宝玉可惜这件衣服,却也心里喜他知道俭省。
焙茗道:“二爷穿上罢,着了凉,又是奴才的不是了。
二爷只当疼奴才罢。
”宝玉无奈,只得穿上,呆呆的对着书坐着。
代儒也只当他看书,不甚理会。
晚间放学时,宝玉便往代儒托病告假一天。
代儒本来上年纪的人,也不过伴着几个孩子解闷儿,时常也八病九痛的,乐得去一个少操一日心。
况且明知贾政事忙,贾母溺爱,便点点头儿。
宝玉一径回来,见过贾母王夫人,也是这样说,自然没有不信的,略坐一坐便回园中去了。
见了袭人等,也不似往日有说有笑的,便和衣躺在炕上。
袭人道:“晚饭预备下了,这会儿吃还是等一等儿?”宝玉道:“我不吃了,心里不舒服。
你们吃去罢。
”袭人道:“那么着你也该把这件衣服换下来了,那个东西那里禁得住揉搓。
”宝
话说宝玉从潇湘馆出来,连忙问秋纹道:“老爷叫我作什么?”秋纹笑道:“没有叫,袭人姐姐叫我请二爷,我怕你不来,才哄你的。
”宝玉听了才把心放下,因说:“你们请我也罢了,何苦来唬我。
”说着,回到怡红院内。
袭人便问道:“你这好半天到那里去了?”宝玉道:“在林姑娘那边,说起薛姨妈宝姐姐的事来,便坐住了。
”袭人又问道:“说些什么?”宝玉将打禅语的话述了一遍。
袭人道:“你们再没个计较,正经说些家常闲话儿,或讲究些诗句,也是好的,怎么又说到禅语上了。
又不是和尚。
”宝玉道:“你不知道,我们有我们的禅机,别人是插不下嘴去的。
”袭人笑道:“你们参禅参翻了,又叫我们跟着打闷葫芦了。
”宝玉道:“头里我也年纪小,他也孩子气,所以我说了不留神的话,他就恼了。
如今我也留神,他也没有恼的了。
只是他近来不常过来,我又念书,偶然到一处,好像生疏了似的。
”袭人道:“原该这么着才是。
都长了几岁年纪了,怎么好意思还像小孩子时候的样子。
”宝玉点头道:“我也知道。
如今且不用说那个。
我问你,老太太那里打发人来说什么来着没有?”袭人道:“没有说什么。
”宝玉道:“必是老太太忘了。
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说笑。
我今日已经在学房里告了假了,这会子没有信儿,明儿可是去不去呢?若去了呢,白白的告了假;若不去,老爷知道了又说我偷懒。
”袭人道:“据我说,你竟是去的是。
才念的好些儿了,又想歇着。
依我说也该上紧些才好。
昨儿听见太太说,兰哥儿念书真好,他打学房里回来,还各自念书作文章,天天晚上弄到四更多天才睡。
你比他大多了,又是叔叔,倘或赶不上他,又叫老太太生气。
倒不如明儿早起去罢。
”麝月道:“这样冷天,已经告了假又去,倒叫学房里说:既这么着就不该告假呀,显见的是告谎假脱滑儿。
依我说落得歇一天。
就是老太太忘记了,咱们这里就不消寒了么,咱们也闹个会儿不好么。
”袭人道:“都是你起头儿,二爷更不肯去了。
”麝月道:“我也是乐一天是一天,比不得你要好名儿,使唤一个月再多得二两银子!”袭人啐道:“小蹄子,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的了。
”麝月道:“我倒不是混拉扯,我是为你。
”袭人道:“为我什么?”麝月道:“二爷上学去了,你又该咕嘟着嘴想着,巴不得二爷早一刻儿回来,就有说有笑的了。
这会儿又假撇清,何苦呢!我都看见了。

袭人正要骂他,只见老太太那里打发人来说道:“老太太说了,叫二爷明儿不用上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82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