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唐〕 833 - 909 年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万点红芳血色殷,为无名字对空山。
多映戏蝶寻香住,少有行人辍棹攀。
若在侯门看不足,为生江岸见如闲。
结根必竟输桃李,长向春城紫陌间。
离骖莫惜暂逡巡,君向池阳我入秦。
岁月易抛非曩日,酒杯难得是同人。
路经隋苑桥灯夜,江转台城岸草春。
此处故交谁见问,为言霜鬓压风尘。
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
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
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堪问旧游。
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掉五诸侯。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
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