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明〕 1597 - 1679 年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吴王既赐子胥死,乃取其尸盛以鸱夷之革,浮之江中。
子胥因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堤岸,势不可御。
或有见其银铠雪狮,素车白马,立在潮头者,遂为之立庙。
每岁仲秋既望,潮水极大,杭人以旗鼓迎之。
弄潮之戏,盖始于此。
宋大中祥符间,赐额曰“忠靖”,封英烈王。
嘉、熙间,海潮大溢。
京兆赵与权祷于神,水患顿息,乃奏建英卫阁于庙中。
元末毁,明初重建。
有唐卢元辅《胥山铭序》、宋王安石《庙碑铭》。
高启《伍公祠》诗:
地大天荒霸业空,曾于青史叹遗功。
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眼吴门死后忠。
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冤血起腥风。
我来无限伤心事,尽在吴山烟雨中。
徐渭《伍公庙》诗:
吴山东畔伍公祠,野史评多无定词。
举族何辜同刈草,后人却苦论鞭尸。
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
事到此公真不幸,镯镂依旧遇夫差。
张岱《伍相国祠》诗:
突兀吴山云雾迷,潮来潮去大江西。
两山吞吐成婚嫁,万马奔腾应鼓鼙。
清浊溷淆天覆地,玄黄错杂血连泥。
旌幢幡盖威灵远,檄到娥江取候齐。
从来潮汐有神威,鬼气阴森白日微。
隔岸越山遗恨在,到江吴地故都非。
钱塘一臂鞭雷走,龛赭双颐巽雪飞。
灯火满江风雨急,素车白马相君归。
三茅观在吴山西南。
三茅者,兄弟三人,长曰盈,次曰固,季曰衷,秦初咸阳人也。
得道成仙,自汉以来,即崇祀之。
第观中三像,一立、一坐、一卧,不知何说。
以意度之,或以行立坐卧,皆是修炼功夫,教人不可蹉过耳。
宋绍兴二十年,因东京旧名,赐额曰宁寿观。
元至元间毁,明洪武初重建。
成化十年建昊天阁。
嘉靖三十五年,总制胡宗宪以平岛夷功,奏建真武殿。
万历二十一年,司礼孙隆重修,并建钟翠亭、三义阁。
相传观中有褚遂良小楷《阴符经》墨迹。
景定庚申,宋理宗以贾似道有江汉功,赐金帛巨万,不受,诏就本观取《阴符经》,以酬其功。
此事殊韵,第不应于贾似道当之耳。
余尝谓曹操、贾似道千古奸雄,乃诗文中之有曹孟德,书画中之有贾秋壑,觉其罪业滔天,减却一半。
方晓诗文书画,乃能忏悔恶人如此。
凡人一窍尚通,可不加意诗文,留心书画哉?
徐渭《三茅观观潮》诗:
黄幡绣字金铃重,仙人夜语骑青凤。
宝树攒攒摇绿波,海门数点潮头动。
海神罢舞回腰窄,天地有身存不得。
谁将练带括秋空?谁将古概量春雪?
黑鳌载地几万年,昼夜一身神血干。
升沉不守瞬息事,人间白浪今如此。
白日高高惨不光,冷虹随身萦城隍。
城中那得知城外,却疑寒色来何方。
鹿苑草长文殊死,狮子随人吼祗树。
吴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又《三茅观眺雪》诗:
高会集黄冠,琳宫夜坐阑。
梅芳成蕊易,雪谢作花难。
檐月沉怀暖,江峰入坐寒。
暮鸦惊炬火,飞去破烟岚。
十锦塘,一名孙堤,在断桥下。
司礼太监孙隆于万历十七年修筑。
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苏堤。
岁月既多,树皆合抱。
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
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苏堤离城远,为清波孔道,行旅甚稀。
孙堤直达西泠,车马游人,往来如织。
兼以西湖光艳,十里荷香,如入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
湖船小者,可入里湖,大者缘堤倚徙,由锦带桥循至望湖亭,亭在十锦塘之尽。
渐近孤山,湖面宽厂。
孙东瀛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筵设席。
笙歌剧戏,无日无之。
今改作龙王堂,旁缀数楹,咽塞离披,旧景尽失。
再去,则孙太监生祠,背山面湖,颇极壮丽。
近为卢太监舍以供佛,改名卢舍庵,而以孙东瀛像置之佛龛之后。
孙太监以数十万金钱装塑西湖,其功不在苏学士之下,乃使其遗像不得一见湖光山色,幽囚面壁,见之大为鲠闷。
袁宏道《断桥望湖亭小记》:
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绔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全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望湖亭即断桥一带,堤甚工致,比苏公堤犹美。
夹道种绯桃、垂柳、芙蓉、山茶之属二十余种。
堤边白石砌如玉,布地皆软沙如茵。
杭人曰:“此内使孙公所修饰也。
”此公大是西湖功德主。
自昭庆、天竺、净慈、龙井及山中庵院之属,所施不下数十万。
余谓白、苏二公,西湖开山古佛,此公异日伽蓝也。
“腐儒,几败乃公事!”可厌!可厌!
张京元《断桥小记》:
西湖之胜,在近;湖之易穷,亦在近。
朝车暮舫,徒行缓步,人人可游,时时可游。
而酒多于水,肉高于山,春时肩摩趾错,男女杂沓,以挨簇为乐。
无论意不在山水,即桃容柳眼,自与东风相倚,游者何曾一着眸子也。
李流芳《断桥春望图题词》: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死。
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
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裴回终日,翌日为杨谶西题扇云:“十里西湖意,都来到断桥。
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
乍见应疑梦,重来不待招。
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萧条。
”又明日作此图。
小春四月,同孟?、子与夜话,题此。
谭元春《湖霜草序》:
予以己未九月五日至西湖,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
宋时有放生碑,在宝石山下。
盖天禧四年,王钦若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民网捕,郡守王随为之立碑也。
今之放生池,在湖心亭之南。
外有重堤,朱栏屈曲,桥跨如虹,草树蓊翳,尤更岑寂。
古云三潭印月,即其地也。
春时游舫如鹜,至其地者,百不得一。
其中佛舍甚精,复阁重楼,迷禽暗日,威仪肃洁,器钵无声。
但恨鱼牢幽闭,涨腻不流,刿?缺鳞,头大尾瘠,鱼若能言,其苦万状。
以理揆之,孰若纵壑开樊,听其游泳,则物性自遂,深恨俗僧难与解释耳。
昔年余到云栖,见鸡鹅豚?,共牢饥饿,日夕挨挤,堕水死者不计其数。
余向莲池师再四疏说,亦谓未能免俗,聊复尔尔。
后见兔鹿猢狲亦受禁锁,余曰:“鸡凫豚?,皆藉食于人,若兔鹿猢狲,放之山林,皆能自食,何苦锁禁,待以胥縻。
”莲师大笑,悉为撤禁,听其所之,见者大快。
陶望龄《放生池》诗:
介卢晓牛鸣,冶长识雀哕。
吾愿天耳通,达此音声类。
群鱼泣妻妾,鸡鹜呼弟妹。
不独死可哀,生离亦可慨。
闽语既嘤咿,吴听了难会。
宁闻闽人肉,忍作吴人脍。
可怜登陆鱼,佥喁向人谇。
人曰鱼口喑,鱼言人耳背。
何当破网罗,施之以无畏。
昔有二勇者,操刀相与酤。
曰子我肉也,奚更求食乎。
互割还互啖,彼尽我亦屠。
食彼同自食,举世嗤其愚。
还语血食人,有以异此无?
吴越王钱Α于西湖上税渔,名“使宅渔”。
一日,罗隐入谒,壁有?溪垂钓图,王命题之。
题云:“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又何如?假令身住西湖上,也是应供使宅鱼。
”王即罢渔税。
放生池柱对:
天地一网罟,欲度众生谁解脱。
飞潜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
净慈寺,周显德元年钱王ㄈ建,号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潜禅师居之。
潜尝欲向王求金铸十八阿罗汉,未白也。
王忽夜梦十八巨人随行。
翌日,道潜以请,王异而许之,始作罗汉堂。
宋建隆初,禅师延寿以佛祖大意,经纶正宗,撰《宗镜录》一百卷,遂作宗镜堂。
熙宁中,郡守陈襄延僧宗本居之。
岁旱,湖水尽涸。
寺西隅甘泉出,有金色鳗鱼游焉,因凿井,寺僧千余人饮之不竭,名曰圆照井。
南渡时,毁而复建,僧道容鸠工五岁始成。
塑五百阿罗汉,以田字殿贮之。
绍兴九年,改赐净慈报恩光化寺额。
复毁。
孝宗时,一僧募缘修殿,日餍酒肉而返,寺僧问其所募钱几何,曰:“尽饱腹中矣。
”募化三年,簿上布施金钱,一一开载明白。
一日,大喊街头曰:“吾造殿矣。
”复置酒肴,大醉市中,揠喉大呕,撒地皆成黄金,众缘自是毕集,而寺遂落成。
僧名济颠。
识者曰:“是即永明后身也。
”嘉泰间,复毁,再建于嘉定三年。
寺故闳大,甲于湖山。
翰林程?必记之,有“湿红映地,飞翠侵霄,檐转鸾翎,阶排雁齿。
星垂珠网,宝殿洞乎琉璃;日耀璇题,金椽耸乎玳瑁”之语。
时宰官建议,以京辅佛寺推次甲乙,尊表五山,为诸刹纲领,而净慈与焉。
先是,寺僧艰汲,担水湖滨。
绍定四年,僧法薰以锡杖扣殿前地,出泉二派,{秋金}为双井,水得无缺。
淳?十年,建千佛阁,理宗书“华严法界正偏知阁”八字赐之。
元季,湖寺尽毁,而兹寺独存。
明洪武间毁,僧法净重建。
正统间复毁,僧宗妙复建。
万历二十年,司礼监孙隆重修,铸铁鼎,葺钟楼,构井亭,架掉楔。
永乐间,建文帝隐遁于此,寺中有其遗像,状貌魁伟,迥异常人。
袁宏道《莲花洞小记》: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
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常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享,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
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王思任《净慈寺》诗:
净寺何年出,西湖长翠微。
佛雄香较细,云饱绿交肥。
岩竹支僧阁,泉花蹴客衣。
酒家莲叶上,鸥鹭往来飞。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