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爲慕勢,王前爲趨士。
與使斶爲慕勢,不如使王爲趨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
”王曰:“有說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
’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默然不悅。
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鍾,萬石虡。
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辯士並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
求萬物無不備具,而百姓無不親附。
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
斶對曰:“不然。
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
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
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爲天子。
及湯之時,諸侯三千。
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
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爲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傳》不云乎。
‘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爲名者,必以驕奢爲行。
據慢驕奢,則兇中之。
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虛願不至。
’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
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於天下者,無有。
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媿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於後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
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
無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聖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爲本;雖高,必以下爲基。
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必本與?’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
”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願請受爲弟子。
且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備矣,願得賜歸,安行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爲慕勢,王前爲趨士。
與使斶爲慕勢,不如使王爲趨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
”王曰:“有說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
’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默然不悅。
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鍾,萬石虡。
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辯士並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
求萬物無不備具,而百姓無不親附。
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
斶對曰:“不然。
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
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
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爲天子。
及湯之時,諸侯三千。
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
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爲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傳》不云乎。
‘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爲名者,必以驕奢爲行。
據慢驕奢,則兇中之。
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虛願不至。
’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
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於天下者,無有。
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媿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於後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
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
無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聖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爲本;雖高,必以下爲基。
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必本與?’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
”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願請受爲弟子。
且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備矣,願得賜歸,安行
臣竊惟事勢,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可爲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徧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爲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
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爲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鍾鼓之樂,勿爲可也。
樂與今同,而加之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奴賓服,四荒鄉風,百姓素朴,獄訟衰息,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咸理,生爲明帝,沒爲明神,名譽之美,垂於無窮。
《禮》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顧成之廟稱爲太宗,上配太祖,與漢亡極。
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羣生,至仁也;立經陳紀,輕重同得,後可以爲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而安,至明也。
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非難也。
其具可素陳於前,願幸無忽。
臣謹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孰也,雖使禹舜復生,爲陛下計,亡以易此。
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今或親弟謀爲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告矣。
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如是,況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虖!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數年之後,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爲邪!此時而欲爲治安,雖堯舜不治。
黃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今令此道順,而全安,甚易,不肯早爲,已乃墮骨肉之屬而抗剄之,豈有異秦之季世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以危爲安,以亂爲治,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
假設天下如曩時,淮陰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韓信王韓,張敖王趙,貫高爲相,盧綰王燕,陳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當是時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
天下殽亂,高皇帝與諸公併起,非有仄室之勢以豫席之也。
諸公幸者,乃爲中涓,其次廑得舍人,材之不逮至遠也。
高皇帝以明聖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諸公,多者百餘城,少者乃三四十縣,惪至渥也,然其後十年之間,反者九起。
陛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爲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
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爲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鍾鼓之樂,勿爲可也。
樂與今同,而加之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奴賓服,四荒鄉風,百姓素朴,獄訟衰息,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咸理,生爲明帝,沒爲明神,名譽之美,垂於無窮。
《禮》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顧成之廟稱爲太宗,上配太祖,與漢亡極。
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羣生,至仁也;立經陳紀,輕重同得,後可以爲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而安,至明也。
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非難也。
其具可素陳於前,願幸無忽。
臣謹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孰也,雖使禹舜復生,爲陛下計,亡以易此。
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今或親弟謀爲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告矣。
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如是,況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虖!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數年之後,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爲邪!此時而欲爲治安,雖堯舜不治。
黃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今令此道順,而全安,甚易,不肯早爲,已乃墮骨肉之屬而抗剄之,豈有異秦之季世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以危爲安,以亂爲治,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
假設天下如曩時,淮陰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韓信王韓,張敖王趙,貫高爲相,盧綰王燕,陳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當是時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
天下殽亂,高皇帝與諸公併起,非有仄室之勢以豫席之也。
諸公幸者,乃爲中涓,其次廑得舍人,材之不逮至遠也。
高皇帝以明聖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諸公,多者百餘城,少者乃三四十縣,惪至渥也,然其後十年之間,反者九起。
陛
筦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衆,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蹷!漢之爲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
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
既聞耳矣,安有爲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
卽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之衆,國胡以餽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
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爲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
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敺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畮,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也,竊爲陛下惜之!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衆,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蹷!漢之爲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
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
既聞耳矣,安有爲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
卽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之衆,國胡以餽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
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爲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
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敺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畮,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也,竊爲陛下惜之!
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爲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致之何由?由於疾病。
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凡人不病則不畏懼。
故得病寢衽,畏懼鬼至。
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虛見。
何以效之?傳曰:“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
宋之庖丁學解牛,三年不見生牛,所見皆死牛也。
”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見異物也。
人病見鬼,猶伯樂之見馬,庖丁之見牛也。
伯樂、庖丁所見非馬與牛,則亦知夫病者所見非鬼也。
病者困劇,身體痛,則謂鬼持箠、杖毆擊之,若見鬼把椎鎖繩纆,立守其旁。
病痛恐懼,妄見之也。
初疾畏驚,見鬼之來;疾困恐死,見鬼之怒;身自疾痛,見鬼之擊;皆存想虛致,未必有其實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於目,或泄於口,或泄於耳。
泄於目,目見其形;泄於耳,耳聞其聲;泄於口,口言其事。
晝日則鬼見,暮臥則夢聞。
獨臥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懼,則夢見夫人據案其身哭矣。
覺見臥聞,俱用精神;畏懼存想,同一實也。
致之何由?由於疾病。
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凡人不病則不畏懼。
故得病寢衽,畏懼鬼至。
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虛見。
何以效之?傳曰:“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
宋之庖丁學解牛,三年不見生牛,所見皆死牛也。
”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見異物也。
人病見鬼,猶伯樂之見馬,庖丁之見牛也。
伯樂、庖丁所見非馬與牛,則亦知夫病者所見非鬼也。
病者困劇,身體痛,則謂鬼持箠、杖毆擊之,若見鬼把椎鎖繩纆,立守其旁。
病痛恐懼,妄見之也。
初疾畏驚,見鬼之來;疾困恐死,見鬼之怒;身自疾痛,見鬼之擊;皆存想虛致,未必有其實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於目,或泄於口,或泄於耳。
泄於目,目見其形;泄於耳,耳聞其聲;泄於口,口言其事。
晝日則鬼見,暮臥則夢聞。
獨臥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懼,則夢見夫人據案其身哭矣。
覺見臥聞,俱用精神;畏懼存想,同一實也。
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
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士則提之。
凡執主器,執輕如不克。
執主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
立則磬折垂佩。
主佩倚,則臣佩垂。
主佩垂,則臣佩委。
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侄娣,士不名家相長妾。
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餘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稱曰「嗣子某」,不敢與世子同名。
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
君子行禮,不求變俗。
祭祀之禮,居喪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國之故,謹修其法而審行之。
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若兄弟宗族猶存,則反告於宗後;去國三世,爵祿無列於朝,出入無詔於國,唯興之日,從新國之法。
君子已孤不更名。
已孤暴貴,不爲父作諡。
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喪復常,讀樂章。
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公庭不言婦女。
振書、端書於君前,有誅。
倒策側龜於君前,有誅。
龜策、几杖、席蓋、重素、袗絺綌,不入公門。
苞屨、扱衽、厭冠,不入公門。
書方、衰、兇器,不以告,不入公門。
公事不私議。
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爲先,廄庫爲次,居室爲後。
凡家造:祭器爲先,犧賦爲次,養器爲後。
無田祿者不設祭器;有田祿者,先爲祭服。
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爲宮室,不斬於丘木。
大夫、士去國,祭器不逾竟。
大夫寓祭器於大夫,士寓祭器於士。
大夫、士去國:逾竟,爲壇位鄉國而哭。
素衣,素裳,素冠,徹緣,鞮屨,素冪,乘髦馬。
不蚤鬋。
不祭食,不說人以無罪;婦人不當御。
三月而復服。
大夫、士見於國君,君若勞之,則還辟,再拜稽首;君若迎拜,則還辟,不敢答拜。
大夫、士相見,雖貴賤不敵,主人敬客,則先拜客;客敬主人,則先拜主人。
凡非弔喪、非見國君,無不答拜者。
大夫見於國君,國君拜其辱。
士見於大夫,大夫拜其辱。
同國始相見,主人拜其辱。
君於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則答拜之。
大夫於其臣,雖賤,必答拜之。
男女相答拜也。
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麑卵。
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谷,馳道不除,祭事不縣。
大夫不食粱,士飲酒不樂。
君無故,玉不去身;大夫無故不徹縣,士無故不徹琴瑟。
士有獻於國君,他日,君問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後對。
大夫私行出疆,必請。
反,必有獻。
士私行出疆,必請;反,必告。
君勞之,則拜
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士則提之。
凡執主器,執輕如不克。
執主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
立則磬折垂佩。
主佩倚,則臣佩垂。
主佩垂,則臣佩委。
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侄娣,士不名家相長妾。
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餘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稱曰「嗣子某」,不敢與世子同名。
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
君子行禮,不求變俗。
祭祀之禮,居喪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國之故,謹修其法而審行之。
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若兄弟宗族猶存,則反告於宗後;去國三世,爵祿無列於朝,出入無詔於國,唯興之日,從新國之法。
君子已孤不更名。
已孤暴貴,不爲父作諡。
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喪復常,讀樂章。
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公庭不言婦女。
振書、端書於君前,有誅。
倒策側龜於君前,有誅。
龜策、几杖、席蓋、重素、袗絺綌,不入公門。
苞屨、扱衽、厭冠,不入公門。
書方、衰、兇器,不以告,不入公門。
公事不私議。
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爲先,廄庫爲次,居室爲後。
凡家造:祭器爲先,犧賦爲次,養器爲後。
無田祿者不設祭器;有田祿者,先爲祭服。
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爲宮室,不斬於丘木。
大夫、士去國,祭器不逾竟。
大夫寓祭器於大夫,士寓祭器於士。
大夫、士去國:逾竟,爲壇位鄉國而哭。
素衣,素裳,素冠,徹緣,鞮屨,素冪,乘髦馬。
不蚤鬋。
不祭食,不說人以無罪;婦人不當御。
三月而復服。
大夫、士見於國君,君若勞之,則還辟,再拜稽首;君若迎拜,則還辟,不敢答拜。
大夫、士相見,雖貴賤不敵,主人敬客,則先拜客;客敬主人,則先拜主人。
凡非弔喪、非見國君,無不答拜者。
大夫見於國君,國君拜其辱。
士見於大夫,大夫拜其辱。
同國始相見,主人拜其辱。
君於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則答拜之。
大夫於其臣,雖賤,必答拜之。
男女相答拜也。
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麑卵。
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谷,馳道不除,祭事不縣。
大夫不食粱,士飲酒不樂。
君無故,玉不去身;大夫無故不徹縣,士無故不徹琴瑟。
士有獻於國君,他日,君問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後對。
大夫私行出疆,必請。
反,必有獻。
士私行出疆,必請;反,必告。
君勞之,則拜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
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很毋求勝,分毋求多。
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屍,立如齊。
禮從宜,使從俗。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
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踐言,謂之善行。
行修言道,禮之質也。
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
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
宦學事師,非禮不親。
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
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
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
是故聖人作,爲禮以教人。
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禮尚往來。
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
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人生十年曰幼,學。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壯,有室。
四十曰強,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傳。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頤。
大夫七十而致事。
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行役以婦人。
適四方,乘安車。
自稱曰老夫,於其國則稱名;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
凡爲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爭。
夫爲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
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交遊稱其信也。
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
此孝子之行也。
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
恆言不稱老。
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羣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爲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食饗不爲概,祭祀不爲屍。
聽於無聲,視於無形。
不登高,不臨深。
不茍訾,不茍笑。
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懼辱親也。
父母存,不許友以死。
不有私財。
爲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
孤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
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很毋求勝,分毋求多。
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屍,立如齊。
禮從宜,使從俗。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禮,不妄說人,不辭費。
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踐言,謂之善行。
行修言道,禮之質也。
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
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
宦學事師,非禮不親。
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
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
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
是故聖人作,爲禮以教人。
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禮尚往來。
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
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人生十年曰幼,學。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壯,有室。
四十曰強,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傳。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頤。
大夫七十而致事。
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行役以婦人。
適四方,乘安車。
自稱曰老夫,於其國則稱名;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
凡爲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爭。
夫爲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
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交遊稱其信也。
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
此孝子之行也。
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
恆言不稱老。
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羣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爲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食饗不爲概,祭祀不爲屍。
聽於無聲,視於無形。
不登高,不臨深。
不茍訾,不茍笑。
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懼辱親也。
父母存,不許友以死。
不有私財。
爲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
孤
蜀郡王子淵,以事到湔,止寡婦楊惠舍。
惠有夫時一奴名便了,子淵倩奴行酤酒,便了提大杖上夫冢巔曰:“大夫買便了時,只約守冢,不約爲他家男子酤酒也!”子淵大怒曰: “奴寧欲賣邪?”惠曰:“奴大杵人,人無慾者。
”子淵即決買,券之。
奴復曰:“欲使便了,皆當上券;不上券,便了不能爲也!”子淵曰:“諾!”券文曰:
神爵三年正月十五日,資中男子王子淵,從成都安志里女子楊惠,買亡夫時戶下髯奴便了,決賈萬五千。
奴當從百役使,不得有二言。
晨起灑掃,食了洗滌。
居當穿臼縛帚,裁盂鑿斗。
浚渠縛落,鉏園斫陌。
杜髀埤地,刻木爲架。
屈竹作杷,削治鹿盧。
出入不得騎馬載車,踑坐大呶。
下牀振頭,捶鉤刈芻,結葦躐纑。
汲水酪,佐䣯𨢢。
織履作粗,黏雀張烏。
結網捕魚,繳雁彈鳧。
登山射鹿,入水捕龜。
後園縱養,雁鶩百餘。
驅逐鴟鳥,持梢牧豬。
種薑養芋,長育豚駒。
糞除堂廡,餒食馬牛。
鼓四起坐,夜半益芻。
二月春分,被堤杜疆,落桑皮棕。
種瓜作瓠,別茄披蔥。
焚槎發疇,壟集破封。
日中早慧火,雞鳴起舂。
調治馬戶,兼落三重。
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哺。
滌杯整案,園中拔蒜,斫蘇切脯。
築肉臛芋,膾魚炰鱉,烹茶盡具,已而蓋藏。
關門塞竇,餒豬縱犬,勿與鄰里爭鬥。
奴但當飯豆飲水,不得嗜酒。
欲飲美酒,唯得染脣漬口,不得傾杯覆斗。
不得晨出夜入,交關伴偶。
舍後有樹,當裁作船,下至江州上到煎,主爲府掾求用錢。
推紡堊,販棕索。
綿亭買席,往來都雒,當爲婦女求脂澤,販於小市。
歸都擔枲,轉出旁蹉。
牽犬販鵝,武陽買茶。
楊氏擔荷,往來市聚,慎護奸偷。
入市不得夷蹲旁臥,惡言醜詈。
多作刀矛,持入益州,貨易羊牛。
奴自交精慧,不得癡愚。
持斧入山,斷輮裁轅。
若有餘殘,當作俎几木屐及彘盤。
焚薪作炭,累石薄岸。
治舍蓋屋,書削代牘。
日暮欲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四月當披,五月當獲。
十月收豆,掄麥窖芋。
南安拾粟採橘,持車載輳。
多取蒲苧,益作繩索。
雨墮如注甕,披薜戴子公。
無所爲當,編蔣織箔。
植種桃李,梨柿柘桑,三丈一樹,八赤爲行,果類相從,縱橫相當。
果熟收斂,不得吮嘗。
犬吠當起,驚告鄰里。
棖門柱戶,上樓擊鼓。
持盾曳矛,還落三週。
勤心疾作,不得遨遊。
奴老力索,種莞織蓆。
事訖欲休,當舂一石。
夜半無事,浣衣當白。
若有私斂,主給賓客。
奴不得有奸私,事事當關白。
奴不聽教,當笞一百。
讀券文適訖,詞窮詐索,仡仡扣頭,兩手自搏,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審如王大夫言,不如早歸黃土陌,丘蚓鑽額。
早
惠有夫時一奴名便了,子淵倩奴行酤酒,便了提大杖上夫冢巔曰:“大夫買便了時,只約守冢,不約爲他家男子酤酒也!”子淵大怒曰: “奴寧欲賣邪?”惠曰:“奴大杵人,人無慾者。
”子淵即決買,券之。
奴復曰:“欲使便了,皆當上券;不上券,便了不能爲也!”子淵曰:“諾!”券文曰:
神爵三年正月十五日,資中男子王子淵,從成都安志里女子楊惠,買亡夫時戶下髯奴便了,決賈萬五千。
奴當從百役使,不得有二言。
晨起灑掃,食了洗滌。
居當穿臼縛帚,裁盂鑿斗。
浚渠縛落,鉏園斫陌。
杜髀埤地,刻木爲架。
屈竹作杷,削治鹿盧。
出入不得騎馬載車,踑坐大呶。
下牀振頭,捶鉤刈芻,結葦躐纑。
汲水酪,佐䣯𨢢。
織履作粗,黏雀張烏。
結網捕魚,繳雁彈鳧。
登山射鹿,入水捕龜。
後園縱養,雁鶩百餘。
驅逐鴟鳥,持梢牧豬。
種薑養芋,長育豚駒。
糞除堂廡,餒食馬牛。
鼓四起坐,夜半益芻。
二月春分,被堤杜疆,落桑皮棕。
種瓜作瓠,別茄披蔥。
焚槎發疇,壟集破封。
日中早慧火,雞鳴起舂。
調治馬戶,兼落三重。
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哺。
滌杯整案,園中拔蒜,斫蘇切脯。
築肉臛芋,膾魚炰鱉,烹茶盡具,已而蓋藏。
關門塞竇,餒豬縱犬,勿與鄰里爭鬥。
奴但當飯豆飲水,不得嗜酒。
欲飲美酒,唯得染脣漬口,不得傾杯覆斗。
不得晨出夜入,交關伴偶。
舍後有樹,當裁作船,下至江州上到煎,主爲府掾求用錢。
推紡堊,販棕索。
綿亭買席,往來都雒,當爲婦女求脂澤,販於小市。
歸都擔枲,轉出旁蹉。
牽犬販鵝,武陽買茶。
楊氏擔荷,往來市聚,慎護奸偷。
入市不得夷蹲旁臥,惡言醜詈。
多作刀矛,持入益州,貨易羊牛。
奴自交精慧,不得癡愚。
持斧入山,斷輮裁轅。
若有餘殘,當作俎几木屐及彘盤。
焚薪作炭,累石薄岸。
治舍蓋屋,書削代牘。
日暮欲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四月當披,五月當獲。
十月收豆,掄麥窖芋。
南安拾粟採橘,持車載輳。
多取蒲苧,益作繩索。
雨墮如注甕,披薜戴子公。
無所爲當,編蔣織箔。
植種桃李,梨柿柘桑,三丈一樹,八赤爲行,果類相從,縱橫相當。
果熟收斂,不得吮嘗。
犬吠當起,驚告鄰里。
棖門柱戶,上樓擊鼓。
持盾曳矛,還落三週。
勤心疾作,不得遨遊。
奴老力索,種莞織蓆。
事訖欲休,當舂一石。
夜半無事,浣衣當白。
若有私斂,主給賓客。
奴不得有奸私,事事當關白。
奴不聽教,當笞一百。
讀券文適訖,詞窮詐索,仡仡扣頭,兩手自搏,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審如王大夫言,不如早歸黃土陌,丘蚓鑽額。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