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無不長成,
草木羣類。
隨大風起,
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獨立一何煢!
四時舍我驅馳,今我隱約欲何爲?
人生居天壤間,忽如飛鳥棲枯枝。
我今隱約欲何爲?
適君身體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嘗?
冬被貂鼲溫暖,夏當服猗羅輕涼。
行力自苦。
我將欲何爲?
不及君少壯之時,乘堅車策肥馬良。
上有滄浪之天,今我難得久來視;
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難得久來履;
何不恣意遨遊,從君所喜?
帶我寶劍。
今爾何爲自低昂?
悲麗平壯觀,白如積雪,利若秋霜。
駁犀標首,玉琢中央。
帝王所服,闢除兇殃。
御左右,奈何致福祥。
吳之闢閭,越之步光,
楚之龍泉,韓有墨陽,
苗山之鋌,羊頭之鋼,
知名前代,鹹自謂麗且美,
曾不知君劍良綺難忘。
冠青雲之崔嵬,纖羅爲纓,
飾以翠翰,既美且輕。
表容儀,俯仰垂光榮。
宋之章甫,齊之高冠,
亦自謂美,蓋何足觀。
排金鋪,坐玉堂。
風塵不起,天氣清涼。
奏桓瑟,舞趙倡。
女娥長歌,聲協宮商。
感心動耳,蕩氣迴腸,
酌桂酒,膾鯉魴。
與佳人期爲樂康。
前奉玉巵,爲我行觴。
今日樂,不可忘。
樂未央。
爲樂常苦遲,歲月逝,忽若飛。
何爲自苦,使我心悲?
草木羣類。
隨大風起,
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獨立一何煢!
四時舍我驅馳,今我隱約欲何爲?
人生居天壤間,忽如飛鳥棲枯枝。
我今隱約欲何爲?
適君身體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嘗?
冬被貂鼲溫暖,夏當服猗羅輕涼。
行力自苦。
我將欲何爲?
不及君少壯之時,乘堅車策肥馬良。
上有滄浪之天,今我難得久來視;
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難得久來履;
何不恣意遨遊,從君所喜?
帶我寶劍。
今爾何爲自低昂?
悲麗平壯觀,白如積雪,利若秋霜。
駁犀標首,玉琢中央。
帝王所服,闢除兇殃。
御左右,奈何致福祥。
吳之闢閭,越之步光,
楚之龍泉,韓有墨陽,
苗山之鋌,羊頭之鋼,
知名前代,鹹自謂麗且美,
曾不知君劍良綺難忘。
冠青雲之崔嵬,纖羅爲纓,
飾以翠翰,既美且輕。
表容儀,俯仰垂光榮。
宋之章甫,齊之高冠,
亦自謂美,蓋何足觀。
排金鋪,坐玉堂。
風塵不起,天氣清涼。
奏桓瑟,舞趙倡。
女娥長歌,聲協宮商。
感心動耳,蕩氣迴腸,
酌桂酒,膾鯉魴。
與佳人期爲樂康。
前奉玉巵,爲我行觴。
今日樂,不可忘。
樂未央。
爲樂常苦遲,歲月逝,忽若飛。
何爲自苦,使我心悲?
王曰:“來!汝說。
臺小子舊學於甘盤,既乃遯於荒野,入宅於河。
自河徂亳,暨厥終罔顯。
爾惟訓於朕志,若作酒醴,爾惟麴糵;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
”
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於古訓乃有獲。
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
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
允懷於茲,道積於厥躬。
惟斅學半,念終始典於學,厥德修罔覺。
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
惟說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於庶位。
”
王曰:“嗚呼!說,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
股肱惟人,良臣惟聖。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後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於市。
’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
佑我烈祖,格於皇天。
爾尚明保予,罔俾阿衡專美有商。
惟後非賢不乂,惟賢非後不食。
其爾克紹乃闢於先王,永綏民。
”
說拜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
臺小子舊學於甘盤,既乃遯於荒野,入宅於河。
自河徂亳,暨厥終罔顯。
爾惟訓於朕志,若作酒醴,爾惟麴糵;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
”
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於古訓乃有獲。
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
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
允懷於茲,道積於厥躬。
惟斅學半,念終始典於學,厥德修罔覺。
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
惟說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於庶位。
”
王曰:“嗚呼!說,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
股肱惟人,良臣惟聖。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後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於市。
’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
佑我烈祖,格於皇天。
爾尚明保予,罔俾阿衡專美有商。
惟後非賢不乂,惟賢非後不食。
其爾克紹乃闢於先王,永綏民。
”
說拜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
湯既黜夏命,復歸於亳,作《湯誥》。
王歸自克夏,至於亳,誕告萬方。
王曰:“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
若有恆性,克綏厥猷惟后。
夏王滅德作威,以敷虐於爾萬方百姓。
爾萬方百姓,罹其兇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於上下神祗。
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以彰厥罪。
肆臺小子,將天命明威,不敢赦。
敢用玄牡,敢昭告於上天神后,請罪有夏。
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衆請命。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
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茲朕未知獲戾於上下,慄慄危懼,若將隕於深淵。
凡我造邦,無従匪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
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
嗚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
”
王歸自克夏,至於亳,誕告萬方。
王曰:“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
若有恆性,克綏厥猷惟后。
夏王滅德作威,以敷虐於爾萬方百姓。
爾萬方百姓,罹其兇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於上下神祗。
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以彰厥罪。
肆臺小子,將天命明威,不敢赦。
敢用玄牡,敢昭告於上天神后,請罪有夏。
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衆請命。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
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茲朕未知獲戾於上下,慄慄危懼,若將隕於深淵。
凡我造邦,無従匪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
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
嗚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
”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
作書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闢四方。
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
”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厎不類。
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
”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協於下,惟明後。
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
並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後,後來無罰。
’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朕承王之休無斁。
”
作書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闢四方。
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
”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厎不類。
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
”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協於下,惟明後。
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
並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後,後來無罰。
’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朕承王之休無斁。
”
二月三日,丕白。
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遊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
頃撰其遺文,都爲一集,觀其姓名,已爲鬼錄。
追思昔遊,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爲糞壤,可複道哉?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
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詞義典雅,足傳於後,此子爲不朽矣。
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間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爲繁富。
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
仲宣獨自善於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無以遠過。
昔伯牙絕絃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諸子但爲未及古人,自一時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後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
光武言:“年三十餘,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
”吾德不及之,而年與之齊矣。
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衆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得爲昔日遊也。
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頃何以自娛?頗覆有所述造不?東望於邑,裁書敘心。
丕白。
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遊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
頃撰其遺文,都爲一集,觀其姓名,已爲鬼錄。
追思昔遊,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爲糞壤,可複道哉?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
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詞義典雅,足傳於後,此子爲不朽矣。
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間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爲繁富。
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
仲宣獨自善於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無以遠過。
昔伯牙絕絃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諸子但爲未及古人,自一時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後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
光武言:“年三十餘,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
”吾德不及之,而年與之齊矣。
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衆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得爲昔日遊也。
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頃何以自娛?頗覆有所述造不?東望於邑,裁書敘心。
丕白。
有呂子者,精義味道,硏核是非。
以爲人有膽可無明,有明便有膽矣。
嵇先生以爲明、膽殊用,不能相生。
論曰:
夫元氣陶鑠,眾生稟焉。
賦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
唯至人特鍾純美,兼周外內,無不畢備。
降此已往,蓋闕如也。
或明於見物,或勇於決斷。
人情貪廉,各有所止。
譬諸草木,區以別矣。
兼之者博於物,偏受者守其分。
故吾謂明膽異氣,不能相生。
明以見物,膽以決斷;專明無膽,則雖見不斷;專膽無明,則違理失機。
故子家軟弱,陷於弑君;左師不斷,見逼華臣,皆智及之,而決不行也。
此理坦然,非所宣滯。
故略舉一隅,想不重疑。
呂子曰:「敬覽來論,可謂誨亦不加者矣。
折理貴約而盡情,何尙浮穢而迂誕哉?今子之論,乃引渾元以爲喩,何遼遼而坦謾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
漢之賈生,陳切直之策,奮危言之至。
行之無疑,明所察也,忌鵬作賦,暗所惑也。
一人之膽,豈有盈縮乎?蓋見與不見,故行之有果否也。
子家、左師,皆愚惑淺弊,明不徹達,故惑於曖昧,終丁禍害。
豈明見照察而膽不斷乎?故霍光懷沈勇之氣,履上將之任,戰乎王賀之事。
延年文生,夙無武稱,陳義奮辭,膽氣凌雲,斯其驗歟?及於期授首,陵母伏劍,明果之儔,若此萬端,欲詳而載之,不可勝言也。
況有睹夷途而無敢投足,階雲路而疑於迄泰清者乎?若思弊之倫,爲能自託幽昧之中,棄身陷阱之間,如盜跖竄身於虎吻,穿窬先首於溝瀆,而暴虎馮河,愚敢之類,則能有之。
是以余謂明無膽,無膽能偏守,易了之理,不在多喩,故不遠引繁言。
若未反三隅,猶復有疑,思承後誨,得一騁辭。」
夫論理性情,折引異同,固尋所受之終始,推氣分之所由。
順端極末,乃不悖耳。
今子欲棄置渾元,捃摭所見,此爲好理綱目,而惡持綱領也。
本論二氣不同,明不生膽,欲極論之,當令一人播無刺諷之膽,而有見事之明。
故當有不果之害,非中人血氣無之,而復資之以明。
二氣存一體,則明能運膽,賈誼是也。
賈誼明膽,自足相經,故能濟事。
誰言殊無膽獨任明以行事者乎?子獨自作此言,以合其論也。
忌鵬暗惑,明所不周,何害於膽乎?明旣以見物,膽能行之耳。
明所不見,膽當何斷?進退相挾,可謂盈縮?就如此言,賈生陳策,明所見也;忌鵬作賦,暗所惑也。
爾爲明徹於前,而暗惑於後,有盈縮也。
苟明有進退,膽亦何爲不可偏乎?子然霍光有沈勇而戰於廢王,此勇有所撓也。
而子言一人膽豈有盈縮,此則是也。
賈生暗鵬,明有所塞也。
光懼廢立,勇有所撓也。
夫唯至明能無所惑,至膽能無所虧耳。
苟自非若此,誰
以爲人有膽可無明,有明便有膽矣。
嵇先生以爲明、膽殊用,不能相生。
論曰:
夫元氣陶鑠,眾生稟焉。
賦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
唯至人特鍾純美,兼周外內,無不畢備。
降此已往,蓋闕如也。
或明於見物,或勇於決斷。
人情貪廉,各有所止。
譬諸草木,區以別矣。
兼之者博於物,偏受者守其分。
故吾謂明膽異氣,不能相生。
明以見物,膽以決斷;專明無膽,則雖見不斷;專膽無明,則違理失機。
故子家軟弱,陷於弑君;左師不斷,見逼華臣,皆智及之,而決不行也。
此理坦然,非所宣滯。
故略舉一隅,想不重疑。
呂子曰:「敬覽來論,可謂誨亦不加者矣。
折理貴約而盡情,何尙浮穢而迂誕哉?今子之論,乃引渾元以爲喩,何遼遼而坦謾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
漢之賈生,陳切直之策,奮危言之至。
行之無疑,明所察也,忌鵬作賦,暗所惑也。
一人之膽,豈有盈縮乎?蓋見與不見,故行之有果否也。
子家、左師,皆愚惑淺弊,明不徹達,故惑於曖昧,終丁禍害。
豈明見照察而膽不斷乎?故霍光懷沈勇之氣,履上將之任,戰乎王賀之事。
延年文生,夙無武稱,陳義奮辭,膽氣凌雲,斯其驗歟?及於期授首,陵母伏劍,明果之儔,若此萬端,欲詳而載之,不可勝言也。
況有睹夷途而無敢投足,階雲路而疑於迄泰清者乎?若思弊之倫,爲能自託幽昧之中,棄身陷阱之間,如盜跖竄身於虎吻,穿窬先首於溝瀆,而暴虎馮河,愚敢之類,則能有之。
是以余謂明無膽,無膽能偏守,易了之理,不在多喩,故不遠引繁言。
若未反三隅,猶復有疑,思承後誨,得一騁辭。」
夫論理性情,折引異同,固尋所受之終始,推氣分之所由。
順端極末,乃不悖耳。
今子欲棄置渾元,捃摭所見,此爲好理綱目,而惡持綱領也。
本論二氣不同,明不生膽,欲極論之,當令一人播無刺諷之膽,而有見事之明。
故當有不果之害,非中人血氣無之,而復資之以明。
二氣存一體,則明能運膽,賈誼是也。
賈誼明膽,自足相經,故能濟事。
誰言殊無膽獨任明以行事者乎?子獨自作此言,以合其論也。
忌鵬暗惑,明所不周,何害於膽乎?明旣以見物,膽能行之耳。
明所不見,膽當何斷?進退相挾,可謂盈縮?就如此言,賈生陳策,明所見也;忌鵬作賦,暗所惑也。
爾爲明徹於前,而暗惑於後,有盈縮也。
苟明有進退,膽亦何爲不可偏乎?子然霍光有沈勇而戰於廢王,此勇有所撓也。
而子言一人膽豈有盈縮,此則是也。
賈生暗鵬,明有所塞也。
光懼廢立,勇有所撓也。
夫唯至明能無所惑,至膽能無所虧耳。
苟自非若此,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