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儀氏之造思,亮茲美之獨珍。
仰酒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穆公酣而興霸,漢祖醉而蛇分。
穆生以醴而辭楚,侯贏感爵而輕身。
諒千鍾之可慕,何百觚之足云?
其味亮升,久載休名。
其味有宜城醪醴,蒼梧縹青。
或秋藏冬發,或春醞夏成。
或雲沸潮涌,或素蟻浮萍。
爾乃王孫公子,遊俠翱翔,
將承歡以接意,會陵雲之朱堂。
獻酬交錯,宴笑無方。
於是飲者並醉,縱橫喧譁。
或揚袂屢舞,或扣劍清歌;
或顰蹴辭觴,或奮爵橫飛;
或嘆驪駒既駕,或稱朝露未晞。
於斯時也,質者或文,剛者或仁。
卑者忘賤,窶者忘貧。
和睚眥之宿憾,雖怨仇其必親。
於是矯俗先生聞之而嘆曰:
“噫!夫言何容易!此乃淫荒之源,非作者之事。
若耽於觴酌,流情縱逸,先王所禁,君子所斥。
”
仰酒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穆公酣而興霸,漢祖醉而蛇分。
穆生以醴而辭楚,侯贏感爵而輕身。
諒千鍾之可慕,何百觚之足云?
其味亮升,久載休名。
其味有宜城醪醴,蒼梧縹青。
或秋藏冬發,或春醞夏成。
或雲沸潮涌,或素蟻浮萍。
爾乃王孫公子,遊俠翱翔,
將承歡以接意,會陵雲之朱堂。
獻酬交錯,宴笑無方。
於是飲者並醉,縱橫喧譁。
或揚袂屢舞,或扣劍清歌;
或顰蹴辭觴,或奮爵橫飛;
或嘆驪駒既駕,或稱朝露未晞。
於斯時也,質者或文,剛者或仁。
卑者忘賤,窶者忘貧。
和睚眥之宿憾,雖怨仇其必親。
於是矯俗先生聞之而嘆曰:
“噫!夫言何容易!此乃淫荒之源,非作者之事。
若耽於觴酌,流情縱逸,先王所禁,君子所斥。
”
植曰:數日不見,思子爲勞,想同之也。
僕少好爲文章,迄至於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靑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迹於大魏,足下高視於上京。
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包荆山之玉,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盡集茲國矣。
然此數子猶復不能飛鶱絶迹,一舉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閑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爲狗也,前書嘲之,反作論盛道僕贊其文。
夫鍾期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能妄嘆者,畏後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
昔丁敬禮常作小文,使僕潤飾之,僕自以才不過若人,辭不爲也。
敬禮謂僕,卿何疑難,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嘆此達言,以爲美談。
昔尼父之文辭,與人流通,至於制《春秋》,遊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
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
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於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魯連一説,使終身杜口。
劉生之辯,未若田氏,今之仲連,求之不難,可無息乎?人各有好尙,蘭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莖之發,眾人所同樂,而墨翟有非之論,豈可同哉!
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説,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
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爲也。
吾雖德薄,位爲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爲勛績,辭賦爲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而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於名山,將以傳之同好,非要之皓首,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書不盡懷,植白。
僕少好爲文章,迄至於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靑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迹於大魏,足下高視於上京。
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包荆山之玉,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盡集茲國矣。
然此數子猶復不能飛鶱絶迹,一舉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閑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爲狗也,前書嘲之,反作論盛道僕贊其文。
夫鍾期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能妄嘆者,畏後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
昔丁敬禮常作小文,使僕潤飾之,僕自以才不過若人,辭不爲也。
敬禮謂僕,卿何疑難,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嘆此達言,以爲美談。
昔尼父之文辭,與人流通,至於制《春秋》,遊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
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
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於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魯連一説,使終身杜口。
劉生之辯,未若田氏,今之仲連,求之不難,可無息乎?人各有好尙,蘭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莖之發,眾人所同樂,而墨翟有非之論,豈可同哉!
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説,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
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爲也。
吾雖德薄,位爲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爲勛績,辭賦爲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而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於名山,將以傳之同好,非要之皓首,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書不盡懷,植白。
子以愁慘,行吟路邊。
形容枯悴,憂心如焚。
有玄虛先生見而問之,曰:「子將何疾,以至於斯?」答曰:「愁之爲物,推惚惟恍。
不召自來,推之弗往。
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
寂寂長夜,或群或黨。
去來無方,亂我精爽。
其來也難進,其去也易追。
臨飡困於哽咽,煩冤毒於酸嘶。
加之以粉飾不澤,飲之以兼餚不肥。
溫之以火石不消,摩之以神膏不稀。
受之以巧笑不悅,樂之以絲竹增悲。
醫和絕思而無措,先生豈能爲我著龜乎?」先生作色而言曰:「予徒辯子之愁形,未知子愁所由生,吾獨爲子言其發矣。
今大道既隱,子生末季。
沈溺流俗,眩惑名位。
濯纓彈冠,諮諏榮貴。
坐不安席,食不終味。
遑遑汲汲,或慘或悴。
所鬻者名,所拘者利。
良由華簿,凋損正氣。
吾將贈子以無爲之藥,給子以澹泊之湯,刺子以玄虛之針,炙子以淳樸之方。
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牀。
使王喬與子攜手而遊,黃公與子詠歌而行,莊生爲子具養神之饌,老聃爲子致愛性之方。
趣遐路以棲跡,乘輕雲以高翔。」於是精駭意散,改心向趣。
願納至言,仰崇玄度。
衆愁忽然,不辭而去。
形容枯悴,憂心如焚。
有玄虛先生見而問之,曰:「子將何疾,以至於斯?」答曰:「愁之爲物,推惚惟恍。
不召自來,推之弗往。
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
寂寂長夜,或群或黨。
去來無方,亂我精爽。
其來也難進,其去也易追。
臨飡困於哽咽,煩冤毒於酸嘶。
加之以粉飾不澤,飲之以兼餚不肥。
溫之以火石不消,摩之以神膏不稀。
受之以巧笑不悅,樂之以絲竹增悲。
醫和絕思而無措,先生豈能爲我著龜乎?」先生作色而言曰:「予徒辯子之愁形,未知子愁所由生,吾獨爲子言其發矣。
今大道既隱,子生末季。
沈溺流俗,眩惑名位。
濯纓彈冠,諮諏榮貴。
坐不安席,食不終味。
遑遑汲汲,或慘或悴。
所鬻者名,所拘者利。
良由華簿,凋損正氣。
吾將贈子以無爲之藥,給子以澹泊之湯,刺子以玄虛之針,炙子以淳樸之方。
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牀。
使王喬與子攜手而遊,黃公與子詠歌而行,莊生爲子具養神之饌,老聃爲子致愛性之方。
趣遐路以棲跡,乘輕雲以高翔。」於是精駭意散,改心向趣。
願納至言,仰崇玄度。
衆愁忽然,不辭而去。
曹子游乎陂塘之濱,步乎蓁穢之藪。
蕭條潛虛,經幽踐阻。
顧見髑髏,塊然獨居。
於是伏軾而問之曰:“子將結纓首劍,殉國君乎?將被堅執銳,斃三軍乎?將嬰茲固疾,命殞傾乎?將壽終數極,歸幽冥乎?”
叩遺骸而嘆息,哀白骨之無靈。
慕嚴周之適楚,倘託夢以通情。
於是若有來,恍若有存。
影見容隱,厲響而言曰:“子何國之君子乎?既枉輿駕,愍其枯朽。
不惜咳唾之音,慰以若言。
子則辯於辭矣,然未達幽冥之情,識死生之說也。
夫死之爲言歸也。
歸也者,歸於道也。
道也者,身以無形爲主,故能與化推移。
陰陽不能更,四節不能虧,是故洞於纖微之域,通於恍惚之庭。
望之不見其象,聽之不聞其聲。
挹之不衝,滿之不盈。
吹之不凋,噓之不榮。
激之不流,凝之不停。
寥落溟漠,與道相拘。
偃然長寢,樂莫是喻。
”
曹子曰:“予將請之上帝,求諸神靈。
使司命輟籍,反子骸形。
”
於是髑髏長呻廓眥曰:“甚矣,何子之難語也!昔太素氏不仁,無故勞我以形,苦我以生,今也幸變而之死,是反吾真也。
何子之好勞,我之好逸。
子則行矣,余將歸於太虛。
”
於是言卒響絕,神光霧除。
顧將旋軫,乃命僕伕拂以玄塵,覆以縞巾。
爰將藏彼路濱,壅以丹土,翳以緣榛。
夫存亡之異勢,乃宣尼之所陳。
何神憑之虛對,云死生之必均。
蕭條潛虛,經幽踐阻。
顧見髑髏,塊然獨居。
於是伏軾而問之曰:“子將結纓首劍,殉國君乎?將被堅執銳,斃三軍乎?將嬰茲固疾,命殞傾乎?將壽終數極,歸幽冥乎?”
叩遺骸而嘆息,哀白骨之無靈。
慕嚴周之適楚,倘託夢以通情。
於是若有來,恍若有存。
影見容隱,厲響而言曰:“子何國之君子乎?既枉輿駕,愍其枯朽。
不惜咳唾之音,慰以若言。
子則辯於辭矣,然未達幽冥之情,識死生之說也。
夫死之爲言歸也。
歸也者,歸於道也。
道也者,身以無形爲主,故能與化推移。
陰陽不能更,四節不能虧,是故洞於纖微之域,通於恍惚之庭。
望之不見其象,聽之不聞其聲。
挹之不衝,滿之不盈。
吹之不凋,噓之不榮。
激之不流,凝之不停。
寥落溟漠,與道相拘。
偃然長寢,樂莫是喻。
”
曹子曰:“予將請之上帝,求諸神靈。
使司命輟籍,反子骸形。
”
於是髑髏長呻廓眥曰:“甚矣,何子之難語也!昔太素氏不仁,無故勞我以形,苦我以生,今也幸變而之死,是反吾真也。
何子之好勞,我之好逸。
子則行矣,余將歸於太虛。
”
於是言卒響絕,神光霧除。
顧將旋軫,乃命僕伕拂以玄塵,覆以縞巾。
爰將藏彼路濱,壅以丹土,翳以緣榛。
夫存亡之異勢,乃宣尼之所陳。
何神憑之虛對,云死生之必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