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
然:肾两者,非皆肾也。
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故知肾有一也。
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
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
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
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
诸蚑行喘息,蚏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
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
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
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
营卫通行,此其要也。
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
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此五泄之要法也。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
然:经言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
是正经之自病也。
何谓五邪?
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
此之谓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风得之?
然:其色当赤。
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
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
其病身热,胁下满痛,其脉浮大而弦。
何以知伤暑得之?
然:当恶焦臭。
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
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焦臭。
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
  然:当喜苦味也。
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为酸,人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为甘。
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
其病身热而体重,嗜卧,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
何以知伤寒得之?
然:当谵言妄语。
何以言之?肺主声,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入肾为呻,自入为哭。
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
其病身热,洒洒恶寒,甚则喘咳,其脉浮大而涩。
何以知中湿得之?
然:当喜汗出不可止。
何以言之?肾主液,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自入为唾。
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
其病身热,而小腹痛,足胫寒而逆,其脉沉濡而大。
此五邪之法也。
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
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
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
久不愈,令人病烦心。
以秋庚辛日得之。
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
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
以冬壬癸日得之。
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
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以春甲乙日得之。
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
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
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以夏丙丁日得之。
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此五积之要法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7.5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