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
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
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
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
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
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
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
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
度其拳拳,无有二计。
高尚自疏,况未见信。
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
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
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
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
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
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
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
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
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
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
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
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
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
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
度其拳拳,无有二计。
高尚自疏,况未见信。
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
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
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
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
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
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
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
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
其先与周同祖,末胄景沉,爰来适居。
盱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
汉安二年五月,迎伍员。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时娥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
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莫之有表。
度尚设祭诔之,辞曰:
伊惟孝女,晔晔之姿。
偏其反而,令色孔仪。
窈窕淑女,巧笑倩兮。
宜其室家,在洽之阳。
待礼未施,嗟伤慈父。
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
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载沉载浮。
或泊洲渚,或在中流。
或趋湍濑,或逐波涛。
千夫失声,悼痛万余。
观者填道,云集路衢。
泣泪掩涕,惊动国都。
是以哀姜哭,杞崩城隅。
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
坐台待水,抱树而烧。
於戏孝女,德茂此俦。
何者大国,防礼自修。
岂况庶贱,露屋草茅。
不扶自直,不斫自雕。
越梁过宋,比之有殊。
哀此贞厉,千载不渝。
呜呼哀哉!铭曰:
名勒金石,质比乾坤。
岁数历祀,丘墓起坟。
光于后土,显照天人。
生贱死贵,义之利门。
何怅华落,飘零早分。
葩艳窈窕,永世配神。
若尧二女,为湘夫人。
时效仿佛,以昭后昆。
其先与周同祖,末胄景沉,爰来适居。
盱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
汉安二年五月,迎伍员。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时娥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
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莫之有表。
度尚设祭诔之,辞曰:
伊惟孝女,晔晔之姿。
偏其反而,令色孔仪。
窈窕淑女,巧笑倩兮。
宜其室家,在洽之阳。
待礼未施,嗟伤慈父。
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
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载沉载浮。
或泊洲渚,或在中流。
或趋湍濑,或逐波涛。
千夫失声,悼痛万余。
观者填道,云集路衢。
泣泪掩涕,惊动国都。
是以哀姜哭,杞崩城隅。
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
坐台待水,抱树而烧。
於戏孝女,德茂此俦。
何者大国,防礼自修。
岂况庶贱,露屋草茅。
不扶自直,不斫自雕。
越梁过宋,比之有殊。
哀此贞厉,千载不渝。
呜呼哀哉!铭曰:
名勒金石,质比乾坤。
岁数历祀,丘墓起坟。
光于后土,显照天人。
生贱死贵,义之利门。
何怅华落,飘零早分。
葩艳窈窕,永世配神。
若尧二女,为湘夫人。
时效仿佛,以昭后昆。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
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廻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
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于盛隆,合其趣于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
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当时,止于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
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
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夫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
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著于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迈全德以率列国,则几于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从,微子适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
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
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致速于天下,不幸之变,世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
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
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殊哉?其与邻敌,何以相倾?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廻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
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于盛隆,合其趣于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
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当时,止于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
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
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夫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
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著于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迈全德以率列国,则几于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从,微子适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
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
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致速于天下,不幸之变,世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
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
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殊哉?其与邻敌,何以相倾?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