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可所至,詩在口,竹在手。
來京師不及歲,請郡還鄉,而詩與竹皆西矣。
一日不見,使人思之。
其面目嚴冷,可使靜險躁,厚鄙薄。
今相去數千裏,其詩可求,其竹可乞,其所以靜、厚者不可致,此餘所以見竹而嘆也。
——《東坡題跋》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曰:“藍溪白石出,玉川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此摩詰之詩。
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補摩詰之遺。
——《東坡題跋》
將至曲江,船上灘欹側,撐者百指,篙聲石聲犖然。
四顧皆濤瀨,士無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變亦多矣,置筆而起,終不能一事,孰與且作字乎。
——《東坡題跋》
僕醉後輒作草書十數行,覺酒氣拂拂從十指間出也。
——《東坡題跋》
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遊。
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於不勤。
比數年來,頗發憤自懲艾,悔前所爲;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
每閱一事,必尋繹數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
故雖然有勤苦之勞,而常廢於善忘。
嗟夫!敗吾業者,常此二物也。
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詞⑤雲:“我精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萬。
”心善其說,因取經、傳、子、史事之可爲文用者,得若干條,勒爲若干卷,題曰《精騎集》雲。
噫!少而不勤,無如之何矣。
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
使此詔出於紹興之初,可以無事仇之大恥。
使此詔行於隆興之後,可以卒不世之大功。
今此詔與此虜猶俱存也,悲夫!
嘉泰四年三月門生棄疾拜手謹書。
其三
天意誠難測,人言果有不?
便令江漢竭,未厭虎狼求。
獨下傷時淚,誰陳活國謀?
君王自神武,況乃富貔貅!
其十
初失清河日,駸駸遂逼人。
餘生偷歲月,無地避風塵。
精銳看諸將,謨謀仰大臣。
懦夫憂國淚,欲忍已沾巾。
廣文曾生,來自南豐,入太學,與其諸生羣進於有司。
有司斂羣材,操尺度,概以一法考。
其不中者而棄之;雖有魁壘[插圖]拔出之材,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則棄不敢取。
幸而得良有司,不過反同衆人嘆嗟愛惜,若取捨非己事者,諉曰:“有司有法,奈不中何。
”有司固不自任其責,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責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則往往失多而得少。
嗚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況若曾生之業,其大者固已魁壘,其於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棄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進,不罪有司,告予以歸,思廣其學而堅其守。
予初駭其文,又壯其志。
夫農不咎歲而菑播是勤,其水旱則已;使有一獲,則豈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數十萬言來京師,京師之人無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幹也。
予豈敢求生,而生辱以顧予。
是京師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獨餘得也。
於其行也,遂見於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賀餘之獨得也。
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歟!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搢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
吾以謂自古忠臣義士多出於亂世,而怪當時可道者何少也!豈果無其人哉?雖曰干戈興,學校廢而禮義衰,風俗隳[插圖]壞,至於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嘗無人也。
吾意必有潔身自負之士,嫉世遠去而不可見者。
自古材賢,有韞於中而不見於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吾又以謂必有負材能、修節義而沉淪於下,泯沒而無聞者。
求之傳記,而亂世崩離,文字殘缺,不可復得,然僅得者,四五人而已。
處乎山林而羣麋鹿,雖不足以爲中道,然與其食人之祿,俛首而包羞,孰若無愧於心,放身而自得。
吾得二人焉,曰鄭遨、張薦明。
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義,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於君,以忠獲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義士也。
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贇。
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於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而天理幾乎其滅矣。
於此之時,能以孝弟自修於一鄉而風行於天下者,猶或有之,然其事蹟不著而無可紀次,獨其名氏或因見於書者,吾亦不敢沒。
而其略可錄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倫。
作《一行傳》。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7.1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