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
欲共柳花低訴。
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
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尊夜泣,青山不語,殘照當門。
翠玉樓前,惟是有、一陂湘水,搖盪湘雲。
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者次第、算人間沒個並刀,剪斷心上愁痕。
悶來彈鵲,又攪碎、一簾花影。
漫試著春衫,還思纖手,薰徹金猊燼冷。
動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來多病。
嗟舊日沈腰,如今潘鬢,怎堪臨鏡?
重省別時淚溼,羅衣猶凝。
料爲我厭厭,日高慵起,長託春酲未醒。
雁足不來,馬蹄難駐,門掩一庭芳景。
空佇立,盡日闌干倚遍晝長人靜。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
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中月。
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煙水闊,高林弄殘照,晚蜩悽切。
碧砧度韻,銀牀飄葉。
衣溼桐陰露冷,採涼花時賦秋雪。
嘆輕別,一襟幽事,砌蛩能說。
客思吟商還怯,怨歌長、瓊壺暗缺。
翠扇恩疏,紅花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風,恨最恨、閒卻新涼時節。
楚簫咽,誰寄西樓淡月。
太尉執事:轍生好爲文,思之至深。
以爲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
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爲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與遊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
恐遂汩沒,故決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
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
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辨,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遊,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
而轍也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爲?轍之來也,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爲未見太尉也。
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
向之來,非有取於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
然幸得賜歸待選,便得優遊數年之間,將以益治其文,且學爲政。
太尉苟以爲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
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
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緗帙離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禁苑東風外,饧暖絲晴絮,春思如織。
燕約鶯期,惱芳情偏在,翠深紅隙。
漠漠香塵隔,沸十里、亂絲叢笛。
看畫船盡入西泠,閒卻半湖春色。
柳陌,新煙凝碧。
映簾底宮眉,堤上遊勒。
輕暝籠寒,怕梨雲夢冷,杏香愁冪。
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
正滿湖碎月搖花,怎生去得?
酒熟還成飲,花香忽過牆。
近燈人影大,斜月樹身長。
陰洞龍藏雨,春苗麝養香。
閒吟誰與語,醉倚一胡牀。
柳鎖鶯魂,花翻蝶夢,自知愁染潘郎。
輕衫未攬,猶將淚點偷藏。
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窺、酥雨池塘。
向消凝裏,梅開半面,情滿徐妝。
風絲一寸柔腸,曾在歌邊惹恨,燭底縈香。
芳機瑞錦,如何未織鴛鴦。
人扶醉,月依牆,是當初、誰敢疏狂!把閒言語,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