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公元八九七年)
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
”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
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
令诸王诣建自陈,建表称:“诸王忽诣臣理所,不测事端。
臣详酌事体,不应与诸王相见。
”又称:“诸王当自避嫌疑,不可轻为举措。
陛下若以友爱含容,请依旧制,令归十六宅,妙选师傅,教以诗书,不令典兵预政。
”且曰:“乞散彼乌合之兵,用光麟趾之化。
”建虑上不从,仍引麾下精兵围行宫,表疏连上。
上不得已,是夕,诏诸王所领军士并纵归田里,诸王勒归十六宅,其甲兵并委韩建收掌。
建又奏:“陛下选贤任能,足清祸乱,何必别置殿后四军。
纵有厚薄之恩,乖无偏无党之道。
且所聚皆坊市无赖奸猾之徒,平居犹思祸变,临难必不为用,而使之张弓挟刃,密迩皇舆,臣窃寒心,乞皆罢。
”遣诏亦从之。
于是殿后四军二万馀人悉散,天子之亲军尽矣。
捧日都头李筠,石门扈从功第一,建复奏斩于大云桥。
建又奏:“玄宗之末,永王璘暂出江南,遽谋不轨。
代宗时吐蕃入寇,光启中硃玫乱常,皆援立宗支以系人望。
今诸王衔命四方者,乞皆召还。
”又奏:“诸方士出入禁庭,眩惑圣听,宜皆禁止,无得入宫。
”诏悉从之。
建既幽诸王于别第,知上意不悦,乃奏请立德王为太子,欲以解之。
丁亥,诏立德王祐为皇太子,仍更名裕。
庞师古、葛从周并兵攻郓州,硃瑄兵少食尽,不复出战,但引水为深壕以自固。
辛卯,师古等营于水西南,命为俘梁。
登已,潜决濠水。
丙申,浮梁成,师古夜以中军先济。
瑄闻之,弃城奔中都,葛从周逐之,野人执瑄及妻子以献。
己亥,罢孙亻屋凤翔四面行营节度等使,以副都统李思谏为宁塞节度使。
钱镠使行军司马杜稜救婺州。
安仁义移兵攻睦州,不克而还。
硃全忠入郓州,以庞师古为天平留后。
硃瑾留大将康怀贞守兗州。
与河东将史俨、李承嗣掠徐州之境给军食。
全忠闻之,遣嵩从周将兵袭兗州。
怀贞闻郓州已失守,汴兵奄至,遂降。
二月,戊申,从周入兗州,获瑾妻子。
硃瑾还,无所归,帅其众趋沂州,刺史尹处宾不纳,走保海州,为汴兵所逼,与史俨、李承嗣拥州民度淮,奔杨行密。
行密逆之于高邮,表瑾领武宁节度使。
全忠纳瑾之妻,引兵还,张夫人逆于封丘,全忠以得瑾妻告之。
夫人请见之,瑾妻拜,夫人答拜,且泣曰:“兗、郓与司空同姓,约为兄弟,以小故恨望,起兵相攻,使吾姒辱于此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公元八九七年)
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
”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
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
令诸王诣建自陈,建表称:“诸王忽诣臣理所,不测事端。
臣详酌事体,不应与诸王相见。
”又称:“诸王当自避嫌疑,不可轻为举措。
陛下若以友爱含容,请依旧制,令归十六宅,妙选师傅,教以诗书,不令典兵预政。
”且曰:“乞散彼乌合之兵,用光麟趾之化。
”建虑上不从,仍引麾下精兵围行宫,表疏连上。
上不得已,是夕,诏诸王所领军士并纵归田里,诸王勒归十六宅,其甲兵并委韩建收掌。
建又奏:“陛下选贤任能,足清祸乱,何必别置殿后四军。
纵有厚薄之恩,乖无偏无党之道。
且所聚皆坊市无赖奸猾之徒,平居犹思祸变,临难必不为用,而使之张弓挟刃,密迩皇舆,臣窃寒心,乞皆罢。
”遣诏亦从之。
于是殿后四军二万馀人悉散,天子之亲军尽矣。
捧日都头李筠,石门扈从功第一,建复奏斩于大云桥。
建又奏:“玄宗之末,永王璘暂出江南,遽谋不轨。
代宗时吐蕃入寇,光启中硃玫乱常,皆援立宗支以系人望。
今诸王衔命四方者,乞皆召还。
”又奏:“诸方士出入禁庭,眩惑圣听,宜皆禁止,无得入宫。
”诏悉从之。
建既幽诸王于别第,知上意不悦,乃奏请立德王为太子,欲以解之。
丁亥,诏立德王祐为皇太子,仍更名裕。
庞师古、葛从周并兵攻郓州,硃瑄兵少食尽,不复出战,但引水为深壕以自固。
辛卯,师古等营于水西南,命为俘梁。
登已,潜决濠水。
丙申,浮梁成,师古夜以中军先济。
瑄闻之,弃城奔中都,葛从周逐之,野人执瑄及妻子以献。
己亥,罢孙亻屋凤翔四面行营节度等使,以副都统李思谏为宁塞节度使。
钱镠使行军司马杜稜救婺州。
安仁义移兵攻睦州,不克而还。
硃全忠入郓州,以庞师古为天平留后。
硃瑾留大将康怀贞守兗州。
与河东将史俨、李承嗣掠徐州之境给军食。
全忠闻之,遣嵩从周将兵袭兗州。
怀贞闻郓州已失守,汴兵奄至,遂降。
二月,戊申,从周入兗州,获瑾妻子。
硃瑾还,无所归,帅其众趋沂州,刺史尹处宾不纳,走保海州,为汴兵所逼,与史俨、李承嗣拥州民度淮,奔杨行密。
行密逆之于高邮,表瑾领武宁节度使。
全忠纳瑾之妻,引兵还,张夫人逆于封丘,全忠以得瑾妻告之。
夫人请见之,瑾妻拜,夫人答拜,且泣曰:“兗、郓与司空同姓,约为兄弟,以小故恨望,起兵相攻,使吾姒辱于此
起昭阳大渊献二月,尽阏逢困敦闰月,凡一年有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天复三年(癸亥,公元九零三年)
二月,壬申朔,诏:“比在凤翔府所除官,一切停。
”时宦官尽死,淮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监军程匡柔、西川监军鱼全禋及致仕严遵美,为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王建所匿得全,斩他囚以应诏。
甲戌,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陆扆责授沂王傅、分司。
车驾还京师,赐诸道诏书,独凤翔无之。
扆曰:“茂贞罪虽大,然朝廷未与之绝,今独无诏书,示人不广。
”崔胤怒,奏贬之。
宫人宋柔等十一人皆韩全诲所献,及僧、道士与宦官亲厚者二十馀人,并送京兆杖杀。
上谓韩偓曰:“崔胤虽尽忠,然比卿颇用机数。
”对曰:“凡为天下者,万国皆属之耳目,安可以机数欺之!莫若推诚直致,虽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馀也。
”
丙子,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苏检,吏部侍郎卢光启,并赐自尽。
丁丑,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溥为太子宾客、分司,皆崔胤所恶也。
戊寅,赐硃全忠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赐其僚佐敬翔等号迎銮协赞功臣,诸将硃友宁等号迎銮果毅功臣,都头以下号四镇静难功臣。
上议褒崇全忠,欲以皇子为诸道兵马元帅,以全忠副之。
崔胤请以辉王祚为之,上曰:“濮王长。
”胤承全忠密旨,利祚冲幼,固请之。
己卯,以祚为诸道兵马元帅。
庚辰,加全忠守太尉,充副元帅,进爵梁王。
以胤为司徒兼侍中。
胤恃全忠之势,专权自恣,天子动静皆禀之。
朝臣从上幸凤翔者,凡贬逐三十馀人。
刑赏系其爱憎,中外畏之,重足一迹。
以敬翔守太府卿,硃友宁领宁远节度使。
全忠表苻道昭同平章事,充天雄节度使,遣兵援送之秦州,不得至而还。
初,翰林学士承旨韩偓之登进士第也,御史大夫赵崇知贡举。
上返自凤翔,欲用偓为相,偓荐崇及兵部侍郎王赞自代。
上欲从之,崔胤恶其分己权,使硃全忠入争之。
全忠见上曰:“赵崇轻薄之魁,王赞无才用,韩偓何得妄荐为相!”上见全忠怒甚,不得已,癸未,贬偓濮州司马。
上密与偓泣别,偓曰:“吻人非复前来之比,臣得远贬及死乃幸耳,不忍见篡弑之辱!”
己丑,上令硃全忠与李茂贞书,取平原公主。
茂贞不敢违,遽归之。
壬辰,以硃友裕为镇国节度使。
乙未,全忠奏留步骑万人于故两军,以硃友伦为左军宿卫都指挥使,又以汴将张廷范为宫苑使,王殷为皇城使,蒋玄晖充街使。
于是全忠之党布列遍于禁卫及京辅。
戊戌,全忠辞归镇,留宴寿春殿,又饯之于延喜楼。
上临轩泣别,令于楼前上马。
上又赐全忠诗,全忠亦和进;又赐《杨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天复三年(癸亥,公元九零三年)
二月,壬申朔,诏:“比在凤翔府所除官,一切停。
”时宦官尽死,淮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监军程匡柔、西川监军鱼全禋及致仕严遵美,为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王建所匿得全,斩他囚以应诏。
甲戌,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陆扆责授沂王傅、分司。
车驾还京师,赐诸道诏书,独凤翔无之。
扆曰:“茂贞罪虽大,然朝廷未与之绝,今独无诏书,示人不广。
”崔胤怒,奏贬之。
宫人宋柔等十一人皆韩全诲所献,及僧、道士与宦官亲厚者二十馀人,并送京兆杖杀。
上谓韩偓曰:“崔胤虽尽忠,然比卿颇用机数。
”对曰:“凡为天下者,万国皆属之耳目,安可以机数欺之!莫若推诚直致,虽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馀也。
”
丙子,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苏检,吏部侍郎卢光启,并赐自尽。
丁丑,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溥为太子宾客、分司,皆崔胤所恶也。
戊寅,赐硃全忠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赐其僚佐敬翔等号迎銮协赞功臣,诸将硃友宁等号迎銮果毅功臣,都头以下号四镇静难功臣。
上议褒崇全忠,欲以皇子为诸道兵马元帅,以全忠副之。
崔胤请以辉王祚为之,上曰:“濮王长。
”胤承全忠密旨,利祚冲幼,固请之。
己卯,以祚为诸道兵马元帅。
庚辰,加全忠守太尉,充副元帅,进爵梁王。
以胤为司徒兼侍中。
胤恃全忠之势,专权自恣,天子动静皆禀之。
朝臣从上幸凤翔者,凡贬逐三十馀人。
刑赏系其爱憎,中外畏之,重足一迹。
以敬翔守太府卿,硃友宁领宁远节度使。
全忠表苻道昭同平章事,充天雄节度使,遣兵援送之秦州,不得至而还。
初,翰林学士承旨韩偓之登进士第也,御史大夫赵崇知贡举。
上返自凤翔,欲用偓为相,偓荐崇及兵部侍郎王赞自代。
上欲从之,崔胤恶其分己权,使硃全忠入争之。
全忠见上曰:“赵崇轻薄之魁,王赞无才用,韩偓何得妄荐为相!”上见全忠怒甚,不得已,癸未,贬偓濮州司马。
上密与偓泣别,偓曰:“吻人非复前来之比,臣得远贬及死乃幸耳,不忍见篡弑之辱!”
己丑,上令硃全忠与李茂贞书,取平原公主。
茂贞不敢违,遽归之。
壬辰,以硃友裕为镇国节度使。
乙未,全忠奏留步骑万人于故两军,以硃友伦为左军宿卫都指挥使,又以汴将张廷范为宫苑使,王殷为皇城使,蒋玄晖充街使。
于是全忠之党布列遍于禁卫及京辅。
戊戌,全忠辞归镇,留宴寿春殿,又饯之于延喜楼。
上临轩泣别,令于楼前上马。
上又赐全忠诗,全忠亦和进;又赐《杨
起屠维单阏十月,尽玄黓敦牂,凡三年有奇。
均王下贞明五年(己卯,公元九一九年)
冬,十月,出蒙为楚州团练使。
晋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馀战,互有胜负。
左射军使石敬塘与梁人战于河壖,梁人击敬瑭,断其马甲,横冲兵马使刘知远以所乘马授之,自乘断甲者徐行为殿;梁人疑有伏,不敢追,俱得免,敬瑭以是亲爱之。
敬瑭、知远,其先皆沙陀人。
敬瑭,李嗣源之婿也。
刘鄩围张万进于兗州经年,城中危窘,晋王方与梁人战河上,力不能救。
万进遣亲将刘处让乞师于晋,晋王未之许,处让于军门截耳曰:“苟不得请,生不如死!”晋王义之,将为出兵,会鄩已屠兗州,族万进,乃止。
以处让为行台左骁卫将军。
处让,沧州人也。
十一月,吴武宁节度使张崇寇安州。
丁丑,以刘鄩为泰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辛卯,王瓚引兵至戚城,与李嗣源战,不利。
梁筑垒贮粮于潘张,距杨村五十里,十二月,晋王自将骑兵自河南岸西上,邀其饷者,俘获而还;梁人伏兵于要路,晋兵大败。
晋王以数骑走,梁数百骑围之,李绍荣识其旗,单骑奋击救之,仅免。
戊戌,晋王复与王瓚战于河南,瓚先胜,获晋将石君立等;既而大败,乘小舟渡河,走保北城,失亡万计。
帝闻石君立勇,欲将之,系于狱而厚饷之,使人诱之。
君立曰:“我晋之败将,而为用于梁,虽竭诚效死,谁则信之!人各有君,何忍反为仇雠用哉!”帝犹惜之,尽杀所获晋将,独置君立。
晋王乘胜遂拔濮阳。
帝召王瓚还,以天平节度使戴思远代为北面招讨使,屯河上以拒晋人。
己酉,蜀雄武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朗有罪,削夺官爵,复其姓名曰全师朗,命武定节度使兼中书令桑弘志讨之。
吴禁民私畜兵器,盗贼益繁。
御史台主簿京兆卢枢上言:“今四方分争,宜教民战。
且善人畏法禁而奸民弄干戈,是欲偃武而反招盗也。
宜团结民兵,使之习战,自卫乡里。
”从之。
均王下贞明六年(庚辰,公元九二零年)
春,正月,戊辰,蜀桑弘志克金州,执全师朗,献于成都,蜀主释之。
吴张崇攻安州,不克而还。
崇在庐州,贪暴不法。
庐江民讼县令受赇,徐知诰遣侍御史知杂事杨廷式往按之,欲以威崇,廷式曰:“杂端推事,其体至重,职业不可不行。
”知诰曰:“何如?”廷式曰:“械系张崇,使吏如升州,簿责都统。
”知诰曰:“所按者县令耳,何至于是!”廷式曰:“县令微官,张崇使之取民财转献都统耳,岂可舍大而诘小乎!”知诰谢之曰:“固知小事不足相烦。
”以是益重之。
廷式,泉州人也。
晋王自得魏州,以李建
均王下贞明五年(己卯,公元九一九年)
冬,十月,出蒙为楚州团练使。
晋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馀战,互有胜负。
左射军使石敬塘与梁人战于河壖,梁人击敬瑭,断其马甲,横冲兵马使刘知远以所乘马授之,自乘断甲者徐行为殿;梁人疑有伏,不敢追,俱得免,敬瑭以是亲爱之。
敬瑭、知远,其先皆沙陀人。
敬瑭,李嗣源之婿也。
刘鄩围张万进于兗州经年,城中危窘,晋王方与梁人战河上,力不能救。
万进遣亲将刘处让乞师于晋,晋王未之许,处让于军门截耳曰:“苟不得请,生不如死!”晋王义之,将为出兵,会鄩已屠兗州,族万进,乃止。
以处让为行台左骁卫将军。
处让,沧州人也。
十一月,吴武宁节度使张崇寇安州。
丁丑,以刘鄩为泰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辛卯,王瓚引兵至戚城,与李嗣源战,不利。
梁筑垒贮粮于潘张,距杨村五十里,十二月,晋王自将骑兵自河南岸西上,邀其饷者,俘获而还;梁人伏兵于要路,晋兵大败。
晋王以数骑走,梁数百骑围之,李绍荣识其旗,单骑奋击救之,仅免。
戊戌,晋王复与王瓚战于河南,瓚先胜,获晋将石君立等;既而大败,乘小舟渡河,走保北城,失亡万计。
帝闻石君立勇,欲将之,系于狱而厚饷之,使人诱之。
君立曰:“我晋之败将,而为用于梁,虽竭诚效死,谁则信之!人各有君,何忍反为仇雠用哉!”帝犹惜之,尽杀所获晋将,独置君立。
晋王乘胜遂拔濮阳。
帝召王瓚还,以天平节度使戴思远代为北面招讨使,屯河上以拒晋人。
己酉,蜀雄武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朗有罪,削夺官爵,复其姓名曰全师朗,命武定节度使兼中书令桑弘志讨之。
吴禁民私畜兵器,盗贼益繁。
御史台主簿京兆卢枢上言:“今四方分争,宜教民战。
且善人畏法禁而奸民弄干戈,是欲偃武而反招盗也。
宜团结民兵,使之习战,自卫乡里。
”从之。
均王下贞明六年(庚辰,公元九二零年)
春,正月,戊辰,蜀桑弘志克金州,执全师朗,献于成都,蜀主释之。
吴张崇攻安州,不克而还。
崇在庐州,贪暴不法。
庐江民讼县令受赇,徐知诰遣侍御史知杂事杨廷式往按之,欲以威崇,廷式曰:“杂端推事,其体至重,职业不可不行。
”知诰曰:“何如?”廷式曰:“械系张崇,使吏如升州,簿责都统。
”知诰曰:“所按者县令耳,何至于是!”廷式曰:“县令微官,张崇使之取民财转献都统耳,岂可舍大而诘小乎!”知诰谢之曰:“固知小事不足相烦。
”以是益重之。
廷式,泉州人也。
晋王自得魏州,以李建
起强圉大渊献七月,尽屠维赤奋若,凡二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天成二年(丁亥,公元九二七年)
秋,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
丙寅,升夔州为宁江军,以西方鄴为节度使。
癸酉,以与高季兴夔、忠、万三州为豆卢革、韦说之罪,皆赐死。
流段凝于辽州,温韬于德州,刘训于濮州。
任圜请致仕居磁州,许之。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册礼使至长沙,楚王殷始建国,立宫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翰林学士曰文苑学士,知制诰曰知辞制,枢密院曰左右机要司,群下称之曰殿下,令曰教。
以姚彦章为左丞相,许德勋为右丞相,李鐸为司徒,崔颖为司空,拓跋恒为仆射,张彦瑶、张迎判机要司。
然管内官属皆称摄,惟朗、桂节度使先除后请命。
恒本姓元,避殷父讯改焉。
九月,帝谓安重诲曰:“从荣左右有矫宣朕旨,令勿接儒生,恐弱人志气者。
朕以从荣年少临大籓,故择名儒使辅导之,今奸人所言乃如此!”欲斩之;重诲请严戒而已。
北都留守李彦超请复姓符,从之。
丙寅,以枢密使孔循兼东都留守。
壬申,契丹来请修好,遣使报之。
冬,十月,乙酉,帝发洛阳,将如汴州;丁亥,至荥阳。
民间讹言帝欲自击吴,又云欲制置东方诸侯。
宣武节度使、检校侍中硃守殷疑惧,判官高密孙晨劝守殷反,守殷遂乘城拒守。
帝遣宣徽使范延光往谕之,延光曰:“不早击之,则汴城坚矣;愿得五百骑与俱。
”帝从之。
延光暮发,未明行二百里,抵大梁城下,与汴人战,汴人大惊。
戊子,帝至京水,遣御营使石敬瑭将亲兵倍道继之。
或谓安重诲曰:“失职在外之人,乘贼未破,或能为患,不如除之。
”重诲以为然,奏遣使赐任圜死。
端明殿学士赵凤哭胃重诲曰:“任圜义士,安肯为逆!公滥刑如此,何以赞国!”使者至磁州,圜聚其族酣饮,然后死,神情不挠。
己丑,帝至大梁,四面进攻,吏民缒城出降者甚众。
守殷知事不济,尽杀其族,引颈命左右斩之。
乘城者望见乘舆,相帅开门降。
孙晟奔吴,徐知诰客之。
戊戌,诏免三司逋负近二百万缗。
辛丑,吴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中书令东海王徐温卒。
初,温子行军司马、忠义节度使、同平章事知询以其兄知诰非徐氏子,数请代之执吴政,温曰:“汝曹皆不如也。
”严可求及行军副使徐玠屡劝温以知询代知诰,温以知诰孝谨,不忍也。
陈夫人曰:“知诰自我家贫贱时养之,奈何富贵而弃之!”可求等言之不已。
温欲帅诸籓镇入朝,劝吴王称帝,将行,有疾,乃遣知询奉表劝进,因留代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天成二年(丁亥,公元九二七年)
秋,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
丙寅,升夔州为宁江军,以西方鄴为节度使。
癸酉,以与高季兴夔、忠、万三州为豆卢革、韦说之罪,皆赐死。
流段凝于辽州,温韬于德州,刘训于濮州。
任圜请致仕居磁州,许之。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册礼使至长沙,楚王殷始建国,立宫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翰林学士曰文苑学士,知制诰曰知辞制,枢密院曰左右机要司,群下称之曰殿下,令曰教。
以姚彦章为左丞相,许德勋为右丞相,李鐸为司徒,崔颖为司空,拓跋恒为仆射,张彦瑶、张迎判机要司。
然管内官属皆称摄,惟朗、桂节度使先除后请命。
恒本姓元,避殷父讯改焉。
九月,帝谓安重诲曰:“从荣左右有矫宣朕旨,令勿接儒生,恐弱人志气者。
朕以从荣年少临大籓,故择名儒使辅导之,今奸人所言乃如此!”欲斩之;重诲请严戒而已。
北都留守李彦超请复姓符,从之。
丙寅,以枢密使孔循兼东都留守。
壬申,契丹来请修好,遣使报之。
冬,十月,乙酉,帝发洛阳,将如汴州;丁亥,至荥阳。
民间讹言帝欲自击吴,又云欲制置东方诸侯。
宣武节度使、检校侍中硃守殷疑惧,判官高密孙晨劝守殷反,守殷遂乘城拒守。
帝遣宣徽使范延光往谕之,延光曰:“不早击之,则汴城坚矣;愿得五百骑与俱。
”帝从之。
延光暮发,未明行二百里,抵大梁城下,与汴人战,汴人大惊。
戊子,帝至京水,遣御营使石敬瑭将亲兵倍道继之。
或谓安重诲曰:“失职在外之人,乘贼未破,或能为患,不如除之。
”重诲以为然,奏遣使赐任圜死。
端明殿学士赵凤哭胃重诲曰:“任圜义士,安肯为逆!公滥刑如此,何以赞国!”使者至磁州,圜聚其族酣饮,然后死,神情不挠。
己丑,帝至大梁,四面进攻,吏民缒城出降者甚众。
守殷知事不济,尽杀其族,引颈命左右斩之。
乘城者望见乘舆,相帅开门降。
孙晟奔吴,徐知诰客之。
戊戌,诏免三司逋负近二百万缗。
辛丑,吴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中书令东海王徐温卒。
初,温子行军司马、忠义节度使、同平章事知询以其兄知诰非徐氏子,数请代之执吴政,温曰:“汝曹皆不如也。
”严可求及行军副使徐玠屡劝温以知询代知诰,温以知诰孝谨,不忍也。
陈夫人曰:“知诰自我家贫贱时养之,奈何富贵而弃之!”可求等言之不已。
温欲帅诸籓镇入朝,劝吴王称帝,将行,有疾,乃遣知询奉表劝进,因留代
起玄黓执徐七月,尽阏逢敦牂闰正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下长兴三年(壬辰,公元九三二年)
秋,七月,辛巳,朔方奏夏州党项入寇,击败之,追至贺兰山。
己丑,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元瓘中书令。
庚寅,李存瑰至成都,孟知祥拜泣受诏。
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以湖南比年大旱,命闭南岳及境内诸神祠门,竟不雨。
辛卯,希声卒,六军使袁诠、潘约等迎镇南节度使希范于朗州而立之。
乙未,孟知祥遣李存瑰还,上表谢罪,且告福庆公主之丧。
自是复称籓,然益骄倨矣。
庚子,以西京留守、同平章事李从珂为凤翔节度使。
废武兴军,复以凤、兴、文三州隶山南西道。
丁未,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凤同平章事,充安国节度使。
八月,庚申,马希范至长沙;辛酉,袭位。
甲子,孟知祥令李昊为武泰赵季良等五留后草表,请以知祥为蜀王,行墨制,仍自求旌节,昊曰:“比者诸将攻取方镇,即有其地,今又自求朝廷节铖及明公封爵,然则轻重之权皆在群下矣;借使明公自请,岂不可邪!”知祥大悟,更令昊为己草表,请行墨制,补两川刺史已下;又表请以季良等五留后为节度使。
初,安重诲欲图两川,自知祥杀李严,每除刺史,皆以东兵卫送之,小州不减五百人,夏鲁奇、李仁矩、武虔裕各数千人,皆以牙队为名。
及知祥克遂、阆、利、夔、黔、梓六镇,得东兵无虑三万人,恐朝廷征还,表请其妻子。
吴徐知诰广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初,契丹既强,寇抄卢龙诸州皆遍,幽州城门之外,虏骑充斥。
每自涿州运粮入幽州,虏多伏兵于阎沟,掠取之。
及赵德钧为节度使,城阎沟而戍之,为良乡县,粮道稍通。
幽州东十里之外,人不敢樵牧;德钧于州东五十里城潞县而戍之,近州之民始得稼穑。
至是,又于州东北百馀里城三河县以通蓟州运路,虏骑来争,德钧击却之。
九月,庚辰朔,奏城三河毕。
边人赖之。
壬午,以镇南节度使马希范为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孟知祥命其子仁赞摄行军司马,兼都总辖两川牙内马步都军事。
冬,十月,己酉朔,帝复遣李存瓘如成都,凡剑南自节度使、刺史以下官,听知祥差罢讫奏闻,朝廷更不除人;唯不遣戍兵妻子,然其兵亦不复征也。
秦王从荣喜为诗,聚浮华之士高辇等于幕府,与相唱和,颇自矜伐。
每置酒,辄令僚属赋诗,有不如意者面毁袭抵弃。
壬子,从荣入谒,帝语之曰:“吾虽不知书,然喜闻儒生讲经义,开益人智思。
吾见庄宗好为诗,将家子文非素习,徒取人窃笑,汝勿效也。
”
丙辰,幽州奏契丹屯捺剌泊。
前影义节度使李金全屡献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下长兴三年(壬辰,公元九三二年)
秋,七月,辛巳,朔方奏夏州党项入寇,击败之,追至贺兰山。
己丑,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元瓘中书令。
庚寅,李存瑰至成都,孟知祥拜泣受诏。
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以湖南比年大旱,命闭南岳及境内诸神祠门,竟不雨。
辛卯,希声卒,六军使袁诠、潘约等迎镇南节度使希范于朗州而立之。
乙未,孟知祥遣李存瑰还,上表谢罪,且告福庆公主之丧。
自是复称籓,然益骄倨矣。
庚子,以西京留守、同平章事李从珂为凤翔节度使。
废武兴军,复以凤、兴、文三州隶山南西道。
丁未,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凤同平章事,充安国节度使。
八月,庚申,马希范至长沙;辛酉,袭位。
甲子,孟知祥令李昊为武泰赵季良等五留后草表,请以知祥为蜀王,行墨制,仍自求旌节,昊曰:“比者诸将攻取方镇,即有其地,今又自求朝廷节铖及明公封爵,然则轻重之权皆在群下矣;借使明公自请,岂不可邪!”知祥大悟,更令昊为己草表,请行墨制,补两川刺史已下;又表请以季良等五留后为节度使。
初,安重诲欲图两川,自知祥杀李严,每除刺史,皆以东兵卫送之,小州不减五百人,夏鲁奇、李仁矩、武虔裕各数千人,皆以牙队为名。
及知祥克遂、阆、利、夔、黔、梓六镇,得东兵无虑三万人,恐朝廷征还,表请其妻子。
吴徐知诰广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初,契丹既强,寇抄卢龙诸州皆遍,幽州城门之外,虏骑充斥。
每自涿州运粮入幽州,虏多伏兵于阎沟,掠取之。
及赵德钧为节度使,城阎沟而戍之,为良乡县,粮道稍通。
幽州东十里之外,人不敢樵牧;德钧于州东五十里城潞县而戍之,近州之民始得稼穑。
至是,又于州东北百馀里城三河县以通蓟州运路,虏骑来争,德钧击却之。
九月,庚辰朔,奏城三河毕。
边人赖之。
壬午,以镇南节度使马希范为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孟知祥命其子仁赞摄行军司马,兼都总辖两川牙内马步都军事。
冬,十月,己酉朔,帝复遣李存瓘如成都,凡剑南自节度使、刺史以下官,听知祥差罢讫奏闻,朝廷更不除人;唯不遣戍兵妻子,然其兵亦不复征也。
秦王从荣喜为诗,聚浮华之士高辇等于幕府,与相唱和,颇自矜伐。
每置酒,辄令僚属赋诗,有不如意者面毁袭抵弃。
壬子,从荣入谒,帝语之曰:“吾虽不知书,然喜闻儒生讲经义,开益人智思。
吾见庄宗好为诗,将家子文非素习,徒取人窃笑,汝勿效也。
”
丙辰,幽州奏契丹屯捺剌泊。
前影义节度使李金全屡献
起强圉作噩,尽著雍阉茂,凡二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二年(丁酉,公元九三七年)
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
诏以前北面招收指挥使安重荣为成德节度使,以秘琼为齐州防御使。
遣引进使王景崇谕琼以利害。
重荣与契丹将赵思温偕如镇州,琼不敢拒命。
丙辰,重荣奏已视事。
景崇,邢州人也。
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李崧、吕琦逃匿于伊阙民间。
帝以始镇河东,崧有力焉,德之;亦不责琦。
乙丑,以琦为秘书监;丙寅,以崧为兵部侍郎、判户部。
初,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微时,有术士张生语之云:“必为将相。
”延光既贵,信重之。
延光尝梦蛇自脐入腹,以问张生,张生曰:“蛇者龙也,帝王之兆。
”延光由是有非望之志。
唐潞王素与延光善,及赵德钧败,延光自辽州引兵还魏州,虽奉表请降,内不自安,以书潜结秘琼,欲与之为乱。
琼受其书不报,延光恨之。
琼将之齐,过魏境,延光欲灭口,且利其货,遣兵邀之于夏津,杀之。
丁卯,延光奏称夏津捕盗兵误杀琼;帝不问。
戊寅,以李崧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桑维翰兼枢密使。
时晋新得天下,籓镇多未服从;或虽服从,反仄不安。
兵火之馀,府库殚竭,民间困穷,而契丹征求无厌。
维翰劝帝推诚弃怨以抚籓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
数年之间,中国稍安。
吴太子琏纳齐王知诰女为妃。
知诰始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曰宫城,厅堂曰殿;以左、右司马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马步判官周宗、内枢判官黟人周廷玉为内枢使。
自馀百官皆如吴朝之制。
置骑兵八军,步兵九军。
二月,吴主以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侍中。
戊子,吴主使宜阳王璪如西都,册命齐王;王受册,赦境内。
册王妃曰王后。
吴越王元瓘之弟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元珦获罪于元瓘,废为庶人。
契丹主自上党归,过云州,大同节度使沙彦旬出迎,契丹主留之,不使还镇。
节度判官吴峦在城中,谓其众曰:“吾属礼义之俗,安可臣于夷狄乎!”众推峦领州事,闭城不受契丹之命,契丹攻之,不克。
应州马军都指挥使金城郭崇威亦耻臣契丹,挺身南归。
契丹主过新州,命威塞节度使翟璋敛犒军钱十万缗。
初,契丹主阿保机强盛,室韦、奚、皆役属焉,奚王去诸苦契丹贪虐,帅其众西徙妫州,依刘仁恭父子,号西奚。
去诸卒,子扫刺立。
唐庄宗灭刘守光,赐扫刺姓李名绍威。
绍威娶契丹逐不鲁之姊。
逐不鲁获罪于契丹,奔绍威,绍威纳之;契丹怒,攻之,不克。
绍威卒,子拽剌立。
及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二年(丁酉,公元九三七年)
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
诏以前北面招收指挥使安重荣为成德节度使,以秘琼为齐州防御使。
遣引进使王景崇谕琼以利害。
重荣与契丹将赵思温偕如镇州,琼不敢拒命。
丙辰,重荣奏已视事。
景崇,邢州人也。
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李崧、吕琦逃匿于伊阙民间。
帝以始镇河东,崧有力焉,德之;亦不责琦。
乙丑,以琦为秘书监;丙寅,以崧为兵部侍郎、判户部。
初,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微时,有术士张生语之云:“必为将相。
”延光既贵,信重之。
延光尝梦蛇自脐入腹,以问张生,张生曰:“蛇者龙也,帝王之兆。
”延光由是有非望之志。
唐潞王素与延光善,及赵德钧败,延光自辽州引兵还魏州,虽奉表请降,内不自安,以书潜结秘琼,欲与之为乱。
琼受其书不报,延光恨之。
琼将之齐,过魏境,延光欲灭口,且利其货,遣兵邀之于夏津,杀之。
丁卯,延光奏称夏津捕盗兵误杀琼;帝不问。
戊寅,以李崧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桑维翰兼枢密使。
时晋新得天下,籓镇多未服从;或虽服从,反仄不安。
兵火之馀,府库殚竭,民间困穷,而契丹征求无厌。
维翰劝帝推诚弃怨以抚籓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
数年之间,中国稍安。
吴太子琏纳齐王知诰女为妃。
知诰始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曰宫城,厅堂曰殿;以左、右司马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马步判官周宗、内枢判官黟人周廷玉为内枢使。
自馀百官皆如吴朝之制。
置骑兵八军,步兵九军。
二月,吴主以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侍中。
戊子,吴主使宜阳王璪如西都,册命齐王;王受册,赦境内。
册王妃曰王后。
吴越王元瓘之弟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元珦获罪于元瓘,废为庶人。
契丹主自上党归,过云州,大同节度使沙彦旬出迎,契丹主留之,不使还镇。
节度判官吴峦在城中,谓其众曰:“吾属礼义之俗,安可臣于夷狄乎!”众推峦领州事,闭城不受契丹之命,契丹攻之,不克。
应州马军都指挥使金城郭崇威亦耻臣契丹,挺身南归。
契丹主过新州,命威塞节度使翟璋敛犒军钱十万缗。
初,契丹主阿保机强盛,室韦、奚、皆役属焉,奚王去诸苦契丹贪虐,帅其众西徙妫州,依刘仁恭父子,号西奚。
去诸卒,子扫刺立。
唐庄宗灭刘守光,赐扫刺姓李名绍威。
绍威娶契丹逐不鲁之姊。
逐不鲁获罪于契丹,奔绍威,绍威纳之;契丹怒,攻之,不克。
绍威卒,子拽剌立。
及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翳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翳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