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旃蒙作噩,尽柔兆阉茂,凡二年。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太元十年(乙酉,公元三八五年)
春,正月,秦王坚朝飨群臣,时长安饥,人相食,诸将归,吐肉以饲妻子。
慕容冲即皇帝位于阿房,改元更始。
冲有自得之志,赏罚任情。
慕容盛年十三,谓慕容柔曰:“夫十人之长,亦须才过九人,然后得安。
今中山王才逮人,功未有成,而骄汰已甚,殆难济乎!”
后秦王苌留诸将攻新平,自引兵击安定,擒秦安西将军勃海公珍,岭北诸城悉降之。
甲寅,秦王坚与西燕主冲战于仇班渠,大破之。
乙卯,战于雀桑,又破之。
甲子,战于白渠,秦兵大败。
西燕兵围秦王坚,殿中将军邓迈等力战却之,坚乃得免。
壬申,冲遣尚书令高盖夜袭长安,入其南城,左将军窦冲、前禁将军李辩等击破之,斩首八百级,分其尸而食之。
乙亥,高盖引兵攻渭北诸垒,太子宏与战于成贰壁,大破之,斩首三万。
燕带方王佐与宁朔将军平规共攻蓟,王永兵屡败。
二月,永使宋敞烧和龙及蓟城宫室,帅众三万奔壶关;佐等入蓟。
慕容农引兵会慕容麟于中山,与共攻翟真。
麟、农先帅数千骑至承营,观察形势。
翟真望见,陈兵而出。
诸将欲退,农曰:“丁零非不劲勇,而翟真懦弱,今简精锐,望真所在而冲之,真走,众必散矣,乃邀门而蹙之,可尽杀也。
”使骁骑将军慕容国帅百馀骑冲之,真走,其众争门,自相蹈藉,死者太半;遂拔承营外郭。
癸未,秦王坚与西燕主冲战于城西,大破之,追奔至阿城。
诸将请乘胜入城,坚恐为冲所掩,引兵还。
乙酉,秦益州刺史王广以蜀人江阳太守李丕为益州刺史,守成都。
己丑,广帅所部奔还陇西,依其兄秦州刺史统,蜀人随之者三万馀人。
刘牢之至枋头。
杨膺、姜让谋泄,长乐公丕收杀之。
牢之闻之,盘桓不进。
秦平原悼公晖数为西燕主冲所败,秦王坚让之曰:“汝,吾之才子也,拥大众与白虏小儿战,而屡败,何用生为!”三月,晖愤恚自杀。
前禁将军李辩、都水使者陇西彭和正恐长安不守,召集西州人屯于韭园;坚召之,不至。
西燕主冲攻秦高阳愍公方于骊山,杀之,执秦尚书韦钟,以其子谦为冯翊太守,使招集三辅之民。
冯诩垒主邵安民等责谦曰:“君雍州望族,今乃从贼,与之为不忠不义,何面目以行于世乎?”谦以告钟,钟自杀,谦来奔。
秦左将军苟池、右将军俱石子与西燕主冲战于骊山,兵败。
西燕将军慕容永斩苟池,俱石子奔鄴。
永,廆弟运之孙;石子,难之弟也。
秦王坚遣领军将军杨定击冲,大破之,虏鲜卑万馀人而还,悉坑之。
定,佛奴之孙,坚之婿也。
荥阳人郑燮以郡来降。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太元十年(乙酉,公元三八五年)
春,正月,秦王坚朝飨群臣,时长安饥,人相食,诸将归,吐肉以饲妻子。
慕容冲即皇帝位于阿房,改元更始。
冲有自得之志,赏罚任情。
慕容盛年十三,谓慕容柔曰:“夫十人之长,亦须才过九人,然后得安。
今中山王才逮人,功未有成,而骄汰已甚,殆难济乎!”
后秦王苌留诸将攻新平,自引兵击安定,擒秦安西将军勃海公珍,岭北诸城悉降之。
甲寅,秦王坚与西燕主冲战于仇班渠,大破之。
乙卯,战于雀桑,又破之。
甲子,战于白渠,秦兵大败。
西燕兵围秦王坚,殿中将军邓迈等力战却之,坚乃得免。
壬申,冲遣尚书令高盖夜袭长安,入其南城,左将军窦冲、前禁将军李辩等击破之,斩首八百级,分其尸而食之。
乙亥,高盖引兵攻渭北诸垒,太子宏与战于成贰壁,大破之,斩首三万。
燕带方王佐与宁朔将军平规共攻蓟,王永兵屡败。
二月,永使宋敞烧和龙及蓟城宫室,帅众三万奔壶关;佐等入蓟。
慕容农引兵会慕容麟于中山,与共攻翟真。
麟、农先帅数千骑至承营,观察形势。
翟真望见,陈兵而出。
诸将欲退,农曰:“丁零非不劲勇,而翟真懦弱,今简精锐,望真所在而冲之,真走,众必散矣,乃邀门而蹙之,可尽杀也。
”使骁骑将军慕容国帅百馀骑冲之,真走,其众争门,自相蹈藉,死者太半;遂拔承营外郭。
癸未,秦王坚与西燕主冲战于城西,大破之,追奔至阿城。
诸将请乘胜入城,坚恐为冲所掩,引兵还。
乙酉,秦益州刺史王广以蜀人江阳太守李丕为益州刺史,守成都。
己丑,广帅所部奔还陇西,依其兄秦州刺史统,蜀人随之者三万馀人。
刘牢之至枋头。
杨膺、姜让谋泄,长乐公丕收杀之。
牢之闻之,盘桓不进。
秦平原悼公晖数为西燕主冲所败,秦王坚让之曰:“汝,吾之才子也,拥大众与白虏小儿战,而屡败,何用生为!”三月,晖愤恚自杀。
前禁将军李辩、都水使者陇西彭和正恐长安不守,召集西州人屯于韭园;坚召之,不至。
西燕主冲攻秦高阳愍公方于骊山,杀之,执秦尚书韦钟,以其子谦为冯翊太守,使招集三辅之民。
冯诩垒主邵安民等责谦曰:“君雍州望族,今乃从贼,与之为不忠不义,何面目以行于世乎?”谦以告钟,钟自杀,谦来奔。
秦左将军苟池、右将军俱石子与西燕主冲战于骊山,兵败。
西燕将军慕容永斩苟池,俱石子奔鄴。
永,廆弟运之孙;石子,难之弟也。
秦王坚遣领军将军杨定击冲,大破之,虏鲜卑万馀人而还,悉坑之。
定,佛奴之孙,坚之婿也。
荥阳人郑燮以郡来降。
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公元三五一年)
春,正月,丁酉,日有食之。
苻健左长史贾玄硕等请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表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
健怒曰:“吾岂堪为秦王邪!且晋使未返,我之官爵,非汝曹所知也。
”既而密使梁安讽玄硕等上尊号,健辞让再三,然后许之。
丙辰,健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秦,大赦,改元皇始。
追尊父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强氏为天王后,子苌为太子,靓为平原公,生为淮南公,觌为长乐公,方为高阳公,硕为北平公,腾为淮阳公,柳为晋公,桐为汝南公,廋为魏公,武为燕公,幼为赵公。
以苻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车骑大将军、雍州牧、东海公;苻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宿卫二宫;雷弱儿为太尉,毛贵为司空,略阳姜伯周为尚书令,梁楞为左仆射,王堕为右仆射,鱼遵为太子太师,强平为太傅,段纯为太保,吕婆楼为散骑常侍。
伯周,健之舅;平,王后之弟;婆楼,本略阳氐酋也。
段龛请以青州内附;二月,戊寅,以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
魏主闵攻围襄国百馀日,赵主祗危急,乃去皇帝之号,称赵王;遣太尉张举乞师于燕,许送传国玺,中军将军张春乞师于姚弋仲。
弋仲遣其子襄帅骑二万八千救赵,诫之曰:“冉闵弃仁背义,屠灭石氏。
我受人厚遇,当为复仇,老病不能自行;汝才十倍于闵,若不枭擒以来,不必复见我也!”弋仲亦遣使告于燕,燕主俊遣御难将军悦绾将兵三万往会之。
冉闵闻俊欲救赵,遣大司马从事中郎广宁常炜使于燕。
俊使封裕诘之曰:“冉闵,石氏养息,负恩作逆,何敢辄称大号?”炜曰:“汤放桀,武王伐纣,以兴商、周之业;曹孟德养于宦官,莫知所出,卒立魏氏之基。
苟非天命,安能成功!推此而言,何必致问!”裕曰:“人言冉闵初立,铸金为己像,以卜成败,而像不成,信乎?”炜曰:“不闻。
”裕曰:“南来者皆云如是,何故隐之?”炜曰:“奸伪之人欲矫天命以惑人者,乃假符瑞、托蓍龟以自重,魏主握符玺,据中州,受命何疑;而更反真为伪,取决于金像乎!”裕曰:“传国玺果安在?”炜曰:“在鄴”。
裕曰:“张举言在襄国。
”炜曰:“杀胡之日,在鄴者殆无孑遗;时有迸漏者,皆潜伏沟渎中耳,彼安知玺之所在乎!彼求救者,为妄诞之辞,无所不可,况一玺乎!”
俊犹以张举之言为信,乃积柴其旁,使裕以其私诱之,曰:“君更熟思,无为徒取灰灭!”炜正色曰:“石氏贪暴,亲帅大兵攻燕国都。
虽不克而返,然志在必取。
故运资粮、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公元三五一年)
春,正月,丁酉,日有食之。
苻健左长史贾玄硕等请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表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
健怒曰:“吾岂堪为秦王邪!且晋使未返,我之官爵,非汝曹所知也。
”既而密使梁安讽玄硕等上尊号,健辞让再三,然后许之。
丙辰,健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秦,大赦,改元皇始。
追尊父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强氏为天王后,子苌为太子,靓为平原公,生为淮南公,觌为长乐公,方为高阳公,硕为北平公,腾为淮阳公,柳为晋公,桐为汝南公,廋为魏公,武为燕公,幼为赵公。
以苻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车骑大将军、雍州牧、东海公;苻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宿卫二宫;雷弱儿为太尉,毛贵为司空,略阳姜伯周为尚书令,梁楞为左仆射,王堕为右仆射,鱼遵为太子太师,强平为太傅,段纯为太保,吕婆楼为散骑常侍。
伯周,健之舅;平,王后之弟;婆楼,本略阳氐酋也。
段龛请以青州内附;二月,戊寅,以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
魏主闵攻围襄国百馀日,赵主祗危急,乃去皇帝之号,称赵王;遣太尉张举乞师于燕,许送传国玺,中军将军张春乞师于姚弋仲。
弋仲遣其子襄帅骑二万八千救赵,诫之曰:“冉闵弃仁背义,屠灭石氏。
我受人厚遇,当为复仇,老病不能自行;汝才十倍于闵,若不枭擒以来,不必复见我也!”弋仲亦遣使告于燕,燕主俊遣御难将军悦绾将兵三万往会之。
冉闵闻俊欲救赵,遣大司马从事中郎广宁常炜使于燕。
俊使封裕诘之曰:“冉闵,石氏养息,负恩作逆,何敢辄称大号?”炜曰:“汤放桀,武王伐纣,以兴商、周之业;曹孟德养于宦官,莫知所出,卒立魏氏之基。
苟非天命,安能成功!推此而言,何必致问!”裕曰:“人言冉闵初立,铸金为己像,以卜成败,而像不成,信乎?”炜曰:“不闻。
”裕曰:“南来者皆云如是,何故隐之?”炜曰:“奸伪之人欲矫天命以惑人者,乃假符瑞、托蓍龟以自重,魏主握符玺,据中州,受命何疑;而更反真为伪,取决于金像乎!”裕曰:“传国玺果安在?”炜曰:“在鄴”。
裕曰:“张举言在襄国。
”炜曰:“杀胡之日,在鄴者殆无孑遗;时有迸漏者,皆潜伏沟渎中耳,彼安知玺之所在乎!彼求救者,为妄诞之辞,无所不可,况一玺乎!”
俊犹以张举之言为信,乃积柴其旁,使裕以其私诱之,曰:“君更熟思,无为徒取灰灭!”炜正色曰:“石氏贪暴,亲帅大兵攻燕国都。
虽不克而返,然志在必取。
故运资粮、
起屠维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二年。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公元三三九年)
春,正月,辛酉,大赦。
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幽州刺史志于凡城。
以卫将军平原公元为司徒、尚书令。
庚午,魏主珪北巡,分命大将军常山王遵等三军东道出长川,镇北将军高凉王乐真等七军从西道出牛川,珪自将大军从中道出驳髯水以袭高车。
壬午,燕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
癸未,燕大赦,改元长乐。
燕主盛每十日一自决狱,不加拷掠,多得其情。
武威王乌孤徙治乐都,以其弟西平公利鹿孤镇安夷,广武公傉檀镇西平,叔父素渥镇湟河,若留镇浇河,从弟替引镇岭南,洛回镇廉川,从叔吐若留镇浩亹;夷、夏俊杰,随才授任,内居显位,外典郡县,咸得其宜。
乌孤谓群臣曰:“陇右、河西,本数郡之地,遭乱分裂至十馀国,吕氏、乞伏氏、段氏最强。
今欲取之,三者何先?”杨统曰:“乞伏氏本吾之部落,终当服从。
段氏书生,无能为患,且结好于我,攻之不义。
吕光衰耄,嗣子微弱,纂、弘虽有才而内相猜忌,若使浩亹、廉川乘虚迭出,彼必疲于奔命,不过二年,兵劳民困,则姑臧可图也。
姑臧举,则二寇不待攻而服矣。
”乌孤曰:“善。
”
二月,丁亥朔,魏军大破高车二十馀部,获七万馀口,马三十馀万匹,牛羊百四十馀万头。
卫王仪别将三万骑绝漠千馀里,破其七部,获二万馀口,马五万馀匹,牛羊二万馀头。
高车诸部大震。
林邑王范达陷日南、九真,遂寇交趾,太守杜瑗击破之。
庚戌,魏征虏将军庾岳破张超于勃海,斩之。
段业即凉王位,改元天玺。
以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右丞。
魏主珪大猎于牛川之南,以高车人为围,周七百馀里;因驱其禽兽,南抵平城,使高车筑鹿苑,广数十里。
三月,己未,珪还平城。
甲子,珪分尚书三十六曹及外署,凡置三百六十曹,令八部大夫主之。
吏部尚书崔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
置五经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合三千人。
珪问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对曰:“莫若书籍。
”珪曰:“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
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珪从之,命郡县大索书籍,悉送平城。
初,秦王登之弟广帅众三千依南燕王德,德以为冠军将军,处之乞活堡。
会荧惑守东井,或言秦当复兴,广乃自称为秦王,击南燕北地王钟,破之。
是时,滑台孤弱,土无十城,众不过一万,钟既败,附德者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公元三三九年)
春,正月,辛酉,大赦。
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幽州刺史志于凡城。
以卫将军平原公元为司徒、尚书令。
庚午,魏主珪北巡,分命大将军常山王遵等三军东道出长川,镇北将军高凉王乐真等七军从西道出牛川,珪自将大军从中道出驳髯水以袭高车。
壬午,燕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
癸未,燕大赦,改元长乐。
燕主盛每十日一自决狱,不加拷掠,多得其情。
武威王乌孤徙治乐都,以其弟西平公利鹿孤镇安夷,广武公傉檀镇西平,叔父素渥镇湟河,若留镇浇河,从弟替引镇岭南,洛回镇廉川,从叔吐若留镇浩亹;夷、夏俊杰,随才授任,内居显位,外典郡县,咸得其宜。
乌孤谓群臣曰:“陇右、河西,本数郡之地,遭乱分裂至十馀国,吕氏、乞伏氏、段氏最强。
今欲取之,三者何先?”杨统曰:“乞伏氏本吾之部落,终当服从。
段氏书生,无能为患,且结好于我,攻之不义。
吕光衰耄,嗣子微弱,纂、弘虽有才而内相猜忌,若使浩亹、廉川乘虚迭出,彼必疲于奔命,不过二年,兵劳民困,则姑臧可图也。
姑臧举,则二寇不待攻而服矣。
”乌孤曰:“善。
”
二月,丁亥朔,魏军大破高车二十馀部,获七万馀口,马三十馀万匹,牛羊百四十馀万头。
卫王仪别将三万骑绝漠千馀里,破其七部,获二万馀口,马五万馀匹,牛羊二万馀头。
高车诸部大震。
林邑王范达陷日南、九真,遂寇交趾,太守杜瑗击破之。
庚戌,魏征虏将军庾岳破张超于勃海,斩之。
段业即凉王位,改元天玺。
以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右丞。
魏主珪大猎于牛川之南,以高车人为围,周七百馀里;因驱其禽兽,南抵平城,使高车筑鹿苑,广数十里。
三月,己未,珪还平城。
甲子,珪分尚书三十六曹及外署,凡置三百六十曹,令八部大夫主之。
吏部尚书崔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
置五经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合三千人。
珪问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对曰:“莫若书籍。
”珪曰:“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
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珪从之,命郡县大索书籍,悉送平城。
初,秦王登之弟广帅众三千依南燕王德,德以为冠军将军,处之乞活堡。
会荧惑守东井,或言秦当复兴,广乃自称为秦王,击南燕北地王钟,破之。
是时,滑台孤弱,土无十城,众不过一万,钟既败,附德者
起屠维作噩,尽上章阄茂,凡二年。
安皇帝庚义熙五年(己酉,公元四零九年)
春,正月,庚寅朔,南燕主超朝会群臣,叹太乐不备,议掠晋人以补伎。
领军将军韩讠卓曰:“先帝以旧京倾覆,戢翼三齐。
陛下不养士息民,以伺魏衅,恢复先业,而更侵掠南邻以广仇敌,可乎!”超曰:“我计已定,不与卿言。
”
辛卯,大赦。
庚戌,以刘毅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毅爱才好士,当世名流莫不辐凑,独扬州主簿吴郡张邵不往。
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
秦王兴遣其弟平北将军冲、征虏将军狄伯支等帅骑四万击夏王勃勃。
冲至岭北,谋还袭长安,伯支不从而止;因鸩杀伯支以灭口。
秦王兴遣使册拜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承制封拜,悉如王者之仪。
二月,南燕将慕容兴宗、斛谷提、公孙归等帅骑寇宿豫,拔之,大掠而去,简男女二千五百付太乐教之。
归,五楼之兄也。
是时,五楼为侍中、尚书、领左卫将军,专总朝政,宗亲并居显要,王公内外无不惮之。
南燕主超论宿豫之功,封斛谷提等并为郡、县公。
桂林王镇谏曰:“此数人者,勤民顿兵,为国结怨,何功而封?”超怒,不答。
尚书都令史王俨谄事五楼,比岁屡迁,官至左丞。
国人为之语曰:“欲得侯,事五楼。
”超又遣公孙归等寇济南,俘男女千馀人而去。
自彭城以南,民皆堡聚以自固。
诏并州刺史刘道怜镇淮阴以备之。
乞伏炽磐入见秦太原公懿于上邽,彭奚念乘虚伐之。
炽磐闻之,怒,不告懿而归,击奚念,破之,遂围枹罕。
乞伏乾归从秦王兴如平凉;炽磐克枹罕,遣人告乾归,乾归逃还苑川。
冯翊人刘厥聚众数千,据万年作乱,秦太子泓遣镇军将军彭白狼帅东宫禁兵讨之,斩厥,赦其馀党。
诸将请露布,表言广其首级。
泓不许,曰:“主上委吾后事,不能式遏寇逆,当责躬请罪,尚敢矜诞自为功乎!”
秦王兴自平凉如朝那,闻姚冲之谋,赐冲死。
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
裕以昶监中军留府事。
谢裕,安之兄孙也。
初,苻氏之败也,王猛之孙镇恶来奔,以为临澧令。
镇恶骑乘非长,关弓甚弱,而有谋略,善果断,喜论军国大事。
或荐镇恶于刘裕,裕与语,说之,因留宿。
明旦,谓参佐曰:“吾闻将门有将,镇恶信然。
”即以为中军参军。
恒山崩。
夏,四月,乞伏乾归如枹罕,留世子炽磐镇之,收其众得二万,徙都度坚山。
雷震魏天安殿东序。
魏主珪恶之,命左校以冲车攻东、西序,皆毁之。
初,珪服寒食散,久之,药发,性多躁
安皇帝庚义熙五年(己酉,公元四零九年)
春,正月,庚寅朔,南燕主超朝会群臣,叹太乐不备,议掠晋人以补伎。
领军将军韩讠卓曰:“先帝以旧京倾覆,戢翼三齐。
陛下不养士息民,以伺魏衅,恢复先业,而更侵掠南邻以广仇敌,可乎!”超曰:“我计已定,不与卿言。
”
辛卯,大赦。
庚戌,以刘毅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毅爱才好士,当世名流莫不辐凑,独扬州主簿吴郡张邵不往。
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
秦王兴遣其弟平北将军冲、征虏将军狄伯支等帅骑四万击夏王勃勃。
冲至岭北,谋还袭长安,伯支不从而止;因鸩杀伯支以灭口。
秦王兴遣使册拜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承制封拜,悉如王者之仪。
二月,南燕将慕容兴宗、斛谷提、公孙归等帅骑寇宿豫,拔之,大掠而去,简男女二千五百付太乐教之。
归,五楼之兄也。
是时,五楼为侍中、尚书、领左卫将军,专总朝政,宗亲并居显要,王公内外无不惮之。
南燕主超论宿豫之功,封斛谷提等并为郡、县公。
桂林王镇谏曰:“此数人者,勤民顿兵,为国结怨,何功而封?”超怒,不答。
尚书都令史王俨谄事五楼,比岁屡迁,官至左丞。
国人为之语曰:“欲得侯,事五楼。
”超又遣公孙归等寇济南,俘男女千馀人而去。
自彭城以南,民皆堡聚以自固。
诏并州刺史刘道怜镇淮阴以备之。
乞伏炽磐入见秦太原公懿于上邽,彭奚念乘虚伐之。
炽磐闻之,怒,不告懿而归,击奚念,破之,遂围枹罕。
乞伏乾归从秦王兴如平凉;炽磐克枹罕,遣人告乾归,乾归逃还苑川。
冯翊人刘厥聚众数千,据万年作乱,秦太子泓遣镇军将军彭白狼帅东宫禁兵讨之,斩厥,赦其馀党。
诸将请露布,表言广其首级。
泓不许,曰:“主上委吾后事,不能式遏寇逆,当责躬请罪,尚敢矜诞自为功乎!”
秦王兴自平凉如朝那,闻姚冲之谋,赐冲死。
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
裕以昶监中军留府事。
谢裕,安之兄孙也。
初,苻氏之败也,王猛之孙镇恶来奔,以为临澧令。
镇恶骑乘非长,关弓甚弱,而有谋略,善果断,喜论军国大事。
或荐镇恶于刘裕,裕与语,说之,因留宿。
明旦,谓参佐曰:“吾闻将门有将,镇恶信然。
”即以为中军参军。
恒山崩。
夏,四月,乞伏乾归如枹罕,留世子炽磐镇之,收其众得二万,徙都度坚山。
雷震魏天安殿东序。
魏主珪恶之,命左校以冲车攻东、西序,皆毁之。
初,珪服寒食散,久之,药发,性多躁
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
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秦主泓朝会百官于前殿,以内外危迫,君臣相泣。
征北将军齐公恢帅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自北雍州趋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檄州郡,欲除君侧之恶;扬威将军姜纪帅从归之,建节将军彭完都弃阴密奔还长安。
恢至新支,姜纪说恢曰:“国家重将、大兵皆在东方,京师空虚,公亟引轻兵袭之,必克。
”恢不从,南攻郿城。
镇西将军姚谌为恢所败,长安大震。
泓驰使征东平公绍,遣姚裕及辅国将军胡翼度屯澧西。
扶风太守姚俊等皆降于恢。
东平公绍引诸军西还,与恢相持于灵台,姚赞留宁朔将军尹雅为弘农太守,守潼关,亦引兵还。
恢众见诸军四集,皆有惧心,其将齐黄等诣大军降。
恢进兵副绍,赞自后击之,恢兵大败,杀恢及其三弟。
泓器之恸,葬以公礼。
太尉裕引水军发彭城,留其子彭城公义隆镇彭城。
诏以义隆为监徐、兗、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凉公暠寝疾,遣命长史宋繇曰:“吾死之后,世子犹卿子也,善训导之。
”二月,暠卒,官属奉世子歆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凉州牧。
大赦,改元嘉兴。
尊歆母天水尹氏为太后。
以宋繇录三府事。
谥暠曰武昭王,庙号太祖。
西秦安东将军木弈干击吐谷浑树洛干,破其弟阿柴于尧杆川,俘五千馀口而还。
树洛干走保白兰山,惭愤发疾,将卒,谓阿柴曰:“吾子拾虔幼弱,今以大事付汝。
”树洛干卒,阿柴立,自称骠骑将军、沙州刺史。
谥树洛干曰武王。
阿柴稍用兵侵并其傍小种,地方数千里,遂为强国。
河西王蒙逊遣其将袭乌啼部,大破之;又击卑和部,降之。
王镇恶进军渑池,遣毛德祖袭尹雅于蠡吾城,禽之,雅杀守者而逃。
镇恶引兵径前,抵潼关。
檀道济、沈林子自陕北渡河,拔襄邑堡,秦河北太守薛帛奔河东。
又攻秦并州刺史尹昭于蒲阪,不克。
别将攻匈奴堡,为姚成都所败。
辛酉,荥阳守将傅洪以虎牢降魏。
秦主泓以东平公绍为太宰、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改封鲁公,使督武卫将军姚鸾等步骑五万守潼关,又遣别将姚驴救蒲阪。
沈林子谓檀道济曰:“蒲阪城坚兵多,不可猝拔,攻之伤众,守之引日。
王镇恶在潼关,势孤力弱,不如与镇恶合势并力,以争潼关。
若得之,尹昭不攻自溃矣。
”道济从之。
三月,道济、林子至潼关,秦鲁公绍引兵出战,道济、林子奋击,大破之,斩获以千数。
绍退屯定城,据险拒守,谓诸将曰:“道济等兵力不多,悬军深入,不过坚壁以待继援。
吾分军绝其粮
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
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秦主泓朝会百官于前殿,以内外危迫,君臣相泣。
征北将军齐公恢帅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自北雍州趋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檄州郡,欲除君侧之恶;扬威将军姜纪帅从归之,建节将军彭完都弃阴密奔还长安。
恢至新支,姜纪说恢曰:“国家重将、大兵皆在东方,京师空虚,公亟引轻兵袭之,必克。
”恢不从,南攻郿城。
镇西将军姚谌为恢所败,长安大震。
泓驰使征东平公绍,遣姚裕及辅国将军胡翼度屯澧西。
扶风太守姚俊等皆降于恢。
东平公绍引诸军西还,与恢相持于灵台,姚赞留宁朔将军尹雅为弘农太守,守潼关,亦引兵还。
恢众见诸军四集,皆有惧心,其将齐黄等诣大军降。
恢进兵副绍,赞自后击之,恢兵大败,杀恢及其三弟。
泓器之恸,葬以公礼。
太尉裕引水军发彭城,留其子彭城公义隆镇彭城。
诏以义隆为监徐、兗、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凉公暠寝疾,遣命长史宋繇曰:“吾死之后,世子犹卿子也,善训导之。
”二月,暠卒,官属奉世子歆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凉州牧。
大赦,改元嘉兴。
尊歆母天水尹氏为太后。
以宋繇录三府事。
谥暠曰武昭王,庙号太祖。
西秦安东将军木弈干击吐谷浑树洛干,破其弟阿柴于尧杆川,俘五千馀口而还。
树洛干走保白兰山,惭愤发疾,将卒,谓阿柴曰:“吾子拾虔幼弱,今以大事付汝。
”树洛干卒,阿柴立,自称骠骑将军、沙州刺史。
谥树洛干曰武王。
阿柴稍用兵侵并其傍小种,地方数千里,遂为强国。
河西王蒙逊遣其将袭乌啼部,大破之;又击卑和部,降之。
王镇恶进军渑池,遣毛德祖袭尹雅于蠡吾城,禽之,雅杀守者而逃。
镇恶引兵径前,抵潼关。
檀道济、沈林子自陕北渡河,拔襄邑堡,秦河北太守薛帛奔河东。
又攻秦并州刺史尹昭于蒲阪,不克。
别将攻匈奴堡,为姚成都所败。
辛酉,荥阳守将傅洪以虎牢降魏。
秦主泓以东平公绍为太宰、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改封鲁公,使督武卫将军姚鸾等步骑五万守潼关,又遣别将姚驴救蒲阪。
沈林子谓檀道济曰:“蒲阪城坚兵多,不可猝拔,攻之伤众,守之引日。
王镇恶在潼关,势孤力弱,不如与镇恶合势并力,以争潼关。
若得之,尹昭不攻自溃矣。
”道济从之。
三月,道济、林子至潼关,秦鲁公绍引兵出战,道济、林子奋击,大破之,斩获以千数。
绍退屯定城,据险拒守,谓诸将曰:“道济等兵力不多,悬军深入,不过坚壁以待继援。
吾分军绝其粮
起上章涒滩,尽昭阳大渊献,凡四年。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四二零年)
春,正月,己亥,魏主还宫。
秦王炽磐立其子暮末为太子,仍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改元建弘。
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
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
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
”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
日晚,坐散。
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
亮入,但曰:“臣暂宜还者。
”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真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
”即时奉辞。
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姑验矣。
”亮至建康,夏,四月,征王入辅。
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
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
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王甚重之。
五月,乙酉,魏更谥宣武帝曰道武帝。
魏淮南公司马国璠、池阳子司马道赐谋外叛,司马文思告之。
庚戌,魏主杀国璠、道赐,赐文思爵郁林公。
国璠等连引平城豪桀,坐族诛者数十人,章安侯封懿之子玄之当坐。
魏主以玄之燕朝旧族,欲宥其一子。
玄之曰:“弟子磨奴早孤,乞全其命。
”乃杀玄之四子而宥磨奴。
六月,壬戌,王至建康。
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
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遂书赤纸为诏。
甲子,帝逊于琅邪第,百官拜辞,秘书监徐广流涕哀恸。
丁卯,王为坛于南郊,即皇帝位。
礼毕,自石头备法驾入建康宫。
徐广又悲感流涕,侍中谢晦谓之曰:“徐公得无小过!”广曰:“君为宋朝佐命,身是晋室遗老,悲观之事,固不可同。
”广,邈之弟也。
帝临太极殿,大赦,改元。
其犯乡论清议,一皆荡涤,与之更始。
裴子野论曰:昔重华受终,四凶流放;武王克殷,顽民迁洛。
天下之恶一也,乡论清议,除之,过矣!
奉晋恭帝为零陵王,优崇之礼,皆仿晋初故事,即宫于故秣陵县,使冠军将军刘遵考将兵防卫。
降褚后为王妃。
庚午,以司空道怜为太尉,封长沙王。
追封司徒道规为临川王,以道怜子义庆袭其爵。
其馀功臣徐羡之等,增位进爵各有差。
追封刘穆之为南康郡公,王镇恶为龙阳县候。
上海叹念穆之,曰:“穆之不死,当助我治天下。
可谓‘人之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四二零年)
春,正月,己亥,魏主还宫。
秦王炽磐立其子暮末为太子,仍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改元建弘。
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
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
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
”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
日晚,坐散。
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
亮入,但曰:“臣暂宜还者。
”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真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
”即时奉辞。
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姑验矣。
”亮至建康,夏,四月,征王入辅。
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
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
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王甚重之。
五月,乙酉,魏更谥宣武帝曰道武帝。
魏淮南公司马国璠、池阳子司马道赐谋外叛,司马文思告之。
庚戌,魏主杀国璠、道赐,赐文思爵郁林公。
国璠等连引平城豪桀,坐族诛者数十人,章安侯封懿之子玄之当坐。
魏主以玄之燕朝旧族,欲宥其一子。
玄之曰:“弟子磨奴早孤,乞全其命。
”乃杀玄之四子而宥磨奴。
六月,壬戌,王至建康。
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
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遂书赤纸为诏。
甲子,帝逊于琅邪第,百官拜辞,秘书监徐广流涕哀恸。
丁卯,王为坛于南郊,即皇帝位。
礼毕,自石头备法驾入建康宫。
徐广又悲感流涕,侍中谢晦谓之曰:“徐公得无小过!”广曰:“君为宋朝佐命,身是晋室遗老,悲观之事,固不可同。
”广,邈之弟也。
帝临太极殿,大赦,改元。
其犯乡论清议,一皆荡涤,与之更始。
裴子野论曰:昔重华受终,四凶流放;武王克殷,顽民迁洛。
天下之恶一也,乡论清议,除之,过矣!
奉晋恭帝为零陵王,优崇之礼,皆仿晋初故事,即宫于故秣陵县,使冠军将军刘遵考将兵防卫。
降褚后为王妃。
庚午,以司空道怜为太尉,封长沙王。
追封司徒道规为临川王,以道怜子义庆袭其爵。
其馀功臣徐羡之等,增位进爵各有差。
追封刘穆之为南康郡公,王镇恶为龙阳县候。
上海叹念穆之,曰:“穆之不死,当助我治天下。
可谓‘人之
起著雍执徐,尽上章敦牂,凡三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戊辰,公元四二八年)
春,正月,辛未,魏京兆王黎卒。
荆州刺史、彭城王义康,性聪察,在州职事修治。
左光禄大夫范泰谓司徒王弘曰:“天下事重,权重难居。
卿兄弟盛满,当深存降挹。
彭城王,帝之次弟,宜征还入朝,共参朝政。
”弘纳其言。
时大旱,疾疫,弘上表引咎逊位,帝不许。
秦商州刺史领浇河太守姚浚叛,降河西,秦王炽磐以尚书焦嵩代浚,帅骑三千讨之。
二月,嵩为吐谷浑元绪所执。
魏改元神。
魏平北将军尉眷攻夏主于上邽,夏主退屯平凉。
奚斤进军安定,与丘堆、娥清军合。
斤马多疫死,士卒乏粮,乃深垒自固。
遣丘堆督租于民间,士卒暴掠,不设儆备。
夏主袭之,堆兵败,以数百骑还城。
夏主乘胜,日来城下钞掠,不得刍牧,诸将患之。
监军侍御史安颉曰:“受诏灭贼,今更为贼所困,退守穷城,若不为贼杀,当坐法诛,进退皆无生理。
而诸王公晏然曾不为计乎?”斤曰:“今军士无马,以步击骑,必无胜理,当须京师救骑至,合击之。
”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吾兵疲食尽,不一决战,则殆在旦夕,救骑何可待乎!等于就死,死战,不亦可乎!”斤又以马少为辞。
颉曰:“今敛诸将所乘马,可得二百匹,颉请募敢死之士出击之,就不能破敌,亦可以折其锐。
且赫连昌狷而无谋,好勇而轻,每自出挑战,众皆识之。
若伏兵掩击,昌可擒也。
”斤犹难之。
颉乃阴与尉眷等谋,选骑待之。
既而夏主来攻城,颉出应之。
夏主自出陈前搏战,军士识其貌,争赴之。
会天大风,扬尘,昼昏,夏主财走,颉追之,夏主马蹶而坠,遂擒之。
夏大将军、领司徒、平原王定收其馀众数万,奔还平凉,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
三月,辛巳,赫连昌至平城,魏主馆之于西宫,门内器用皆给乘舆之副,又以妹始平公主妻之;假常忠将军,赐爵会稽公。
以安颉为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尉眷为宁北将军,进爵渔阳公。
魏主常使赫连昌侍从左右,与之单骑共逐鹿,深入山涧。
昌素有勇名,诸将威以为不可。
魏主曰:“天命有在,亦何所惧!”亲遇如初。
奚斤自以为元帅,而昌为偏裨所擒,深耻之。
乃舍辎重,赍三日粮,追夏主于平凉。
娥清欲循水而往,斤不从,自北道邀其走路。
至马髦岭,夏军将遁,会魏小将有罪亡归于夏,告以魏军食少无水。
夏主乃分兵邀斤,前后夹击之,魏兵大溃,斤及娥清、刘拔皆为夏所擒,士卒死者六七千人。
丘堆守辎重在安定,闻斤败,弃辎重奔长安,与高凉王礼偕奔薄阪,夏人复取长安。
魏主大怒,命安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戊辰,公元四二八年)
春,正月,辛未,魏京兆王黎卒。
荆州刺史、彭城王义康,性聪察,在州职事修治。
左光禄大夫范泰谓司徒王弘曰:“天下事重,权重难居。
卿兄弟盛满,当深存降挹。
彭城王,帝之次弟,宜征还入朝,共参朝政。
”弘纳其言。
时大旱,疾疫,弘上表引咎逊位,帝不许。
秦商州刺史领浇河太守姚浚叛,降河西,秦王炽磐以尚书焦嵩代浚,帅骑三千讨之。
二月,嵩为吐谷浑元绪所执。
魏改元神。
魏平北将军尉眷攻夏主于上邽,夏主退屯平凉。
奚斤进军安定,与丘堆、娥清军合。
斤马多疫死,士卒乏粮,乃深垒自固。
遣丘堆督租于民间,士卒暴掠,不设儆备。
夏主袭之,堆兵败,以数百骑还城。
夏主乘胜,日来城下钞掠,不得刍牧,诸将患之。
监军侍御史安颉曰:“受诏灭贼,今更为贼所困,退守穷城,若不为贼杀,当坐法诛,进退皆无生理。
而诸王公晏然曾不为计乎?”斤曰:“今军士无马,以步击骑,必无胜理,当须京师救骑至,合击之。
”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吾兵疲食尽,不一决战,则殆在旦夕,救骑何可待乎!等于就死,死战,不亦可乎!”斤又以马少为辞。
颉曰:“今敛诸将所乘马,可得二百匹,颉请募敢死之士出击之,就不能破敌,亦可以折其锐。
且赫连昌狷而无谋,好勇而轻,每自出挑战,众皆识之。
若伏兵掩击,昌可擒也。
”斤犹难之。
颉乃阴与尉眷等谋,选骑待之。
既而夏主来攻城,颉出应之。
夏主自出陈前搏战,军士识其貌,争赴之。
会天大风,扬尘,昼昏,夏主财走,颉追之,夏主马蹶而坠,遂擒之。
夏大将军、领司徒、平原王定收其馀众数万,奔还平凉,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
三月,辛巳,赫连昌至平城,魏主馆之于西宫,门内器用皆给乘舆之副,又以妹始平公主妻之;假常忠将军,赐爵会稽公。
以安颉为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尉眷为宁北将军,进爵渔阳公。
魏主常使赫连昌侍从左右,与之单骑共逐鹿,深入山涧。
昌素有勇名,诸将威以为不可。
魏主曰:“天命有在,亦何所惧!”亲遇如初。
奚斤自以为元帅,而昌为偏裨所擒,深耻之。
乃舍辎重,赍三日粮,追夏主于平凉。
娥清欲循水而往,斤不从,自北道邀其走路。
至马髦岭,夏军将遁,会魏小将有罪亡归于夏,告以魏军食少无水。
夏主乃分兵邀斤,前后夹击之,魏兵大溃,斤及娥清、刘拔皆为夏所擒,士卒死者六七千人。
丘堆守辎重在安定,闻斤败,弃辎重奔长安,与高凉王礼偕奔薄阪,夏人复取长安。
魏主大怒,命安颉
起阏逢困敦,尽强圉单阏,凡四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甲子,公元四二四年)
春,正月,魏改元始光。
丙寅,魏安定殇王弥卒。
营阳王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戏无度。
特进致仕范泰上封事曰:“伏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鼓鞞在宫,声闻于外。
黩武掖庭之内,喧哗省闼之间,非徒不足以威四夷,只生远近之怪。
陛下践祚,委政宰臣,实用高宗谅暗之美;而更亲狎小人,惧非社稷至计,经世之道也。
”不听。
泰,宁之子也。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
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
”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
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
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赏耳。
”于是羡之等以为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
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
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求还都。
咨议参军庐江何尚之屡谏,不听。
时羡之等已密谋废为庶人,徙新安郡。
前吉阳令堂邑张约之上疏曰:“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受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瓷之愆。
至于天恣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在容养,灵善掩瑕,训尽议方,进退以渐。
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常棣之笃,下令远近恇然失图。
臣伏思大宋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籓戚,敦睦以道。
人谁无过,贵能自新;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书奏,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夏,四月,甲辰,魏主东巡大宁。
秦王炽磐遣镇南将军吉毘等帅步骑一万,南伐白苟、车孚、崔提、旁为四国,皆降之。
徐羡之等以南兗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废立之谋告之。
甲申,谢晦以领军府屋败,悉令家人出外,聚将士于府内;又使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为内应。
夜,邀檀道济同宿,晦悚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以与左右引船为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寝。
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莫有御者。
帝未兴,军士进杀二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甲子,公元四二四年)
春,正月,魏改元始光。
丙寅,魏安定殇王弥卒。
营阳王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戏无度。
特进致仕范泰上封事曰:“伏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鼓鞞在宫,声闻于外。
黩武掖庭之内,喧哗省闼之间,非徒不足以威四夷,只生远近之怪。
陛下践祚,委政宰臣,实用高宗谅暗之美;而更亲狎小人,惧非社稷至计,经世之道也。
”不听。
泰,宁之子也。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
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
”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
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
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赏耳。
”于是羡之等以为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
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
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求还都。
咨议参军庐江何尚之屡谏,不听。
时羡之等已密谋废为庶人,徙新安郡。
前吉阳令堂邑张约之上疏曰:“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受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瓷之愆。
至于天恣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在容养,灵善掩瑕,训尽议方,进退以渐。
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常棣之笃,下令远近恇然失图。
臣伏思大宋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籓戚,敦睦以道。
人谁无过,贵能自新;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书奏,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夏,四月,甲辰,魏主东巡大宁。
秦王炽磐遣镇南将军吉毘等帅步骑一万,南伐白苟、车孚、崔提、旁为四国,皆降之。
徐羡之等以南兗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废立之谋告之。
甲申,谢晦以领军府屋败,悉令家人出外,聚将士于府内;又使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为内应。
夜,邀檀道济同宿,晦悚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以与左右引船为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寝。
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莫有御者。
帝未兴,军士进杀二
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辛未,公元四三一年)
春,正月,壬午朔,燕大赦,改元大兴。
丙申,檀道道济等自清水救滑台,魏叔孙建、长孙道生拒之。
丁酉,道济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谢眷,道济帅宁塑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击,大破之;转战至高梁亭,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
城中大饥,人相食。
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夏;秦王暮末穷蹙,舆榇出降,并沮渠兴国送于上邽。
秦太子司直焦楷奔广宁,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籓镇重任。
今本朝颠覆,岂得不率见众唱大义以殄寇仇!”遗曰:“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
不如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伐之,庶有济也。
”楷乃筑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馀人。
会遗病卒,楷不能独举事,亡奔河西。
二月,戊午,以尚书右仆射江夷为湘州刺史。
檀道济等进至济上,二十馀日间,前后与魏三十馀战,道济多捷。
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谷草。
道济军乏食,不能进。
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
硃修之坚守数月,粮尽,与士卒熏鼠食之。
辛酉,魏克滑台,执修之及东郡太守申谟,虏获万馀人。
谟,钟之曾孙也。
癸酉,魏主还平城,大飨,告庙,将帅及百官皆受赏,战士赐复十年。
于是魏南鄙大水,民多饿死。
尚书令刘絜言于魏主曰:“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
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
今自山以东,遍遭水害,应加哀矜,以弘覆育。
”魏主从之,复境内一岁租赋。
檀道济等食尽,自历城引还;军士有亡降魏者,具告之。
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覆其上。
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馀,以降者为妄而斩之。
时道济兵少,魏兵甚盛,骑士四合。
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
魏人以为有伏兵,不敢逼,稍稍引退,道济全军而返。
青州刺史萧思话闻道济南归,欲委镇保险,济南太守萧承之固谏,不从。
丁丑,思话弃镇奔平昌;参军刘振之戍下邳,闻之,亦委城走。
魏军竟不至,而东阳积聚已为百姓所焚。
思话坐征,系尚方。
燕王立夫人慕容氏为王后。
庚戌,魏安颉等还平城。
魏主嘉硃修之守节,拜侍中,妻以宗女。
初,帝之遣到彦之也,戒之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辛未,公元四三一年)
春,正月,壬午朔,燕大赦,改元大兴。
丙申,檀道道济等自清水救滑台,魏叔孙建、长孙道生拒之。
丁酉,道济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谢眷,道济帅宁塑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击,大破之;转战至高梁亭,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
城中大饥,人相食。
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夏;秦王暮末穷蹙,舆榇出降,并沮渠兴国送于上邽。
秦太子司直焦楷奔广宁,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籓镇重任。
今本朝颠覆,岂得不率见众唱大义以殄寇仇!”遗曰:“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
不如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伐之,庶有济也。
”楷乃筑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馀人。
会遗病卒,楷不能独举事,亡奔河西。
二月,戊午,以尚书右仆射江夷为湘州刺史。
檀道济等进至济上,二十馀日间,前后与魏三十馀战,道济多捷。
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谷草。
道济军乏食,不能进。
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
硃修之坚守数月,粮尽,与士卒熏鼠食之。
辛酉,魏克滑台,执修之及东郡太守申谟,虏获万馀人。
谟,钟之曾孙也。
癸酉,魏主还平城,大飨,告庙,将帅及百官皆受赏,战士赐复十年。
于是魏南鄙大水,民多饿死。
尚书令刘絜言于魏主曰:“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
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
今自山以东,遍遭水害,应加哀矜,以弘覆育。
”魏主从之,复境内一岁租赋。
檀道济等食尽,自历城引还;军士有亡降魏者,具告之。
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覆其上。
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馀,以降者为妄而斩之。
时道济兵少,魏兵甚盛,骑士四合。
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
魏人以为有伏兵,不敢逼,稍稍引退,道济全军而返。
青州刺史萧思话闻道济南归,欲委镇保险,济南太守萧承之固谏,不从。
丁丑,思话弃镇奔平昌;参军刘振之戍下邳,闻之,亦委城走。
魏军竟不至,而东阳积聚已为百姓所焚。
思话坐征,系尚方。
燕王立夫人慕容氏为王后。
庚戌,魏安颉等还平城。
魏主嘉硃修之守节,拜侍中,妻以宗女。
初,帝之遣到彦之也,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