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閼逢困敦,盡強圉單閼,凡四年。
高祖文皇帝下仁壽四年(甲子,公元六零四年)
春,正月,丙午,赦天下。
帝將避暑於仁壽宮,術士章仇太翼固諫;不聽,太翼曰:“是行恐鑾輿不返!”帝大怒,系之長安獄,期還而斬之。
甲子,幸仁壽宮。
乙丑,詔賞賜支度,事無鉅細,並付皇太子。
夏,四月,乙卯,帝不豫。
六月,庚申,赦天下。
秋,七月,甲辰,上疾甚,臥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
丁未,崩于大寶殿。
高祖性嚴重,令行禁止,勤於政事。
每旦聽朝,日昃忘倦。
雖嗇於財,至於賞賜有功,即無所愛;將士戰沒,必加優賞,仍遣使者勞問其家。
愛養百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
其自奉養,務爲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令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衣。
天下化之,開皇、仁壽之間,丈夫率衣絹布,不服綾綺,裝帶不過銅鐵骨角,無金玉之飾。
故衣食滋殖,倉庫盈溢。
受禪之初,民戶不滿四百萬,末年,逾八百九十萬,獨冀州已一百萬戶。
然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此其所短也。
初,文獻皇后既崩,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察氏皆有寵。
陳氏,陳高宗之女;蔡氏,丹楊人也。
上寢疾於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皆入閣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寶殿。
太子慮上有不諱,須預防擬,手自爲書,封出問素;素條錄事狀以報太子。
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
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爲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
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抵牀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乃呼柳述、元巖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
”述、巖出閣爲敕書。
楊素聞之,以白太子,矯詔執述、巖,系大理獄;追東宮兵士帖上臺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盡遣後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
故中外頗有異論。
陳夫人與後宮聞變,相顧戰慄失色。
晡後,太子遣使者齎小金合,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
夫人見之,惶懼,以爲鴆毒,不敢發。
使者促之,乃發,閤中有同心結數枚,宮人鹹悅,相謂曰:“得免死矣!”陳氏恚而卻坐,不肯致謝;諸宮人共逼之,乃拜使者。
其夜,太子蒸焉。
乙卯,發喪,太子即皇帝位。
會伊州刺史楊約來朝,太子遣約入長安,易留守者,矯稱高祖之詔,賜故太子勇死,縊殺之;然後陳兵集衆,發高祖兇問。
煬帝聞之,曰:“令兄之弟,果堪大任。
”追封勇爲房陵王,不爲置嗣。
八月,丁
高祖文皇帝下仁壽四年(甲子,公元六零四年)
春,正月,丙午,赦天下。
帝將避暑於仁壽宮,術士章仇太翼固諫;不聽,太翼曰:“是行恐鑾輿不返!”帝大怒,系之長安獄,期還而斬之。
甲子,幸仁壽宮。
乙丑,詔賞賜支度,事無鉅細,並付皇太子。
夏,四月,乙卯,帝不豫。
六月,庚申,赦天下。
秋,七月,甲辰,上疾甚,臥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
丁未,崩于大寶殿。
高祖性嚴重,令行禁止,勤於政事。
每旦聽朝,日昃忘倦。
雖嗇於財,至於賞賜有功,即無所愛;將士戰沒,必加優賞,仍遣使者勞問其家。
愛養百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
其自奉養,務爲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令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衣。
天下化之,開皇、仁壽之間,丈夫率衣絹布,不服綾綺,裝帶不過銅鐵骨角,無金玉之飾。
故衣食滋殖,倉庫盈溢。
受禪之初,民戶不滿四百萬,末年,逾八百九十萬,獨冀州已一百萬戶。
然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此其所短也。
初,文獻皇后既崩,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察氏皆有寵。
陳氏,陳高宗之女;蔡氏,丹楊人也。
上寢疾於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皆入閣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寶殿。
太子慮上有不諱,須預防擬,手自爲書,封出問素;素條錄事狀以報太子。
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
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爲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
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抵牀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乃呼柳述、元巖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
”述、巖出閣爲敕書。
楊素聞之,以白太子,矯詔執述、巖,系大理獄;追東宮兵士帖上臺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盡遣後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
故中外頗有異論。
陳夫人與後宮聞變,相顧戰慄失色。
晡後,太子遣使者齎小金合,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
夫人見之,惶懼,以爲鴆毒,不敢發。
使者促之,乃發,閤中有同心結數枚,宮人鹹悅,相謂曰:“得免死矣!”陳氏恚而卻坐,不肯致謝;諸宮人共逼之,乃拜使者。
其夜,太子蒸焉。
乙卯,發喪,太子即皇帝位。
會伊州刺史楊約來朝,太子遣約入長安,易留守者,矯稱高祖之詔,賜故太子勇死,縊殺之;然後陳兵集衆,發高祖兇問。
煬帝聞之,曰:“令兄之弟,果堪大任。
”追封勇爲房陵王,不爲置嗣。
八月,丁
起昭陽作噩,盡旃蒙大淵獻,凡三年。
煬皇帝中大業九年(癸酉,公元六一三年)
春,正月,丁丑,詔徵天下兵集涿郡。
始募民爲驍果,修遼東古城以貯軍糧。
靈武賊帥白瑜娑劫掠牧馬,北連突厥,隴右多被其患,謂之“奴賊”。
戊戌,赦天下。
己亥,命刑部尚書衛文升等輔代王侑留守西京。
二月,壬午,詔:“宇文述以兵糧不繼,遂陷王師;乃軍吏失於支料,非述之罪,宜復其官爵。
”尋又加開府儀同三司。
帝謂侍臣曰:“高麗小虜,侮慢上國;今拔海移山,猶望克果,況此虜乎!”乃複議伐高麗。
左光祿大夫郭榮諫曰:“戎狄失禮,臣下之事;千鈞之弩,不爲鼷鼠發機,奈何親辱萬乘以敵小寇乎!”帝不聽。
三月,丙子,濟陰孟海公起爲盜,保據周橋,衆至數萬,見人稱引書史,輒殺之。
丁丑,發丁男十萬城大興。
戊寅,帝幸遼東,命民部尚書樊子蓋等輔越王侗留守東都。
時所在盜起,齊郡王薄、孟讓、北海郭方預、清河張金稱、平原郝孝德、河間格謙、勃海孫宣雅,各聚衆攻剽,多者十餘萬,少者數萬人,山東苦之。
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習兵,郡縣吏每與賊戰,望風沮敗。
唯齊郡丞閺鄉張須陀得士衆心,勇決善戰,將郡兵擊王薄於泰山下。
薄恃其驟勝,不設備;須陀掩擊,大破之。
薄收餘兵北渡河,須陀追擊於臨邑,又破之。
薄北連孫宣雅、郝孝德等十餘萬攻章丘,須陀帥步騎二萬擊之,賊衆大敗。
賊帥裴長才等衆二萬掩至城下,大掠。
須陀未暇集兵,帥五騎與戰,賊競赴之,圍百餘重,身中數創,勇氣彌厲。
會城中兵至,賊稍退卻。
須陀督衆擊之,長才等敗走。
庚子,郭方預等合軍攻陷北海,大掠而去。
須陀謂民屬曰:“賊恃其強,謂我不能救。
吾今速行,破之必矣!”乃簡精兵倍道進擊,大破之,斬數萬級,前後獲賊輜重不可勝計。
歷城羅士信,年十四,從須陀擊賊於濰水上。
賊始布陳,士信馳至陳前,刺殺數人,斬一人首,擲空中,以槊盛之,揭以略陳;賊徒愕眙,莫敢近。
須陀因引兵奮擊,賊衆大潰。
士信逐北,每殺一人,劓其鼻懷之,還,以驗殺賊之數;須陀歎賞,引置左右。
每戰,須陀先登,士信爲副。
帝遣使慰諭,並畫須陀、士信戰陳之狀而觀之。
夏,四月,庚午,車駕渡遼。
壬申,遣宇文述與上大將軍楊義臣趣平壤。
左光祿大夫王仁恭出扶餘道。
仁恭進軍至新城,高麗兵數萬拒戰,仁恭帥勁騎一千擊破之,高麗嬰城固守。
帝命諸將攻遼東,聽以便宜從事。
飛樓、橦、雲梯、地道四面俱進,晝夜不息,而高麗應變拒之,二十餘日不拔,主客死者甚衆。
衝梯竿長十五丈,驍果吳興
煬皇帝中大業九年(癸酉,公元六一三年)
春,正月,丁丑,詔徵天下兵集涿郡。
始募民爲驍果,修遼東古城以貯軍糧。
靈武賊帥白瑜娑劫掠牧馬,北連突厥,隴右多被其患,謂之“奴賊”。
戊戌,赦天下。
己亥,命刑部尚書衛文升等輔代王侑留守西京。
二月,壬午,詔:“宇文述以兵糧不繼,遂陷王師;乃軍吏失於支料,非述之罪,宜復其官爵。
”尋又加開府儀同三司。
帝謂侍臣曰:“高麗小虜,侮慢上國;今拔海移山,猶望克果,況此虜乎!”乃複議伐高麗。
左光祿大夫郭榮諫曰:“戎狄失禮,臣下之事;千鈞之弩,不爲鼷鼠發機,奈何親辱萬乘以敵小寇乎!”帝不聽。
三月,丙子,濟陰孟海公起爲盜,保據周橋,衆至數萬,見人稱引書史,輒殺之。
丁丑,發丁男十萬城大興。
戊寅,帝幸遼東,命民部尚書樊子蓋等輔越王侗留守東都。
時所在盜起,齊郡王薄、孟讓、北海郭方預、清河張金稱、平原郝孝德、河間格謙、勃海孫宣雅,各聚衆攻剽,多者十餘萬,少者數萬人,山東苦之。
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習兵,郡縣吏每與賊戰,望風沮敗。
唯齊郡丞閺鄉張須陀得士衆心,勇決善戰,將郡兵擊王薄於泰山下。
薄恃其驟勝,不設備;須陀掩擊,大破之。
薄收餘兵北渡河,須陀追擊於臨邑,又破之。
薄北連孫宣雅、郝孝德等十餘萬攻章丘,須陀帥步騎二萬擊之,賊衆大敗。
賊帥裴長才等衆二萬掩至城下,大掠。
須陀未暇集兵,帥五騎與戰,賊競赴之,圍百餘重,身中數創,勇氣彌厲。
會城中兵至,賊稍退卻。
須陀督衆擊之,長才等敗走。
庚子,郭方預等合軍攻陷北海,大掠而去。
須陀謂民屬曰:“賊恃其強,謂我不能救。
吾今速行,破之必矣!”乃簡精兵倍道進擊,大破之,斬數萬級,前後獲賊輜重不可勝計。
歷城羅士信,年十四,從須陀擊賊於濰水上。
賊始布陳,士信馳至陳前,刺殺數人,斬一人首,擲空中,以槊盛之,揭以略陳;賊徒愕眙,莫敢近。
須陀因引兵奮擊,賊衆大潰。
士信逐北,每殺一人,劓其鼻懷之,還,以驗殺賊之數;須陀歎賞,引置左右。
每戰,須陀先登,士信爲副。
帝遣使慰諭,並畫須陀、士信戰陳之狀而觀之。
夏,四月,庚午,車駕渡遼。
壬申,遣宇文述與上大將軍楊義臣趣平壤。
左光祿大夫王仁恭出扶餘道。
仁恭進軍至新城,高麗兵數萬拒戰,仁恭帥勁騎一千擊破之,高麗嬰城固守。
帝命諸將攻遼東,聽以便宜從事。
飛樓、橦、雲梯、地道四面俱進,晝夜不息,而高麗應變拒之,二十餘日不拔,主客死者甚衆。
衝梯竿長十五丈,驍果吳興
起閼逢執徐,盡著雍涒灘,凡五年。
長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公元五八四年)
春,正月,甲子,日有食之。
己巳,隋主享太廟;辛未,祀南郊。
壬申,樑主入朝於隋,服通天冠、絳紗袍,北面受郊勞。
及入見於大興殿,隋主服通天冠、絳紗袍,樑主服遠遊冠、朝服,君臣並拜。
賜縑萬匹,珍玩稱是。
隋前華州刺史張賓、儀同三司劉暉等造《甲子元歷》成,奏之。
壬辰,詔頒新曆。
癸巳,大赦。
二月,乙巳,隋主餞樑主於灞上。
突厥蘇尼部男女萬餘口降隋。
庚戌,隋主如隴州。
突厥達頭可汗請降於隋。
夏,四月,庚子,隋以吏部尚書虞慶則爲右僕射。
隋上大將軍賀婁子幹發五州兵擊吐谷渾,殺男女萬餘口,二旬而還。
帝以隴西頻被寇掠,而俗不設村塢,命子幹勒民爲堡,仍營田積穀。
子幹上書曰:“隴右、河西,土曠民稀,邊境未寧,不可廣佃。
比見屯田之所,獲少費多,虛役人功,卒逢踐暴;屯田疏遠者請皆廢省。
但隴右之人以畜牧爲事,若更屯聚,彌不自安。
但使鎮戍連接,烽堠相望,民雖散居,必謂無慮。
”帝從之。
以子幹曉習邊事,丁巳,以爲榆關總管。
五月,以吏部尚書江總爲僕射。
隋主以渭水多沙,深淺不常,漕者苦之,六月,壬子,詔太子左庶子宇文愷帥水工鑿渠,引渭水,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餘裏,名曰廣通渠。
漕運通利,關內賴之。
秋,七月,丙寅,遣兼散騎常侍謝泉等聘於隋。
八月,壬寅,隋鄧恭竇熾卒。
乙卯,將軍夏侯苗請降於隋,隋主以通和,不納。
九月,甲戌,隋主以關中飢,行如洛陽。
隋主不喜詞華,詔天下公私文翰並宜實錄。
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文表華豔,付所司治罪。
治書侍御史趙郡李諤亦以當時屬文,體尚輕薄。
上書曰:“魏之三祖,崇尚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藝。
下之從上,遂成風俗。
江左、齊、樑,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
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
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草,未窺六甲,先制五言。
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
以傲誕爲清虛,以緣情爲勳績,指儒素爲古拙,用詞賦爲君子。
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爲用也。
今朝廷雖有是詔,如聞外州遠縣,仍踵弊風:躬仁孝之行者,擯落私門,下加收齒;工輕薄之藝者,選充吏職,舉送天朝。
蓋由刺史、縣令未遵風教。
請普加採察,送臺推劾。
”又上言:“士大夫矜伐幹進,無復廉恥,乞明加罪黜,以懲風軌。
長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公元五八四年)
春,正月,甲子,日有食之。
己巳,隋主享太廟;辛未,祀南郊。
壬申,樑主入朝於隋,服通天冠、絳紗袍,北面受郊勞。
及入見於大興殿,隋主服通天冠、絳紗袍,樑主服遠遊冠、朝服,君臣並拜。
賜縑萬匹,珍玩稱是。
隋前華州刺史張賓、儀同三司劉暉等造《甲子元歷》成,奏之。
壬辰,詔頒新曆。
癸巳,大赦。
二月,乙巳,隋主餞樑主於灞上。
突厥蘇尼部男女萬餘口降隋。
庚戌,隋主如隴州。
突厥達頭可汗請降於隋。
夏,四月,庚子,隋以吏部尚書虞慶則爲右僕射。
隋上大將軍賀婁子幹發五州兵擊吐谷渾,殺男女萬餘口,二旬而還。
帝以隴西頻被寇掠,而俗不設村塢,命子幹勒民爲堡,仍營田積穀。
子幹上書曰:“隴右、河西,土曠民稀,邊境未寧,不可廣佃。
比見屯田之所,獲少費多,虛役人功,卒逢踐暴;屯田疏遠者請皆廢省。
但隴右之人以畜牧爲事,若更屯聚,彌不自安。
但使鎮戍連接,烽堠相望,民雖散居,必謂無慮。
”帝從之。
以子幹曉習邊事,丁巳,以爲榆關總管。
五月,以吏部尚書江總爲僕射。
隋主以渭水多沙,深淺不常,漕者苦之,六月,壬子,詔太子左庶子宇文愷帥水工鑿渠,引渭水,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餘裏,名曰廣通渠。
漕運通利,關內賴之。
秋,七月,丙寅,遣兼散騎常侍謝泉等聘於隋。
八月,壬寅,隋鄧恭竇熾卒。
乙卯,將軍夏侯苗請降於隋,隋主以通和,不納。
九月,甲戌,隋主以關中飢,行如洛陽。
隋主不喜詞華,詔天下公私文翰並宜實錄。
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文表華豔,付所司治罪。
治書侍御史趙郡李諤亦以當時屬文,體尚輕薄。
上書曰:“魏之三祖,崇尚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藝。
下之從上,遂成風俗。
江左、齊、樑,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
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
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草,未窺六甲,先制五言。
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
以傲誕爲清虛,以緣情爲勳績,指儒素爲古拙,用詞賦爲君子。
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爲用也。
今朝廷雖有是詔,如聞外州遠縣,仍踵弊風:躬仁孝之行者,擯落私門,下加收齒;工輕薄之藝者,選充吏職,舉送天朝。
蓋由刺史、縣令未遵風教。
請普加採察,送臺推劾。
”又上言:“士大夫矜伐幹進,無復廉恥,乞明加罪黜,以懲風軌。
起著雍執徐,盡玄黓涒灘,凡五年。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公元六零八年)
春,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軍五百餘萬衆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丁男不供,始役婦人。
壬申,以太府卿元壽爲內史令。
裴矩聞西突厥處羅可汗思其母,請遣使招懷之。
二月,己卯,帝遣司朝謁者崔君肅齎詔書慰諭之。
處羅見君肅甚倨,受詔不肯起,君肅謂之曰:“突厥本一國,中分爲二,每歲交兵,積數十歲而莫能相滅者,明知其勢敵耳。
然啓民舉其部落百萬之衆,卑躬折節,入臣天子者,其故何也?正以切恨可汗,不能獨制,欲借兵於大國,共滅可汗耳。
羣臣鹹欲從啓民之請,天子既許之,師出有日矣。
顧可汗母向夫人懼西國之滅,旦夕守闕,哭泣哀祈,匍匐謝罪,請發使召可汗,令入內屬。
天子憐之,故復遣使至此。
今可汗乃倨慢如是,則向夫人爲誑天子,必伏屍都市,傳首虜庭。
發大隋之兵,資東國之衆,左提右挈,以擊可汗,亡無日矣!奈何愛兩拜之禮,絕慈母之命,惜一語稱臣,使社稷爲墟乎!”處羅矍然而起,流涕再拜,跪受詔書,因遣使者隨君肅貢汗血馬。
三月,壬戌,倭王多利思比孤遣使入貢,遺帝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卿曰:“蠻夷書無禮者,勿復以聞。
”
乙丑,車駕幸五原,因出塞巡長城。
行宮設六合板城,載以槍車。
每頓舍,則外其轅以爲外圍,內布鐵菱;次施弩牀,皆插鋼錐,外向;上施旋機弩,以繩連機,人來觸繩,則弩機旋轉,向所觸而發。
其外又以矰周圍,施鈴柱、槌磐以知所警。
帝募能通絕域者,屯田主事常駿等請使赤土,帝大悅。
丙寅,命駿等齎物五千段,以賜其五。
赤土者,南海中遠國也。
帝無日不治宮室,兩京及江都,苑囿亭殿雖多,久而益厭。
每遊幸,左右顧矚,無可意者,不知所適。
乃備責天下山川之圖,躬自歷覽,以求勝地可置宮苑者。
夏,四月,詔於汾州之北汾水之源,營汾陽宮。
初,元德太子薨,河南尹齊王暕次當爲嗣,元德吏兵二萬餘人,悉隸於柬,帝爲之妙選僚屬,以光祿少卿柳謇之爲齊王長史,且戒之曰:“齊王德業修備,富貴自鍾卿門;若有不善,罪亦相及。
”謇之,慶之從子也。
暕寵遇日隆,百官趨謁,闐咽道路。
暕以是驕恣,暱近小人,所爲多不法。
遣左右喬令則、庫狄仲錡、陳智偉求聲色。
令則等因此放縱,訪人家有美女,輒矯暕命呼之,載入暕第,淫而遣之。
仲錡、智偉詣隴西,撾炙諸胡,責其名馬,得數匹以進暕;暕令還主,仲錡等詐言王賜,取歸其家,暕不知也。
樂平公主嘗奏帝,言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公元六零八年)
春,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軍五百餘萬衆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丁男不供,始役婦人。
壬申,以太府卿元壽爲內史令。
裴矩聞西突厥處羅可汗思其母,請遣使招懷之。
二月,己卯,帝遣司朝謁者崔君肅齎詔書慰諭之。
處羅見君肅甚倨,受詔不肯起,君肅謂之曰:“突厥本一國,中分爲二,每歲交兵,積數十歲而莫能相滅者,明知其勢敵耳。
然啓民舉其部落百萬之衆,卑躬折節,入臣天子者,其故何也?正以切恨可汗,不能獨制,欲借兵於大國,共滅可汗耳。
羣臣鹹欲從啓民之請,天子既許之,師出有日矣。
顧可汗母向夫人懼西國之滅,旦夕守闕,哭泣哀祈,匍匐謝罪,請發使召可汗,令入內屬。
天子憐之,故復遣使至此。
今可汗乃倨慢如是,則向夫人爲誑天子,必伏屍都市,傳首虜庭。
發大隋之兵,資東國之衆,左提右挈,以擊可汗,亡無日矣!奈何愛兩拜之禮,絕慈母之命,惜一語稱臣,使社稷爲墟乎!”處羅矍然而起,流涕再拜,跪受詔書,因遣使者隨君肅貢汗血馬。
三月,壬戌,倭王多利思比孤遣使入貢,遺帝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卿曰:“蠻夷書無禮者,勿復以聞。
”
乙丑,車駕幸五原,因出塞巡長城。
行宮設六合板城,載以槍車。
每頓舍,則外其轅以爲外圍,內布鐵菱;次施弩牀,皆插鋼錐,外向;上施旋機弩,以繩連機,人來觸繩,則弩機旋轉,向所觸而發。
其外又以矰周圍,施鈴柱、槌磐以知所警。
帝募能通絕域者,屯田主事常駿等請使赤土,帝大悅。
丙寅,命駿等齎物五千段,以賜其五。
赤土者,南海中遠國也。
帝無日不治宮室,兩京及江都,苑囿亭殿雖多,久而益厭。
每遊幸,左右顧矚,無可意者,不知所適。
乃備責天下山川之圖,躬自歷覽,以求勝地可置宮苑者。
夏,四月,詔於汾州之北汾水之源,營汾陽宮。
初,元德太子薨,河南尹齊王暕次當爲嗣,元德吏兵二萬餘人,悉隸於柬,帝爲之妙選僚屬,以光祿少卿柳謇之爲齊王長史,且戒之曰:“齊王德業修備,富貴自鍾卿門;若有不善,罪亦相及。
”謇之,慶之從子也。
暕寵遇日隆,百官趨謁,闐咽道路。
暕以是驕恣,暱近小人,所爲多不法。
遣左右喬令則、庫狄仲錡、陳智偉求聲色。
令則等因此放縱,訪人家有美女,輒矯暕命呼之,載入暕第,淫而遣之。
仲錡、智偉詣隴西,撾炙諸胡,責其名馬,得數匹以進暕;暕令還主,仲錡等詐言王賜,取歸其家,暕不知也。
樂平公主嘗奏帝,言
起著雍攝提格八月,盡十二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八月,薛舉遣其子仁果進圍寧州,刺史胡演擊卻之。
郝瑗言於舉曰:“今唐兵新破,關中騷動,宜乘勝直取長安。
”舉然之,會有疾而止。
辛巳,舉卒。
太子仁果立,居於折墌城,諡舉曰武帝。
上欲與李軌共圖秦、隴,遣使潛詣涼州,招撫之,與之書,謂之從弟。
軌大喜,遣其弟懋入貢。
上以懋爲大將軍,命鴻臚少卿張俟德冊拜軌爲涼州總管,封涼王。
初,朝廷以安陽令呂珉爲相州刺史,更以相州刺史王德仁爲巖州刺史。
德仁由是怨憤,甲申,誘山東大使宇文明達入林慮山而殺之,叛歸王世充。
已醜,以秦王世民爲元帥,擊薛仁果。
丁酉,臨洮等四郡來降。
隋江都太守陳稜求得煬帝之柩,取宇文化及所留輦輅鼓吹,粗備天子儀衛,改葬於江都宮西吳公臺下,其王公以下,皆列瘞於帝塋之側。
宇文化及之發江都也,以杜伏威爲歷陽太守;伏威不受,仍上表於隋,皇泰主拜伏威爲東道大總管,封楚王。
沈法興亦上表於皇泰主。
自稱大司馬、錄尚書事、天門公,承製置百官,以陳杲仁爲司徒,孫士漢爲司空,蔣元超爲左僕射,殷芊爲左丞,徐令言爲右丞,劉子翼爲選部侍郎,李百藥爲府椽。
百藥,德林之子也。
九月,隋襄國通守陳君賓來降,拜邢州刺史。
君賓,伯山之子也。
虞州刺史韋義節攻隋河東通守堯君素,久不下,軍數不利;壬子,以工部尚書獨孤懷恩代之。
初,李密既殺翟讓,頗自驕矜,不恤士衆;倉粟雖多,無府庫錢帛,戰士有功,無以爲賞;又厚撫初附之人,衆心頗怨。
徐世勣嘗因宴會刺譏其短;密不懌,使世勣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密開洛口倉散米,無防守典當者,又無文券,取之者隨意多少;或離倉之後,力不能致,委棄衢路,自倉城至郭門,米厚數寸,爲車馬所轥踐;羣盜來就食者並家屬近百萬口,無甕盎,織荊筐淘米,洛水兩岸十里之間,望之皆如白沙。
密喜,謂賈閏甫曰:“此可謂足食矣!”閏甫對曰:“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
今民所以襁負如流而至者,以所天在此故也。
而有司曾無愛吝,屑越如此!竊恐一旦米盡民散,明公孰與成大業哉!”密謝之,即以閏甫判司倉參軍事。
密以東都兵數敗微弱,而將相自相屠滅,謂朝夕可平。
王世充既專大權,厚賞將士,繕治器械,亦陰圖取密。
時隋軍乏食,而密軍少衣,世充請交易,密難之;長史邴元真等各求私利,勸密許之。
先是,東都人歸密者,日以百數;既得食,降者益少,密悔而止。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八月,薛舉遣其子仁果進圍寧州,刺史胡演擊卻之。
郝瑗言於舉曰:“今唐兵新破,關中騷動,宜乘勝直取長安。
”舉然之,會有疾而止。
辛巳,舉卒。
太子仁果立,居於折墌城,諡舉曰武帝。
上欲與李軌共圖秦、隴,遣使潛詣涼州,招撫之,與之書,謂之從弟。
軌大喜,遣其弟懋入貢。
上以懋爲大將軍,命鴻臚少卿張俟德冊拜軌爲涼州總管,封涼王。
初,朝廷以安陽令呂珉爲相州刺史,更以相州刺史王德仁爲巖州刺史。
德仁由是怨憤,甲申,誘山東大使宇文明達入林慮山而殺之,叛歸王世充。
已醜,以秦王世民爲元帥,擊薛仁果。
丁酉,臨洮等四郡來降。
隋江都太守陳稜求得煬帝之柩,取宇文化及所留輦輅鼓吹,粗備天子儀衛,改葬於江都宮西吳公臺下,其王公以下,皆列瘞於帝塋之側。
宇文化及之發江都也,以杜伏威爲歷陽太守;伏威不受,仍上表於隋,皇泰主拜伏威爲東道大總管,封楚王。
沈法興亦上表於皇泰主。
自稱大司馬、錄尚書事、天門公,承製置百官,以陳杲仁爲司徒,孫士漢爲司空,蔣元超爲左僕射,殷芊爲左丞,徐令言爲右丞,劉子翼爲選部侍郎,李百藥爲府椽。
百藥,德林之子也。
九月,隋襄國通守陳君賓來降,拜邢州刺史。
君賓,伯山之子也。
虞州刺史韋義節攻隋河東通守堯君素,久不下,軍數不利;壬子,以工部尚書獨孤懷恩代之。
初,李密既殺翟讓,頗自驕矜,不恤士衆;倉粟雖多,無府庫錢帛,戰士有功,無以爲賞;又厚撫初附之人,衆心頗怨。
徐世勣嘗因宴會刺譏其短;密不懌,使世勣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密開洛口倉散米,無防守典當者,又無文券,取之者隨意多少;或離倉之後,力不能致,委棄衢路,自倉城至郭門,米厚數寸,爲車馬所轥踐;羣盜來就食者並家屬近百萬口,無甕盎,織荊筐淘米,洛水兩岸十里之間,望之皆如白沙。
密喜,謂賈閏甫曰:“此可謂足食矣!”閏甫對曰:“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
今民所以襁負如流而至者,以所天在此故也。
而有司曾無愛吝,屑越如此!竊恐一旦米盡民散,明公孰與成大業哉!”密謝之,即以閏甫判司倉參軍事。
密以東都兵數敗微弱,而將相自相屠滅,謂朝夕可平。
王世充既專大權,厚賞將士,繕治器械,亦陰圖取密。
時隋軍乏食,而密軍少衣,世充請交易,密難之;長史邴元真等各求私利,勸密許之。
先是,東都人歸密者,日以百數;既得食,降者益少,密悔而止。
起強閼赤奮若六月,不滿一年。
恭皇帝下
義寧元年丁丑、公元六一七年
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晉陽。
劉文靜勸李淵與突厥相結,資其士馬以益兵勢。
淵從之,自爲手啓,卑辭厚禮,遺始畢可汗雲:“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復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
若能與我俱南,願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亦唯可汗所擇。
”始畢得啓,謂其大臣曰:“隋主爲人,我所知也。
若迎以來,必害唐公而擊我無疑矣。
苟唐公自爲天子,我當不避盛暑,以兵馬助之。
”即命以此意爲復書。
使者七日而返,將佐皆喜,請從突厥之言,淵不可。
裴寂、劉文靜等皆曰:“今義兵雖集而戎馬殊乏,胡兵非所須,而馬不可失;若復稽回,恐其有悔。
”淵曰:“諸君宜更思其次。
”寂等乃請尊天子爲太上皇,立代王爲帝,以安隋室;移檄郡縣;改易旗幟,雜用絳白,以示突厥。
淵曰:“此可謂‘掩耳盜鐘’,然逼於時事,不得不爾。
”乃許之,遣使以此議告突厥。
西河郡不從淵命,甲申,淵使建成、世民將兵擊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溫大有與之偕行,曰:“吾兒年少,以卿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卜之。
”時軍士新集,鹹未閱習,建成、世民與之同甘苦,遇敵則以身先之。
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竊之者,輒求其主償之,亦不詰竊者,軍士及民皆感悅。
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聽其入。
郡丞高德儒閉城拒守,己丑,攻拔之。
執德儒至軍門,世民數之曰:“汝指野鳥爲鸞,以欺人主,取高官,吾興義兵,正爲誅佞人耳!”遂斬之。
自餘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尉撫使復業,遠近聞之大悅。
建成等引兵還晉陽,往返凡九日。
淵喜曰:“以此行兵,雖橫行天下可也。
”遂定入關之計。
淵開倉以賑貧民,應募者日益多。
淵命爲三軍,分左右,通謂之義士。
裴寂等上淵號爲大將軍,癸巳,建大將軍府;以寂爲長史,劉文靜爲司馬,唐儉及前長安尉溫大雅爲記室,大雅仍與弟大有共掌機密,武士彠爲鎧曹,劉政會及武城崔善爲、太原張道源爲戶曹,晉陽長上邽姜謩爲司功參軍,太谷長殷開山爲府掾,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及鷹揚郎將高平王長諧、天水姜寶誼、陽屯爲左、右統軍;自餘文武,隨才授任。
又以世子建成爲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隸焉;世民爲敦煌公,右三統軍隸焉各置官屬。
以柴紹爲右領軍府長史;諮議譙人劉贍領西河通守。
道源名河,開山名嶠,皆以字行。
開山,不害之孫也。
李密復帥衆向東都,丙申,大戰於平樂園。
密左騎、右步、中列強弩,鳴千鼓以衝之,東都兵大敗,密復取回洛倉。
突
恭皇帝下
義寧元年丁丑、公元六一七年
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晉陽。
劉文靜勸李淵與突厥相結,資其士馬以益兵勢。
淵從之,自爲手啓,卑辭厚禮,遺始畢可汗雲:“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復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
若能與我俱南,願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亦唯可汗所擇。
”始畢得啓,謂其大臣曰:“隋主爲人,我所知也。
若迎以來,必害唐公而擊我無疑矣。
苟唐公自爲天子,我當不避盛暑,以兵馬助之。
”即命以此意爲復書。
使者七日而返,將佐皆喜,請從突厥之言,淵不可。
裴寂、劉文靜等皆曰:“今義兵雖集而戎馬殊乏,胡兵非所須,而馬不可失;若復稽回,恐其有悔。
”淵曰:“諸君宜更思其次。
”寂等乃請尊天子爲太上皇,立代王爲帝,以安隋室;移檄郡縣;改易旗幟,雜用絳白,以示突厥。
淵曰:“此可謂‘掩耳盜鐘’,然逼於時事,不得不爾。
”乃許之,遣使以此議告突厥。
西河郡不從淵命,甲申,淵使建成、世民將兵擊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溫大有與之偕行,曰:“吾兒年少,以卿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卜之。
”時軍士新集,鹹未閱習,建成、世民與之同甘苦,遇敵則以身先之。
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竊之者,輒求其主償之,亦不詰竊者,軍士及民皆感悅。
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聽其入。
郡丞高德儒閉城拒守,己丑,攻拔之。
執德儒至軍門,世民數之曰:“汝指野鳥爲鸞,以欺人主,取高官,吾興義兵,正爲誅佞人耳!”遂斬之。
自餘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尉撫使復業,遠近聞之大悅。
建成等引兵還晉陽,往返凡九日。
淵喜曰:“以此行兵,雖橫行天下可也。
”遂定入關之計。
淵開倉以賑貧民,應募者日益多。
淵命爲三軍,分左右,通謂之義士。
裴寂等上淵號爲大將軍,癸巳,建大將軍府;以寂爲長史,劉文靜爲司馬,唐儉及前長安尉溫大雅爲記室,大雅仍與弟大有共掌機密,武士彠爲鎧曹,劉政會及武城崔善爲、太原張道源爲戶曹,晉陽長上邽姜謩爲司功參軍,太谷長殷開山爲府掾,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及鷹揚郎將高平王長諧、天水姜寶誼、陽屯爲左、右統軍;自餘文武,隨才授任。
又以世子建成爲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隸焉;世民爲敦煌公,右三統軍隸焉各置官屬。
以柴紹爲右領軍府長史;諮議譙人劉贍領西河通守。
道源名河,開山名嶠,皆以字行。
開山,不害之孫也。
李密復帥衆向東都,丙申,大戰於平樂園。
密左騎、右步、中列強弩,鳴千鼓以衝之,東都兵大敗,密復取回洛倉。
突
起柔兆困敦,盡強圉赤備若五月,凡一年有奇。
煬皇帝下
大業十二年丙子,公元六一六年
春,正月,朝集使不至者二十餘郡,始議分遣使者十二道發兵討捕盜賊。
詔毘陵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數萬人,於郡東南起宮苑,周圍十二里,內爲十六離宮,大抵仿東都西苑之制,而奇麗過之。
又欲築宮於會稽,會亂,不果成。
三月,上巳,帝與羣臣飲於西苑水上,命學士杜寶撰《水飾圖經》,採古水事七十二,使朝散大夫黃袞以木爲之,間以妓航、酒船,人物自動如生,鐘磬箏瑟,能成音曲。
己丑,張金稱陷平恩,一朝殺男女萬餘口;又陷武安、鉅鹿、清河諸縣。
金稱比諸賊尤殘暴,所過民無孑遺。
夏,四月,丁巳,大業殿西院火。
帝以爲盜起,驚走,入西苑,匿草間,火定乃還。
帝自八年以後,每夜眠恆驚悸,雲有賊,令數婦人搖撫,乃得眠。
癸亥,歷山飛別將甄翟兒衆十萬寇太原,將軍潘長文敗死。
五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既。
壬午,帝於景華宮徵求螢火,得數斛,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巖谷。
帝問侍臣盜賊,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曰:“漸少。
”帝曰:“比從來少幾何?”對曰:“不能什一。
”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帝曰:“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長白山,今近在汜水。
且往日租賦丁役,今皆何在!豈非其人皆化爲盜乎!比見奏賊皆不以實,遂使失於支計,不時剪除。
又昔在雁門,許罷徵遼,今復徵發,賊何由息!”帝不悅而罷。
尋屬五月五日,百僚多饋珍玩,威獨獻《尚書》。
或譖之曰:“《尚書》有《五子之歌》,威意甚不遜。
”帝益怒。
頃之,帝問威以伐高麗事,威欲帝知天下多盜,對曰:“今茲之役,願不發兵,但赦羣盜,自可得數十萬。
遣之東征,彼喜於免罪,爭務立功,高麗可滅。
”帝不懌。
威出,御史大夫裴蘊奏曰:“此大不遜!天下何處有許多賊!”帝曰:“老革多奸,以賊脅我!欲批其口,且復隱忍。
”蘊知帝意,遣河南白衣張行本奏:“威昔在高陽典選,濫授人官;畏怯突厥,請還京師。
”帝令按驗,獄成,下詔數威罪狀,除名爲民。
後月餘,復有奏威與突厥陰圖不軌者,事下裴蘊推之,蘊處威死。
威無以自明,但摧謝而已。
帝憫而釋之,曰:“未忍即殺。
”遂並其子孫三世皆除名。
秋,七月,壬戌,濟景公樊子蓋卒。
江都新作龍舟成,送東都;守文述勸幸江都,帝從之。
右候衛大將軍酒泉趙才諫曰:“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願陛下還京師,安兆庶。
”帝大怒,以才屬吏,旬日
煬皇帝下
大業十二年丙子,公元六一六年
春,正月,朝集使不至者二十餘郡,始議分遣使者十二道發兵討捕盜賊。
詔毘陵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數萬人,於郡東南起宮苑,周圍十二里,內爲十六離宮,大抵仿東都西苑之制,而奇麗過之。
又欲築宮於會稽,會亂,不果成。
三月,上巳,帝與羣臣飲於西苑水上,命學士杜寶撰《水飾圖經》,採古水事七十二,使朝散大夫黃袞以木爲之,間以妓航、酒船,人物自動如生,鐘磬箏瑟,能成音曲。
己丑,張金稱陷平恩,一朝殺男女萬餘口;又陷武安、鉅鹿、清河諸縣。
金稱比諸賊尤殘暴,所過民無孑遺。
夏,四月,丁巳,大業殿西院火。
帝以爲盜起,驚走,入西苑,匿草間,火定乃還。
帝自八年以後,每夜眠恆驚悸,雲有賊,令數婦人搖撫,乃得眠。
癸亥,歷山飛別將甄翟兒衆十萬寇太原,將軍潘長文敗死。
五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既。
壬午,帝於景華宮徵求螢火,得數斛,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巖谷。
帝問侍臣盜賊,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曰:“漸少。
”帝曰:“比從來少幾何?”對曰:“不能什一。
”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帝曰:“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長白山,今近在汜水。
且往日租賦丁役,今皆何在!豈非其人皆化爲盜乎!比見奏賊皆不以實,遂使失於支計,不時剪除。
又昔在雁門,許罷徵遼,今復徵發,賊何由息!”帝不悅而罷。
尋屬五月五日,百僚多饋珍玩,威獨獻《尚書》。
或譖之曰:“《尚書》有《五子之歌》,威意甚不遜。
”帝益怒。
頃之,帝問威以伐高麗事,威欲帝知天下多盜,對曰:“今茲之役,願不發兵,但赦羣盜,自可得數十萬。
遣之東征,彼喜於免罪,爭務立功,高麗可滅。
”帝不懌。
威出,御史大夫裴蘊奏曰:“此大不遜!天下何處有許多賊!”帝曰:“老革多奸,以賊脅我!欲批其口,且復隱忍。
”蘊知帝意,遣河南白衣張行本奏:“威昔在高陽典選,濫授人官;畏怯突厥,請還京師。
”帝令按驗,獄成,下詔數威罪狀,除名爲民。
後月餘,復有奏威與突厥陰圖不軌者,事下裴蘊推之,蘊處威死。
威無以自明,但摧謝而已。
帝憫而釋之,曰:“未忍即殺。
”遂並其子孫三世皆除名。
秋,七月,壬戌,濟景公樊子蓋卒。
江都新作龍舟成,送東都;守文述勸幸江都,帝從之。
右候衛大將軍酒泉趙才諫曰:“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願陛下還京師,安兆庶。
”帝大怒,以才屬吏,旬日
起屠維作噩,盡重光大淵獻,凡三年。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公元五八九年)
春,正月,乙丑朔,陳主朝會羣臣,大霧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陳主昏睡,至晡時乃寤。
是日,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
先是弼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置於瀆內。
陳人覘之,以爲內國無船。
弼又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廣陵,於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人以爲隋兵大至,急發兵爲備,既知防人交代,其衆復散;後以爲常,不復設備。
又使兵緣江時獵,人馬喧噪。
故弼之濟江,陳人不覺。
韓擒虎將五百人自橫江宵濟採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晉王廣帥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
丙寅,採石戍主徐子建馳啓告變;丁卯,召公卿入議軍旅。
戊辰,陳主下詔曰:“犬羊陵縱,侵竊郊畿,蜂蠆有毒,宜時掃定。
朕當親御六師,廓清八表,內外並可戒嚴。
”以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併爲都督,司空司馬消難、湘州刺史施文慶併爲大監軍,遣南豫州刺史樊猛帥舟師出白下,散騎常侍皋文奏將兵鎮南豫州。
重立賞格,僧、尼、道士,盡令執役。
庚午,賀若弼攻拔京口,執南徐州刺史黃恪。
弼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於民間酤酒者,弼立斬之。
所俘獲六千餘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
於是所至風靡。
樊猛在建康,其子巡攝行南豫州事。
辛未,韓擒虎進攻姑孰。
半日,拔之,執巡及其家口。
皋文奏敗還。
江南父老素聞擒虎威信,來謁軍門者晝夜不絕。
魯廣達之子世真在新蔡,與其弟世雄及所部降於擒虎,遣使致書招廣達。
廣達時屯建康,自劾,詣廷尉請罪;陳主慰勞之,加賜黃金,遣還營。
樊猛與左衛將軍蔣元遜將青龍八十艘於白下游弈,以御六合兵;陳主以猛妻子在隋軍,懼有異志,欲使鎮東大將軍任忠代之,令蕭摩訶徐諭猛,猛不悅,陳主重傷其意而止。
於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並進,緣江諸戍,望風盡走;弼分兵斷曲阿之衝而入。
陳主命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蕭摩訶屯樂遊苑,樊毅屯耆闍寺,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將軍孔範屯寶田寺。
己卯,任忠自吳興入赴,仍屯硃雀門。
辛未,賀若弼進據鐘山,頓白土岡之東。
晉王廣遣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二萬屯於新林。
蘄州總管王世積以舟師出九江,破陳將紀瑱於蘄口,陳人大駭,降者相繼。
晉王廣上狀,帝大悅,宴賜羣臣。
時建康甲士尚十餘萬人,陳主素怯懦,不達軍士,唯晝夜啼泣,臺內處分,一以委施文慶。
文慶既知諸將疾己,恐其有功,乃奏曰:“此輩怏怏,素不伏官,迫此事機,那可專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公元五八九年)
春,正月,乙丑朔,陳主朝會羣臣,大霧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陳主昏睡,至晡時乃寤。
是日,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
先是弼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置於瀆內。
陳人覘之,以爲內國無船。
弼又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廣陵,於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人以爲隋兵大至,急發兵爲備,既知防人交代,其衆復散;後以爲常,不復設備。
又使兵緣江時獵,人馬喧噪。
故弼之濟江,陳人不覺。
韓擒虎將五百人自橫江宵濟採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晉王廣帥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
丙寅,採石戍主徐子建馳啓告變;丁卯,召公卿入議軍旅。
戊辰,陳主下詔曰:“犬羊陵縱,侵竊郊畿,蜂蠆有毒,宜時掃定。
朕當親御六師,廓清八表,內外並可戒嚴。
”以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併爲都督,司空司馬消難、湘州刺史施文慶併爲大監軍,遣南豫州刺史樊猛帥舟師出白下,散騎常侍皋文奏將兵鎮南豫州。
重立賞格,僧、尼、道士,盡令執役。
庚午,賀若弼攻拔京口,執南徐州刺史黃恪。
弼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於民間酤酒者,弼立斬之。
所俘獲六千餘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
於是所至風靡。
樊猛在建康,其子巡攝行南豫州事。
辛未,韓擒虎進攻姑孰。
半日,拔之,執巡及其家口。
皋文奏敗還。
江南父老素聞擒虎威信,來謁軍門者晝夜不絕。
魯廣達之子世真在新蔡,與其弟世雄及所部降於擒虎,遣使致書招廣達。
廣達時屯建康,自劾,詣廷尉請罪;陳主慰勞之,加賜黃金,遣還營。
樊猛與左衛將軍蔣元遜將青龍八十艘於白下游弈,以御六合兵;陳主以猛妻子在隋軍,懼有異志,欲使鎮東大將軍任忠代之,令蕭摩訶徐諭猛,猛不悅,陳主重傷其意而止。
於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並進,緣江諸戍,望風盡走;弼分兵斷曲阿之衝而入。
陳主命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蕭摩訶屯樂遊苑,樊毅屯耆闍寺,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將軍孔範屯寶田寺。
己卯,任忠自吳興入赴,仍屯硃雀門。
辛未,賀若弼進據鐘山,頓白土岡之東。
晉王廣遣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二萬屯於新林。
蘄州總管王世積以舟師出九江,破陳將紀瑱於蘄口,陳人大駭,降者相繼。
晉王廣上狀,帝大悅,宴賜羣臣。
時建康甲士尚十餘萬人,陳主素怯懦,不達軍士,唯晝夜啼泣,臺內處分,一以委施文慶。
文慶既知諸將疾己,恐其有功,乃奏曰:“此輩怏怏,素不伏官,迫此事機,那可專
起著雍攝提格正月,盡七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詔唐王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唐王既克長安,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氐羌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有司復書,日以百數。
王世充既得東都兵,進擊李密於洛北,敗之,遂屯鞏北。
辛酉,世充命諸軍各造浮橋渡洛擊密,橋先成者先進,前後不一。
虎賁郎將王辯破密外柵,密營中驚擾,將潰;世充不知,鳴角收衆,密因帥敢死士乘之,世充大敗,爭橋溺死者萬餘人。
王辯死,世充僅自免,洛北諸軍皆潰。
世充不敢入東都,北趣河陽。
是夜,疾風寒雨,軍士涉水沾溼,道路凍死者又以萬數。
世充獨與數千人至河陽,自繫獄請罪,越王侗遣使赦之,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安其意。
世充收合亡散,得萬餘人,屯含嘉城,不敢復出。
密乘勝進據金墉城,修其門堞、廬舍而居之,鉦鼓之聲,聞於東都;未幾,擁兵三十餘萬,陳於北邙,南逼上春門。
乙丑,金紫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出兵拒之。
達望見密兵盛,懼而先還。
密縱兵乘之,軍遂潰,韋津死。
於是偃師、柏谷及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檢校河內郡丞柳燮、職方郎柳續等各舉所部降於密。
竇建德、硃粲、孟海公、徐圓朗等並遣使奉表勸進,密官屬裴仁基等亦上表請正位號,密曰:“東都未平,不可議此。
”
戊辰,唐王以世子建成爲左元帥,秦公世民爲右元帥,督諸軍十餘萬人救東都。
東都乏食,太府卿元文都等募守城不食公糧者進散官二品,於是商賈執象而朝者,不可勝數。
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鄭元璹將兵出商洛,徇南陽,左領軍府司馬安陸馬元規徇安陸及荊、襄。
李密遣房彥藻、鄭頲等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州縣。
以樑郡太守楊汪爲上柱國、宋州總管,又以手書與之曰:“昔在雍丘,曾相追捕,射鉤斬袂,不敢庶幾。
”汪遣使往來通意,密亦羈縻待之。
彥藻以書招竇建德,使來見密。
建德復書,卑辭厚禮,託以羅藝南侵,請捍禦北垂。
彥藻還,至衛州,賊帥王德仁邀殺之。
德仁有衆數萬,據林慮山,四出抄掠,爲數州之患。
三月,己酉,以齊公元吉爲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聽以便宜從事。
隋煬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宮中爲百餘房,各盛供張,實以美人,日令一房爲主人。
江都郡丞趙元楷掌供酒饌,帝與蕭後及幸姬歷就宴飲,酒卮不離口,從姬千餘人亦常醉。
然帝見天下危亂,意亦擾擾不自安,退朝則幅巾短衣,策杖步遊,遍歷臺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詔唐王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唐王既克長安,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氐羌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有司復書,日以百數。
王世充既得東都兵,進擊李密於洛北,敗之,遂屯鞏北。
辛酉,世充命諸軍各造浮橋渡洛擊密,橋先成者先進,前後不一。
虎賁郎將王辯破密外柵,密營中驚擾,將潰;世充不知,鳴角收衆,密因帥敢死士乘之,世充大敗,爭橋溺死者萬餘人。
王辯死,世充僅自免,洛北諸軍皆潰。
世充不敢入東都,北趣河陽。
是夜,疾風寒雨,軍士涉水沾溼,道路凍死者又以萬數。
世充獨與數千人至河陽,自繫獄請罪,越王侗遣使赦之,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安其意。
世充收合亡散,得萬餘人,屯含嘉城,不敢復出。
密乘勝進據金墉城,修其門堞、廬舍而居之,鉦鼓之聲,聞於東都;未幾,擁兵三十餘萬,陳於北邙,南逼上春門。
乙丑,金紫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出兵拒之。
達望見密兵盛,懼而先還。
密縱兵乘之,軍遂潰,韋津死。
於是偃師、柏谷及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檢校河內郡丞柳燮、職方郎柳續等各舉所部降於密。
竇建德、硃粲、孟海公、徐圓朗等並遣使奉表勸進,密官屬裴仁基等亦上表請正位號,密曰:“東都未平,不可議此。
”
戊辰,唐王以世子建成爲左元帥,秦公世民爲右元帥,督諸軍十餘萬人救東都。
東都乏食,太府卿元文都等募守城不食公糧者進散官二品,於是商賈執象而朝者,不可勝數。
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鄭元璹將兵出商洛,徇南陽,左領軍府司馬安陸馬元規徇安陸及荊、襄。
李密遣房彥藻、鄭頲等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州縣。
以樑郡太守楊汪爲上柱國、宋州總管,又以手書與之曰:“昔在雍丘,曾相追捕,射鉤斬袂,不敢庶幾。
”汪遣使往來通意,密亦羈縻待之。
彥藻以書招竇建德,使來見密。
建德復書,卑辭厚禮,託以羅藝南侵,請捍禦北垂。
彥藻還,至衛州,賊帥王德仁邀殺之。
德仁有衆數萬,據林慮山,四出抄掠,爲數州之患。
三月,己酉,以齊公元吉爲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聽以便宜從事。
隋煬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宮中爲百餘房,各盛供張,實以美人,日令一房爲主人。
江都郡丞趙元楷掌供酒饌,帝與蕭後及幸姬歷就宴飲,酒卮不離口,從姬千餘人亦常醉。
然帝見天下危亂,意亦擾擾不自安,退朝則幅巾短衣,策杖步遊,遍歷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