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
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有篆籀八体之法。
六世祖陈侍中景历;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记室君知,咸能楷隶,俱为时所重。
从叔父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有邻,继于八体之迹。
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阳尉希寂,并深工章隶,颇为当代所称也。
周宣王史籀作大篆,秦始皇程邈改为隶书,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书改为楷法;仲,又以楷法变为八分。
其后继迹者,伯喈得之极,元常或其亚。
草圣始自楚屈原,章草兴于汉章帝,楷法则曹喜、师宜官、梁鹄、皇象、罗景、赵嗣、邯郸淳、胡昭、杜度,穷草法则崔瑗、崔寔、张芝、张昶、索靖、卫瓘、卫恒、羲、献,宋、齐之间,王僧虔、羊欣、李镇东、萧子云、萧思话、陶隐居、永禅师,唐初房乔、杜如晦、杨师道、裴行俭、高士廉、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褚遂良、薛稷,其次有琅琊王昭宗、颖川钟绍京、范阳张庭珪,亦深有意焉。
父兄子弟相继其能者,东汉崔瑗及寔,弘农张芝与弟昶,河东卫瓘及子恒,颖川钟繇及子会,琅琊王羲之及子献之,西河宋令文及子之望,东海徐峤之及子浩,兰陵萧诚及弟谅,如是数公等,并遭盛明之世,得从容于笔砚。
始其学也,则师资一同,及尔成功,乃菁华各擅,亦犹绿叶红花,长松翠柏,虽沾雨露,孕育于阴阳,而盘错森梢,蘴茸艳逸,各入门自媚,讵闻相下,咸自我而作古,因奇而立度,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
是八体之极,是归乎钟蔡;草隶之雄,是归乎张王。
此四贤者,自叹百载来未之逮也。
右军《笔阵图》云:“夫三端之妙,莫先用笔。
”昔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哂其无骨。
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
近代已来,多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弃姓名。
夫书匪独不调端周正,先籍其笔力。
始其作也,须急向疾,不鹰视鹏游,信之自然,犹鳞之得水,羽之乘风,高下恣情,流转无碍。
蔡中郎云:“欲书先适意任情,然后书之。
若迫于事,虽中山之毫,不能佳也。
次须正坐静虑,随意所拟,言不出口,气不再息,则无不善矣。
”凡欲结构字体,未可虚发,皆须象其一物,若乌之形,若虫食木,若山若树,若云若雾,纵横有托,运用合度,可谓之书。
昔钟繇与胡昭俱能为行狎书。
繇初师刘德升,后传蔡邕笔法,由是学之致妙。
繇临终,于囊中出授子会曰:“吾精思三十余年,行坐未尝忘此。
常读佗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
若之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
”用其功如此。
右军云:“夫书之为意,取数非一。
”故纸者,阵也
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有篆籀八体之法。
六世祖陈侍中景历;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记室君知,咸能楷隶,俱为时所重。
从叔父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有邻,继于八体之迹。
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阳尉希寂,并深工章隶,颇为当代所称也。
周宣王史籀作大篆,秦始皇程邈改为隶书,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书改为楷法;仲,又以楷法变为八分。
其后继迹者,伯喈得之极,元常或其亚。
草圣始自楚屈原,章草兴于汉章帝,楷法则曹喜、师宜官、梁鹄、皇象、罗景、赵嗣、邯郸淳、胡昭、杜度,穷草法则崔瑗、崔寔、张芝、张昶、索靖、卫瓘、卫恒、羲、献,宋、齐之间,王僧虔、羊欣、李镇东、萧子云、萧思话、陶隐居、永禅师,唐初房乔、杜如晦、杨师道、裴行俭、高士廉、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褚遂良、薛稷,其次有琅琊王昭宗、颖川钟绍京、范阳张庭珪,亦深有意焉。
父兄子弟相继其能者,东汉崔瑗及寔,弘农张芝与弟昶,河东卫瓘及子恒,颖川钟繇及子会,琅琊王羲之及子献之,西河宋令文及子之望,东海徐峤之及子浩,兰陵萧诚及弟谅,如是数公等,并遭盛明之世,得从容于笔砚。
始其学也,则师资一同,及尔成功,乃菁华各擅,亦犹绿叶红花,长松翠柏,虽沾雨露,孕育于阴阳,而盘错森梢,蘴茸艳逸,各入门自媚,讵闻相下,咸自我而作古,因奇而立度,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
是八体之极,是归乎钟蔡;草隶之雄,是归乎张王。
此四贤者,自叹百载来未之逮也。
右军《笔阵图》云:“夫三端之妙,莫先用笔。
”昔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哂其无骨。
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
近代已来,多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弃姓名。
夫书匪独不调端周正,先籍其笔力。
始其作也,须急向疾,不鹰视鹏游,信之自然,犹鳞之得水,羽之乘风,高下恣情,流转无碍。
蔡中郎云:“欲书先适意任情,然后书之。
若迫于事,虽中山之毫,不能佳也。
次须正坐静虑,随意所拟,言不出口,气不再息,则无不善矣。
”凡欲结构字体,未可虚发,皆须象其一物,若乌之形,若虫食木,若山若树,若云若雾,纵横有托,运用合度,可谓之书。
昔钟繇与胡昭俱能为行狎书。
繇初师刘德升,后传蔡邕笔法,由是学之致妙。
繇临终,于囊中出授子会曰:“吾精思三十余年,行坐未尝忘此。
常读佗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
若之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
”用其功如此。
右军云:“夫书之为意,取数非一。
”故纸者,阵也
蕴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庐陵卢肇罢南浦太守,归宜春。
公之文翰,故海内知名。
蕴窃慕小学,因师于卢公子弟安期。
岁余,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尔。
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
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
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
《翰林禁经》云,笔贵饶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
大凡点画,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无遏其势。
俾令筋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画尔,非书也。
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
推、拖、捻、拽是也。
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蕴加以久罹戎事,笔砚多亡,终不能穷其妙。
亦犹古之有得不死之术者,人将从学焉,未至,得术者物故,叹恨不极。
人或讥之曰:彼尚不能自免,何恨之有耶?客曰:昔有善算术者,临终,传于子,终不能晓。
乃传于人,他人尽其妙。
彼何妨得而不能演哉。
愚虽受卢公之命、既不能自益其要妙,敢吝复传于智者。
公之文翰,故海内知名。
蕴窃慕小学,因师于卢公子弟安期。
岁余,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尔。
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
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
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
《翰林禁经》云,笔贵饶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
大凡点画,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无遏其势。
俾令筋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画尔,非书也。
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
推、拖、捻、拽是也。
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蕴加以久罹戎事,笔砚多亡,终不能穷其妙。
亦犹古之有得不死之术者,人将从学焉,未至,得术者物故,叹恨不极。
人或讥之曰:彼尚不能自免,何恨之有耶?客曰:昔有善算术者,临终,传于子,终不能晓。
乃传于人,他人尽其妙。
彼何妨得而不能演哉。
愚虽受卢公之命、既不能自益其要妙,敢吝复传于智者。
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集贤殿学士上柱国会稽县开国公徐浩撰并书。
呜呼!有唐良弼李公讳岘,字延鉴,今上之三从叔也。
曾祖司空吴王讳恪,大父工部尚书、赠吴王讳琨,烈考兵部尚书,朔方河东节度使、太子太师、赠太尉、信安郡王讳祎。
代济盛德,是生我公。
幼有殊量,含粹秉哲,学以观略,文以足言。
起家左骁卫兵曹、太子通事舍人、鸿胪丞、河府士曹、高陵万年河南令,所莅以尤异闻。
迁河南少尹、左金吾将军、将作监,出守魏郡、零陵、长沙、江陵、凤翔、蜀、通、润、衢等郡,再为京兆、江陵尹。
初以江陵兼御史中丞,山、岭、江南、黔中四道都副大使、采访使,入宗正卿,及为凤翔太守又兼中丞銮舆临幸,知侧近兵马粮料,加尚书左丞,知凤翔事,车驾还京,充知顿使,迁礼部尚书,转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加光禄大夫,封梁国公。
按三司狱,帝善其议,迁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贬蜀通润,复为江陵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营田等使。
进礼部尚书兼宗正卿,属犬戎乱华,西都失守,旋旆京邑,又兼御史大夫,充置顿使,擢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太子詹事,居无何,复检校礼部尚书兼大夫,充江南西道勾当铸钱使。
改吏部尚书兼大夫,充江南东西、福建等道知选,并劝农宣慰使。
寻检校兵部尚书,馀如故,又以尚书兼衢州刺使,景命不淑,以永泰二年七月八日,薨于官舍,春秋五十五,皇上轸悼,赠太子少师,粤以来岁二月十日,归葬于京兆长安县高阳原,礼也,优诏卤薄威仪,手力幔幕,有加恒数,以饰终焉,公凡宰三县,典九州,两为江陵,再尹京兆,五登亚相,六拜尚书,七拥使车,再秉钧轴,牧宰为政也,作人父母;台省持纲也,为国准绳;皇华将命也,澄汰风俗;宰辅致理也,裁成景化。
公以间气杰出,膺期挺生,忠效代范,亲贤太名。
利物可以和义,修词可以立诚。
夫其有犯无隐,措枉举直,无形骸之私,竭股肱之力,权贵敛手,奸回沮色。
是以当可言而必言,再入相而再去,良有以也。
方将燮和元气,弘济生灵,致君唐虞,合德周邵。
呜呼,东阳出守,南国无归,人之云亡,吾将安仰。
公长兄峘,故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江、淮南部都统节度观察处置使,旅榇双旐 ,远自江乡,高坟两中茔,同葬故国。
荣哀倏忽,途路悲伤。
已焉哉。
嗣子大理司直孝孙等,陟岵棘心,寝苫血泣。
思缀一遗烈,以志玄堂,乃徵词于故人,庶传于乐石。
铭曰:
蔚间气兮生哲人,卓昭代兮羌良臣。
麟之趾兮何振振,才济时兮运遘屯。
家多难兮方经纶,使宣风兮牧行春。
七持宪兮一徼
呜呼!有唐良弼李公讳岘,字延鉴,今上之三从叔也。
曾祖司空吴王讳恪,大父工部尚书、赠吴王讳琨,烈考兵部尚书,朔方河东节度使、太子太师、赠太尉、信安郡王讳祎。
代济盛德,是生我公。
幼有殊量,含粹秉哲,学以观略,文以足言。
起家左骁卫兵曹、太子通事舍人、鸿胪丞、河府士曹、高陵万年河南令,所莅以尤异闻。
迁河南少尹、左金吾将军、将作监,出守魏郡、零陵、长沙、江陵、凤翔、蜀、通、润、衢等郡,再为京兆、江陵尹。
初以江陵兼御史中丞,山、岭、江南、黔中四道都副大使、采访使,入宗正卿,及为凤翔太守又兼中丞銮舆临幸,知侧近兵马粮料,加尚书左丞,知凤翔事,车驾还京,充知顿使,迁礼部尚书,转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加光禄大夫,封梁国公。
按三司狱,帝善其议,迁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贬蜀通润,复为江陵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营田等使。
进礼部尚书兼宗正卿,属犬戎乱华,西都失守,旋旆京邑,又兼御史大夫,充置顿使,擢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太子詹事,居无何,复检校礼部尚书兼大夫,充江南西道勾当铸钱使。
改吏部尚书兼大夫,充江南东西、福建等道知选,并劝农宣慰使。
寻检校兵部尚书,馀如故,又以尚书兼衢州刺使,景命不淑,以永泰二年七月八日,薨于官舍,春秋五十五,皇上轸悼,赠太子少师,粤以来岁二月十日,归葬于京兆长安县高阳原,礼也,优诏卤薄威仪,手力幔幕,有加恒数,以饰终焉,公凡宰三县,典九州,两为江陵,再尹京兆,五登亚相,六拜尚书,七拥使车,再秉钧轴,牧宰为政也,作人父母;台省持纲也,为国准绳;皇华将命也,澄汰风俗;宰辅致理也,裁成景化。
公以间气杰出,膺期挺生,忠效代范,亲贤太名。
利物可以和义,修词可以立诚。
夫其有犯无隐,措枉举直,无形骸之私,竭股肱之力,权贵敛手,奸回沮色。
是以当可言而必言,再入相而再去,良有以也。
方将燮和元气,弘济生灵,致君唐虞,合德周邵。
呜呼,东阳出守,南国无归,人之云亡,吾将安仰。
公长兄峘,故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江、淮南部都统节度观察处置使,旅榇双旐 ,远自江乡,高坟两中茔,同葬故国。
荣哀倏忽,途路悲伤。
已焉哉。
嗣子大理司直孝孙等,陟岵棘心,寝苫血泣。
思缀一遗烈,以志玄堂,乃徵词于故人,庶传于乐石。
铭曰:
蔚间气兮生哲人,卓昭代兮羌良臣。
麟之趾兮何振振,才济时兮运遘屯。
家多难兮方经纶,使宣风兮牧行春。
七持宪兮一徼
臣维稽首言:臣年老力衰,心昏眼暗,自料涯分,其能几何?久窃天官,每惭尸素。
顷又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以至今日。
陛下矜其愚弱,托病被囚,不赐疵瑕,屡迁省阁。
昭洗罪累,免负恶名,在于微臣,百生万足。
昔在贼地,泣血自思,一日得见圣朝,即愿出家修道。
及奉明主,伏恋仁恩,贪冒官荣,荏苒岁月,不知止足,尚忝簪裾。
始愿屡违,私心自咎。
臣又闻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
有国大体,为政本原,非敢议论他人,窃以兄弟自比。
臣弟蜀州刺史缙,太原五年抚养百姓,尽心为国,竭力守城。
臣即陷在贼中,苟且延命,臣忠不如弟一也。
缙前后历任,所在着声,臣忝职甚多,曾无裨益,臣政不如弟二也。
臣顷负累,系在三司,缙上表祈哀,请代臣罪。
臣之于缙,一无忧怜,臣义不如弟三也。
缙之判策,屡登甲科,众推才名,素在臣上。
臣小言浅学,不足谓文,臣才不如弟四也。
缙言不忤物,行不上人,植性谦和,执心平直。
臣无度量,实自空疏,臣德不如弟五也。
臣之五短,弟之五长,加以有功,又能为政。
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外愧妨贤,内惭比义,痛心疾首,以日为年。
臣又逼近悬车,朝暮入地,阒然孤独,迥无子孙。
弟之与臣,更相为命,两人又俱白首,一别恐隔黄泉。
傥得同居,相视而没,泯灭之际,魂魄有依。
伏乞尽削臣官,放归田里,赐弟散职,令在朝廷。
臣当苦行斋心,弟自竭诚尽节,并愿肝禽涂地,陨越为期。
葵藿之心,庶知向日;犬马之意,何足动天。
不胜私情恳迫之至。
顷又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以至今日。
陛下矜其愚弱,托病被囚,不赐疵瑕,屡迁省阁。
昭洗罪累,免负恶名,在于微臣,百生万足。
昔在贼地,泣血自思,一日得见圣朝,即愿出家修道。
及奉明主,伏恋仁恩,贪冒官荣,荏苒岁月,不知止足,尚忝簪裾。
始愿屡违,私心自咎。
臣又闻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
有国大体,为政本原,非敢议论他人,窃以兄弟自比。
臣弟蜀州刺史缙,太原五年抚养百姓,尽心为国,竭力守城。
臣即陷在贼中,苟且延命,臣忠不如弟一也。
缙前后历任,所在着声,臣忝职甚多,曾无裨益,臣政不如弟二也。
臣顷负累,系在三司,缙上表祈哀,请代臣罪。
臣之于缙,一无忧怜,臣义不如弟三也。
缙之判策,屡登甲科,众推才名,素在臣上。
臣小言浅学,不足谓文,臣才不如弟四也。
缙言不忤物,行不上人,植性谦和,执心平直。
臣无度量,实自空疏,臣德不如弟五也。
臣之五短,弟之五长,加以有功,又能为政。
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外愧妨贤,内惭比义,痛心疾首,以日为年。
臣又逼近悬车,朝暮入地,阒然孤独,迥无子孙。
弟之与臣,更相为命,两人又俱白首,一别恐隔黄泉。
傥得同居,相视而没,泯灭之际,魂魄有依。
伏乞尽削臣官,放归田里,赐弟散职,令在朝廷。
臣当苦行斋心,弟自竭诚尽节,并愿肝禽涂地,陨越为期。
葵藿之心,庶知向日;犬马之意,何足动天。
不胜私情恳迫之至。
吾观蔡侯,奇人也。
尔其才高气远,有四方之志。
不然,何周流宇宙太多耶?白遐穷冥搜,亦已早矣。
海草三绿,不归国门;又更逢春,再结乡思。
一见夫子,冥心道存,穷朝晚以作宴,驱烟霞以辅赏。
朗笑明月,时眠落花,斯游无何,寻告睽索。
来暂观我,去还愁人。
乃浮汉阳,入云梦,乡枻云叩,归魂亦飞。
且青山绿枫,累道相接,遇胜因赏,利君前行。
既非远离,曷足多叹?秋七月,结游镜湖,无愆我期,先子而往。
敬慎好去,终当早来,无使耶川白云,不得复弄尔。
乡中廖公及诸才子,为诗略谢之。
尔其才高气远,有四方之志。
不然,何周流宇宙太多耶?白遐穷冥搜,亦已早矣。
海草三绿,不归国门;又更逢春,再结乡思。
一见夫子,冥心道存,穷朝晚以作宴,驱烟霞以辅赏。
朗笑明月,时眠落花,斯游无何,寻告睽索。
来暂观我,去还愁人。
乃浮汉阳,入云梦,乡枻云叩,归魂亦飞。
且青山绿枫,累道相接,遇胜因赏,利君前行。
既非远离,曷足多叹?秋七月,结游镜湖,无愆我期,先子而往。
敬慎好去,终当早来,无使耶川白云,不得复弄尔。
乡中廖公及诸才子,为诗略谢之。
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
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
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
正者,冲和之谓也。
大抵腕竖则锋正。
锋正则四面势全。
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
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为点必收,贵紧而重。
为画必勒,贵涩而迟。
为撇必掠,贵险而劲。
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
为环必郁,贵蹙锋而总转。
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侧不得平其笔。
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
努不宜直,直则失力。
趯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策须仰策而收。
掠须笔锋左出而利。
啄须卧笔而疾罨。
磔须战笔外发,得意徐乃出之。
夫点要作棱角,忌于圆元,贵乎通变。
合策处策,“年”字是也。
合勒处勒,“士”字是也。
凡横画并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须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
凡三画悉用之。
合掠即掠,“户”字是也。
“彡”乃“形”、“影"字右边,不可一向为之,须背下撇之。
“爻”须上磔衄锋,下磔放出,不可双出。
“多”字四撇,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
巧在平躏砾,则古秀而意深;抽在乎轻浮,则薄俗而直置,采摭菁葩,芟薙芜秽,庶近乎翰墨。
脱专执自贤,阙于师授,则众病蜂起,衡鉴徒悬于暗矣。
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
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
正者,冲和之谓也。
大抵腕竖则锋正。
锋正则四面势全。
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
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为点必收,贵紧而重。
为画必勒,贵涩而迟。
为撇必掠,贵险而劲。
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
为环必郁,贵蹙锋而总转。
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侧不得平其笔。
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
努不宜直,直则失力。
趯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策须仰策而收。
掠须笔锋左出而利。
啄须卧笔而疾罨。
磔须战笔外发,得意徐乃出之。
夫点要作棱角,忌于圆元,贵乎通变。
合策处策,“年”字是也。
合勒处勒,“士”字是也。
凡横画并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须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
凡三画悉用之。
合掠即掠,“户”字是也。
“彡”乃“形”、“影"字右边,不可一向为之,须背下撇之。
“爻”须上磔衄锋,下磔放出,不可双出。
“多”字四撇,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
巧在平躏砾,则古秀而意深;抽在乎轻浮,则薄俗而直置,采摭菁葩,芟薙芜秽,庶近乎翰墨。
脱专执自贤,阙于师授,则众病蜂起,衡鉴徒悬于暗矣。
剑南节度孔目、官征仕郎、行太仆寺典厩署丞张庭询检校,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颜真卿撰并书。
维唐天宝八载,太岁己丑,夏六月甲午,朔十有五日戊申,银青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蜀郡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郭公,薨于蜀郡之官舍,春秋五十有九。
皇上闻而悼焉!诏赠太子太师,赙物千匹,米粟千石,官给灵舆,递还东京,所缘葬事,量事官供。
明年青龙庚寅,夏五月戊子,朔十五日壬寅,葬于偃师县之首阳原,先茔之东,礼也。
呜呼!公讳虚己,字虚己,太原人也。
其先虢叔之后,虢或为郭,因而姓焉。
巨、况、泰、璞,蝉联史、氏。
公即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昶之玄,皇朝泾州刺史、朔方道大总管、赠荆州都督、谥曰“忠”澄之曾,朝散大夫、太子洗马琰之孙,朝议大夫、赠郑州刺史义之子也。
自骠骑至于郑州,世济鸿休,有嘉闻而不陨名矣。
公粹精元和,禀秀星象,蹈道深至,安仁峻极。
孝悌发于岐嶷,德行沦于骨髓。
幼怀开济之心,长有将明之望。
十岁诵老庄,即能讲解,臬诸经典,一览无遗。
十一丁郑州府君忧,泣血斋诵,三年不怠。
太夫人在堂,终鲜兄弟,左右就养,朝夕无违,六亲感叹焉!未冠,授左司御率府兵曹。
秩满,授邠州司功,充河西支度营田判官,拜监察御史里行,改充节度使判官,正除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判官仍旧属。
吐蕃入寇瓜、沙,军城凶惧,公躬率将士,大殄戎师。
皇帝闻而壮之,拜侍御史。
俄迁虞部员外郎、检校凉州长史、河西行军司马,转本司郎中,馀如故。
转驾部郎中兼侍御史,充朔方行军司马。
开元廿四载,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加朝散大夫、太子左庶子兼中丞,使如故。
数年,迁工部侍郎。
顷之,充河南道黜陟使,转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天宝五载,以本官兼御史大夫、蜀郡长史、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本道并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
清静寡欲,不言而化,施宽大之政,变绞讦之风,不戮一人,吏亦无犯。
省繇费,蠲力役,巴蜀之士,暖然生春。
前后摧破吐蕃,不可胜纪。
有羌豪董哥罗者,屡怀翻覆,公奏诛之,而西山底定,特加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
七载,又破千碉城,擒其宰相。
八载三月,破其摩弥、咄霸等八国卌馀城,置金川都护府以镇之。
深涉贼庭,蒙犯冷瘴,夏六月舆归蜀郡,旬有五日而薨。
呜呼!公秉文武之姿,竭公忠之节,德无不济,道无不周,宜其丹青,盛时登翼。
王室大命不至,殁于王事,上阻圣君之心,下孤苍生之志,不其惜欤?至若幕府之士,荐延同升,则中丞张公、鲜
维唐天宝八载,太岁己丑,夏六月甲午,朔十有五日戊申,银青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蜀郡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郭公,薨于蜀郡之官舍,春秋五十有九。
皇上闻而悼焉!诏赠太子太师,赙物千匹,米粟千石,官给灵舆,递还东京,所缘葬事,量事官供。
明年青龙庚寅,夏五月戊子,朔十五日壬寅,葬于偃师县之首阳原,先茔之东,礼也。
呜呼!公讳虚己,字虚己,太原人也。
其先虢叔之后,虢或为郭,因而姓焉。
巨、况、泰、璞,蝉联史、氏。
公即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昶之玄,皇朝泾州刺史、朔方道大总管、赠荆州都督、谥曰“忠”澄之曾,朝散大夫、太子洗马琰之孙,朝议大夫、赠郑州刺史义之子也。
自骠骑至于郑州,世济鸿休,有嘉闻而不陨名矣。
公粹精元和,禀秀星象,蹈道深至,安仁峻极。
孝悌发于岐嶷,德行沦于骨髓。
幼怀开济之心,长有将明之望。
十岁诵老庄,即能讲解,臬诸经典,一览无遗。
十一丁郑州府君忧,泣血斋诵,三年不怠。
太夫人在堂,终鲜兄弟,左右就养,朝夕无违,六亲感叹焉!未冠,授左司御率府兵曹。
秩满,授邠州司功,充河西支度营田判官,拜监察御史里行,改充节度使判官,正除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判官仍旧属。
吐蕃入寇瓜、沙,军城凶惧,公躬率将士,大殄戎师。
皇帝闻而壮之,拜侍御史。
俄迁虞部员外郎、检校凉州长史、河西行军司马,转本司郎中,馀如故。
转驾部郎中兼侍御史,充朔方行军司马。
开元廿四载,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加朝散大夫、太子左庶子兼中丞,使如故。
数年,迁工部侍郎。
顷之,充河南道黜陟使,转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天宝五载,以本官兼御史大夫、蜀郡长史、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本道并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
清静寡欲,不言而化,施宽大之政,变绞讦之风,不戮一人,吏亦无犯。
省繇费,蠲力役,巴蜀之士,暖然生春。
前后摧破吐蕃,不可胜纪。
有羌豪董哥罗者,屡怀翻覆,公奏诛之,而西山底定,特加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
七载,又破千碉城,擒其宰相。
八载三月,破其摩弥、咄霸等八国卌馀城,置金川都护府以镇之。
深涉贼庭,蒙犯冷瘴,夏六月舆归蜀郡,旬有五日而薨。
呜呼!公秉文武之姿,竭公忠之节,德无不济,道无不周,宜其丹青,盛时登翼。
王室大命不至,殁于王事,上阻圣君之心,下孤苍生之志,不其惜欤?至若幕府之士,荐延同升,则中丞张公、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