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帝尧之禅 ,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
”舜亦以命禹 。
暨于翟、契气咸佐唐、虞 ,光济四海,弈世载德 。
至于汤、武 ,而有天下。
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摇一焉 。
是故刘氏承尧之作,氏族之世著于《 春秋》 。
唐据火德,而汉绍之。
始起沛泽 ,则神母夜号,以彰赤帝之符。
由是言之,帝王之柞,必有明圣显鳃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
故能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
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 ,而得倔起在此位者也!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
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 ,幸捷而得之。
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悲夫,此世之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
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夫饿谨流隶 ,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 ,担石之蓄,所愿不过一金 ,终于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
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柞,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催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领 ,烹酿分裂 !又况么么不及数子 ,而欲暗干天位者也 ?
是故鸳赛之乘气不骋千里之途;燕雀之畴,不奋六翩之用 ;寞税之材 ,不荷栋梁之任;斗答之子 ,不秉帝王之重。
《 易》 曰:“鼎折足,覆公谏 。
”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杰共推陈婴而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今卒富贵,不祥。
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 。
王陵之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
是时,陵为汉将,而母获于楚。
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死,以固勉陵。
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 石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
审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 ,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 ;拔足挥洗,揖哪生之说 。
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 ;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
举韩信于行阵 ,收陈平于亡命 。
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
若乃灵瑞符应,又可略闻矣:初
”舜亦以命禹 。
暨于翟、契气咸佐唐、虞 ,光济四海,弈世载德 。
至于汤、武 ,而有天下。
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摇一焉 。
是故刘氏承尧之作,氏族之世著于《 春秋》 。
唐据火德,而汉绍之。
始起沛泽 ,则神母夜号,以彰赤帝之符。
由是言之,帝王之柞,必有明圣显鳃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
故能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
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 ,而得倔起在此位者也!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
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 ,幸捷而得之。
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悲夫,此世之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
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夫饿谨流隶 ,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 ,担石之蓄,所愿不过一金 ,终于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
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柞,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催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领 ,烹酿分裂 !又况么么不及数子 ,而欲暗干天位者也 ?
是故鸳赛之乘气不骋千里之途;燕雀之畴,不奋六翩之用 ;寞税之材 ,不荷栋梁之任;斗答之子 ,不秉帝王之重。
《 易》 曰:“鼎折足,覆公谏 。
”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杰共推陈婴而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今卒富贵,不祥。
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 。
王陵之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
是时,陵为汉将,而母获于楚。
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死,以固勉陵。
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 石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
审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 ,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 ;拔足挥洗,揖哪生之说 。
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 ;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
举韩信于行阵 ,收陈平于亡命 。
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
若乃灵瑞符应,又可略闻矣:初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
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学艺,孔子作春秋、制《孝经》。
删定五经,演易典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庙。
褒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
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庙。
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须报。
谨问大常祠曹掾冯牟、史郭玄。
辞对:故事辟雍礼未行,祠先圣师。
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大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豕鸡马犬各一,大司农给米祠。
臣愚以为,如瑛言,孔子大圣,则象乾坤,为汉制作,先世所尊。
祠用众牲,长吏备爵。
今欲加宠子孙,敬恭明祀,传于罔极。
可许臣请,鲁相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领礼器,出王家钱给犬酒直,他如故事。
臣雄、臣戒愚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闻。
制曰:可。
司徒公河南原武吴雄,字季高;司空公蜀郡成都赵戒,字意伯。
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阳宫。
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
司徒雄、司空戒、下鲁相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如诏书。
书到,言:永兴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
鲁相平,行长史事卞守长擅,叩头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
壬寅诏书,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礼器,选年卌以上,经通一艺,杂试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平叩头叩头,死罪死罪。
谨案:文书、守文学掾鲁孔龢,师孔宪、户曹史孔宽等杂试,龢修《春秋严氏经》,通高第。
事亲至孝,能奉先圣之礼,为宗所归。
除龢补名状如牒,平惶恐叩头,死罪死罪。
上司空府赞曰:巍巍大圣,赫赫弥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鲍迭,字文公,上党屯留人。
政教稽古,若重规矩,乙君察举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一人。
鲍君造作百石吏舍。
功垂无穷,于是始……
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学艺,孔子作春秋、制《孝经》。
删定五经,演易典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庙。
褒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
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庙。
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须报。
谨问大常祠曹掾冯牟、史郭玄。
辞对:故事辟雍礼未行,祠先圣师。
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大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豕鸡马犬各一,大司农给米祠。
臣愚以为,如瑛言,孔子大圣,则象乾坤,为汉制作,先世所尊。
祠用众牲,长吏备爵。
今欲加宠子孙,敬恭明祀,传于罔极。
可许臣请,鲁相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领礼器,出王家钱给犬酒直,他如故事。
臣雄、臣戒愚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闻。
制曰:可。
司徒公河南原武吴雄,字季高;司空公蜀郡成都赵戒,字意伯。
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阳宫。
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
司徒雄、司空戒、下鲁相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如诏书。
书到,言:永兴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
鲁相平,行长史事卞守长擅,叩头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
壬寅诏书,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礼器,选年卌以上,经通一艺,杂试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平叩头叩头,死罪死罪。
谨案:文书、守文学掾鲁孔龢,师孔宪、户曹史孔宽等杂试,龢修《春秋严氏经》,通高第。
事亲至孝,能奉先圣之礼,为宗所归。
除龢补名状如牒,平惶恐叩头,死罪死罪。
上司空府赞曰:巍巍大圣,赫赫弥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鲍迭,字文公,上党屯留人。
政教稽古,若重规矩,乙君察举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一人。
鲍君造作百石吏舍。
功垂无穷,于是始……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政事:冉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
文学:子游,子夏。
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
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闵损字子骞。
少孔子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
冉耕字伯牛。
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
仲弓父,贱人。
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
为季氏宰。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
仁则吾不知也。
”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政事:冉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
文学:子游,子夏。
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
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闵损字子骞。
少孔子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
冉耕字伯牛。
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
仲弓父,贱人。
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
为季氏宰。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
仁则吾不知也。
”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