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跡之變,乃惟佐隸。
蠲彼繁文,崇此簡易。
厥用旣宏,體象有度。
奐若星陳,鬱若雲布。
其大徑尋,細不容髪,隨事從宜,靡有常制。
或穹窿恢廓,或櫛比針列。
或砥平繩直,或蜿蜒膠戾。
或長邪角趣,或規旋矩折。
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絕。
纖波濃點,錯落其間。
若鍾虡設張,庭燎飛煙。
嶄嵓嶻嵯,高下屬連。
似崇臺重宇,層雲冠山。
遠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
奇姿譎誕,不可勝原。
研桑所不能計,辛賜所不能言。
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豈體大之難睹?將祕奧之不傳?聊俯仰而詳觀,舉大較而論旃。
字畫之始,因於鳥跡,倉頡循聖,作則制文。
體有六篆,要妙入神。
或象龜文,或比龍鱗,紆體效尾,長翅短身。
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縕。
揚波振激,鷹跱觶鳥震,延頸協翼,勢似凌雲。
或輕舉內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露緣絲,凝垂下端。
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杳杪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蚑蚑翾翾。
遠而望之,若鴻鵠羣遊,絡繹遷延。
迫而視之,湍漈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原。
研桑不能數其詰屈,離婁不能睹其隙間。
般倕揖讓而辭巧。
籀誦拱手而韜翰。
處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觀。
摛華豔於紈素,爲學藝之範閒。
嘉文德之弘蘊,懿作者之莫刊。
思字體之俯仰,舉大略而論旃。
昔在帝堯之禪 ,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 。
”舜亦以命禹 。
暨於翟、契氣鹹佐唐、虞 ,光濟四海,弈世載德 。
至於湯、武 ,而有天下。
雖其遭遇異時,禪代不同,至於應天順人,其搖一焉 。
是故劉氏承堯之作,氏族之世著於《 春秋》 。
唐據火德,而漢紹之。
始起沛澤 ,則神母夜號,以彰赤帝之符。
由是言之,帝王之柞,必有明聖顯鰓之德,豐功厚利積累之業,然後精誠通於神明,流澤加於生民。
故能爲鬼神所福饗,天下所歸往。
未見運世無本、功德不紀 ,而得倔起在此位者也!
世俗見高祖興於布衣,不達其故,以爲適遭暴亂,得奮其劍。
遊說之士,至比天下於逐鹿 ,幸捷而得之。
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悲夫,此世之所以多亂臣賊子者也。
若然者,豈徒暗於天道哉?又不睹之於人事矣!夫餓謹流隸 ,飢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襲 ,擔石之蓄,所願不過一金 ,終於轉死溝壑,何則?貧窮亦有命也。
況乎天子之貴,四海之富,神明之柞,可得而妄處哉?故雖遭催厄會,竊其權柄,勇如信、布,強如樑、籍,成如王莽,然卒潤鑊伏領 ,烹釀分裂 !又況麼麼不及數子 ,而欲暗幹天位者也 ?
是故鴛賽之乘氣不騁千里之途;燕雀之疇,不奮六翩之用 ;寞稅之材 ,不荷棟樑之任;鬥答之子 ,不秉帝王之重。
《 易》 曰:“鼎折足,覆公諫 。
”不勝其任也。
當秦之末,豪傑共推陳嬰而王之,嬰母止之曰:“自吾爲子家婦,而世貧賤,今卒富貴,不祥。
不如以兵屬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
”嬰從其言,而陳氏以寧 。
王陵之母,亦見項氏之必亡,而劉氏之將興也。
是時,陵爲漢將,而母獲於楚。
有漢使來,陵母見之,謂曰:“願告吾子,漢王長者,必得天下,子謹事之,無有二心!”遂對漢使伏劍而死,以固勉陵。
其後果定於漢,陵爲宰相,封侯 石夫以匹婦之明,猶能推事理之致,探禍福之機,全宗祀於無窮,垂策書於春秋,而況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窮達有命,吉凶由人,嬰母知廢,陵母知興。
審此二者,帝王之分決矣。
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苗裔,二曰體貌多奇異 ,三曰神武有徵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加之以信誠好謀,達於聽受,見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從諫如順流,趣時如響赴。
當食吐哺,納子房之策 ;拔足揮洗,揖哪生之說 。
悟戍卒之言,斷懷土之情 ;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 。
舉韓信於行陣 ,收陳平於亡命 。
英雄陳力,羣策畢舉,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業也。
若乃靈瑞符應,又可略聞矣:初
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喩斯好。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
魯前相瑛書言:詔書崇聖道,勉學藝,孔子作春秋、制《孝經》。
刪定五經,演易典辭,經緯天地,幽贊神明,故特立廟。
褒成侯四時來祠,事已即去。
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廟。
春秋饗禮,財出王家錢給犬酒直,須報。
謹問大常祠曹掾馮牟、史郭玄。
辭對:故事辟雍禮未行,祠先聖師。
侍祠者,孔子子孫、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備爵,大常丞監祠,河南尹給牛羊豕雞馬犬各一,大司農給米祠。
臣愚以爲,如瑛言,孔子大聖,則象乾坤,爲漢製作,先世所尊。
祠用衆牲,長吏備爵。
今欲加寵子孫,敬恭明祀,傳於罔極。
可許臣請,魯相爲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領禮器,出王家錢給犬酒直,他如故事。
臣雄、臣戒愚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聞。
制曰:可。
司徒公河南原武吳雄,字季高;司空公蜀郡成都趙戒,字意伯。
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陽宮。
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
司徒雄、司空戒、下魯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先聖之禮爲宗所歸者,如詔書。
書到,言: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
魯相平,行長史事卞守長擅,叩頭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
壬寅詔書,爲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禮器,選年卌以上,經通一藝,雜試能奉弘先聖之禮,爲宗所歸者,平叩頭叩頭,死罪死罪。
謹案:文書、守文學掾魯孔龢,師孔憲、戶曹史孔寬等雜試,龢修《春秋嚴氏經》,通高第。
事親至孝,能奉先聖之禮,爲宗所歸。
除龢補名狀如牒,平惶恐叩頭,死罪死罪。
上司空府贊曰:巍巍大聖,赫赫彌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鮑迭,字文公,上黨屯留人。
政教稽古,若重規矩,乙君察舉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孫麟廉;請置百石卒史一人。
鮑君造作百石吏舍。
功垂無窮,於是始……
今欲歸,復何適報之,遣不知,總散往並侍郎耶言。
别事有及,過謝憂勤。
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深爲秋涼平善,廣閒彌邁,想思無違。
前比得書,不逐西行。
望遠懸想,何日不勤。
捐棄漂沒,不當行李。
又去春,送舉喪到美陽,須待伴比,故遂簡絕。
有緣復相聞,餐食自愛。
張芝幸甚幸甚。
知汝殊愁,且得還爲佳也。
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
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不可耳。
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政事:冉有,季路。
言語:宰我,子貢。
文學:子游,子夏。
師也闢,參也魯,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屢空。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孔子之所嚴事:於周則老子;於衛,蘧伯玉;於齊,晏平仲;於楚,老萊子;於鄭,子產;於魯,孟公綽。
數稱臧文仲、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皆後之,不併世。
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
少孔子三十歲。
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
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魯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閔損字子騫。
少孔子十五歲。
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
“如有復我者,必在汶上矣。

冉耕字伯牛。
孔子以爲有德行。
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自牖執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冉雍字仲弓。
仲弓問政,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孔子以仲弓爲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賤人。
孔子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歲。
爲季氏宰。
季康子問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賦。
仁則吾不知也。
”復問:“子路仁乎?”孔子對曰:“如求。

求問曰:“聞斯行諸?”子曰:“行之。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子華怪之,“敢問問同而答異?”孔子曰:“求也退,故進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歲。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爲弟子。
子路問政,孔子曰:“先之,勞之。
”請益。
曰:“無倦。

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爲上。
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4.1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