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石硯銘
軾年十二時,於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與羣兒鑿地爲戲。
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
表裏皆細銀星,扣之鏗然。
試以爲硯,甚發墨,顧無貯水處。
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於形耳。
”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也。
”軾寶而用之,且爲銘曰:
一受其戒,而不可更。
或主於德,或全於形。
均是二者,顧予安取。
仰脣俯足,世固多有。
元豐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獄,家屬流離,書籍散亂。
明年至黃州,求硯不復得,以爲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當塗,發書笥,忽復見之。
甚喜,以付迨、過。
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
表裏皆細銀星,扣之鏗然。
試以爲硯,甚發墨,顧無貯水處。
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於形耳。
”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也。
”軾寶而用之,且爲銘曰:
一受其戒,而不可更。
或主於德,或全於形。
均是二者,顧予安取。
仰脣俯足,世固多有。
元豐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獄,家屬流離,書籍散亂。
明年至黃州,求硯不復得,以爲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當塗,發書笥,忽復見之。
甚喜,以付迨、過。
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暂无
紗縠行:蘇軾故里,在四川眉山。
發墨:指硯臺磨墨易筋濃。
先君:這裏指蘇洵。
祥:祥:吉祥之兆。
寶:珍惜愛護
主:以……爲主。
仰脣俯足:仰脣俯足:仰人鼻息,呃人腳下。
當塗:地名,今安徽省當塗縣。
書笥:書箱。
迨、過:蘇迨、蘇過,蘇軾的兒子。
發墨:指硯臺磨墨易筋濃。
先君:這裏指蘇洵。
祥:祥:吉祥之兆。
寶:珍惜愛護
主:以……爲主。
仰脣俯足:仰脣俯足:仰人鼻息,呃人腳下。
當塗:地名,今安徽省當塗縣。
書笥:書箱。
迨、過:蘇迨、蘇過,蘇軾的兒子。
蘇軾十二歲的時候,在所住的紗縠寓所的空地上,和一羣少年玩掘地的遊戲。
得到一塊奇異的石頭,形狀像魚,外表色溫潤晶瑩,呈現淺綠色,裏外都點綴着細小的銀星,擊打它就發出鏗鏘的聲音。
(我)試着拿它當硯使用,(發現)很容易發墨,只是沒有儲水的地方。
先父說:“這是一方天硯啊!具有硯的品質,就是形狀不太完整罷了。
”於是把它賞賜給我,說:“這是你文章發達的祥瑞之兆。
”我十分珍愛地使用它,並在上面刻上銘文說:
一旦我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不應該使其易主。
世間萬物,有的以內在品德爲高,有的以外在形貌爲高。
在這二者之間,我會選取什麼呢?仰人鼻息,跪人腳下,這樣的人世間已經有很多了!”
元豐二年(1079)秋七月,我獲罪入獄,全家人流離失所,書籍也丟失散亂。
第二年來到黃州,尋找我那方硯臺,卻怎麼也找不到,我以爲把它丟失了。
元豐七年(1084)七月,乘船到到當塗,翻開書箱,忽然又看見了它,非常高興。
於是把它交給兒子蘇迨和蘇過。
裝硯的匣子雖然不十分精緻,卻是先父親手按硯的形狀雕刻的放硯臺的地方,並命匠人按硯的形狀做的,不能更換。
得到一塊奇異的石頭,形狀像魚,外表色溫潤晶瑩,呈現淺綠色,裏外都點綴着細小的銀星,擊打它就發出鏗鏘的聲音。
(我)試着拿它當硯使用,(發現)很容易發墨,只是沒有儲水的地方。
先父說:“這是一方天硯啊!具有硯的品質,就是形狀不太完整罷了。
”於是把它賞賜給我,說:“這是你文章發達的祥瑞之兆。
”我十分珍愛地使用它,並在上面刻上銘文說:
一旦我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不應該使其易主。
世間萬物,有的以內在品德爲高,有的以外在形貌爲高。
在這二者之間,我會選取什麼呢?仰人鼻息,跪人腳下,這樣的人世間已經有很多了!”
元豐二年(1079)秋七月,我獲罪入獄,全家人流離失所,書籍也丟失散亂。
第二年來到黃州,尋找我那方硯臺,卻怎麼也找不到,我以爲把它丟失了。
元豐七年(1084)七月,乘船到到當塗,翻開書箱,忽然又看見了它,非常高興。
於是把它交給兒子蘇迨和蘇過。
裝硯的匣子雖然不十分精緻,卻是先父親手按硯的形狀雕刻的放硯臺的地方,並命匠人按硯的形狀做的,不能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