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吳充秀才書
修頓首白,先輩吳君足下。
前辱示書及文三篇,發而讀之,浩乎若千萬言之多,及少定而視焉,才數百言爾。
非夫辭豐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勢,何以至此!然猶自患倀倀莫有開之使前者,此好學之謙言也。
修材不足用於時,仕不足榮於世,其譭譽不足輕重,氣力不足動人。
世之慾假譽以爲重,借力而後進者,奚取於修焉?先輩學精文雄,其施於時,又非待修譽而爲重,力而後進者也。
然而惠然見臨,若有所責,得非急於謀道,不擇其人而問焉者歟?
夫學者未始不爲道,而至者鮮焉;非道之於人遠也,學者有所溺焉爾。
蓋文之爲言,難工而可喜,易悅而自足。
世之學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則曰:“吾學足矣”。
甚者至棄百事不關於心,曰:“吾文士也,職於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鮮也。
昔孔子老而歸魯,六經之作,數年之頃爾。
然讀《易》者如無《春秋》,讀《書》者如無《詩》,何其用功少而至於至也?聖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書,荀卿蓋亦晚而有作。
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語,此道未足而強言者也。
後之惑者,徒見前世之文傳,以爲學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此足下所謂“終日不出於軒序,不能縱橫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
若道之充焉,雖行乎天地,入於淵泉,無不之也。
先輩之文浩乎霈然,可謂善矣。
而又志於爲道,猶自以爲未廣,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難也。
修學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於所悅,而溺於所止。
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勵修之少進焉。
幸甚幸甚。
修白。
前辱示書及文三篇,發而讀之,浩乎若千萬言之多,及少定而視焉,才數百言爾。
非夫辭豐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勢,何以至此!然猶自患倀倀莫有開之使前者,此好學之謙言也。
修材不足用於時,仕不足榮於世,其譭譽不足輕重,氣力不足動人。
世之慾假譽以爲重,借力而後進者,奚取於修焉?先輩學精文雄,其施於時,又非待修譽而爲重,力而後進者也。
然而惠然見臨,若有所責,得非急於謀道,不擇其人而問焉者歟?
夫學者未始不爲道,而至者鮮焉;非道之於人遠也,學者有所溺焉爾。
蓋文之爲言,難工而可喜,易悅而自足。
世之學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則曰:“吾學足矣”。
甚者至棄百事不關於心,曰:“吾文士也,職於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鮮也。
昔孔子老而歸魯,六經之作,數年之頃爾。
然讀《易》者如無《春秋》,讀《書》者如無《詩》,何其用功少而至於至也?聖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書,荀卿蓋亦晚而有作。
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語,此道未足而強言者也。
後之惑者,徒見前世之文傳,以爲學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此足下所謂“終日不出於軒序,不能縱橫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
若道之充焉,雖行乎天地,入於淵泉,無不之也。
先輩之文浩乎霈然,可謂善矣。
而又志於爲道,猶自以爲未廣,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難也。
修學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於所悅,而溺於所止。
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勵修之少進焉。
幸甚幸甚。
修白。
暂无
吳充:字衝卿,建州浦城(今福建建安)人。
青年時即舉進士,熙寧末年王安石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秀才:優秀人才。
文中稱吳充爲“先輩”,是士大夫間的尊稱,不是行輩的先後。
吳充少歐陽修十四歲。
辭豐意雄:辭雄意豐。
霈然:霈,同“沛”。
盛大之貌。
倀倀:迷茫不知所措的樣子。
假:藉助。
責:求。
未始:未嘗。
爲道:領會、實踐道。
“道”在這裏指儒家思想體系。
鮮:少。
溺:沉浸不能自拔。
至於至:至,到達。
至,競,最高境界。
皇皇:同“遑遑”,匆匆忙忙的樣子。
荀卿:荀況,戰國末期思想家,有《荀子》三十二篇。
子云:揚雄,字子云。
揚雄《太玄》模仿《易》,《法言》模仿《論語》。
仲淹:王通,字仲淹,隋末人。
模仿《春秋》作《元經》,模仿《論浯》作《中說》。
軒序:有窗欄的長廊或小室曰“軒”,東西廂房曰“序”。
“不出軒序”是個比喻,說的是寫文章只能在“長廊、廂房”中徘徊,從未“登堂入室”。
善:完美。
修白:和開頭“修頓首白,先輩吳君足下”都是古代書信體擡頭及落款的格式。
信中以姓稱吳充而稱己不用第一人稱“餘”“吾”,用笫三人稱名字稱己,是古代書信體表尊重對方的習慣。
青年時即舉進士,熙寧末年王安石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秀才:優秀人才。
文中稱吳充爲“先輩”,是士大夫間的尊稱,不是行輩的先後。
吳充少歐陽修十四歲。
辭豐意雄:辭雄意豐。
霈然:霈,同“沛”。
盛大之貌。
倀倀:迷茫不知所措的樣子。
假:藉助。
責:求。
未始:未嘗。
爲道:領會、實踐道。
“道”在這裏指儒家思想體系。
鮮:少。
溺:沉浸不能自拔。
至於至:至,到達。
至,競,最高境界。
皇皇:同“遑遑”,匆匆忙忙的樣子。
荀卿:荀況,戰國末期思想家,有《荀子》三十二篇。
子云:揚雄,字子云。
揚雄《太玄》模仿《易》,《法言》模仿《論語》。
仲淹:王通,字仲淹,隋末人。
模仿《春秋》作《元經》,模仿《論浯》作《中說》。
軒序:有窗欄的長廊或小室曰“軒”,東西廂房曰“序”。
“不出軒序”是個比喻,說的是寫文章只能在“長廊、廂房”中徘徊,從未“登堂入室”。
善:完美。
修白:和開頭“修頓首白,先輩吳君足下”都是古代書信體擡頭及落款的格式。
信中以姓稱吳充而稱己不用第一人稱“餘”“吾”,用笫三人稱名字稱己,是古代書信體表尊重對方的習慣。
修頓首稟告吳君足下:前幾天承蒙您給我一封信和三篇文章,打開一讀,好像有成千上萬的文字,等到稍稍定神細看,才知道不過幾百字。
如果不是詞義豐富,立意高遠,氣勢充沛而不可抵擋,怎麼會有這種感覺呢?但是,您自己還擔心沒有人開導,無所適從,寫作難於提高,這是您一心向學的客氣話罷了。
我既無濟世之才,官位也不尊榮顯赫,因此,我的批評或表揚無足輕重,我的力量也不足以打動人心。
世上想借名人的聲望來擡高自己,借大人物的權力幫助自己上進的人,從我這裏又能得到什麼呢?您學業精進,文章雄健,本來就有用於時,也不必依靠我的聲譽來擡高,依靠我的力量來上進。
但是,承蒙您來看望我,好像有什麼要求,莫非是急於尋求正道,不選擇什麼人而問了吧?
求學的人未嘗不想求得道,但真正達到目的的卻很少。
這並不是道離開人很遠,而是學習的人被某些假象迷惑了。
說起作文,難於寫得精巧令人喜愛,容易取悅於一時使自己滿足。
世上求學的人往往沉迷在這一點上,偶爾有高明的地方,便說:“我的學問夠了。
”沉迷得厲害的人甚至百事不關心,說:“我是一個文人,專心寫文章罷了。
”這就是求道很少達到目的的原因。
從前孔子年老了回到魯國,整理六經,不過花了幾年的短時間。
但是,他攻讀《易》時好像世上根本就沒有《春秋》,讀《尚書》時,好像沒有《詩》,這是他之所以用功少而能登峯造極的原因。
聖人的文章,雖然我們趕不上,但是,總的說來道的境界高,文章便不難具有很深的造詣。
所以,孟子終日奔忙到處遊說,沒有空暇著書,荀子也到了晚年才寫書。
至於揚雄、王通,他們都是勉強模仿前人的言詞來著述,這是道不足而勉強寫作的表現。
後世糊塗、愚昧的人,只看到前代的文章傳了下來,以爲學習就是舞文弄墨而已,所以越勤苦努力越達不到目的。
這正是您所說的,整天關在房間裏寫,文章不能縱橫馳騁,隨心所欲,其原因在於道不充實。
如果道充實了,即使是上天入地走遍天下,也沒有達不到的。
您的文章就像汪洋大海,氣勢充沛,可稱得上好文章了。
而且,您又立志求道,還認識到自己不夠。
倘使一直這樣不懈努力,那麼達到孟子、荀子的境界也是不難的了。
我是學道而沒有達到目的的人,不過幸而不滿足於一時的喜愛,也不沉溺於微小的成績而停止不前。
我寫此文,是爲了藉助您這種不斷上進的精神,來激勵我的進步。
非常幸運。
歐陽修上。
如果不是詞義豐富,立意高遠,氣勢充沛而不可抵擋,怎麼會有這種感覺呢?但是,您自己還擔心沒有人開導,無所適從,寫作難於提高,這是您一心向學的客氣話罷了。
我既無濟世之才,官位也不尊榮顯赫,因此,我的批評或表揚無足輕重,我的力量也不足以打動人心。
世上想借名人的聲望來擡高自己,借大人物的權力幫助自己上進的人,從我這裏又能得到什麼呢?您學業精進,文章雄健,本來就有用於時,也不必依靠我的聲譽來擡高,依靠我的力量來上進。
但是,承蒙您來看望我,好像有什麼要求,莫非是急於尋求正道,不選擇什麼人而問了吧?
求學的人未嘗不想求得道,但真正達到目的的卻很少。
這並不是道離開人很遠,而是學習的人被某些假象迷惑了。
說起作文,難於寫得精巧令人喜愛,容易取悅於一時使自己滿足。
世上求學的人往往沉迷在這一點上,偶爾有高明的地方,便說:“我的學問夠了。
”沉迷得厲害的人甚至百事不關心,說:“我是一個文人,專心寫文章罷了。
”這就是求道很少達到目的的原因。
從前孔子年老了回到魯國,整理六經,不過花了幾年的短時間。
但是,他攻讀《易》時好像世上根本就沒有《春秋》,讀《尚書》時,好像沒有《詩》,這是他之所以用功少而能登峯造極的原因。
聖人的文章,雖然我們趕不上,但是,總的說來道的境界高,文章便不難具有很深的造詣。
所以,孟子終日奔忙到處遊說,沒有空暇著書,荀子也到了晚年才寫書。
至於揚雄、王通,他們都是勉強模仿前人的言詞來著述,這是道不足而勉強寫作的表現。
後世糊塗、愚昧的人,只看到前代的文章傳了下來,以爲學習就是舞文弄墨而已,所以越勤苦努力越達不到目的。
這正是您所說的,整天關在房間裏寫,文章不能縱橫馳騁,隨心所欲,其原因在於道不充實。
如果道充實了,即使是上天入地走遍天下,也沒有達不到的。
您的文章就像汪洋大海,氣勢充沛,可稱得上好文章了。
而且,您又立志求道,還認識到自己不夠。
倘使一直這樣不懈努力,那麼達到孟子、荀子的境界也是不難的了。
我是學道而沒有達到目的的人,不過幸而不滿足於一時的喜愛,也不沉溺於微小的成績而停止不前。
我寫此文,是爲了藉助您這種不斷上進的精神,來激勵我的進步。
非常幸運。
歐陽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