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周〕 前565 - 前486 年
释迦牟尼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
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
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浙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难读。
又难得善本。
会南都太子太保致政张公施此经。
而眉山苏子瞻为书而刻之板。
以为金山常住。
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持以见寄。
之奇为之言曰。
佛之所说经总十二部。
而其多至于五千卷。
方其正法流行之时。
人有闻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盖不可为量数。
至于像法末法之后。
去圣既远。
人始溺于文字。
有入海算沙之困。
而于一真之体。
乃漫不省解。
于是有祖师出焉。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以为教外别传。
于动容发语之顷。
而上根利器之人。
已目击而得之矣。
故云门至于骂佛。
而药山至戒人不得读经。
皆此意也。
由是去佛而谓之禅。
离义而谓之玄。
故学佛者。
必诋禅。
而讳义者。
亦必宗玄。
二家之徒。
更相非而不知。
其相为用也。
且禅者。
六度之一也。
顾岂异于佛哉。
之奇以为。
禅出于佛。
而玄出于义。
不以佛废禅。
不以玄废义。
则其近之矣。
冉求问闻斯行诸。
孔子曰。
闻斯行之。
子路问。
闻斯行诸。
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
其闻斯行之。
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说岂有常哉。
救其偏而已。
学佛之敝。
至于溺经文惑句义。
而人不体玄。
则言禅以救之。
学禅之敝。
至于驰空言玩琦辩。
而人不了义。
则言佛以救之。
二者更相救。
而佛法完矣。
昔达磨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
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入。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至五祖。
始易以金刚经传授。
故六祖闻客读金刚经。
而问其所从来。
客云。
我从蕲州黄梅县东五祖山来。
五祖大师常劝僧俗。
但持金刚经。
即自见性成佛矣则是持金刚经者。
始于五祖。
故金刚以是盛行于世。
而楞伽遂无传焉。
今之传者。
寔自张公倡之。
之奇过南都谒张公。
亲闻公说楞伽因缘。
始张公自三司使翰林学士出守滁。
一日入琅琊僧舍。
见一经函。
发而视之。
乃楞伽经也。
恍然觉其前生之所书。
笔画宛然。
其殆神先受之甚明也。
之奇闻。
羊叔子五岁时。
令乳母取所弄金镮。
乳母谓之。
汝初无是物。
祜即自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木中。
探得之。
主人惊曰。
此吾亡儿所失物也。
云何持去。
乳母具言之。
知祜之前身为李氏子也。
白乐天始生七月。
姆指之无两字。
虽试百数不差。
九岁谙识声律。
史氏以为笃于才章。
盖天禀。
然而乐天固自以为宿习之缘矣。
人之以是一真不灭之性。
而死生去来于天地之间。
其为世数。
虽折天下之草木以为筹箸。
不能算之矣。
然以沦于死生。
神识疲耗不能复记。
惟圆明不昧之人知焉。
有如张公以高文大册再中制。
举登侍从。
秉钧
曼殊室利!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
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所以者何。
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所以者何。
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
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
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 疑网皆已除。
  昔来蒙佛教, 不失于大乘, 佛音甚稀有, 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 闻亦除忧恼。
我处于山谷, 或在树林下,
  若坐若经行, 常思惟是事, 呜呼深自责, 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 同入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 演说无上道。
  金色三十二, 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
  八十种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
  我独经行时, 见佛在大众, 名闻满十方, 广饶益众生。
  自惟失此利, 我为自欺诳。
我常于日夜, 每思惟是事,
  欲以问世尊, 为失为不失, 我常见世尊, 称赞诸菩萨,
  以是于日夜, 筹量此是事。
今闻佛音声, 随宜而说法,
  无漏难思议, 令众至道场。
我本著邪见, 为诸梵志师,
  世尊知我心, 拔邪说涅槃。
我悉除邪见, 于空法得证,
  尔时心自谓, 得至于灭度。
而今乃自觉, 非是实灭度,
  若得作佛时, 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众、 龙神等恭敬,
  是时乃可谓, 永尽灭无余。
佛于大众中, 说我当作佛,
  闻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
初闻佛所说, 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 恼乱我心耶。
佛以种种缘、 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 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 无量灭度佛,
  安住方便中, 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 其数无有量,
  亦以诸方便, 演说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 从生及出家、
  得道转法錀, 亦以方便说。
世尊说实道, 波旬无此事,
  以是我定知、 非是魔作佛。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
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
从彼种种异佛刹来。
是诸菩萨摩诃萨。
无量三昧自在之力。
神通游戏。
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自心现境界。
善解其义。
种种众生。
种种心色。
无量度门。
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从坐而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
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
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
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
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云何无色定及以灭正受
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
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云何最胜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
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己还云何为种姓非种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
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动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
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
云何国土乱云何作有见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
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云何尔焰净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
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
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
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梨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云何施设量唯愿最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
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
从彼种种异佛刹来。
是诸菩萨摩诃萨。
无量三昧自在之力。
神通游戏。
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自心现境界。
善解其义。
种种众生。
种种心色。
无量度门。
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从坐而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
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
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
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
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云何无色定及以灭正受
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
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云何最胜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
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己还云何为种姓非种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
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动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
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
云何国土乱云何作有见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
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云何尔焰净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
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
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
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梨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云何施设量唯愿最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