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唐〕 768 - 824 年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愈既从陇西公平汴州,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其辞曰:
​ 居悒悒之无解兮,独长思而永叹;
​岂朝食之不饱兮,宁冬裘之不完?
​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轲而艰难;
当岁行之未复兮,从伯氏以南迁。
凌大江之惊波兮,过洞庭之漫漫;
​至曲江而乃息兮,逾南纪之连山。
嗟日月其几何兮,携孤嫠而北旋;
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
始专专于讲习兮,非古训为无所用其心;​
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
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考古人之所佩兮,阅时俗之所服;
忽忘身之不肖兮,谓青紫其可拾;
​自知者为明兮,故吾之所以为惑。
​择吉日余西征兮,亦既造夫京师;
君之门不可径而入兮,遂从试于有司。
​惟名利之都府兮,羌众人之所驰;
竞乘时而附势兮,纷变化其难推;
全纯愚以靖处兮,将与彼而异宜。
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朝骋骛乎书林兮,夕翱翔乎艺苑;
谅却步以图前兮,浸近而愈远。
哀白日之不与吾谋兮,至今十年其犹初!
岂不登名于一科兮,曾不补其遗余。
进既不获其志愿兮,退将遁而穷居;
​排国门之东出兮,慨余行之舒舒。
时凭高以回顾兮,涕泣下之交如;
​戾洛师而怅望兮,聊浮游以踌躇。
假大龟以视兆兮,求幽贞之所庐。
​甘潜伏以老死兮,不显著其名誉。
​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为乎浚之都?
小人之怀惠兮,犹知献其至愚。
固余异于牛马兮,宁止乎饮水而求刍?
​伏门下而默默兮,竟岁年以康娱。
时乘间以获进兮,颜垂欢而愉愉;
仰盛德以安穷兮,又何忠之能输?
昔余之约吾心兮,谁无施而有获?
嫉贪佞之洿浊兮,曰吾其既劳而后食。
惩此志之不修兮,爱此言之不可忘;
情怊怅以自失兮,心无归之茫茫。
​苟不内得其如斯兮,孰与不食而高翔?
抱关之厄陋兮,有肆志之扬扬。
伊尹之乐于畎亩兮,焉贵富之能当?
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讼以成章。
往者不可复兮,冀来今之可望。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
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
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
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
”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
军佐窃议曰:“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
”语闻,诏赠先夫人刘氏沛国太夫人。
八年八月,庙成,三室同宇,祀自左领府君而下,作主于第。
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
秦有获,为大官。
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
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
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讳承玼,字某。
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契丹;从战捺禄,走可突干。
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钱三千万余。
黑水、室韦以骑五千来属麾下,边威益张。
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
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
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
李光弼以闻,诏拜“冠军将军”,守右威卫将军,检校殿中监,封昌化郡王、石岭军使。
积粟厉兵,出入耕战。
以疾去职。
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年若干,即葬于其地。
二子:大夫为长,季曰重元,为某官。
铭曰:
乌氏在唐,有家于初;左武左领,二祖绍居。
中郎少卑,属于尚书;不偿其劳,乃相大夫。
授我戎节,制有??墟;数备礼登,以有宗庙。
作庙天都,以致其孝;右祖左孙,爰飨其报。
云谁无子,其有无孙;克对无羞,乃惟有人。
念昔平卢,为艰为瘁;大夫承之,危不弃义。
四方其平,士有迨息;来觐来斋,以馈黍稷。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馀事来示愈。
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
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
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
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
量力而仕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
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
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
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
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
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愈恐惧再拜。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
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入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
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污,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
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
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
愈再拜。
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
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
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
于是老幼相教语,莫违侯令。
凡有所为于其乡闾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
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
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
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
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
我侯之至,案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
大修孔子庙。
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
柳民既皆悦喜。
常于其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
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
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
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
其夕,梦翼而告之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
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
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祸福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
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伸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
贤而有文章。
尝位于朝,光显矣,已而摈不用。
其辞曰: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
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颦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
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
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粳稌充羡兮蛇蛟结蟠。
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5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