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微字国辅,锌潼涪人也。
少受学于广汉任安。
刘障辟为从事,以疾去官。
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
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
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微为主簿。
微固辞,举而致之。
既致,亮引见微,微自陈谢。
亮以微不闻人语,于坐上与书曰:“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觏。
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每叹高志,未见如旧。
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着勋于竹帛也。
以谓贤愚下相为谋,故自割绝,守劳而已,不图自屈也。
”微自乞老病求归,亮又与书答曰:“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
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
丕又大兴劳役,以向吴、楚。
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欲求去乎!”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五梁者,字德山,犍为南安人也,以儒学节操称。
从议郎迁谏义大夫、五官中朗将。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也。
父舒,字叔布,少学术于广汉杨厚,名亚董扶、任安。
数被征,终不诣。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舒曰:“当涂高者,魏也。
乡党学者私传其语,群少受学于舒,专心候业。
于庭中做小楼,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于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群,群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
州牧刘璋辟以为师友从事。
先主定蜀,署儒林校尉。
先主欲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谏先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
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成都,皆没不还,悉如群言。
于是举群茂才。
裕又私语人曰:“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
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
”入密白其言。
初,先主与刘璋会涪,时裕为璋从事,侍坐,其人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长,迁为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
先主无须
少受学于广汉任安。
刘障辟为从事,以疾去官。
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
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
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微为主簿。
微固辞,举而致之。
既致,亮引见微,微自陈谢。
亮以微不闻人语,于坐上与书曰:“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觏。
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每叹高志,未见如旧。
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着勋于竹帛也。
以谓贤愚下相为谋,故自割绝,守劳而已,不图自屈也。
”微自乞老病求归,亮又与书答曰:“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
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
丕又大兴劳役,以向吴、楚。
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欲求去乎!”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五梁者,字德山,犍为南安人也,以儒学节操称。
从议郎迁谏义大夫、五官中朗将。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也。
父舒,字叔布,少学术于广汉杨厚,名亚董扶、任安。
数被征,终不诣。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舒曰:“当涂高者,魏也。
乡党学者私传其语,群少受学于舒,专心候业。
于庭中做小楼,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于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群,群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
州牧刘璋辟以为师友从事。
先主定蜀,署儒林校尉。
先主欲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谏先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
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成都,皆没不还,悉如群言。
于是举群茂才。
裕又私语人曰:“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
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
”入密白其言。
初,先主与刘璋会涪,时裕为璋从事,侍坐,其人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长,迁为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
先主无须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
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
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
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
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
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
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
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规望,克敌宁乱。
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
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
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
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
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
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
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
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
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
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
”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
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
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
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廪良规。
”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
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
“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
虽云师老,犹有骁悍。
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
仆书生疏迟
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
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
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
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
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
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
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规望,克敌宁乱。
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
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
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
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
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
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
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
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
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
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
”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
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
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
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廪良规。
”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
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
“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
虽云师老,犹有骁悍。
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
仆书生疏迟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
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
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
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攻峻,且一年,不能下。
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
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
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爵。
”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行主末年为太子舍人。
后主践阼,除谒者。
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
亮卒,为黄门侍郎。
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
后为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又转护军,统事如前。
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
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
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
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
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刘干,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
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
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
会连卒。
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
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
表卒,归先主。
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
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徒房陵。
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
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
五年,随亮汉中。
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
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称。
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
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
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
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攻峻,且一年,不能下。
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
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
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爵。
”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行主末年为太子舍人。
后主践阼,除谒者。
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
亮卒,为黄门侍郎。
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
后为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又转护军,统事如前。
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
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
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
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
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刘干,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
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
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
会连卒。
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
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
表卒,归先主。
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
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徒房陵。
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
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
五年,随亮汉中。
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
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称。
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
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惧知名。
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
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
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顷之,为什邡令。
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
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迁为参军。
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
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劳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
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
囊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
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任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畔。
”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
东曹掾杨戏索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
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
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
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
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
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
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
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于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
琬承
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惧知名。
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
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
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顷之,为什邡令。
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
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迁为参军。
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
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劳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
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
囊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
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任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畔。
”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
东曹掾杨戏索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
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
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
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
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
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
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
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于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
琬承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
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
中平五年,拜司马。
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
有功,坚表治行都尉。
从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
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
会坚薨,治扶冀策,依就袁术。
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时太傅马日碑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
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
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
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
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
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
贡南就山贼严自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
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
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
建安七年,权表治为(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
毗陵为奉邑,置长吏。
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
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
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
权历位上将,及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
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私觌,其见异如此。
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
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
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
权常叹治忧勤王事。
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
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
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
所遣数百人,每岁时贡献御,权答报过厚。
是时丹杨深地,颇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扶山越。
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
在故鄣岁余,还吴。
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子才,素为校尉领兵,既嗣父爵,迁偏将军。
才弟纪,权以策女妻之,亦以校尉领兵。
纪弟纬、万岁,皆早夭。
才子琬,袭爵为将,至镇西将军。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也,本姓施氏。
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启策乞以为嗣。
策命丹杨郡以羊酒召然,然到吴,策优以礼贺。
然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馀姚长,时年十九。
后迁山阴令,加折冲校尉,督五县。
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授兵二千人。
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曹公出濡须,然备大坞及三关屯,拜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
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
中平五年,拜司马。
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
有功,坚表治行都尉。
从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
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
会坚薨,治扶冀策,依就袁术。
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时太傅马日碑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
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
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
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
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
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
贡南就山贼严自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
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
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
建安七年,权表治为(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
毗陵为奉邑,置长吏。
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
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
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
权历位上将,及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
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私觌,其见异如此。
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
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
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
权常叹治忧勤王事。
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
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
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
所遣数百人,每岁时贡献御,权答报过厚。
是时丹杨深地,颇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扶山越。
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
在故鄣岁余,还吴。
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子才,素为校尉领兵,既嗣父爵,迁偏将军。
才弟纪,权以策女妻之,亦以校尉领兵。
纪弟纬、万岁,皆早夭。
才子琬,袭爵为将,至镇西将军。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也,本姓施氏。
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启策乞以为嗣。
策命丹杨郡以羊酒召然,然到吴,策优以礼贺。
然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馀姚长,时年十九。
后迁山阴令,加折冲校尉,督五县。
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授兵二千人。
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曹公出濡须,然备大坞及三关屯,拜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
汉司徒禹之后也。
汉末人蜀,末见知待。
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
”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
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
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
所在清严有治绩,人为尚书。
先主薨于永安。
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
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
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
”乃遣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
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
若不从命,则未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
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
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
”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权与亮书曰:“丁友掞张,阴化不尽;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及亮北住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杨武将军。
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
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
延熙六年,就迁为车骑将军,后假节。
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串军征讨,即枭其渠帅,百姓安堵。
十四年卒。
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
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性刚简。
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
晋朝广汉大守。
张翼,字伯恭,犍为武阳人也。
高祖父司空浩。
曾父广陵太守纲,皆有名有迹。
先主定益州,领牧,翼为书佐。
建安末,举孝廉,为江阳长,徙涪陵令,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
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冀性持法严,
汉司徒禹之后也。
汉末人蜀,末见知待。
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
”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
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
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
所在清严有治绩,人为尚书。
先主薨于永安。
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
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
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
”乃遣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
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
若不从命,则未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
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
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
”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权与亮书曰:“丁友掞张,阴化不尽;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及亮北住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杨武将军。
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
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
延熙六年,就迁为车骑将军,后假节。
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串军征讨,即枭其渠帅,百姓安堵。
十四年卒。
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
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性刚简。
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
晋朝广汉大守。
张翼,字伯恭,犍为武阳人也。
高祖父司空浩。
曾父广陵太守纲,皆有名有迹。
先主定益州,领牧,翼为书佐。
建安末,举孝廉,为江阳长,徙涪陵令,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
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冀性持法严,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
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侯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
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
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
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休、谭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太傅张温言于权曰:“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隽德。
”于是乃用表等为中庶子。
后又以庶子礼拘,复令整巾侍坐。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
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权迁都建业。
征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间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
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后弟虑卒,权为之降损,登昼夜兼行,到赖乡,自闻,即时召见。
见权悲泣,因谏曰:“虑寝疾不起,此乃命也。
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减损太官殽馔,过于礼制,臣窃忧惶。
”权纳其言,为之加膳。
住十余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
嘉禾三年,权征新城,使登居守,总知留事。
时年谷不丰,颇有盗贼,乃表定科令,所以防御,甚得止奸之要。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
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登将拜太子。
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
”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臣以无状,婴抱笃疾,自省微劣,惧卒陨毙。
臣不自惜,念当委离供养,埋胔后土,长不复奉望宫省,朝觐日月,生无益于国,死贻陛下重慽,以此为哽结耳,世闻死生有命,长短自天,周晋、颜回有上智之才,而尚夭折,况臣愚陋,年过其寿,生为国嗣,没享荣祚,于臣已多,亦何悲恨哉!
方今大事未定,逋寇未讨,万国喁喁,系命陛下,危者望安,乱者仰治。
愿陛下弃忘臣身,割下流之恩,修黄老之术,笃养神光,加羞珍膳,广开神明之虑,以定无穷之业。
则率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
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侯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
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
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
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休、谭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太傅张温言于权曰:“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隽德。
”于是乃用表等为中庶子。
后又以庶子礼拘,复令整巾侍坐。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
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权迁都建业。
征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间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
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后弟虑卒,权为之降损,登昼夜兼行,到赖乡,自闻,即时召见。
见权悲泣,因谏曰:“虑寝疾不起,此乃命也。
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减损太官殽馔,过于礼制,臣窃忧惶。
”权纳其言,为之加膳。
住十余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
嘉禾三年,权征新城,使登居守,总知留事。
时年谷不丰,颇有盗贼,乃表定科令,所以防御,甚得止奸之要。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
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登将拜太子。
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
”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臣以无状,婴抱笃疾,自省微劣,惧卒陨毙。
臣不自惜,念当委离供养,埋胔后土,长不复奉望宫省,朝觐日月,生无益于国,死贻陛下重慽,以此为哽结耳,世闻死生有命,长短自天,周晋、颜回有上智之才,而尚夭折,况臣愚陋,年过其寿,生为国嗣,没享荣祚,于臣已多,亦何悲恨哉!
方今大事未定,逋寇未讨,万国喁喁,系命陛下,危者望安,乱者仰治。
愿陛下弃忘臣身,割下流之恩,修黄老之术,笃养神光,加羞珍膳,广开神明之虑,以定无穷之业。
则率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吏,守剡长。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
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齐闻大怒,便立斩众。
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
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
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用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
时王朗奔东冶,侯官长商升为朗起兵。
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
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
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
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
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雅称无上将军,强称会稽太守。
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
遂至疑隙,阻兵相图。
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侯官既平。
而建安、汉兴、南平复乱,齐进兵建安,立都尉府,是岁八年也。
郡发属县五千兵,各使本县长将之,皆受齐节度。
贼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率各万户,连屯汉兴,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
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大潭同出馀汗。
军讨汉兴,经馀汗。
齐以为贼众兵少,深入无继,恐为所断,令松阳长丁蕃留备余汗。
蕃本与齐邻城,耻见部伍,辞不肯留。
齐乃斩蕃,于是军中震栗。
无不用命。
遂分兵留备,进讨明等,连大破之。
临陈斩明,其免、当、进、御皆降。
转击盖竹,军向大潭,三将又降。
凡讨治斩首六千级,名帅尽擒。
复立县邑,料出兵万人,拜为平东校尉。
十年,转讨上饶,分以为建平县。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
时武强、叶乡、东阳、丰浦四乡先降,齐表言以叶乡为始新县。
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
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楯,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
军住经日,将吏患之。
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戈拓斩山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
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
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凡斩首七千。
齐复表分歙为新定;黎阳、休阳。
并黟、歙凡六县。
权遂割为新都郡,齐为太守,立府于始新,加偏将军。
十六年,吴郡余杭民郎稚合宗起贼,复数千人,齐出讨之。
即复破稚,表言分余杭为临水县。
被命诣所在,及当还郡,权出
少为郡吏,守剡长。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
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齐闻大怒,便立斩众。
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
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
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用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
时王朗奔东冶,侯官长商升为朗起兵。
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
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
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
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
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雅称无上将军,强称会稽太守。
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
遂至疑隙,阻兵相图。
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侯官既平。
而建安、汉兴、南平复乱,齐进兵建安,立都尉府,是岁八年也。
郡发属县五千兵,各使本县长将之,皆受齐节度。
贼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率各万户,连屯汉兴,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
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大潭同出馀汗。
军讨汉兴,经馀汗。
齐以为贼众兵少,深入无继,恐为所断,令松阳长丁蕃留备余汗。
蕃本与齐邻城,耻见部伍,辞不肯留。
齐乃斩蕃,于是军中震栗。
无不用命。
遂分兵留备,进讨明等,连大破之。
临陈斩明,其免、当、进、御皆降。
转击盖竹,军向大潭,三将又降。
凡讨治斩首六千级,名帅尽擒。
复立县邑,料出兵万人,拜为平东校尉。
十年,转讨上饶,分以为建平县。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
时武强、叶乡、东阳、丰浦四乡先降,齐表言以叶乡为始新县。
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
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楯,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
军住经日,将吏患之。
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戈拓斩山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
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
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凡斩首七千。
齐复表分歙为新定;黎阳、休阳。
并黟、歙凡六县。
权遂割为新都郡,齐为太守,立府于始新,加偏将军。
十六年,吴郡余杭民郎稚合宗起贼,复数千人,齐出讨之。
即复破稚,表言分余杭为临水县。
被命诣所在,及当还郡,权出
孙亮,字子明,权少子也。
权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
姊全公主常谮太子和子母,心自不安。
因倚权意,欲豫自结,数称述全尚女,劝为亮纳。
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为皇后。
冬,权寝疾,征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
明年四月,权薨,太子即尊号。
大赦,改元。
是岁,于魏嘉平四年也。
闰月,以恪为帝太傅,胤为卫将军领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诸文武在位皆近爵班赏,冗官加等。
冬十月,太傅恪率军遏巢湖,城东兴。
使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
十二月朔丙申,大风雷电,魏使将军诸葛诞、胡遵等步骑七万围东兴。
将军王昶攻南郡,毋丘俭向武昌。
甲寅,恪以大兵赴敌。
戊午,兵及东兴,交战,大破魏军,杀将军韩综、桓嘉等。
是月,雷雨,天灾武昌端门。
改作端门,又灾内殿。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后全氏,大赦。
庚午,王昶等皆退。
二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
三月,恪率军伐魏。
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秋八月,恪引军还。
冬十月,大飨。
武卫将军孙峻伏兵杀恪于殿堂。
大赦,以峻为丞相,封富春侯。
十一月,有大鸟五见于春申,(明年改)元。
五凤元年夏,大水。
秋,吴侯英谋杀峻,觉,英自杀。
冬十一月,星茀于斗牛。
二年春正月,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前将军文钦以淮南之众西入,战于乐嘉。
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
壬寅,兵进于橐皋,钦诣峻降,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
魏诸葛诞入寿春,峻引军还。
二月,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交战,珍败绩。
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赞及将军孙楞、蒋修等皆遇害。
三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
秋七月,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
阳羡离里山大石自立。
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留略为东海太守。
是岁大旱。
十二月,作太庙,以冯朝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
民饥,军士怨畔。
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业火。
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
八月,先遣钦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
九月丁亥,峻卒,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召还据等。
闻綝代峻,大怒。
己丑,大司马吕岱卒。
壬辰,太白犯南斗,据、钦、咨等表荐卫将军膝胤为丞相,綝不听。
癸卯,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
据引兵还,欲讨綝.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
权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
姊全公主常谮太子和子母,心自不安。
因倚权意,欲豫自结,数称述全尚女,劝为亮纳。
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为皇后。
冬,权寝疾,征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
明年四月,权薨,太子即尊号。
大赦,改元。
是岁,于魏嘉平四年也。
闰月,以恪为帝太傅,胤为卫将军领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诸文武在位皆近爵班赏,冗官加等。
冬十月,太傅恪率军遏巢湖,城东兴。
使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
十二月朔丙申,大风雷电,魏使将军诸葛诞、胡遵等步骑七万围东兴。
将军王昶攻南郡,毋丘俭向武昌。
甲寅,恪以大兵赴敌。
戊午,兵及东兴,交战,大破魏军,杀将军韩综、桓嘉等。
是月,雷雨,天灾武昌端门。
改作端门,又灾内殿。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后全氏,大赦。
庚午,王昶等皆退。
二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
三月,恪率军伐魏。
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秋八月,恪引军还。
冬十月,大飨。
武卫将军孙峻伏兵杀恪于殿堂。
大赦,以峻为丞相,封富春侯。
十一月,有大鸟五见于春申,(明年改)元。
五凤元年夏,大水。
秋,吴侯英谋杀峻,觉,英自杀。
冬十一月,星茀于斗牛。
二年春正月,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前将军文钦以淮南之众西入,战于乐嘉。
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
壬寅,兵进于橐皋,钦诣峻降,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
魏诸葛诞入寿春,峻引军还。
二月,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交战,珍败绩。
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赞及将军孙楞、蒋修等皆遇害。
三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
秋七月,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
阳羡离里山大石自立。
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留略为东海太守。
是岁大旱。
十二月,作太庙,以冯朝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
民饥,军士怨畔。
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业火。
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
八月,先遣钦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
九月丁亥,峻卒,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召还据等。
闻綝代峻,大怒。
己丑,大司马吕岱卒。
壬辰,太白犯南斗,据、钦、咨等表荐卫将军膝胤为丞相,綝不听。
癸卯,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
据引兵还,欲讨綝.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