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
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
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
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文山之鷹既化爲鳩,羽毛、爪觜皆鳩矣。
飛翔於林木之間,見群羽族之翪然集也,瞿然忘其身之爲鳩也,虺然而鷹鳴焉,群鳥皆翕伏。
久之,有烏翳薄而窺之,見其爪觜、羽毛皆鳩而非鷹也,則出而噪之。
鳩倉皇無所措,欲鬥則爪與觜皆無用,乃竦身入於灌。
烏呼其朋而逐之,大困。
郁離子曰:「鷹,天下之鷙也,而化爲鳩,則既失所恃矣,又鳴以取困,是以哲士安受命而大含忍也。」
虎逐麋,麇奔而闞於崖,躍焉,虎亦躍而從之,俱墜而死。
郁離子曰:「麋之躍於崖也,不得已也。
前有崖而後有虎,進退死也。
故退而得虎,則有死而無生之冀;進而躍焉,雖必墜,萬一有無望之生,亦愈於坐而食於虎者也。
若虎則進與退皆在我,無不得已也,而隨以俱墜,何哉?麋雖死而與虎俱亡,使不躍於崖,則不能致虎之俱亡也。
雖虎之冥,亦麋之計得哉。
嗚呼,若虎可以爲貪而暴者之永鑒矣!」
穆天子得八駿以造王母,歸而伐徐偃王,滅之,乃立天閒、內外之廄。
八駿居天閒,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內廄,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廄,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選者爲散馬,散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爲民馬,弗齒於官牧。
以造父爲司馬,故天下之馬無遺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
穆王崩,造父卒,八駿死,馬之良駑莫能差,然後以產區焉。
故冀之北土純色者爲上乘,居天閒,以駕王之乘輿;其龎爲中乘,居內廄,以備乘輿之闕,戎事用之;冀及濟河以北,居外廄,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於四方者用之;江淮以南爲散馬,以遞傳服百役,大事弗任也。
其士蠻亦視馬高下,如造父之舊。
及夷王之季年,盜起,內廄之馬當服戎事,則皆飽而驕,聞鉦鼓而辟易,望旆而走。
乃參以外廄。
二廄之士不相能,內廄曰:「我乘輿之驂服也。」外廄曰:「爾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爭而聞於王,王及大臣皆右內廄。
既而與盜遇,外廄先,盜北。

內廄又先上以爲功,於是外廄之士馬俱懈。
盜乘而攻之,內廄先奔,外廄視而弗救,亦奔,馬之高足驤首者盡沒。
王大懼,乃命出天閒之馬。
天閒之馬,實素習吉行,乃言於王而召散馬。
散馬之士曰:「戎事尚力,食充則力強;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儕力少而恆勞,懼弗肩也。」王內省而慚,慰而遣之,且命與天閒同其食,而廩粟不繼,虛名而已。
於是四馬之足交於野,望粟而取,農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壯皆逸入於盜,馬如之。
王無馬不能師,天下蕭然。
青邱之山,九尾之狐居焉。
將作妖,求髑髏而戴之,以拜北斗,而徼福於上帝。
遂往造共之臺,以臨九邱。
九邱十藪之狐畢集,登羽山而人舞焉。
有老狽見而謂之曰:「若之所戴者死人之髑髏也。
人死肉腐而爲泥,枯骨存焉,是爲髑髏。
髑髏之無知,與瓦礫無異,而其腥穢,瓦礫之所不有,不可戴也。
吾聞鬼神好馨香而悅明德,腥臊穢惡不可聞也,而況敢以瀆上帝。
帝怒不可犯也,弗悔,若必受烈禍。」行未至閼伯之墟,獵人邀而伐之,攢弩以射其戴髑髏者。
九尾之狐死,聚群狐而焚之,沮三百仞,三年而臰乃熄。
石羊先生謂郁離子曰:「嗚呼,世有欲蓋而彰,欲抑而揚,欲揜其明而播其聲者,不亦異乎?」郁離子喟然歎曰:「子不見夫南山之玄豹乎?其始也繪繪耳,人莫之知也。
霧雨七日不下食,以澤其毛而成其文。
文成矣,而復欲隱,何其蚩也?是故縣黎之玉,處頑石之中,而潛於幽谷之底,其壽可以與天地俱也:無故而舒其光,使人蝻而駭之,於是乎椎鑿而扃鐍發矣。
桂樹之輪囷結樛,與拷櫪奚異,而斧斤尋之,不憚阻遠者何也?以其香之達也。
故曰『欲人之不見,莫若曶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喑其聲。
是故鸚鵡縶於能言,蜩蠠獲於善鳴;樗以惡而免割,[婁瓜]以苦而不烹。
何不翳子之燁燁,而返子之冥冥乎?」石羊先生悵然久之,曰:「惜乎,予聞之晚也!」
晉靈公好狗,築狗圈於曲沃,衣之繡,嬖人屠岸賈因公之好也,則誇狗以悅公,公益尚狗。
一夕,狐入於絳宮,驚襄夫人,襄夫人怒,公使狗搏狐,弗勝。
屠岸賈命虞人取他狐以獻,曰:「狗實獲狐。」公大喜,食狗以大夫之俎,下令國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於是國人皆畏狗。
狗入市取羊、豕以食,飽則曳以歸屠岸賈氏,屠岸賈大獲。
大夫有欲言事者,不因屠岸賈,則狗群噬之。
趙宣子將諫,狗逆而拒諸門,弗克入。
他日,狗入苑食公羊,屠岸賈欺曰:「趙盾之狗也。」公怒使殺趙盾,國人救之,宣子出奔秦。
趙穿因眾怒攻屠岸賈,殺之,遂弒靈公於桃園。
狗散走國中,國人悉擒而烹之。
君子曰:「甚矣,屠岸賈之爲小人也,譝狗以蠱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寵安足恃哉!人之言曰:『蠹蟲食木,木盡則蟲死。
』其如晉靈公之狗矣。」
郁離子曰:「鳥獸之與人非類也,人能攏而馴之,人亦何所不可分哉!鳥獸以山藪爲家,而關養於樊籠之中,非其情也,而卒能馴之者,使之得其所嗜好而無違也。
今有養鳥獸而不能使之馴,則不食之以其心之所欲,處之以其性之所要,而加矯迫焉,則有死耳,烏乎其能馴之也?人與人爲同類,其情爲易通,非若鳥獸之無知也。
而欲奪其所好,遺之以其所不好;絕其所欲,強之以其所不欲,迫之而使從。
其果心悅而誠服耶?其亦有所顧畏而不得已耶?若曰非心悅誠服而出不得已,乃欲使之治吾國徇吾事,則堯、舜亦不能矣。」
郁離子曰:「嗚呼,吾今而後知以訐爲直者之爲天下後世害不少也。
夫天之生人,不恆得堯、舜、禹、湯、文王以爲之君,然後及其次焉,豈得已哉?如漢之高祖,唐之太宗,所謂間世之英,不易得也,皆傳數百年,夭下之生賴之以安,民物蕃昌,蠻夷向風,文物典章可觀,其功不細。
乃必搜其失,而斥之以自誇大,使後世之人舉以爲詞曰:『若是者亦足以受天命,一九有則不師其長,而效其短,是豈非以訐爲直者之流害哉?」或曰:「史直筆也,有其事則直書之,天下之公也,夫奚訐?」郁離子曰:「是儒生之常言,而非孔子之訓也。
孔子作春秋,爲賢者諱,故齊桓、晉文皆錄其功,非私之也,以其功足以使人慕。
錄其功而不揚其罪,慮人之疑之,立教之道也。
故詩、書皆孔子所刪,其於商、周之盛王,存其頌美而已矣。」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6.5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