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审得其情,乃立三仪。
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
参以立焉,以生奇。
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
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夫度村、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想疏者,其偏害者也。
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
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
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
”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
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
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候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孰知?如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具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
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
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
此谋之本也,而说之法也。
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
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故曰“揣情最难守司”。
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
生事看,几之势也。
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
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
心为九穷之治,君为五官之长。
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
圣人用之,故能赏之。
因之循理,故能长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
右主恭。
循名而为贵,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右主名。
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
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
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
开,则行倍。
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
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也,而上下事之,故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
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薮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故为国分田数:小亩五百,足待一役,此地不任也;方土百里,出战卒万人者,数小也。
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山林、薮泽、溪谷足以供其利,薮泽堤防足以畜。
故兵出,粮给而财有余;兵休,民作而畜长足。
此所谓任地待役之律也。
今世主有地方数千里,食不足以待役实仓,而兵为邻敌,臣故为世主患之。
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同;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同。
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用兵之道,务在壹赏。
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私赏禁于下,则民力抟于敌;抟于敌,则胜。
奚以知其然也?夫民之情,朴则生劳而易力,穷则生知而权利。
易力则轻死而乐用,权利则畏罚而易苦。
易苦则地力尽,乐用则兵力尽。
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
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
奚以论其然也?今夫盗贼上犯君上之所禁,而下失臣民之礼,故名辱而身危,犹不止者,利也。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苦其志意,劳其四肢,伤其五脏,而益裕广耳,非性之常也,而为之者,名也。
故曰:名利之所凑,则民道之。
主操名利之柄而能致功名者,数也。
圣人审权以操柄,审数以使民。
数者,臣主之术,而国之要也。
故万乘失数而不危、臣主失术而不乱者,未之有也。
今世主欲辟地治民而不审数,臣欲尽其事而不立术,故国有不服之民,主有不令之臣。
故圣人之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
夫农,民之所苦;而战,民之所危也。
犯其所苦、行其所危者,计也。
故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审也。
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
入使民尽力,则草不荒;出使民致死,则胜敌。
胜故而草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
今则不然。
世主之所以加务者,皆非国之急也。
身有尧、舜之行,而功不及汤、武之略者,此执柄之罪也。
臣请语其过。
夫治国舍势而任说说,则身剽而功寡。
故事《诗》、《书》谈说之士,则民游而轻其君;事处士,则民远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
夫人固不能自知,人主犹甚。
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仲孙蔑会晋栾□、宋华元、卫宁殖、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宋华元曷为与诸侯围宋彭城?为宋诛也。
其为宋诛奈何?鱼石走之楚,楚为之伐宋取彭城以封鱼石。
鱼石之罪奈何?以入是为罪也。
楚已取之矣,曷为系之宋?不与诸侯专封也。
夏,晋韩屈帅师伐郑。
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娄人、杞人次于合。
秋,楚公子壬夫帅师侵宋。
九月辛酉,天王崩。
邾娄子来朝。
冬,卫侯使公孙剽来聘。
晋侯使荀罃来聘。
◇襄公二年
春王正月,葬简王。
郑师伐宋。
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
六月庚辰,郑伯睔卒。
晋师、宋师、卫宁殖侵郑。
秋七月,仲孙蔑会晋荀罃、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娄人于戚。
己丑,葬我小君齐姜。
齐姜者何?齐姜与缪姜则未知其为宣夫人与?成夫人与?
叔孙豹如宋。
冬,仲孙蔑会晋荀罃、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娄人、滕人、薛人、小邾娄人于戚,遂城虎牢。
虎牢者何?郑之邑也。
其言城之何?取之也。
取之则曷为不言取之?为中国讳也。
曷为为中国讳?讳伐丧也。
曷为不系乎郑?为中国讳也。
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归恶乎大夫也。
楚杀其大夫公子申。
◇襄公三年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
公如晋。
夏四月壬戌,公及晋侯盟于长樗。
公至自晋。
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娄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
陈侯使袁侨如会。
其言如会何?后会也。
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
曷为殊及陈袁侨?为其与袁侨盟也。
秋,公至自会。
冬,晋荀罃帅师伐许。
◇襄公四年
春王三月己酉,陈侯午卒。
夏,叔孙豹如晋。
秋七月戊子,夫人弋氏薨。
葬陈成公。
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弋。
定弋者,襄公之母也。
冬,公如晋。
陈人围顿。
◇襄公五年
春,公至自晋。
夏,郑伯使公子发来聘。
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
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为叔孙豹率而与之俱也。
叔孙豹则曷为率而与之俱?盖舅出也。
莒将灭之,故相与往殆乎晋也。
莒将灭之,则曷为相与往殆乎晋?取后乎莒也。
其取后乎莒奈何?莒女有为鄫夫人者,盖欲立其出也。
仲孙蔑、卫孙林父会吴于善稻。
秋,大雩。
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
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于戚。
吴何以称人?吴、鄫人云则不辞。
公至自会。
冬,戍陈。
孰戍之?诸侯戍之。
曷为不言诸侯戍之?离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
楚公子贞帅师伐陈。
公会晋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戍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
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
制曰:可。
◇昭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豹、宋向戌、卫石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轩虎、许人、曹人于漷。
此陈侯之弟招也,何以不称弟?贬。
曷为贬?为杀世子偃师贬,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大夫相杀称人,此其称名氏以杀何?言将自是弑君也。
今将尔,词曷为与亲弑者同?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焉。
然则曷为不于其弑焉贬?以亲者弑,然后其罪恶甚,《春秋》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不贬绝以见罪恶也。
贬绝然后罪恶见者,贬绝以见罪恶也。
今招之罪已重矣,曷为复贬乎此?着招之有罪也。
何着乎招之有罪?言楚之托乎讨招以灭陈也。
三月取运。
运者何?内之邑也。
其言取之何?不听也。
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
秦无大夫,此何以书?仕诸晋也。
曷为仕诸晋?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故君子谓之出奔也。
六月丁巳,邾娄子华卒。
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原。
此大卤也,曷为谓之大原?地物从中国,邑人名从主人。
原者何?上平曰原,下平曰隰。
秋,莒去疾自齐入于莒。
莒展出奔吴。
叔弓帅师疆运田。
疆运田者何?与莒为竟也。
与莒为竟,则曷为帅师而往?畏莒也。
葬邾娄悼公。
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卷卒。
楚公子比出奔晋。
◇昭公二年
春,晋侯使韩起来聘。
夏,叔弓如晋。
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
冬,公如晋,至河乃复。
其言至河乃复何?不敢进也。
季孙宿如晋。
◇昭公三年春王正月丁末,滕子泉卒。
夏,叔弓如滕。
五月,葬滕成公。
秋,小邾娄子来朝。
八月,大雩。
冬,大雨雹。
北燕伯款出奔齐。
◇昭公四年
春王正月,大雨雪。
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娄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
楚人执徐子。
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
此伐吴也,其言执齐封何?为齐诛也。
其为齐诛奈何?庆封走之吴,吴封之于防。
然则曷为不言伐防?不与诸侯专封也。
庆封之罪何?胁齐君而乱齐国也。
遂灭厉。
九月取鄫。
其言取之何?灭之也。
灭之则其言取之何?内大恶讳也。
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孙豹卒。
◇昭公五年
春王正月,舍中军。
舍中军者何?复古也。
然则曷为不言三卿?五亦有中,三亦有中。
楚杀其大夫屈申。
公如晋。
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
莒牟夷者何?莒大夫也。
莒无大夫,此何以书?重地也。
其言及防兹来奔何?不以私邑累公邑也。
秋七月,公至自晋。
戊辰,叔弓帅师败莒师于濆泉。
濆泉者何?直泉也。
直泉者何?
◇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春秋》君弑子不言即位。
君弑则子何以不言即位?隐之也。
孰隐?隐子也。
三月,夫人孙于齐。
孙者何?孙犹孙也。
内讳奔谓之孙。
夫人固在齐矣,其言孙于齐何?念母也。
正月以存君,念母以首事。
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
曷为贬?与弑公也。
其与弑公奈何?夫人谮公于齐侯,公曰:「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齐侯怒,与之饮酒。
于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
于其乘焉,胁干而杀之。
念母者所善也,则曷为于其念母焉贬?不与念母也。
夏,单伯逆王姬。
单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
何以不称使?天子召而使之也。
逆之者何?使我主之也。
曷为使我主之?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
诸侯嫁女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何以书?讥。
何讥尔?筑之礼也,于外非礼也。
于外何以非礼?筑于外非礼也。
其筑之何以礼?主王姬者必为之改筑。
主王姬者则曷为必为之改筑?于路寝则不可。
小寝则嫌。
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其道必为之改筑者也。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锡者何?赐也。
命者何?加我服也。
其言桓公何?追命也。
王姬归于齐。
何以书?我主之也。
齐师迁纪、郱、鄑、郚。
迁之者何?取之也。
取之则曷为不言取之也?为襄公讳也。
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大之也。
何大尔?自是始灭也。
◇庄公二年
春王二月,葬陈庄公。
夏,公子庆父帅师伐馀丘。
馀丘者何?邾娄之邑也。
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
曷为国之?君存焉尔。
秋七月,齐王姬卒,外夫人不卒,此何以卒?录焉尔。
曷为录焉尔?我主之也。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郜。
乙酉,宋公冯卒。
◇庄公三年
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
溺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夏四月,葬宋庄公。
五月,葬桓王。
此未有言崩者何以书葬?盖改葬也。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
纪季者何?纪侯之弟也。
何以不名?贤也。
何贤乎?纪季服罪也。
其服罪奈何?鲁子曰:「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
冬,公次于郎。
其言次于郎何?刺欲救纪而后不能也。
◇庄公四年
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
三月,纪伯姬卒。
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
纪侯大去其国。
大去者何?灭也。
孰灭之?齐灭之。
曷为不言齐灭之?为襄公讳也。
《春秋》为贤者。
讳何贤乎襄公?复仇也。
何仇尔?远祖也。
哀公亨乎周,纪侯谮之。
以襄公之为于此焉者,事祖祢之心尽矣。
尽者何?襄公将复仇乎纪,卜之曰:「师丧分焉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