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来!汝说。
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
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
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
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
惟斅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
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
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
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
’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
佑我烈祖,格于皇天。
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
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
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
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
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
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
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
惟斅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
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
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
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
’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
佑我烈祖,格于皇天。
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
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
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
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
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祗。
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
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
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
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凡我造邦,无従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
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
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祗。
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
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
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
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凡我造邦,无従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
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
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
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
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朕承王之休无斁。
”
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
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
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
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
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朕承王之休无斁。
”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馀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
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馀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
丕白。
有吕子者,精义味道,研核是非。
以为人有胆可无明,有明便有胆矣。
嵇先生以为明、胆殊用,不能相生。
论曰:
夫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
唯至人特锺纯美,兼周外内,无不毕备。
降此已往,盖阙如也。
或明于见物,或勇于决断。
人情贪廉,各有所止。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兼之者博于物,偏受者守其分。
故吾谓明胆异气,不能相生。
明以见物,胆以决断;专明无胆,则虽见不断;专胆无明,则违理失机。
故子家软弱,陷于弑君;左师不断,见逼华臣,皆智及之,而决不行也。
此理坦然,非所宣滞。
故略举一隅,想不重疑。
吕子曰:「敬览来论,可谓诲亦不加者矣。
折理贵约而尽情,何尚浮秽而迂诞哉?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
汉之贾生,陈切直之策,奋危言之至。
行之无疑,明所察也,忌鹏作赋,暗所惑也。
一人之胆,岂有盈缩乎?盖见与不见,故行之有果否也。
子家、左师,皆愚惑浅弊,明不彻达,故惑于暧昧,终丁祸害。
岂明见照察而胆不断乎?故霍光怀沈勇之气,履上将之任,战乎王贺之事。
延年文生,夙无武称,陈义奋辞,胆气凌云,斯其验欤?及于期授首,陵母伏剑,明果之俦,若此万端,欲详而载之,不可胜言也。
况有睹夷途而无敢投足,阶云路而疑于迄泰清者乎?若思弊之伦,为能自托幽昧之中,弃身陷阱之间,如盗跖窜身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沟渎,而暴虎冯河,愚敢之类,则能有之。
是以余谓明无胆,无胆能偏守,易了之理,不在多喻,故不远引繁言。
若未反三隅,犹复有疑,思承后诲,得一骋辞。」
夫论理性情,折引异同,固寻所受之终始,推气分之所由。
顺端极末,乃不悖耳。
今子欲弃置浑元,捃摭所见,此为好理纲目,而恶持纲领也。
本论二气不同,明不生胆,欲极论之,当令一人播无刺讽之胆,而有见事之明。
故当有不果之害,非中人血气无之,而复资之以明。
二气存一体,则明能运胆,贾谊是也。
贾谊明胆,自足相经,故能济事。
谁言殊无胆独任明以行事者乎?子独自作此言,以合其论也。
忌鹏暗惑,明所不周,何害于胆乎?明既以见物,胆能行之耳。
明所不见,胆当何断?进退相挟,可谓盈缩?就如此言,贾生陈策,明所见也;忌鹏作赋,暗所惑也。
尔为明彻于前,而暗惑于后,有盈缩也。
苟明有进退,胆亦何为不可偏乎?子然霍光有沈勇而战于废王,此勇有所挠也。
而子言一人胆岂有盈缩,此则是也。
贾生暗鹏,明有所塞也。
光惧废立,勇有所挠也。
夫唯至明能无所惑,至胆能无所亏耳。
苟自非若此,谁
以为人有胆可无明,有明便有胆矣。
嵇先生以为明、胆殊用,不能相生。
论曰:
夫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
唯至人特锺纯美,兼周外内,无不毕备。
降此已往,盖阙如也。
或明于见物,或勇于决断。
人情贪廉,各有所止。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兼之者博于物,偏受者守其分。
故吾谓明胆异气,不能相生。
明以见物,胆以决断;专明无胆,则虽见不断;专胆无明,则违理失机。
故子家软弱,陷于弑君;左师不断,见逼华臣,皆智及之,而决不行也。
此理坦然,非所宣滞。
故略举一隅,想不重疑。
吕子曰:「敬览来论,可谓诲亦不加者矣。
折理贵约而尽情,何尚浮秽而迂诞哉?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
汉之贾生,陈切直之策,奋危言之至。
行之无疑,明所察也,忌鹏作赋,暗所惑也。
一人之胆,岂有盈缩乎?盖见与不见,故行之有果否也。
子家、左师,皆愚惑浅弊,明不彻达,故惑于暧昧,终丁祸害。
岂明见照察而胆不断乎?故霍光怀沈勇之气,履上将之任,战乎王贺之事。
延年文生,夙无武称,陈义奋辞,胆气凌云,斯其验欤?及于期授首,陵母伏剑,明果之俦,若此万端,欲详而载之,不可胜言也。
况有睹夷途而无敢投足,阶云路而疑于迄泰清者乎?若思弊之伦,为能自托幽昧之中,弃身陷阱之间,如盗跖窜身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沟渎,而暴虎冯河,愚敢之类,则能有之。
是以余谓明无胆,无胆能偏守,易了之理,不在多喻,故不远引繁言。
若未反三隅,犹复有疑,思承后诲,得一骋辞。」
夫论理性情,折引异同,固寻所受之终始,推气分之所由。
顺端极末,乃不悖耳。
今子欲弃置浑元,捃摭所见,此为好理纲目,而恶持纲领也。
本论二气不同,明不生胆,欲极论之,当令一人播无刺讽之胆,而有见事之明。
故当有不果之害,非中人血气无之,而复资之以明。
二气存一体,则明能运胆,贾谊是也。
贾谊明胆,自足相经,故能济事。
谁言殊无胆独任明以行事者乎?子独自作此言,以合其论也。
忌鹏暗惑,明所不周,何害于胆乎?明既以见物,胆能行之耳。
明所不见,胆当何断?进退相挟,可谓盈缩?就如此言,贾生陈策,明所见也;忌鹏作赋,暗所惑也。
尔为明彻于前,而暗惑于后,有盈缩也。
苟明有进退,胆亦何为不可偏乎?子然霍光有沈勇而战于废王,此勇有所挠也。
而子言一人胆岂有盈缩,此则是也。
贾生暗鹏,明有所塞也。
光惧废立,勇有所挠也。
夫唯至明能无所惑,至胆能无所亏耳。
苟自非若此,谁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
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
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
诗之素餐,所由作也。
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
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
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
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
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
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
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
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
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
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
简良授能,以方叔邵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
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
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
夫君之宠臣,欲以除害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
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
此二臣岂好为夸主而耀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才力输能于明君也。
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
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
必乘危蹑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
如微才不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辍食弃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臣昔从先武皇帝,
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
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
诗之素餐,所由作也。
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
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
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
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
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
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
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
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
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
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
简良授能,以方叔邵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
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
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
夫君之宠臣,欲以除害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
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
此二臣岂好为夸主而耀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才力输能于明君也。
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
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
必乘危蹑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
如微才不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辍食弃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臣昔从先武皇帝,
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鶱绝迹,一举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敬礼谓仆,卿何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而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鶱绝迹,一举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敬礼谓仆,卿何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而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子以愁惨,行吟路边。
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有玄虚先生见而问之,曰:「子将何疾,以至于斯?」答曰:「愁之为物,推惚惟恍。
不召自来,推之弗往。
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
寂寂长夜,或群或党。
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其来也难进,其去也易追。
临飡困于哽咽,烦冤毒于酸嘶。
加之以粉饰不泽,饮之以兼肴不肥。
温之以火石不消,摩之以神膏不稀。
受之以巧笑不悦,乐之以丝竹增悲。
医和绝思而无措,先生岂能为我著龟乎?」先生作色而言曰:「予徒辩子之愁形,未知子愁所由生,吾独为子言其发矣。
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
沈溺流俗,眩惑名位。
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坐不安席,食不终味。
遑遑汲汲,或惨或悴。
所鬻者名,所拘者利。
良由华簿,凋损正气。
吾将赠子以无为之药,给子以澹泊之汤,刺子以玄虚之针,炙子以淳朴之方。
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床。
使王乔与子携手而游,黄公与子咏歌而行,庄生为子具养神之馔,老聃为子致爱性之方。
趣遐路以栖迹,乘轻云以高翔。」于是精骇意散,改心向趣。
愿纳至言,仰崇玄度。
众愁忽然,不辞而去。
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有玄虚先生见而问之,曰:「子将何疾,以至于斯?」答曰:「愁之为物,推惚惟恍。
不召自来,推之弗往。
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
寂寂长夜,或群或党。
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其来也难进,其去也易追。
临飡困于哽咽,烦冤毒于酸嘶。
加之以粉饰不泽,饮之以兼肴不肥。
温之以火石不消,摩之以神膏不稀。
受之以巧笑不悦,乐之以丝竹增悲。
医和绝思而无措,先生岂能为我著龟乎?」先生作色而言曰:「予徒辩子之愁形,未知子愁所由生,吾独为子言其发矣。
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
沈溺流俗,眩惑名位。
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坐不安席,食不终味。
遑遑汲汲,或惨或悴。
所鬻者名,所拘者利。
良由华簿,凋损正气。
吾将赠子以无为之药,给子以澹泊之汤,刺子以玄虚之针,炙子以淳朴之方。
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床。
使王乔与子携手而游,黄公与子咏歌而行,庄生为子具养神之馔,老聃为子致爱性之方。
趣遐路以栖迹,乘轻云以高翔。」于是精骇意散,改心向趣。
愿纳至言,仰崇玄度。
众愁忽然,不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