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有富人,家累千金。
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者耶?”
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問之。
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來。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衹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旣不專一,卻衹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旣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唐懷州河內縣董行成能策賊。
有一人從河陽長店,盜行人驢一頭幷皮袋。
天欲曉,至懷州。
行成至街中,見之,叱曰:「個賊住!即下驢來!」遂承伏。
人問何以知之。
行成曰:「此驢行急而汗,非長行也;見人則引繮遠過,怯也;以此知之。」捉送縣,有頃,驢主尋蹤至,皆如其言。
初,張詠在成都,聞準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準出陝,詠適自成都罷還,準嚴供帳,大爲具待。
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準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
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
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及冠,嶷然有聲。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
天資剛勁,見義勇爲,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
放逐流離,至於再三,志氣自若也。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
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爲腹稿。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
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
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
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爲腹稿。
方今天下何病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厭之而愈不立也。
凡人之情,一舉而無功則疑,再則倦,三則去之矣。
今世之士,所以相顧而莫肯爲者,非其無有忠義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術謀慮不若人也,患在苦其難成而不復立。
不知其所以不成者,罪在於不立也。
茍立而成矣。
今世有三患而終莫能去,其所從起者,則五六十年矣。
自宮室禱祠之役興,錢幣茶鹽之法壞,加之以師旅,而天下常患無財。
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以遊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豐財者,不可勝數矣,而財終不可豐。
自澶淵之役,北虜雖求和,而終不得其要領,其後重之以西羌之變,而邊陲不寧,二國益驕。
以戰則不勝,以守則不固,而天下常患無兵。
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以遊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強兵者,不可勝數矣,而兵終不可強。
自選舉之格嚴,而吏拘於法,不志於功名;考功課吏之法壞,而賢者無所勸,不肖者無所懼,而天下常患無吏。
五六十年之間,下之所以遊談聚議,而上之所以變政易令以求擇吏者,不可勝數矣,而吏終不可擇。
財之不可豐,兵之不可強,吏之不可擇,是豈真不可耶?故曰:「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厭之而愈不立也。」
夫所貴於立者,以其規摹先定也。
古之君子,先定其規摹,而後從事,故其應也有候,而其成也有形。
眾人以爲是汗漫不可知,而君子以爲理之必然,如炊之無不熟,種之無不生也。
是故其用力省而成功速。
昔者子太叔問政於子產。
子產曰:「政如農功,日夜以思之,思其始而圖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子產以爲不思而行,與凡行而出於思之外者,如農之無畔也,其始雖勤,而終必棄之。
今夫富人之營宮室也,必先料其貲財之豐約,以制宮室之大小,既內決於心,然後擇工之良者而用一人焉,必告之曰:「吾將爲屋若干,度用材幾何?役夫幾人?幾日而成?土石材葦,吾於何取之?」其工之良者必告之曰:「某所有木,某所有石,用材役夫若干,某日而成。」主人率以聽焉。
及期而成,既成而不失當,則規摹之先定也。
今治天下則不然。
百官有司,不知上之所欲爲也,而人各有心。
好大者欲王,好權者欲霸,而偷者欲休息。
文吏之所至,則治刑獄,而聚斂之臣,則以貨財爲急。
民不知其所適從也。
及其發一政,則曰姑試行之而已,其濟與否,固未可知也。
前之政未見其利害,而後之政復發矣。
凡今之所謂新政者,聽其始之議論,豈不甚美而可樂哉。
然而布出於天下,而卒不知其所終。
何則?其規摹不先定也。
用舍繫於好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